资源简介 (共35张PPT)导入新课话说“康乾盛世”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一倍以上,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且四夷咸服。论财力, 世界白银产量一半流入中国。论人口,明初6600余万,清道光增至4.1亿,占世界三分之一。论城市,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占了6个。——中国人民大学郭成康史学家认为,“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西方传统史学家则称这段时期为“Lose High Qing”,即清朝伪鼎盛时期。问题:如何理解材料中说的“康乾盛世”是“伪鼎盛时期”?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清代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清代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第十三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纲要·上时空坐标蒙古16841757年1689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在台湾设府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派遣驻藏大臣击败准噶尔部西藏东北地区设立军机处1727年1762年设伊犁将军鸦片战争前对外闭关自守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内部统治危机雍正帝东南地区康熙帝玄烨1661—1722雍正帝胤禛1722—1735乾隆帝弘历1736—1796目录壹贰天朝之鼎盛——君主专制的强化天朝之辽阔——国家疆域的奠定叁天朝之衰落——统治危机的初显一、天朝之鼎盛——君主专制的强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并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它是中国古代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盛世。(一)康乾盛世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论财力,“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论人口,从1700到1794年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论城市,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周武《论康乾盛世》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若要将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康熙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雍正皇祖、皇考至朕躬百余年来,皆亲揽庶务,大权在握…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乾隆1、皇帝勤政,乾纲独断,大权独揽一、天朝之鼎盛——君主专制的强化(二)君主专制的强化一、天朝之鼎盛——君主专制的强化(二)君主专制的强化“此话断不可叫人知道;若有人知,尔即招祸矣。”“……所批殊笔谕旨皆出朕手,无代书之人。此番出巡,朕以右手病不能写字,用左手执笔批旨,断不假手于人。故凡所奏事件,惟联及原奏人知之。”——康熙帝【思考】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奏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制度:奏折制度(密折制)特点:作用:迅速、机密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一、天朝之鼎盛——君主专制的强化(二)君主专制的强化议政王大臣会议举行贵族议事会是北方一些民族的传统议事决策方式,匈奴、蒙古、女真皆有之。1615年,努尔哈赤选出了“正直贤良”的大臣八员,与一些贵族一起,审议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此后逐渐发展,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南书房始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位于故宫乾清宫西南,原本是书房康熙读书的地方,又称南斋。康熙常常和翰林院词臣们在南书书房探究学问,吟诗作对(喻为“文化俱乐部”)。康熙亲政后为了把握国家大权决定以南书为核心,逐步形成权力中心。南书房地位由此越来越高,权势日崇”。【重要扩展】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朝政独揽强化君权日益外朝化不断架空私人秘书机构与“智囊团”一、天朝之鼎盛——君主专制的强化(二)君主专制的强化【重要扩展】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一、天朝之鼎盛——君主专制的强化(二)君主专制的强化3、机构:设军机处(1)设立:雍正时期(2)原因:①直接:西北军务;②根本:加强君主专制。(3)职能:跪受笔录、承旨传达。(4)性质:中枢秘书、顾问机构雍正年间,在西北地区有军事行动,深恐军事机密会易被泄露,于是开始在隆宗门内设军需房……后来改名为军机处。它的位置在宫禁附近,方便皇帝召见大臣议事或宣布旨意,能当上军机大臣的,都是皇帝亲信及重臣,于是领受帝旨,政令所出都在这了。——据赵翼《檐曝杂记》尽管军机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乾隆帝却始终未设专官,未立衙署。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但不过是一个皇帝私人的秘书班子而已。——据赵翼《檐曝杂记》(5)特点①简:机构简单、朝臣兼职②速:办事效率高③密:保密性好,外界干扰少(6)影响:①提高行政效率;②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内部一、天朝之鼎盛——君主专制的强化(二)君主专制的强化一、天朝之鼎盛——君主专制的强化(二)君主专制的强化内阁与军机处的比较 内阁 军机处不 同 点 朝代设置原因权限特点共同点明朝清朝皇帝政务负担沉重加强皇权,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负责处理一般文书;票拟权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辅佐皇帝处理事务的秘书机构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由皇帝较亲近的人员组成,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一、天朝之鼎盛——君主专制的强化(二)君主专制的强化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历程:中外朝制度巩固二府三司制加强明:废宰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顶峰三公九卿制开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中书省一省制反弹汉隋唐宋秦明清元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乃至废除。一、天朝之鼎盛——君主专制的强化(二)君主专制的强化4、文字狱(1)实质:思想文化专制(2)影响:①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徐骏《无题》杞人忧转切,翘首待重明。——李驎《虬蜂集》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二、天朝之辽阔——国家疆域的奠定西藏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乾隆朝颁布《钦定西藏善后章程》西北及新疆乾隆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东北康熙同沙俄谈判:东南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时期,台湾归入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定中国领土。“中国”首次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代称。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强化管理。金瓶挚签仪式中央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政策。西南改土归流清代雍正时大力推行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改土归流,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二、天朝之辽阔——国家疆域的奠定地域 成就 具体表现东南 统一台湾东北 抗击沙俄西北 稳定新疆西南 管辖西藏改土归流巩固 统一 平定三藩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康熙前期,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平定准噶尔部和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册封宗教领袖: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共同治理西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改土官为流官,强化对西南各民族的管理1673年,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原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和福建的耿精忠为藩王)。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于清廷来说,是巩固统一的重要标志。二、天朝之辽阔——国家疆域的奠定内地分立18省,设巡抚、总督治理。演变:明朝初设,清继承完善。特点:①分省设抚,跨省设督。②督抚的职能:由监察到统领一方。③从临时派遣到专设。意义:①提升了地方事务处理的效率。②实现了以文制武,维护中央集权。③地方和中央的权力出现了新的权力制衡机制。督抚制度补充:清朝内地管理机构二、天朝之辽阔——国家疆域的奠定①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②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巩固了边防,有利于国家的稳定;④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思考: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2)影响:①中央集权与地方部分自治相结合;②尊重少数民族传统;③借助宗教强化管理。二、天朝之辽阔——国家疆域的奠定二、天朝之辽阔——国家疆域的奠定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岛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清朝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意义?①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②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④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⑤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二、天朝之辽阔——国家疆域的奠定思考: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元朝疆域辽阔,但明朝的疆域又有明显收缩,对东北、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控制比较薄弱。这种情况到了清朝才又改变,不仅版图有所开拓,而且在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二、天朝之辽阔——国家疆域的奠定(一)内部危机1、经济危机:人地矛盾突出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清)汪士铎①政局统一与稳定;②耕地面积增加;③精耕细作;④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三、天朝之衰落——统治危机的初显三、天朝之衰落——统治危机的初显1、经济危机2、政治危机: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农民起义屡屡爆发(一)内部危机到了(乾隆)中后期,腐败案接连爆发,涉案金额成倍、成十倍增长,官员贪污动辄数万、十万、数十万……大家对腐败已经不以为耻,反以为常。——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和珅抄家清单: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赤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两一个的)100个、小银元宝56600个、银锭900万个、洋钱15800元、制钱150万文……所有物品总计约10亿两白银,真是富可敌国。而当时国库每年收入仅只4000多万两。——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打斗所留下的痕迹白莲教起义乾隆末年、嘉庆初年震动全国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可以看作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的一个标志……这场斗争……持续九年,蔓延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三、天朝之衰落——统治危机的初显(二)外部危机:中西差距拉大1、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三、天朝之衰落——统治危机的初显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情形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迁海令”康熙时期:四口通商——粤闽浙江乾隆时期: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广州十三行三、天朝之衰落——统治危机的初显(二)外部危机:中西差距拉大a.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b.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课堂小结天朝之鼎盛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天朝之辽阔天朝之衰落康乾盛世君主专制的发展推行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经略边疆疆域奠定治理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反击沙俄:《尼布楚条约》等管辖西北: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等共治西藏:册封达赖班禅、(改土归流)等内部危机外部危机当堂检测1.(2024.1·浙江高考·16)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监察御史朱克简在《题为停造无益之黄册事》中奏称:“臣等细查科臣移送旧造黄册,系崇祯十五年(1642年),竟预造至二十四年,其间户口多寡,皆预定遥度,原非确数。”由此可知( )A.清朝因明朝“预造”而停造黄册 B.明朝官员为侵吞赋税而虚造黄册C.明末赋税征收与实际户口数脱节 D.明末政治腐败导致户籍制度崩溃C当堂检测2.(2024·北京高考·5)乾隆元年所纂《山东通志·田赋志》:“任之土者谓之赋,任之力者谓之役。今则滋生人丁已免其徭,而原额之丁又编入地亩,是无所谓役也。故以‘田赋’总之。”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地丁合并征收 ②丁银数额固定 ③百姓赋役免除 ④人身束缚加强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A当堂检测3.(2023·北京高考·5)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C当堂检测4.(2022·湖南卷·5) 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A.南书房地位提高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君主的高度集权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C当堂检测5.(2022·全国甲卷·26)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A当堂检测6.(2022·浙江高考)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② 丞相、御史大夫、郡守③ 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④ 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B当堂检测7.(2021·重庆高考·5)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 )A.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B.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C.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D.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