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15.1两种电荷一、本节知识框架导图二、教学目标物理观念知道世界上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科学思维通过图像建立电荷守恒模型、得失电子模型、原子核微观模型,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意识与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象思维。科学探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归纳总结出正负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实证精神,学习科研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在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方案,判断出教师所提供的器材哪些容易得到电子,哪些容易失去电子。三、教学重点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4.导体和非导体四、教学难点1.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五、教学用具(以及参考资料)日常用具:教材、多媒体、PPT;六、预习设计活动:用气球摩擦头发,观察摩擦后的气球靠近细小的水流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自主预习:1.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2.原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3.思考什么家中的线路内部都是金属的。七、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两种电荷问:通过观察实验,摩擦后的气球接近水流时,发生了什么样的现象。答:观察到细小水流被气球吸引。问:摩擦后的气球发生什么变化?答:摩擦后的气球带上了电。问:这种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物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答: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或者水流。演示实验二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实验1:首先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能看到什么现象?答:两根橡胶棒相互排斥。实验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能看到什么现象?答:两根玻璃棒相互排斥。实验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到什么现象?答:橡胶棒和玻璃棒相互吸引。1.由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知识点总结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__摩擦起电__。2.自然界中只存在__两种__电荷,即__正__电荷和__负__电荷。3.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__正电荷__,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__负电荷__。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__。5.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__电荷量__,简称__电荷__。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__库__,用符号__C__表示。演示实验一摩擦起电知识点二 原子及其结构通过演示视频,使得学生认识原子结构组成。知识点总结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2.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作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1。6×10-19。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带电。4.摩擦起电的原因:(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2)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知识点三 导体和绝缘体1.验电器的构造如图所示。演示一 验电器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的变化。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分析、讨论现象及原因。1.验电器的作用是什么?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3.验电器的金属泊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什么?答: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演示 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实验一: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观察现象。1。A、B金属箔的张角有什么变化?答: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2。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答: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变化,验电器B仍不带电。实验二:再次使A带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观察现象。1.A、B金属箔的张角有什么变化?答: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2.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答:验电器B也带了电。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3.该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答: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易错点:1.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缺少自由电荷,而不是没有电荷。2.“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知识点总结(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3)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在金属内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电荷束缚在原子、分子之中,不能自由移动。八、达标练习1、下列关于原子、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原子核不带电B.原子核几乎占据了原子的全部空间C.原子带正电荷D.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2、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D.绝缘体内没有电子,因此它不容易导电3、用丝线悬挂着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若C带负电,则( B )A. B可能带负电 B. A、B一定都带正电C. B可能不带电 D. A一定带负电九、板书设计1.(1)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量:电荷多少,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2.原子结构3.导体和绝缘体十、课后作业(1)巩固性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内容,必做)完成Word中的练习。(详见《作业设计》)(2)拓展型作业(注重知识应用和迁移,培养学科能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有哪些,有哪些措施可以避免静电现象的危害,那些现象利用了静电现象。十一、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