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授课人:xxx授课班级:xxxx1、法治观念:通过学习关于未成年人的规则和要求,结合自身经历,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2、责任意识:通过讨论关于安全意识的不同观点,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增强风险意识,发现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远离危险,守护生命安全。认真阅读课本P67—69页内容,思考本课教学基本问题(时间:3分钟)活动一 生活观察地 震泥石流洪 水交通事故火 灾电梯坠落结合前面的图片以及右侧的视频,说一说你的感触。1.提高防护能力的必要性(原因)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活动二 探究与分享某地突降特大暴雨,一条隧道的出口堵了上百辆车。车主们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当雨水开始灌进隧道时,堵在尾部的小侯最早意识到了危险。他知道当水位上到一定程度,人会被困在车里,有生命危险。雨水如瀑布般灌进隧道,时间紧迫,他不停拍打车门劝人们弃车逃生。许多人因为小候的及时提醒而避免了一场灾难。这个事例给了你哪些启示?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2.提高防护能力的方法 ★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a.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b.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c.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活动三 案例感悟16年前,汶川特大地震时,正在道喜村天石矿矿井中作业的彭国华被严严实实地埋在了矿下。等大地平静,彭国华摸索着向矿洞爬去,才知道洞口已经被泥石堵住。凭着过去在老矿工那得到的经验,他知道唯一能做的就是节省体力,等待外面可能的救援。渴了,他就喝用头盔接的岩石上的水,甚至自己的尿也留着;饿了,他就吃身上带的草纸,实在饿得不行就以煤充饥。而在洞外,彭国华的妻子文友会深信丈夫还活着,找到当地干部和矿长组织挖掘机救援。2008年5月19日下午16点30分,在煤洞里被埋172小时的彭国华,终于被拉了出来,创造了汶川大地震的生存奇迹。同学们,你从彭国华的事例中得到哪些启示?活动三 案例感悟某地发生5.9级地震,小洋迅速躲到墙角,等到安全后才逃出房间。小洋的学校每年都会进行应急演练,他知道当地震来临时,如果不能立刻撤离到安全空旷区域,可就近寻找合适的躲避位置,如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并蹲下保护好头部,防止被楼板、墙体砸伤。在这次地震中,小洋就是根据演练中学到的方法来避险的。你还知道哪些避险方法?地震自救要诀2.提高防护能力的方法 ★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a.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b.在危险来临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c.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活动四 阅读实践时间:2023年10月5日地点:广州地铁1号线体育西站人物:裴晶晶(护士)、地铁工作人员、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事件:一名70多岁的阿伯突然倒地,呼吸心跳骤停。地铁工作人员迅速拿来AED进行急救,同时裴晶晶也赶到现场,对阿伯实施心肺复苏。经过10多分钟的持续抢救,阿伯的心脏恢复跳动,面色转为红润,最终得救。时间:2024年4月2日地点:白山市浑江大街与通江路交汇处事件概述:120车队驾驶员刘朋上班途中发现一名老年妇女躺在地上,双眼紧闭、口吐白沫,检查发现其瞳孔扩散,脉搏、呼吸、心跳停止。刘朋立即对老人实施心脏复苏急救按压,一直坚持了10多分钟,老人终于恢复自主呼吸。随后,120救护车将老人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老人现已脱离生命危险并逐步康复。活动四 阅读实践活动四 阅读实践分男生、女生组按照心扉复苏程序实践演练操作。(5分钟)2.提高防护能力的方法 ★③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1.为防范踩踏事件发生,学校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教育。通过学习,你认为当遭遇拥挤踩踏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弯下腰系鞋带、捡东西B.推搡别人,以便快速前进C.惊慌失措,逆人流行进D.尽量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D2.生命是宝贵的,在炎热的夏天,为预防溺水,守护生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可以私自下河(水)游泳②不到无安全设施的游泳馆游泳③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④可以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B3.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某校开展安全教育(如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增进友谊结伴野外游泳B.崇尚自由随意约见网友C.珍爱生命认真参加疏散演练D.见义勇为徒手拉开触电之人B4.公共卫生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当我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不携带烟花爆竹B.要留意安全出口、灭火器材、安全锤位置C.遇到火灾,要果断使用安全锤击碎车窗玻璃,有序逃离D.携带宠物上车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