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月桃花水》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三月桃花水》 导学案

资源简介

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绮、和”等 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的读音,能在不同语境中正确运用;会写“谈、绮”等3 个字,书写工整美观。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音、语调、重音和停顿的变化,展现出课文优美的语言节奏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深刻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 精准抓住文中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幅清晰、鲜活的画面,全方位体会桃花水的美,进而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熟练掌握生字新词的读音、书写和含义,能够灵活运用重点词句进行准确、生动的表达。
以饱含情感的朗读方式,深切感受桃花水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韵味,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
深入剖析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效果,学习如何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
2. 难点
透彻理解桃花水与春天的紧密联系以及其在象征意义上对春天活力和生机的体现,深刻体会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深沉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想象联想法
四、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1. 朗读热身
大声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在朗读过程中,留意文中不熟悉的字词,尝试根据上下文推测其读音和含义。
标注出朗读时感觉不太顺畅的句子,反复练习,力求读得通顺、流利。
2. 字词初探
圈出生字词,运用字典、词典或在线工具,查找“绮、和、谈”等生字的读音、释义和用法。
尝试用每个生字进行组词造句,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
3. 印象描绘
边读边思考: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步印象?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或一句话来概括。
(二)字词学习
1. 自主识字
准确认读“绮、和、谈”等生字,特别注意“和”这个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如“应和”中的“和”读“hè”,“和平”中的“和”读“hé”。
分享各自独特的识字方法,例如通过字形结构分析(如“绮”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纟”表示与丝织品有关)、与形近字对比(如“谈”与“淡”)、编字谜等方式,帮助大家更轻松地记住生字。
2. 书写指导
认真观察“绮、谈”等字的结构特点(如“绮”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笔画顺序(如“谈”字右边的“炎”,上面的“火”字捺变点)和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易错字,详细讲解书写要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
学生进行临摹书写,每个生字写 5 - 8 遍,同时注意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和不规范之处。
挑选部分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
(三)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读音准确、语句通顺。遇到读不准或不理解的字词,随时查阅工具书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三月桃花水”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
2. 内容概括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理解和概括,互相补充和完善。
共同明确:课文围绕“三月桃花水”依次写了桃花水的声音和光芒,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欢乐,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四)精读品味
1. 美句探寻
学生自主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自己认为最优美、最生动的语句,并在旁边简单标注喜欢的原因。
例如:“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小组内交流分享所画的优美语句,互相朗读,共同体会其精妙之处。
2. 修辞分析
聚焦文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句,如“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如比喻使事物形象生动等。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3. 情感朗读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和语句,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语速的快慢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桃花水的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开展朗读比赛,评选出“朗读之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积极性。
(五)课堂总结
1. 内容回顾
与学生一起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桃花水的声音美、光芒美以及作者通过桃花水所描绘的春天的生机勃勃之美。
提问学生:文中哪些语句或段落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2. 方法总结
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阅读理解方法(如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和写作技巧(如运用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等)。
强调通过朗读来感受语言美、通过想象来丰富画面感。
(六)课后作业
1. 书写巩固
认真抄写文中优美的语句和段落,要求书写规范、工整、美观,进一步加深对课文语言的记忆和理解。
试卷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