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38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38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为地球降温,让人类未来长存
2024年6月5日,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24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名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向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颁授聘书。
6位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冯起;演员胡歌;广西文联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东西;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高级记者,全国三八红旗手陈芳;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陈吕军;河狸公主,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创始人初雯雯。
他们来自媒体、高校、文艺等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将自觉承担起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言献策的社会责任,同时号召更多人关注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
胡歌,有新身份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6.2 共筑生命家园
1.政治认同:知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做法,懂得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2.责任意识: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核心素养目标
★1.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
★2.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P83-84
★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P83-84+P87
★4.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P85-87
★5.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1--87页,思考以下问题,关键词语圈画勾点
0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视频:筑绿中国
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因)?
2024年国际发生的自然灾害
全球极端高温。今年8月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月。
9月,台风“摩羯”已造成菲律宾20人死亡 、中国海南省4死95伤 、越南造成281人死亡、67人失踪。
5月8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气温骤降,出现罕见春季降雪。
6月12日,印尼伊布火山发生喷发,火山灰柱达4000米,后又多次喷发。
6月,希腊共发生森林火灾超1200起,数量为去年同期的两倍多。
2024年国内发生的自然灾害
2024年2月10日至21日,贵州全省共发生森林火情221起
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
2024年7月,湖南省郴州资兴特大暴雨,造成50人遇难15人失踪
2024年1月,湖南湖北出现暴雪和特大冻雨
新疆海鲜上市背后的故事
新疆海鲜上市的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客观现实: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和6.9亿亩低洼盐碱水域,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但经济发展对土地的要求,生态环境的挑战,让守住18亿亩耕地并不容易,如何既发展又守住耕地红线因此成为重大课题。压力的同时,新的解法也在不断产生。其中一个重点是,如何将一些现在不是耕地的土地利用起来,比如盐碱地就是一个重点。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打响了“第一枪”:推进低洼盐碱地养殖。有了国家政策引领与撑腰,盐碱地面积占全国1/3的新疆,掀起“人工造海”的高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兵团第三师的红旗农场,建成了新疆第一个盐碱地海鲜养殖基地。
思考:曾经的盐碱地变成如今海鲜养殖基地的原因是什么?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什么启示?
3、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课堂探究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古人的智慧给当代人的生存发展什么启示?
cù gǔ bù rù wū chí.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知识总结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P84
坚定目标: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基本国策: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新发展理念: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
人与自然如何共兴?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思考: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课堂笔记
1.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意义)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P83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P84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P87
安徽桐城—— 中国塑料之乡
桐城的包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从小袋子、小盖子开始,经过40多年艰苦创业,如今已集聚大小包装企业4000多家,年产值近300亿元,跻身全国三大塑料包装基地之一。
然而,随着产业的快速扩张,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传统的塑料袋子生产过程中,大量塑料废弃物的产生给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
议学任务
1
以桐城为例,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为了经济增长不惜牺牲了环境,你认为二者矛盾吗?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怎样的关系?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Part2
坚持绿色发展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首个全国生态日
1.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
余村封山护林,重新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教材85页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村民王婶的话是正确的。造纸厂厂长和小清父亲的话是错误的。
①保护生态环境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②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会危害人类自身。
③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 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习近平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限。
01
02
03
04
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P85一
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P85二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P86二
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限P87一
05
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87二
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背诵
①科学立法,完善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惩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对公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
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落实节能减排政策。②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③加大保资金的入力度。科技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①学习环保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③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环保行动。
(具体行动:P87低碳微行动)
为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国家、社会、企业、公民(青少年) 如何做
青少年
国家:
社会:
企业:
拓展
补充:7.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国家
企业
公民
①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
②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坚持依法保护环境,严惩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④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业。
①积极承担责任,遵纪守法。
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③坚持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①学习环保知识,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②积极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③依法保护环境,善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④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为习惯。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尊重自然规律
坚持绿色富国
建设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坚持正确的基本国策和发展理念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建设美好中国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选择题
( )1.观察右边漫画,《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启示我们
①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③人类可以毫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
④破坏大自然,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A
( )2.自然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下诗句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德不优者不怀远,才不大者不博见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A.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得到了很大改善
B.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C.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
D.实现金山银山可以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
( )4.下列说法与右边漫画《变》的寓意最贴近的是
B
( )5.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黄河纪要》。其中提出,依法从重惩治向黄河干支流和湖库区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水污染犯罪;综合生态环境损失、环境修复难度等情况,依法提高刑事罚金刑数额,增强刑事惩戒威慑力······这表明
A.我国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民财产安全
B.黄河流域生产非常落后,企业依靠排放污水节约成本,提高利润
C.黄河的发展关系全体中华儿女的安全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兴衰
D.我国使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厉的法律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D
( )6.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5.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6.4%,上升0.4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引领全体人民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B.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C.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D.坚持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
D
7. (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烟花三月,扬州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以“共守美丽家园,共建美好扬州”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逐浪江豚 和谐共生】“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见此情景,研学小组兴奋不已。江中生态好不好、江水清不清,作为长江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的见证者江豚最先感知。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实施,一度濒临灭绝的“微笑天使”江豚频繁亮相扬州水域,用它们可爱的“微笑”为扬州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点赞!
(1)结合材料,运用“共筑生命家园”知识,分析“微笑天使”为扬州点赞的原因。
①扬州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使长江生态环境更加良好,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扬州遵循自然规律,能够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中找到动态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能够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及时作出必要的补偿。
③扬州坚持建设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使得长江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实现长江水域的永续发展。
课堂练习
同学们中考加油!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