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1课第二课时武装寻路与路在脚下 课件(共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1课第二课时武装寻路与路在脚下 课件(共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二课时 武装寻路与路在脚下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2)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等基本史实,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能按照时空顺序,叙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数据图表、文献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分析知道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确立及其意义:知道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的史实与意义;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及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认识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重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遵义会议的基本情况及历史意义。
难点:红军长征的意义,理解长征精神。
第一篇 腥风血雨,武装寻路
第二篇 万里长征,路在脚下
目录
第一篇 腥风血雨,武装寻路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962年3月,76岁的朱德元帅偕夫人康克清,重上阔别三十四年的井冈山,回忆历史,感慨万千,挥毫写下了他心目中的“天下第一山”。
“中国革命的摇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点燃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星星之火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共合作
合作破裂
一、旧道路下的困局
四一二政变
七一五政变
31万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屠杀,革命遭受严重失败
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1921 07
1924 01
1927 07
1927 08
南昌起义
一、旧道路下的困局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撤出,南下广东,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起义军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起义军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②意义:
◎南昌起义油画
①概况:请回答时间、地点、领导人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 08
1927 08
南昌起义——革命新道路探索的初次尝试
八七会议
一、旧道路下的困局
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 错误; 确定实行 和 的总方针;决定发动
会上,毛泽东提出 的重要思想。
◎八七会议会址
①召开时间、地点:
②内容:
1927年8月7日,汉口
右倾机会主义
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秋收起义 ;
③意义:
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
八七会议
1927 08
1927 08
南昌起义——革命新道路探索的初次尝试
八七会议 ——指明前进方向
秋收起义
1927 09
一、旧道路下的困局
秋收起义
①概况: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了 )
②过程:
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进攻长沙受挫
进军井冈山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
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 08
1927 08
南昌起义——革命新道路探索的初次尝试
八七会议 ——指明前进方向
秋收起义——革命新道路探索的起点
1927 09
一、旧道路下的困局
1927 08
1927 08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1927 09
1927 12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广州 ,张太雷、叶挺、叶剑英、聂荣臻、恽代英 领导。经三天浴血奋战,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
广州起义
一、旧道路下的困局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材料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
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考 给中国共产党的启迪是什么?
俄国城市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
1927 08
1927 08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1927 09
1927 12
一、旧道路下的困局
广州起义
1927 09
秋收起义受挫——革命新道路探索的起点
1927 10
井冈山根据地
二、开辟革命新道路
①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第一个 。
②井冈山会师会师:1928年, 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③意义:点燃了 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井冈山会师(局部)
朱德、陈毅
农村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革命新道路的星星之火
1927 09
秋收起义受挫 ——革命新道路探索的起点
1927 10
井冈山根据地 ——革命新道路的星星之火
二、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 09
秋收起义受挫
1927 10
到1930年
井冈山根据地
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二、开辟革命新道路
1931 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诞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政权建设
②标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③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①背景: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瑞金
1927 09
秋收起义受挫
1927 10
到1930年
1931 11
井冈山根据地
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诞生
材料: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 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对起义军的讲话
思考 毛泽东开创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二、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不断出现。
三、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井冈山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1928年10~11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1月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武装斗争
(主要形式)
土地革命
(核心根本)
根据地建设
(战略基地)
中共的正确领导(前提条件)
内在关系:
三、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评价:
思考: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的原因?
城市: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反动势力相对强大
农村:反动势力相对薄弱; 农民阶级占主体,是革命的主力军。
具体原因:城市和农村的敌我力量对比
根本原因: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
党的领导
土地革命 内容:
影响: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 产,支持革命
根据地建设 政权建设
经济建设 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武装斗争
进一步验证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性,最终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实践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定“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建立
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四次粉碎国民党“围剿”
第二篇 万里长征,路在脚下
路在脚下——红军长征
(1) 原因
1928年6月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联结起来”,才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选择上存在什么问题?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
有关革命道路问题,党内存在着严重分歧
时间 中国共产党实际领导人 组织行动 结果
1930.6-1930.9 李立三 城市中心论 (武汉、南京) 武汉、南京等城市党组织几乎全部瓦解
1931.1-1935.1 王明 博古 李德 撤销毛泽东的红军总政委职务;夺取中心城市;打阵地战拼消耗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县召开会议,对他正确的军事方针进行了批评和指责。会议停止了他对红一方面军的军事指挥。从此,他离开红军的军事领导岗位长达两年多,在中央和红军的重要决策上,都失去了发言权,直到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才重新进入中共的领导核心。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路在脚下——红军长征
(1) 原因
蒋介石施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上在根据地周围施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
第五次“围剿”,美、英提供购买军火的贷款,增加了国民党军的新式装备,德国的七十多名军事专家被聘为顾问,美、英、德、日、法、意等国帮助运输武器装备。
提问:根据材料,红军为什么需要长征?
①共产国际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根本原因)
②蒋介石为了围剿红军作了充分的准备。
③第五次“围剿”获得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国民党投入的力量更多。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10三军会师
(2) 过程
路在脚下——红军长征
(3)转折:遵义会议
①概况: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②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决定张闻天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组领导军事。
③意义:A.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B.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路在脚下——红军长征
(4) 意义
①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② 长征途中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南方
北方
内战
抗日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5)
长征精神: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是要实现什么?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路在脚下——红军长征
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知识梳理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武装寻路——工农武装割据
路在脚下——红军长征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政权建设
原因 过程 遵义会议
一、旧道路下的困局
二、开辟革命新道路
三、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
从幼稚走向成熟
意义
谢谢聆听!
2.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共第一个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了第二个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变化
( )
A. 有利于孤立和打击地主阶级 B. 调动了贫苦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 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 标志着土地革命路线正式形成
同步练习
1.从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鄂西、鄂豫陕、川陕等各根据地名称,可以发现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革命根据地基本都位于各省交界的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这种分布特点 ( )
A. 导致了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B. 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C. 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 D. 表明中共尚未找到正确道路
C
B
3.朱德赋诗:“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这一现象 ( )
A. 开启了党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征程
B. 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
C. 反映了党领导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D. 促成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B
4.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李立三提出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指出“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省与几省的胜利”。这反映当时 ( )
A. 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
B. 中共领导层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C. 中共中央正确分析了革命形势
D.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已被证实行不通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