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024)4.16《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024)4.16《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列举至少五个常见需要排队的场所(如超市结账处、餐厅点餐区、车站售票窗口、医院挂号处、学校食堂打饭窗口等),并清晰阐述在这些场所排队的原因和重要性。
熟练掌握至少三种正确排队的方法和规则(如保持适当间距、先来后到不插队、遵守一米线规定等),并能在实际场景中正确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情景图片、分析生活中的排队案例以及小组讨论,显著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排队问题。
在模拟场景体验、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中,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排队中遇到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将排队的规则和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刻激发学生对排队秩序的尊重之情,将排队意识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自觉养成排队的良好习惯,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始终如一地践行排队原则。
大力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充分认识到排队是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秩序和提高社会效率的重要体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倡导排队文明的行动中。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让学生全面且深入地理解排队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包括对个人权益的保障、公共秩序的维护以及社会公平的促进,通过具体事例和亲身感受加深认识。
熟练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正确排队的方法和规则,涵盖不同场所和各种排队情境,形成系统的排队行为规范。
(二)教学难点
巧妙引导学生将排队意识成功转化为稳定持久的自觉行为习惯,尤其是在面临时间紧迫、个人利益诱惑或周围环境混乱等情况时,依然能够坚守排队原则,实现长期稳定的行为改变。
有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个人行为与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下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决策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担当。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片、收集的相关视频资料以及模拟的真实排队场景,创设丰富多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如播放一段因不排队导致混乱和冲突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不排队的危害;模拟超市结账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正确排队的方式和重要性,从而深化对排队的理解。
讨论教学法:精心组织学生围绕身边的排队现象、排队的好处与不排队的后果、如何在不同场所正确排队以及如何应对排队中的不文明行为等话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分享个人经历、独特见解和创新想法,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实践教学法:扎实开展模拟场景体验活动,如模拟车站购票、餐厅就餐、学校活动入场等场景,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反复练习正确排队的行为;精心安排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感受排队和不排队的影响以及面临的挑战;认真指导学生制定个人或小组的排队文明倡导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或社区的排队文明宣传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引发思考:播放一段学校课间同学们排队打热水的视频,视频中同学们有序排队,依次打水,整个过程安静、快速、高效。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这个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样排队打水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排队带来的积极影响。
联系生活,引出课题:接着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呢?如果不排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排队经历或见到的不排队现象。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排队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家排好队》,探讨排队的奥秘。”
(二)探究新知
1.还是排队好
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关于排队和不排队的情景对比图片(如排队买票和不排队拥挤抢购的场景、排队上车和不排队争抢上车的场景等),提问:“在这些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不同的景象?你们更喜欢哪种场景呢?为什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4-5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秩序、公平、效率、安全等角度思考。
小组汇报,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例如,有的小组可能会说:“排队买票的场景很有秩序,大家都能安静地等待,不会发生争吵和冲突,而且售票员也能更高效地工作。不排队拥挤抢购的话,不仅会让人感到烦躁和不安全,还可能会导致有人买不到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引导:“大家说得非常对,排队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公平、高效和安全。那么,除了图片中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排队特别重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列举更多需要排队的场所,如医院看病、图书馆借书还书等,加深学生对排队重要性的认识。
案例分析,深化认识:教师讲述一个因不排队引发不良后果的真实案例,如某景区因游客不排队乘坐观光车,导致秩序混乱,发生了游客摔倒受伤的事故。讲述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这个案例中,不排队带来了哪些危害?如果当时大家都排队了,结果会怎样呢?”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不排队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如损害个人利益(受伤)、破坏公共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排队意识。
2.怎样排好队
观察学习,总结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关于正确排队的图片和文字说明,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和文字中,你们学到了哪些正确排队的方法呢?”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然后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总结归纳正确排队的方法,如保持适当间距(避免拥挤,防止病毒传播等)、先来后到不插队(体现公平原则)、遵守一米线规定(保护个人隐私,如在银行取款、机场安检等场所)等。同时,通过简单的图示或现场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方法的具体要求。
角色扮演,体验排队规则:选择几个常见的排队场景(如超市结账、医院挂号、车站候车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安排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顾客、患者、乘客等)。创设一些排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有人插队、有人不遵守间距要求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如何正确应对这些问题,遵守排队规则。例如,在超市结账场景中,一名学生扮演插队的顾客,其他学生扮演遵守规则的顾客和收银员,观察并感受如何礼貌地劝阻插队行为,维护排队秩序。角色扮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扮演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对正确排队规则的新认识。通过角色扮演和分享感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排队规则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排队规则的能力。
讨论特殊情况,灵活运用规则:组织学生讨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何排队,如遇到紧急情况(如有人突发疾病需要优先就医)、残疾人或老年人需要特殊照顾等。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情况下,既要保证公平原则,又要体现人文关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引导,让学生明白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在遵守基本排队规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以确保排队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时也展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三)实践活动
模拟场景排队实践:在教室中模拟几个常见的排队场景,如模拟餐厅点餐区、模拟电影院售票窗口、模拟公交车站候车区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轮流进入不同模拟场景进行排队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排队的方法和规则,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例如,在模拟餐厅点餐区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保持适当间距,排队时不要大声喧哗,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点餐;在模拟公交车站候车区时,引导学生站在指定的候车区域,排队上车,不要插队或拥挤。实践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模拟场景排队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排队时保持安静和有序可以让大家都更加舒适,而且也能更快地完成点餐或上车。”通过这样的分享,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排队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制定排队文明倡导计划: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校园或社区中倡导排队文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排队文明倡导计划。计划内容可以包括宣传方式(如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主题班会等)、宣传地点(如学校食堂、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宣传时间(如课间休息、放学后、周末等)以及具体的宣传内容(如排队的重要性、正确的排队方法、排队文明标语等)。教师巡视各小组,帮助学生完善计划内容,确保计划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然后,选择部分小组进行展示和分享,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建议和补充。最后,各小组按照计划在校园或社区内开展排队文明倡导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营造良好的排队氛围贡献力量。
(四)课堂总结
回顾重点知识,强化排队意识: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常见需要排队的场所(通过提问让学生举例)、排队的重要性(从秩序、公平、效率、安全等方面引导学生阐述)以及正确排队的方法和规则(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通过回顾,强化学生对排队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排队意识。
鼓励持续行动,培养排队习惯:教师充满激情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公共场合,都要始终保持排队的良好习惯。可以分享一些因排队而带来积极影响的小故事或身边的榜样事迹,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强调排队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希望学生不仅自己要做到排队,还要积极影响身边的人,共同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
五、教学延伸
1. 在班级内设立“排队文明小天使”评选活动,每周根据学生在校园内排队的表现(如是否遵守排队规则、是否主动维护排队秩序等)进行评选,对当选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如颁发小奖状、奖励学习用品等,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排队文明行动中来。
2. 开展“排队文明周”活动,在活动期间,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宣传排队文明知识和重要性。学生们可以制作关于排队文明的手抄报,在班级内展示和交流;也可以在课间休息时,到校园内的各个排队场所(如食堂、小卖部等)进行文明劝导,提醒同学们遵守排队规则。
3. 引导学生将排队文明的理念延伸到家庭生活中,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在外出购物、就餐等活动中自觉排队,并观察家人和周围人的排队行为,与家人一起讨论如何在家庭和社会中更好地倡导排队文明。回到学校后,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排队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
六、教学资源的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排队场景图片、不排队引发混乱的视频、正确排队方法的动画演示等。
2. 模拟场景道具,如排队栏杆、指示牌、模拟货币、点餐菜单等。
3. 制作宣传海报和手抄报的材料,如纸张、彩笔、颜料等。
七、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场景实践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排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是否能够将排队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如是否能够正确排队、是否积极参与排队问题的讨论和解决等。
2.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排队文明倡导计划、“排队文明周”活动中的手抄报和文明劝导记录等),评价学生对排队文明的应用能力和对排队重要性的认识深度,了解学生在校园和社会中倡导排队文明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排队问题的思考能力。
3. 观察学生在“排队文明小天使”评选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是否能够长期坚持排队文明行为,以及学生在倡导排队文明过程中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八、注意事项
1. 在模拟场景实践活动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因模拟场景中的行为(如在模拟公交车站上车时的拥挤等)造成意外伤害。教师要提前对模拟场景进行安全检查,并在活动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 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要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言,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颖观点或独特想法,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精神。
3. 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如在制定排队文明倡导计划和开展“排队文明周”活动时,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4. 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对于那些在排队方面表现不够积极或存在错误行为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避免批评和指责,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或抵触情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