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探究(江西专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探究(江西专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考情回溯 —— 命题趋势前瞻
时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必考知识点 酸碱盐(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或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钙)性质、化肥、物质分类
题型 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实验与探究题
选考知识点 离子共存、自制指示剂、指示剂、农家肥 鉴别化肥 盐的用途、浓硫酸稀释、鉴别化肥、化肥、指示剂、硫酸铜 碳酸钙、鉴别化肥、指示剂、硫酸铜 浓硫酸特性、指示剂与测pH
题号 第7题、第8题D、第13题、 第18题(2) 第13题B 第5题、第7题D、第13题A、第14题(2)、第18题(3)、第19题 第7题、第13题D、第16题、 第19题 第7题C、 第19题
命题趋向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指示剂、酸碱度与pH、溶液的酸碱性检测方法。 2.理解盐酸与硫酸的性质与用途、常见酸的性质、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性质与用途、碱的性质、氯化钠的性质与用途、碳酸钙的性质与用途、碳酸钠的性质与用途、碳酸氢钠的性质与用途。 3.常见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常见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物质的鉴别、除杂与提纯。 4.根据物质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研究的意义。 5.了解化学肥料的作用与种类,合理使用农药与化肥
真题精粹——江西真题精选及拓展
考向1 酸、碱与指示剂
1.(2022·江西)在“溶液酸碱性检验”活动中,测得校园土壤样品呈酸性,所记录的pH与下列数值最吻合的是 (  )
A.6 B.7 C.8 D.9
2.(2020·江西)下列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
A.醋酸 B.氨水
C.蔗糖 D.       
考向2 酸、碱的性质
3.(2024·江西)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过程中相关量Y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Y可以表示 (  )
A.烧杯内水的质量
B.烧杯内溶液的质量
C.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D.烧杯内物质中氢元素的总质量
4.(2023·江西)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硫酸,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见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5.(2023·江西)某班同学进行“有反应无明显现象的实验”主题复习。
(1)实验①:用三朵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其中纸花变红的是  (选填“Ⅰ”“Ⅱ”或“Ⅲ”),实验①的结论为           。
(2)实验②: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3)实验③: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先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再打开弹簧夹并注入           (填一种试剂),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已发生反应。
(4)验证无明显现象,反应已发生的思路一般有两种:a.反应物之一消失;b.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①②③中采用相同思路设计的是实验    。
图像分析与数据分析结合
5.1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60 s时,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考向3 物质的分类
6. (2023·江西)万户飞天:明代万户飞天时用黑火药(含有硫、木炭和硝酸钾)作火箭燃料。黑火药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考向4 化学肥料
7.(2022·江西)农业——古代种植农作物施用农家肥,现代常施用化肥。下列肥料属于化肥的是   
    (填字母)。
A.人畜粪便 B.植物沤制物
C.草木灰 D.尿素
考向5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8.(2020·江西)下列离子能在含有硫酸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Mg2+、N B.Na+、C
C.K+、OH- D.Ba2+、Cl-
回归教材 —— 江西中考核心考点梳理
【单元构建】
【知识清单】
考点1 浓盐酸、浓硫酸 (5年2考)
项目 浓盐酸 浓硫酸
性质 无色液体、有     气味,具有    性。 特性:打开试剂瓶时,瓶口有    出现。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无色、油状黏稠液体,无味,具有     ,具有强腐蚀性,如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会出现黑色字迹
用途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冶炼金属,精炼石油,金属除锈,作干燥剂等
浓硫酸的稀释 操作: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原因:若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非常危险
  注意: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考点2 酸的化学性质(以稀盐酸和稀硫酸为例) (5年5考)
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    ,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
(1)酸与指示剂作用
酸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盐酸 变为红色 不变色
稀硫酸
  (2)与活泼金属反应:酸+活泼金属→盐+氢气(置换反应)
  酸 金属   盐酸 稀硫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镁 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后溶液仍呈无色 Mg+2HCl           Mg+HSO          
锌 反应较剧烈,产生气泡,反应后溶液仍呈无色 Zn+2HCl           Zn+HSO          
铁 反应缓慢,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    色 Fe+2HCl           Fe+HSO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
  酸 金属氧化物     盐酸 稀硫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氧化铁 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 FeO+6HCl            
FeO+3HSO             
氧化铜 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CuO+2HCl          
CuO+HSO          
(4)与碱反应: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
酸 碱   盐酸 稀硫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Ca(OH)+HSOCaSO+2HO
(5)与盐反应: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
酸 盐 盐酸 稀硫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碳酸钠 有气泡产生                           NaCO+HSONaSO+HO+CO↑
碳酸氢钠 有气泡产生                          2NaHCO+HSONaSO+2HO+2CO↑
考点3 常见的碱 (5年5考)
项目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名     、火碱、            、消石灰
性质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有     ,易潮解,有强烈的腐蚀性 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对皮肤、衣服等也有腐蚀作用
用途 可用于炉具清洁剂除油污 用于建筑材料、化工原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注意: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   冲洗,再涂上3%~5%的    溶液。
考点4 碱的化学性质(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 (5年5考)
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
(1)碱与指示剂作用
碱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氢氧化钠 变为   色 变为   色
氢氧化钙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碱 非金属氧化物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                        (变质原因:吸收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2NaOH+SONaSO+HO Ca(OH)+SOCaSO↓+HO
  (3)与酸反应: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
  碱 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NaOH+HClNaCl+HO                        
稀硫酸                       Ca(OH)+HSOCaSO+2HO
  (4)与盐反应:碱+盐→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
  碱 盐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硫酸铜                            CuSO+Ca(OH)CaSO+Cu(OH)↓
  NaOH和Ca(OH)暴露在空气中均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因此两者都应密封保存。
考点5 中和反应 (5年2考)
  1. 中和反应是指   和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是由    离子(或铵根离子)和    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例如:NaCl、KNO、NaCO 、NHCl等。
3.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O。
考点6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和pH (5年3考)
  1.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显示的颜色
石蕊溶液:酸性 红色  中性 紫色  碱性 蓝色
酚酞溶液: 酸性 无色 中性 无色 碱性 红色
  (1)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的溶液既可能显中性也可能显酸性。
(2)能使石蕊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一定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
(3)能使石蕊(酚酞)溶液显蓝(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
  2.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 pH的通常范围: 0~14。
(2) 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 < 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 > 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滴到放在洁净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立即与标准比色卡比对。
(1)pH的范围通常为0~14。
(2)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否则测得酸性溶液的pH偏大,测得碱性溶液的pH偏小。
(3)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
(4)用pH试纸测定时,读数只取整数;要精确测定溶液的pH可用pH计。
  4.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中才能进行。
(2)测定土壤的酸碱性,提供土壤改造依据。
(3)测定雨水的pH,判断是否为酸雨(pH<5.6的雨水为酸雨)。
(4)通过测定人体血液、尿液的pH,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考点7 生活中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5年5考)
1.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根据阳离子不同,盐可分为铵盐、钠盐、钾盐、镁盐等;根据阴离子不同,盐可分为硫酸盐、碳酸盐、盐酸盐、硝酸盐等。
2.生活中常见的盐
名称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NaCO          CaCO
俗称 (或成分) 食盐的主要成分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咸味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能溶于水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用途 作调味品;消除积雪;农业上用NaCl溶液选种;配制生理盐水等 广泛应用于    、纸、纺织品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焙制糕点;治疗胃酸过多症等 作建筑材料、 补钙剂等
特殊的 化学性质 NaCl+AgNO               溶液显   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溶液显碱性;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下能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1)工业用盐的外观和食盐相似,且有咸味,但其主要成分是亚硝酸钠(NaNO),有毒,不能食用。
(2)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HO+COCa(HCO),遇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会发生分解:Ca(HCO)CaCO↓+HO+CO↑。
考点8 常见有颜色的盐(溶液) (5年1考)
  1.含Cu2+的盐溶液呈   色。    2.含Fe2+的盐溶液呈    色。
3.含Fe3+的盐溶液呈   色。    4.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
考点9 盐的化学性质 (5年5考)
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条件:①金属单质(K、Ca、Na除外)的活动性要强于盐中金属的活动性;②盐必须可溶于水】 Fe+Cu(NO)           ; Fe+2AgNO                      
盐+酸→新盐+新酸 2HCl+NaCO              ; 2HCl+CaCO                        
盐+碱→新盐+新碱(条件:反应物均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 Ca(OH)+NaCO             ; 2NHCl+Ca(OH)                
盐+盐→新盐+新盐(条件:反应物均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 BaCl+NaCO             ; BaCl+NaSO              
考点10 复分解反应 (5年5考)
1.概念: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发生条件
(1)反应物:有酸可不溶,无酸都须溶于水。
(2)生成物:有    或    或   。
3.常见难溶化合物
(1)难溶性碱:Cu(OH)、Mg(OH)、Fe(OH)等。
(2)难溶性盐酸盐有AgCl;难溶性硫酸盐有BaSO;难溶性碳酸盐有CaCO、BaCO。
(3)溶解性记忆口诀:钾钠铵盐皆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盐酸盐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只溶钾钠铵。氢氧化物谁来溶,钾钠钙钡铵记心中。
4.与中和反应的关系:中和反应    是复分解反应,而复分解反应     是中和反应。
1.“钾钠铵盐皆可溶”是指阳离子为K+、Na+、N的盐,如KNO、KCO、KSO、KCl;NaNO、NaCO、NaSO、NaCl;NHNO、(NH)CO、(NH)SO、NHCl都能溶于水。
2.“硝酸盐遇水影无踪”是指阴离子为N的盐都能溶于水,如Fe(NO)、Fe(NO)、AgNO、Al(NO)、Ba(NO)等。
3.“盐酸盐不溶氯化银”是指以Cl-为阴离子的盐中,氯化银不溶于水。
4.“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是指以S为阴离子的盐中,除去硫酸钡以外的盐都能溶于水。
5.“碳酸盐只溶钾钠铵”是指以C为阴离子的盐中,除KCO、NaCO、(NH)CO外,都不能溶于水。
6.“氢氧化物谁来溶,钾钠钙钡铵记心中”是指在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中,只有KOH、NaOH、Ca(OH)、Ba(OH)、NH·HO能溶于水,其他均不溶(其实只要记住含K+、Na+、N的都能溶,Ca2+、Ba2+的碱可以溶即可)。
考点11 化学肥料 (5年5考)
1.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化肥种类 化肥 作用
氮肥 尿素[CO(NH)]、碳酸氢铵(NHHCO)等 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叶)
磷肥 磷矿粉[Ca(PO)]、过磷酸钙[Ca(HPO)和CaSO的混合物]等 促进作物生长、根系发达,增强    、    能力,促进作物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根、果)
钾肥 硫酸钾(KSO)、氯化钾(KCl)等 促进植物茎秆粗壮,增强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茎)
复合肥 硝酸钾(     )、磷酸钾(KPO)、磷酸二氢铵(NHHPO) 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作用,有效成分高
  2.氮肥的简易鉴别
(1)氨水是液态的,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区别。
(2)对于剩下的氮肥,首先取样加熟石灰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尿素和硝酸钠。
(3)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铵。
(4)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铵,否则是硝酸铵。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否则会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降低肥效。
  3.化肥和农药的利与弊
①不合理使用
化肥: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使土壤酸化、板结)
农药:是有毒物质,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②正确的做法: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它们的利用率
考点12 物质分类 (5年4考)
1.从宏观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定义:
(1)纯净物:只由    物质组成,如氧气(O)、二氧化碳(CO)、高锰酸钾(KMnO)等。
(2)混合物:由         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合金、溶液、海水、煤、石油、天然气、矿石等。
(3)单质:由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硫(S)、氮气(N)、铁(Fe)等。
(4)化合物:组成中含有     元素的纯净物,如氨气(NH)、五氧化二磷(PO)、氯化铵(NHCl)等。
(5)有机化合物简称     ,是含有   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乙醇(CHOH)、淀粉、葡萄糖、蛋白质等。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并不都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CO、CO)、碳酸、碳酸盐(CaCO、NaCO等)、碳酸氢盐[NaHCO、Ca(HCO)]等都是无机物,而不是有机物。
【核心突破】
重难点一、酸的化学性质
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四个烧杯中,分别逐渐加入金属镁、FeO固体、Cu(OH)固体、NaCO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B.
C. D.
[思维破冰] A.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即Mg+2HClMgCl+H↑,24份质量的镁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但是溶液的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的;B.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C.稀盐酸显酸性,故一开始pH<7,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pH=7,但是氢氧化铜难溶于水,pH不会大于7;D.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一开始就有气体生成,生成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的曲线不再变化。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硫酸的性质时,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的过程中     。
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   (选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的浓度不同,其腐蚀性不同。
实验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同学按图三进行实验。
(1)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试管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向试管3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仍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经发生反应,可选用     (填字母)继续进行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
A.无色酚酞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铜溶液
(4)小组同学将4、5两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继续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
猜想二:BaSO、BaCO。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猜想二成立
实验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废液缸中的固体物质进行回收。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应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     (填一种具体物质),处理后再排放。
  酸的通性记忆方法
重难点二、碱的化学性质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B.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D.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
[思维破冰] 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C.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发生反应除去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  )
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碱的通性记忆方法
重难点三、中和反应后溶液pH变化曲线及溶质成分判断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中和反应
B.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C.N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观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图所对应的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思维破冰] A.该反应是中和反应,但中和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B.P点所示溶液的pH>7,观察曲线可知,盐酸已经被完全中和且氢氧化钠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C.N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N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观粒子有Na+、Cl-和HO;D.观察溶液pH变化可知,该图所对应的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处理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和反应应用广泛。
(1)某同学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得出中和反应放热。但该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
(2)改进实验: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烧杯内溶液温度变化如图1:
①由图1可知,中和反应是    (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1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②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图中B、C、D所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硫酸钠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
  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pH及溶质成分的判断
(以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为例)
分类 碱入酸 酸入碱
图像
图像分析 ab段 (不含b点) pH<7,溶液中溶质为NaCl、HCl pH>7,溶液中溶质为NaCl、NaOH
b点 (恰好完全反应) pH=7,溶液中溶质为NaCl pH=7,溶液中溶质为NaCl
bc段 (不含b点) pH>7,溶液中溶质为NaCl、NaOH pH<7,溶液中溶质为NaCl、HCl
重难点四、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其化学式为 (  )
A.NaCO       B.NaHCO
C.NaOH D.NaCl
[思维破冰] NaCO俗称纯碱、苏打,NaHCO俗称小苏打,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NaCl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用生石灰作发热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生活中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详见“知识清单”考点7)
重难点五、化学肥料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不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A.(NH)HPO B.KHPO
C.KNO D.NHNO
[思维破冰] 复合肥料中同时含有N、P、K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NHNO中含有N元素,不含P、K元素。
夏粮获得丰收,化肥的合理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  )
A.硝酸钾(KNO)
B.硫酸钾(KSO)
C.磷矿粉[Ca(PO)]
D.尿素[CO(NH)]
  常见化肥的分类
化肥包括氮肥(含氮元素的肥料)、磷肥(含磷元素的肥料)、钾肥(含钾元素的肥料)、复合肥料(含N、P、K中两种或三种元素的肥料)等。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属于农家肥。
实验探究 —— 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围绕课标】
必做实验8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1.比较常见酸的化学性质,认识其特征。
2.认识常见碱的一些化学性质。
【实验过程】
实验 用品 实验仪器 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白色点滴板
实验试剂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镁条、锌粒、铜片、碳酸钠粉末、石灰石(或大理石)、生锈的铁钉、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等
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或微观实质)
酸的化学性质(稀盐酸、稀硫酸) 在白色点滴板的孔穴里分别滴入几滴稀硫酸、稀盐酸,再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使无色酚酞溶液      
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适量镁条、锌粒和铜片,再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 镁条迅速消失,试管中出现大量气泡;锌粒与酸反应比镁慢,表面产生较多气泡;铜表面没有明显现象                                    ,                                     酸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反应生成       
取一支试管,放入一枚生锈的铁钉,再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 铁锈      ,溶液                                                   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      
①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插入一支温度计; ②取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或稀硫酸)逐滴加入上述小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①溶液变   色;②溶液由   色变为   色,温度升高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微观实质):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钠粉末、石灰石固体,再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 碳酸钠粉末很快消失,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 石灰石逐渐减少,试管中产生气泡                                                  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碱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在白色点滴板的孔穴(或小试管)里分别滴入几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 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使无色酚酞溶液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再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 氢氧化钠溶液                                ,                          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插入一支温度计;②取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上述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①溶液变为    色 ②溶液由   色变为   色,温度升高                                          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微观实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石灰水(或稀氢氧化钠溶液) 试管中        ,溶液                                                 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实验分析与评价】
1.用稀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酸溶液中,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不用稀盐酸和碳酸钠的原因是               。
【实验拓展】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向两个相同的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分别迅速倒入     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倒入一定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子变瘪程度   ,而倒入等体积的蒸馏水的瓶子变瘪程度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二 1.向装有5 mL浓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2.将上述溶液加热至气体不再生成;3.等试管冷却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实验反思】
方案一的优点是                      ;方案二的优点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加热至气体不再生成,排除了                         。
【对接中考】
常见实验6 中和反应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通过实验感受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
【实验过程】
实验 用品 实验仪器 烧杯、温度计、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等
实验试剂 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微观实质
(1)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插入一支温度计 溶液变为   色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2)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 温度升高,溶液由           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发生     且反应     热量
(3)取实验(1)所得的少量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另取一支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加入1滴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     
(4)用玻璃棒蘸取其中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           
【实验分析与评价】
一、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证明反应发生的思路有                    。上述实验(1)(2)说明了反应物       消失,实验(4)证明了有新物质     生成。
二、为确认步骤(4)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滴加CuSO溶液,振荡、静置 无明显现象               
向另一份滴加        溶液,振荡、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固体是氯化钠
【实验拓展】
一、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以下一系列实验,步骤1的操作中有错误,错误原因是                                  ;步骤3所得的无色溶液呈       ;步骤4中所得晶体一定是     。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步骤4
二、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图1 图2 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选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
真题精粹
1.A 【解析】土壤显酸性,pH小于7,故A正确。
2.B 氢氧化钠
3.D
4.C 【解析】A.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氧化铁的质量逐渐减小,当加入的稀硫酸达到一定质量时,氧化铁反应完全,固体质量减小为0,错误;B.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氧化铁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的质量还是逐渐增加的,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较快,反应结束增加较慢,错误;C.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过程中溶剂质量增加较快,完全反应后,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剂的质量还是增加的,只是增加较慢,图像先陡后缓,正确;D.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开始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为零,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加,氧化铁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错误。
5.(1)Ⅲ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稀盐酸(或稀硫酸) (4)①③
【解析】(1)实验①:Ⅰ中水不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Ⅱ中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实验①得出的结论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2)实验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3)实验③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振荡,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再打开弹簧夹并注入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盐酸(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已发生反应。
(4)实验①是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②是根据氢氧化钠的消失,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实验③是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故采用相同思路设计的是实验①和③,均为根据新物质的生成来验证无明显现象,反应已发生。
5.1  D 【解析】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有热量放出,正确;B.由图可知30 s时,溶液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未完全反应,故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正确;C.由图可知60 s时,pH大于7,所以溶液显碱性,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正确;D.根据pH图,反应前溶液显酸性,pH小于7,反应后溶液pH大于7,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中,错误。
6.混合物 【解析】黑火药含有硫、木炭和硝酸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7.D 【解析】人畜粪便、 植物沤制物、 草木灰属于农家肥,尿素属于化肥,故选D。
8.A
回归教材
知识清单
考点1
刺激性 挥发 白雾 吸水性
考点2
H+ (2)MgCl2+H2↑ MgSO4+H2↑ ZnCl2+H2↑
ZnSO4+H2↑ 浅绿 FeCl2+H2↑ FeSO4+H2↑
(3)2FeCl3+3H2O Fe2(SO4)3+3H2O CuCl2+H2O CuSO4+H2O
(4)NaOH+HCl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2HCl+Ca(OH)2CaCl2+2H2O
(5)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H2O+CO2↑
考点3
烧碱 苛性钠 熟石灰 吸水性 水 硼酸
考点4
OH-
(1)蓝 红 (2)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3)2HCl+Ca(OH)2CaCl2+2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4)2NaOH+CuSO4Na2SO4+Cu(OH)2↓
考点5
1.酸 碱
2.金属 酸根
考点7
2.NaCl NaHCO3 纯碱、苏打 小苏打 玻璃 AgCl↓+NaNO3 碱 蓝 红 2NaHCO3Na2CO3+CO2↑+H2O CaCO3CaO+CO2↑
考点8
蓝 浅绿 黄
考点9
Fe(NO3)2+Cu Fe(NO3)2+2Ag 置换反应 2NaCl+H2O+CO2↑ CaCl2+H2O+CO2↑ CaCO3↓+2NaOH CaCl2+2H2O+2NH3↑ 2NaCl+BaCO3↓ 2NaCl+BaSO4↓ 复分解反应
考点10
2.(2)沉淀 气体 水
4.一定 不一定
考点11
抗寒 抗旱 KNO3
考点12
2.(1)一种 (2)两种或两种以上 (3)同种 (4)不同种 (5)有机物 碳
核心突破
例题1 B
变式训练
放热 B (1)Zn+H2SO4ZnSO4+H2↑ (2)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A、C
【作出猜想】BaSO4
【实验与结论】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熟石灰
例题2 B
变式训练
A 【解析】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涉及中和反应,符合题意;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是因为氢氧化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氢氧化钙能与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是因为硼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重难点三
例题3 D
变式训练
(1)NaOH固体溶于水也放热
(2)①放热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②D=C>B
【解析】(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不能得出中和反应放热的结论。(2)①由图1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图2中B点反应刚刚开始,即刚好有硫酸钠生成,而C点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D点表示反应完毕后,碱过量。
例题4 A
变式训练
C
【解析】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可用作发热剂,正确;B.干冰升华时会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C.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不适合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且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焙制糕点,正确。
例题5 D
变式训练
C
实验探究
必做实验8 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过程】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 变红 不变色 Mg+2HClMgCl2+H2↑(或Mg+H2SO4MgSO4+H2↑) Zn+2HClZnCl2+H2↑(或Zn+H2SO4ZnSO4+H2↑) 在氢前面的 盐和氢气 逐渐消失, 由无色变为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 Fe2(SO4)3+3H2O] 盐和水 红 红 无 NaOH+HClNaCl+H2O(或2NaOH+H2SO4Na2SO4+2H2O)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Na2CO3+2HCl2NaCl+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 变蓝 变红 变蓝 变红 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Ca(OH)2+CO2Ca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红 红 无 NaOH+HClNaCl+H2O[或Ca(OH)2+2HClCaCl2+2H2O]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产生蓝色沉淀 由蓝色变为无色 CuSO4+Ca(OH)2Cu(OH)2↓+CaSO4[或2NaOH+CuSO4Cu(OH)2↓+Na2SO4]
【实验分析与评价】1.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Fe2O3+6HCl2FeCl3+3H2O),Fe+H2SO4FeSO4+H2↑(或Fe+2HClFeCl2+H2↑)
2.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控制
【实验拓展】等体积 大 小
【实验反思】 实验操作简单易行,实验现象明显。通过比较、对照,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干扰,使实验更加完整
常见实验6 中和反应实验
【实验过程】NaOH+HClNaCl+H2O  红 红色变为无色 变红 有白色固体生成  中和反应   放出 氯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实验分析与评价】一、 证明反应物消失、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氢氧化钠  氯化钠
二、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   AgNO3 
【实验拓展】一、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且易潮解,不能直接放在纸上称量,应放玻璃器皿中  中性或酸性 氯化钠
二、(1)NaOH+HClNaCl+H2O (2)HCl (3)12 (4)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