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1第6章《自然灾害》学案(含答案)-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1第6章《自然灾害》学案(含答案)-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资源简介

必修1第6章《自然灾害》-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第一节 气象灾害
课时1 洪涝与干旱
【基础知识梳理】
一、洪涝灾害
1.形成
2.分布影响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________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________气候区、温带________气候区。
(2)地形因素:________、________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3.主要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________,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________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危害特点:人口越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5.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___________,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判断:
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
2.我国易发生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受季风影响大。(  )
二、干旱灾害
1.形成
2.危害
3.主要分布
(1)世界分布:________、亚洲和________的内陆地区。
(2)我国分布:
东部季风区
判断:
1.旱灾是危害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
2.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旱灾最为严重。(  )
3.我国北方地区干旱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
4.华北春旱和长江流域伏旱成因相同。(  )
【知能提升】
一、
[技法点拨]
分析洪水灾害的形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越低洼,排水越不畅,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3)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越大。
(4)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应用1:
1.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图,回答(1)~(2)题。
(1)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
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
(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上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二、
(2)异常年份
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北方干旱;当副高季节性北移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干旱。
应用2:
3.统计数据显示,自2024年8月1日至2019年3月21日,潍坊市平均降水量仅为561.1毫米,为1952年山东省潍坊市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同期降水量最低值。潍坊市26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锐减,抗旱形势严峻。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正常的干季 
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C.气候异常导致降水持续偏少
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2)我国东部地区旱灾多发的原因是(  )
A.受季风气候影响 B.春季播种的农作物面积大
C.平原地形降水少 D.夏季炎热蒸发量大
【巩固专练】
读“华北地区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
2.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分布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分析得知该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干旱
C.泥石流 D.台风
4.为了减轻上题中所述灾害的损失,以下措施中收效较快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 B.建设水利工程
C.营造海防林 D.建设河流污水治理工程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 mm称为暴雨,100~200 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 mm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多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课时2 台风与寒潮
【基础知识梳理】
一、台风灾害
1.台风
2.灾害危害
3.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___沿海地区,多发于________季节。
判断:
1.台风的危害是由大风造成的。(  )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都受台风的影响。(  )
二、寒潮灾害
1.成因:________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________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活动特点:北半球________地区的深秋到________时节。
3.危害:
4.对我国影响:________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发源于蒙古、________地区。
判断:
1.寒潮多发生于冬季。(  )
2.我国东南沿海受台风侵袭的季节是夏秋季。(  )
【知能提升】
一、
应用1: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侵袭我国的时间主要发生在(  )
A.冬春之交 B.夏季 C.春季 D.冬季
(2)我国沿海省区采取紧急预警措施,主要是防范台风带来的(  )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暴雨洪涝 ④严重干旱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
2.防避措施
(1)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2)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
(3)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应用2:
2.读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图甲)和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放大图(图乙),回答问题。
(1)描述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巩固专练】
超强台风“玛莉亚”曾在台湾岛东部沿海登陆。下图为该台风的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眼大致位于图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该台风的移动方向是(  )
A.向东南方向移动 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西南方向移动 D.向西北方向移动
读“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主要是因为(  )
A.纬度较高,冷气团势力较强大
B.地势较高,暖湿气流难以到达
C.冷空气南下时受地形阻挡并在此堆积
D.其西侧高大山地对冷空气有明显阻挡
4.我国受冷冻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季节是(  )
A.初春 B.夏末
C.初秋 D.隆冬
2023年1月12日上海气象中心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北方强冷空气将造成该市7~9℃的降温,以及出现6~7级偏北风。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表示寒潮路径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  )
A.沙尘暴 B.大风 C.干旱 D.强烈降温
第二节 地质灾害
【基础知识梳理】
一、地震
1.发生机制
2.衡量指标
(1)震级:代表地震________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________。
(2)烈度
①含义: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________。
②特点:烈度越大,破坏越严重;一次地震可有________烈度。
③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________、地面建筑等。
3.主要危害
(1)造成房屋倒塌、________、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
(2)导致________和财产损失。
(3)诱发________、滑坡、________、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4)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________。
4.分布
(1)世界
(2)中国
①特点:范围广、________、强度大、灾情严重。
②频发地区:________、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判断:
1.我国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密集区。(  )
2.地震死亡人数与震级大小呈正比例关系。(  )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发生机制
(2)分布特点:________较破碎,地势________较大,________较差的山地________区及工程建设频繁地区。
2.泥石流
(1)含义: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发生条件
3.滑坡与泥石流的危害
(1)滑坡破坏或掩埋________、道路和建筑物,________河道。
(2)泥石流摧毁________,破坏________、农田、道路,淤塞江河。
(3)可能造成重大的________。
4.我国分布:山区面积广大,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________地区最为多发。
判断:
1.川滇山地多发生冰川泥石流。(  )
2.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
3.云南省常遭泥石流灾害侵袭。(  )
【知能提升】
一、
(2)地震灾情的变化:
①人员伤亡有所减少。原因是科技进步,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
②经济损失呈加重趋势。原因是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
应用1:
1.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
A.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
B.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
C.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
D.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少有关
(2)下列省区中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  )
A.广东省  B.台湾省
C.湖南省 D.云南省
2.读等震线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震源 B.是震中
C.烈度最小 D.震级最大
(2)若甲地为震中(  )
A.震级a>b>c
B.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大
C.在②处比①处先感觉到地震
D.甲为地震烈度最高区
二、
2.诱发泥石流的人类活动
(1)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不合理的地表开挖。
(2)弃土、弃渣的堆放。
(3)乱砍滥伐,山坡失去植被保护,加重水土流失。
应用2:
3.下面为2023年9月某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
A.滑坡和泥石流
B.地震和火山
C.地震和滑坡
D.火山和泥石流
(2)在地质灾害气象等级中,甲、乙、丙三地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众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C.山地丘陵,坡度陡,地势起伏大
D.地质构造活跃,地形破碎
4.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
【巩固专练】
下图为某地某次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地面所受的破坏程度)分布图,结合下表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等震距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可能位于震中附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
4.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
A.地势起伏大 B.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C.植被覆盖差 D.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5.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第三节 防灾减灾
【基础知识梳理】
一、防灾减灾手段
1.指导方针:“以________为主,________相结合”。
2.主要手段
(1)灾害监测
建立自然灾害________系统,对灾害进行________监测。
(2)灾害防御
(3)灾害救援与救助
(4)灾后恢复
①恢复灾区群众的______________。
②促进灾区________和________的恢复和发展。
③帮助重建区增强________。
判断:
1.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能避免发生自然灾害。(  )
2.确定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
二、自救与互救
1.概念
2.灾前准备
(1)对可以较准确预测的灾害,对________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2)对于突发的较难准确预测的灾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________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灾中救助
(1)灾害发生:按预先设计好的________进行撤离
(2)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尽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进行________或向他人求救。
4.灾后自我保护:灾害过后,需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判断:
1.泥石流多发区应储备的救生物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  )
2.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是政府无偿救助。(  )
3.建设地质环境监测站,可有效防御滑坡。(  )
【知能提升】
一、
应用1: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据此完成(1)~(2)题。
(1)自然灾害监测的主体包括(  )
①世界级监测机构 ②国家级监测机构 
③地区级和基层社区机构 ④多种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④
(2)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的是(  )
①气象灾害 ②地质灾害 ③水文灾害 
④生物灾害 ⑤气象雷达 ⑥基层社区
A.①②③④ B.⑤⑥
C.①③ D.①②③④⑤⑥
2.读某区域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依据图示信息,推断图例甲、乙分别表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甲、乙两类地区分别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二、
3.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
(1)发现迹象马上转移疏散。
(2)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
(3)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
(4)扎营时,不要选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应用2: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月6日3时57分,台湾高雄市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5 km,截至2月18日,死亡人数已升至117人,500多人受伤,财产损失严重。
(1)台湾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区域,每年有记录的地震达1.4万次之多。
(2)震后,受灾者90%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多选)(  )
A.先救远,后救近
B.先易后难
C.先救“生”,后救“人”
D.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E.注意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不要盲目乱挖、乱刨
三、
应用3:
4.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在灾难事故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1)~(2)题。
(1)生活中一旦灾害突然发生,不应该做的事情是(  )
A.择机逃离现场
B.保持清醒的头脑
C.立即乘电梯逃生
D.切断电、火、煤气等灾源
(2)汛期郊游时,避开山洪的正确做法是(  )
A.迎着山洪流动方向前行
B.选择山谷、植被好的地方宿营
C.遇雷雨天气务必带好雨具
D.选择地势高、较平坦的地方宿营
【巩固专练】
6月14日,5位旅游爱好者在广东韶关天池山登山时,突遇山洪暴发,4人不幸遇难。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逃生技能
2.突遇山洪暴发时,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
读“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沙尘暴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4.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人口外迁 ③房屋加固 
④组建志愿者队伍 ⑤开展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6月29日至7月3日,四川盆地连续出现两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两场区域性暴雨高度重叠,强度大,范围广,暴雨致多地出现大规模的地质灾害。
(1)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2)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遥感技术
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对地表物体进行__________的地理信息技术。
2.特点:探测________、获取信息________、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________。
3.应用
(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____________,进行准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灾害的________,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________。
判断:
1.遥感能发现突发性自然灾害。(  )
2.遥感对自然灾害能进行动态监测。(  )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含义: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______________的地理信息技术。
2.系统组成
3.特点:________性、全天候、连续性和________性。
4.应用
通过信号接收设备,进行精确________,帮助用户发出________,及时报告________和受灾情况,有效________救援搜寻时间。
判断:
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短信报文功能。(  )
三、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对地理数据进行________、处理、存储、________、查询、分析、________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功能:
3.应用: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________及受灾情况,为制定________预案,________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________等提供依据。
判断:
1.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源主要是遥感图像。(  )
2.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在灾后对灾害做出评价,指导救灾。(  )
3.地震发生后,能准确找到地震源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技术。(  )
【知能提升】
一、
1.遥感技术的工作特点
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因此遥感的优势明显,用途十分广泛。
应用1:
1.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上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①红外线 ②X光 ③可见光 ④紫外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
①判断水体污染 ②判断人口分布 
③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④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
地理信息技术手段的选取技巧
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地理信息技术作用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因此,只要大体上抓住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就能对地理信息技术的选取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重点记住三种技术的主要区别:
[技巧点拨] 另外,注意在“用词”方面的差异,也是正确选取地理信息技术的方法之一,具体方法如下:
(1)若有“获取”“监测”“估测”“调查”等词语的一般选取遥感技术。
(2)若有“定位”“导航”“测量”等词语的则选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3)若有“分析”“评估”“预测”“预报”“处理”“管理”“决策”“规划”“选址”等词语的则多是选取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2:
2.我国空间技术逼近深空,资源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水利、地矿、环保以及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众多领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
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
C.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进行监测
D.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
(2)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
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
(3)遥感技术和GIS二者优势的结合,可以实现(  )
①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 
②灾中做出损失评价,指导救灾 
③灾后能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 
④二者结合可实现动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功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巩固专练】
7月22日0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据此回答1~3题。
1.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
2.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卫星系统
C.地面装置 D.信号发射设备
3.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③遥感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读“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4~5题。
4.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5.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19年11月23日0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2019年第29号台风“天兔”的中心位于我国南沙永暑礁偏北方约120 km的南海海面上,即(10.7°N,112.9°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 m/s),中心最低气压1 00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60~180 km。
(1)要监测台风“天兔”的位置,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台湾一艘正行驶在南海上的渔船发出求救信号,台湾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
(3)要完成台风“天兔”未来60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试举出上题所用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其他实例。
参考答案:
第1节(1)
【基础知识梳理】
一、
判断:×√
二、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AD
2.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应用2:
3.CA
【巩固专练】
1-2CB
3-4BB
5.
(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原因: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台风。
(2)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④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淤塞;⑤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等。
第1节(2)
【基础知识梳理】
一、
1.热带 副热带 西北太平洋
判断:××
二、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BC
应用2:
2.(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自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左右(东北与西南)两侧递减。
(2)原因: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使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巩固专练】
1-2BD
3-4CA
5-6AB
第2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1.地应力
判断:××
二、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CB
2.BD
应用2:
3.AC
4.DD
【巩固专练】
1-2AD
3.B
4.D
5.
(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第3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1.防 防抗救
判断:××
二、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AA
2.甲为平原,乙为山地。甲地区:修建排水、蓄水、堤坝等水利工程,疏浚湖泊,加强灾害预警预报等。乙地区: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修建护坡工程,加强灾害预警预报等。
应用2:
3.(1)太平洋 亚欧 (2)BCE
应用3:
4.CD
【巩固专练】
1-2AC
3-4BD
5.
(1)滑坡、泥石流等。
(2)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流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第4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判断:√√
二、
判断:√√
三、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BDB
应用2:
2.BDC
【巩固专练】
1-3CAB
4-5CB
6.
(1)A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3)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4)水灾: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灾损失,并为防灾救灾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