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1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含答案)-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1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含答案)-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资源简介

必修1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2025高考一轮复习基础全覆盖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基础知识梳理】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
(1)________: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2)________:含量最多,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3)________
(4)臭氧
2.水汽和杂质
(1)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
(2)大气中的杂质作为________,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判断:
1.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使大气中臭氧减少。(  )
2.城市大气中的固体杂质较多,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降水通常比农村多。(  )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及密度。
2.各层特征比较
垂直分层 气温特点 大气运动状况 与人类关系
A______层 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顶部气温降至________ 上部冷、下部热,大气对流运动 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平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以________运动为主 适合航空飞行
C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有________,能反射无线电波
判断:
1.宇宙飞船升空过程中,所穿越大气的温度一直降低。(  )
2.全球各地对流层的高度是一样的。(  )
3.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
[思维拓展]
1.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是不一样的
低纬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活动旺盛,因此对流层的高度高;而高纬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活动较弱,所以,对流层的高度低。
2.电离层与无线电波
地球外80~500千米的大气层,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们就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知能提升】
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
[技法点拨]
图示理解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
应用1: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3)我国发射的“天舟一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
D.最高气温约为40 ℃
【巩固专练】
在对流层中,大气的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回答1~2题。
1.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  )
A.二氧化碳和臭氧 B.氩和氖
C.水汽和杂质 D.氮和氧
2.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在(  )
A.臭氧增多 B.氧气增多
C.水汽增多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大气呈现“上热下冷(图中②,随高度增加气温上升)”时,称之为逆温现象。完成3~4题。
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时,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
B.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
C.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大
D.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5.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________层(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层和C层80~120千米的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分析其增温原因的异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基础知识梳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________。
2.直接热源:_____________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3.受热过程
具体过程 结果
地面增温过程 大部分A________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使地面增温
大气增温过程 地面增温后以B____________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使________增温
判断:
1.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
2.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长波辐射:
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强烈吸收________长波辐射而增温,产生大气________辐射。
2.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射向________的部分。
3.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把________传给地面,补偿________损失的热量。
[特别提醒]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大气中的一些成分及现象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判断:
1.水汽和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长波辐射。(  )
2.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  )
【知能提升】
一、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拓展延伸]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
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应用1: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回答(1)~(3)题。
(注:大气透明度往往与大气密度、天气有关)
(1)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  )
A.纬度相当 B.海拔相当
C.距海远近相同 D.大气透明度相近
(2)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①⑤ B.②⑦
C.③⑧ D.④⑥
(3)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此时(  )
A.地面辐射弱 B.太阳辐射强
C.大气反射强 D.大气逆辐射弱
【巩固专练】
图甲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图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回答1~2题。
1.图乙中(  )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只是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2.每年的7月份,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4题。
3.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①
C.①—④—② D.②—③—④
4.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多
C.地面吸收③辐射多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5.当地时间2月1日,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首次喷发,火山灰形成巨大的“蘑菇云”进入大气层,形成火山灰云。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火山喷发形成的“蘑菇云”,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该作用对应图中箭头________和________。
(2)“蘑菇云”增强了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该作用对应图中箭头________。
(3)从理论上讲,“蘑菇云”会使当地白天地面温度不至于________,夜晚温度不至于________,昼夜温差会变________。
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
【基础知识梳理】
一、大气运动
1.主要形式
大气运动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____________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表现形式。
2.意义
二、大气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2.形成过程
(1)图a:当地面受热均匀时,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
(2)图b: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________,到上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________;B、C两地空气________,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_______。于是空气从气压高的________地上空向气压低的________两地上空扩散。
(3)图c: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向外流出后,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增大,形成________。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从________两地流回________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3.常见形式:________________、海陆间的大气热力环流。
判断:
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
3.大气运动的方向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
[知识链接]
1.气压特征:
(1)气压:单位空气柱对地面的压力
(2)在垂直方向上,气压向高空递减
(3)在同一水平面上,一般把空气密度增大处命名为高气压,把空气密度减小处命名为低气压
2.等压面即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其在空间中向四周无限伸展,由近地面向高空,存在着无数个等压面。左图中为竖直剖面,与等压面相交,是面面相交,我们看到的就是一条条相交线,每一条线在垂直于纸面方向上无限伸展。
3.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
(1)海拔: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气温: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则气压低,气温低则气压高。
(3)大气垂直运动:上升气流处往往气压比同一水平面略低;下沉气流处相反。
[易误辨析]
空气运动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为什么?
不是。空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水平运动即风,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垂直运动包括上升和下沉运动,空气运动不一定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知能提升】
一、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三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凸凹关系: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2.常见热力环流形式的图示分析及应用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工业。
(3)城市热岛效应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技法点拨]
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图表示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等压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
(1)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PA>PE。
(2)在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如图PA(3)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低压区等压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
(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则为低压。
应用1:
读图,回答(1)~(2)题。
(1)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有关图中各点大气运动和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为下沉气流
B.高空大气由D点流向B点
C.近地面大气由A点流向C点
D.C点在高压控制下,是晴朗天气
【巩固专练】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
2.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华北平原某小区域等压面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点气压高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甲、丙、丁 D.甲、乙、丁、丙
4.关于图中四地气压变化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受冷 B.乙受冷 C.丙受热 D.丁受热
5.读图,回答问题。
(1)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图中画出A、B、C、D之间的环流方向,并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压面的弯曲变化。
(3)四点气压由低到高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
(4)试推测A地的天气为________,B地的天气为________。
课时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基础知识梳理】
1.风的形成过程
地面受热不均→大气的____________(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的形成原因
3.受力分析(北半球近地面)
符号 F1 F2 F3
类型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方向 垂直于________,由高压指向低压 与风向相反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________偏转,南半球向________偏转
4.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____________ 最终与等压线________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____、________ 与等压线________
判断: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2.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
3.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
4.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
借助手势快速判断风向
如下图所示,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手定则,手心向上,四个手指头伸直的方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伸直的方向代表地转偏向力的方向,食指偏向大拇指的方向就代表风向。
【知能提升】
一、
2.风向的应用
(1)判断气压的大小:顺着风向,气压值越来越小。
(2)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3)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成一夹角(或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
(4)判断高压和低压: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右后方,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左后方。
[技法点拨]
风向的确定
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风向(近地面),或画出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高空)。(如下图)
应用1:
读形成某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及各种力的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气压场位于北半球
B.图中F2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图中等压线数值L1>L2
D.图中F3 是使风向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
(2)图中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
A.F1 B.F2
C.F3 D.F2、F3的合力
【巩固专练】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表示风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3~4题。
3.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4.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5.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半球。
(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节
【基础知识梳理】
一、
1.
(1)氧
(2)氮
(3)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4)紫外线 生物
2.
(2)凝结核
判断:√√
二、
2.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BDC
【巩固专练】
1-2CD
3-4BB
5.
第2节(1)
【基础知识梳理】
一、
1.太阳辐射
2.地面长波辐射
3.
判断:√√√
二、
1.地面 长波
2.地面
3.热量 地面辐射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ABD
【巩固专练】
1-2DA
3-4CA
5.
(1)① ②
(2)③
(3)过高 过低 小
第2节(2)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二、
1.冷热不均
2.
3.城市热岛环流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CD
【巩固专练】
1-2BB
3-4CB
5.
(1)地表受热不均
(2)画图略。(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等压面在A处向下凹,在B处向上凸,高空与近地面凹凸方向相反)
(3)D<C<A<B
(4)阴雨 晴朗
第2节(3)
【基础知识梳理】
3.
4.
判断:√√××
【知能提升】
应用1:
1.DA
【巩固专练】
1-2CC
3-4AD
5.
(1)垂直 由高压指向低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