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吉林省长春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1.(2023九上·长春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志有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肴不仅要____远大志向,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走稳走实人生的每一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深入实践、苦干实干的结果。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以矢志不渝的精神牢记最初的梦想,zhì风沐雨,守住内心的志向。真正踏上追梦旅途后,沿路有平川也有丘壑,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阴霾,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在奋进路上引吭高歌。
走在梦想的路上,难免遇到挫折。我们应目标坚定、____,不因一时一事而____,也不因暂时的困难停下前行的脚步。或许一个愿望没有实现,或许一次比赛结果不够称心,或许客观条件暂时受限,只要志气在,人生便有无限可能。
志存高远不是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不因循守旧。只有在不断的与实践中,我们才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
(1)加点字“挫”的读音是   ,“zhì风沐雨”拼音处填入汉字是   。
(2)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树立处变不惊疑惑探索 B.建立宠辱不惊疑惑探查
C.树立处变不惊困惑探索 D.建立宠辱不惊困惑探查
(3)对文中画直线句子病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式杂糅 B.缺少主语 C.不合逻辑 D.搭配不当
(4)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复句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转折关系 B.假设关系 C.选择关系 D.并列关系
2.(2023九上·长春月考)古诗文名句默写。
(1)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
(2)   ?满眼风光北固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统领全文奠定基调的句子是:   。
(4)秋瑾的《满江红》中运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机处境的诗句是:   ,   。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色彩鲜明的对比,生动反常的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大气奇寒的诗句是:   ,   。
(2023九上·长春月考)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弟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二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 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以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战于长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登轼而望之/报先帝而忠陛下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B.乙文题目“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C.甲文对话为主,以“长勺之战”为例,详写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表现曹刿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家形象。
D.乙文《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同时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5.观乙文,刘备深知诸葛亮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结合选文说说他这一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九上·长春月考)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武王①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②于齐营丘东就围③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④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有删改)
【注】①武王:周武王、讨代纣王,灭商建立周朝。②师尚父:即下文的太公。③就国:到齐就国军之位。④犁明:即黎明。
6.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武 王 已 平 商 而 王 天 下 封 师 尚 父 于 齐 营 丘 东 就 国 道 宿 行 迟。
8.阅读本文,联系《曹刿论战》,你觉得古代君主治国、作战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2023九上·长春月考)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各题。
业精于勤
冯友兰
①勤能补拙这一句话虽好,但它有时或可使人误会,以为只拙者需勤以补其拙,如巧者则无需乎此。不管说这一句话者的原意如何,事实上没有人不勤而能成大功,立大名的。
②无论古今中外,凡在某一方面成大功,立大名的人,都是在某一方面勤于工作的人。一个在某方面勤于工作的人,不一定在某方面即有成,但不在某方面勤于工作的人,决不能在某方面有成。此即是说,在某方面勤于工作,虽不是在某方面有成的充足条件,而却是其必要条件。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要靠“九分汗下,一分神来”。九分汗下即指勤说。
③我们于以上说“某方面”,因为往往一个人可以于某方面勤,而于别方面不勤。一个诗人往往蓬头垢面,人皆以他为懒,但他于作诗必须甚勤。李长吉作诗,“呕出心肝”。杜工部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都是勤于作诗,勤于作诗者,不必能成为大诗人,但不勤于作诗者,必不能成为大诗人。
④对于某方面的工作不勤者,不能成为在某方面有成就的人。对于人的整个的生活不勤者,不能有完全的生活。所谓完全的生活者,即最合乎理性的生活。用勤以得到完全的生活;我们所谓勤的进一步的意义,即是指此。
⑤古人说:“民生在勤。”又说“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现在我们亦都知道,人身体的器官,若经过相当时间不用,会失去它原有的功用。一个健康的人,有一月完全不用他的腿,他走路便会发生问题。维持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他每日必须有相当的运动。这是卫生的常识。所谓“民生在勤”的话,以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比喻,应用在这方面,是很恰当的。
⑥我们可以从身体方面说勤,亦可从精神方面说勤。《易》乾卦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庸》说:“至诚无息。”又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之道是“至诚无息”,人之道是“自强不息”。这些话可以说是,从精神方面说勤。无息或不息是勤之至。关于这一点,我们于此只说这儿句话。
⑦就人的精神方面说,勤能使人的生活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什么是人的生活的内容?人的生活的内容是活动。譬如一个人有百万之富,这一百万只是一百万金钱、银钱或铜钱,并不能成为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若何得来这些钱,若何用这些钱,这些活动,方是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又如一个人有一百万册书。这百万册书,只是一百万册书,并不能成为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若何得这些书,若何读这些书,这些活动,方是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
⑧我们可以说,只有是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者,才真正是他自己的。一个守财奴,只把钱存在地窖里或银行里,而不用它:一个藏书家,只把书放在书库里,而不读它;这些钱,这些书,与这些人,“尔为尔,我为我”,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关系。有一笑话谓:一穷人向一富人说:我们二人是一样的穷。富人惊问何故。穷人说,我一个钱不用,你亦一个钱不用,岂非一样?此虽笑谈,亦有至理。
⑨人的生活的内容即是人的活动,则人的一生中,活动愈多者,其生活即愈丰富,愈充实。勤人的活动比懒人多,故勤人的生活内容,比懒人的易于丰富、充实。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作者是如何论述的?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10.从论证方法角度分析文章第⑥段划线句的作用。
11.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要阐明你的理由。
【链接材料】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一声不到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摇……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023九上·长春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罐儿
冯骥才
①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
②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瘦腿,胸脯赛搓板。打他会走的时候,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龙王庙,人们拿木盆和门板当船往外逃。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娘死在路上。他孤单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
③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儿扑面而来。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
④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
⑤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
⑥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个罐儿,放在这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
⑦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拙手拙脚,罐儿扌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中烧,ì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怎么突然散了
⑧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
⑨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
⑩老汉捏好罐儿,便放在火中烧,很快烧成,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边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老汉仲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响做不好也没关系。”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怎么找也找不着。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
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原来还教他做罐。
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两句话“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这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
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木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罄,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的年年都有,逃难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
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住着一些烧陶的人家。家家门口还放着一些小小的耍饭用的陶罐,任山人拿。后来,人们就叫这村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从此这个小村子就有了大名。
(有删改)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介绍罐儿父母先后去世的情况以及当时的背景信息,写出了罐儿家庭的悲惨以及罐儿生长环境的恶劣。
B.煮粥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盛粥的罐儿,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
C.在罐儿初次捏罐儿时,所捏的罐儿不仅外形丑怪,而且烧制后还很不中用,这符合罐儿的身份和现实逻辑。
D.老汉在教会罐儿捏罐儿之后,竟然不见了,这看似不合情理,其实正体现了小说“俗世奇人”的特色,耐人寻味。
13.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4.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章⑧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15.“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从此这个小村就有了大名。”结合链接材料说说“贯儿庄”这个大名好在哪儿?
【链接材料】《汉典》中“贯”的意思:①古时穿钱的绳索。②古代货币单位。一千个钱叫一贯。③穿过。④原籍;出生地。
16.校公众号设有以下几个栏目,如推送本文,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应放在那个栏目,并说明理由
①至爱亲情 ②人性光辉 ③革命文化 ④人生感悟
17.(2023九上·长春月考)下列《简·爱》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女主人公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B.童年时的简·爱因反抗舅妈的虐待而被关入红房子,身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摧残使她大病一场。
C.简·爱擅长的技能是弹琴,她做家庭教师时就教过学生弹琴。
D.罗切斯特虽富有而显赫,却是一个精神上的苦闷者和情感上的渴求者。
18.(2023九上·长春月考)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我照着做了,起初还不明白他这是什么用意,可是当我看到他举起那本书,掂了掂,站起身来,看样子要朝我扔过来时,我惊叫一声,本能地往旁边一闪。但已经来不及了,书扔了过来,打在我的身上,我跌倒在地,头撞在门上,磕破了,磕破的地方淌出了血,疼得厉害。这时,我的恐惧已经超过了极限,另外的心理紧接着占了上风。“你这个狠毒的坏孩子!”我说,“你简直像个杀人犯……你是个管奴隶的监工……你像那班罗马暴君!”
我从心底里下了决心,这次我一定要说得恰如其分,尽量做到准确无误。我考虑了几分钟,以便把我要说的话厘清头绪,然后对她说了我悲惨童年的全部经历……
【乙】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两人平等地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1)英国文学家约翰·赫胥黎评价说:“夏洛蒂·勃朗特写出的简·爱,不仅仅是一个精神上的英雄,而且是一个情感上的英雄。”
请你在“精神上的英雄”“情感上的英雄”中任选其一,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结合《水浒传》阅读,请你补充表格中的内容。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关注情节 《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例如:武松从为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①   ,除恶蜈蚣岭……快速转换场景,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关注人物形象 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②   、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③   、直爽率真。
关注主题 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荞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④   ”的主题。
(2023九上·长春月考)小说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中的众多人物形象都深深烙刻在读者心中。学校要举行“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激发兴趣】
19.请你为此活动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激发同学兴趣,不少于50字。
20.读《简·爱》,你所在的小组准备以“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冲突”为话题,梳理作品中的关联情节进而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请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话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冲突
人物 引发的冲突
里德舅妈 简·爱童年时期成长中的冲突
勃洛克赫斯特 ①   
②    (备选人物: A.海伦 B.伯莎 C.谭波儿) 简·爱青年时期婚恋生活中的冲突
结论:一个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的简·爱。
21.活动中,有同学拟了一句取材于《西游记》的上联,按照对联要求,请你根据《水浒传》中宋江或晁盖的人物特点补写出下联
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
下联:   
22.班级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下面是对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第二次进店被短衣帮嘲笑,“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辩解时表现出“颓唐不安”的神情。导演对这一情节进行了如下舞台表演设计,请找出不合理的一处,并作具体分析。
形象设计 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乱蓬蓬的胡子,脸上满是深陷的皱纹,伤疤清晰可见。
动作设计 左手端着酒碗,右手重重地拍在柜台上,抬头望向店外。
语言设计 (语调高傲)“君子固穷!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读书人的事,你们不懂,不懂……”
23.(2023九上·长春月考)以下作文题目,任选其一。
①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温馨的家园,欢乐的操场,美丽的田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梳理过往,你会发现自己真棒!
请以“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作文要求:①作文文体特征明显;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表达要有真情实感;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uò;栉
(2)C
(3)A
(4)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并列复句;词语的使用(搭配);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1)cuò zhé,失败、失利。
栉风沐雨,zhì fēng mù yǔ,意思是大雨洗发,疾风梳头。后用以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
故答案为: cuò ;栉
(2)第一处。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建立:兴建,建设。“远大志向”属于“抽象的好的事情”,故应用:树立。
第二处。处变不惊:在变故中不惊慌。指遇事沉着冷静。宠辱不惊:受宠或受辱都不动心;指把荣辱得失置之度外。结合“难免遇到挫折”可知,“挫折”属于变故,故填“处变不惊”更合适;
第三处。困惑:感到疑难,不知所措。疑惑:迷惑,不理解。结合“不因一时一事”的语境可知,此处表达的语意是不会因时因事而不知所措,故填“困惑”更合适;
第四处。探索: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探查:深入探寻或检查。结合语境可知,此处表达的语意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实践,才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故填“探索”更合适;
故答案为:C。
(3)“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深入实践、苦干实干的结果”,这个句子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删去“的结果”,或将“源于”改为“是”;
故答案为:A。
(4)“不是……而是”是表并列的关联词语。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故答案为:D。
【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4)本题考查复句。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2.【答案】(1)宫阙万间都做了士
(2)何处望神州
(3)余幼时即嗜学
(4)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红旗冻不翻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注意:宫阙、嗜、暮、辕、掣。
(3)文章开头的“嗜学”,有统领全文的作用,为全文定下基调。
(4)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5)“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在极寒的天气下,红旗被冻住,尽管风在猛烈地吹,它却“冻不翻”。白色的雪与红色的旗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一方面凸显出天气的寒冷程度,连能够随风飘扬的红旗都被冻住了;另一方面,红白相间的画面,也让整个场景更加鲜明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了诗歌画面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故答案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何处望神州 余幼时即嗜学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背诵。
【答案】3.B
4.C
5.谨慎。表现在:①接受托孤以来,常怀忧患意识,担心先帝托付给自己的大事做的没有成效,而损害先帝的英明;②出师北伐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认为当时已经具备了出征条件;③北伐之前明确各方责任,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3)本题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国军队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乙: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之中闻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使我感动奋激,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整天担忧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3.A.形容词,言语真实,诚实\形容词,言语真实,诚实;
B.名词,职分\名词,类;
C.介词,在\介词,到;
D.表顺承,不译\表并列,不译;
故答案为:A。
4.C.本文详写了战前分析有无克敌制胜的条件,战后总结以弱胜强的原因。“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略写。
故答案为:C。
5.根据乙文第二段中的“先帝知臣谨慎”可知,备深知诸葛亮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谨慎。
根据“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可知,诸葛亮接受遗命以来,整天担忧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自己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这是他谨慎的表现。
根据“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可知,只有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的情况下,他才提出北伐的建议。这也是他谨慎的表现。
故答案为: 谨慎。表现在:①接受托孤以来,常怀忧患意识,担心先帝托付给自己的大事做的没有成效,而损害先帝的英明;②出师北伐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认为当时已经具备了出征条件;③北伐之前明确各方责任,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
【答案】6.太公听了这话,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或者封国).
7.武王云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
8.①取信于民(或尽心竭力为百姓着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代君主要想长治久安就要勤政爱民,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②本文中“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太公简政爱民,重视商业,得到百姓支持,《曹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画:认为,兽庄公尽职尽责,能赢得人民的支持;由此可见,民心向背是事业成败的大键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在翻译句子时,要做到"信、达、雅",需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情况,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将翻译后的句子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行适当调整。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此时武王已平定商纣,成为天下之王,就把齐国营丘封赏给师尚父。师尚父东去自己的封国,边行边住,速度很慢。客舍中的人说他:“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太公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正遇莱带兵来攻,想与太公争夺营。营丘毗邻莱国。莱人是夷族,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和太公争夺国土。
太公到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
6.重点字词:太公:指姜太公,即姜尚,也称吕尚。闻,听说,听到。之,代词,指逆旅之人的议论。衣,穿衣。行,赶路。犁:通“黎”,黎明。至:到达。国:指封地营丘,即齐国。
故答案为: 太公听了这话,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或者封国).
7.句意:武王已经平定了商朝并成为天下的王,他将师尚父分封到齐国的营丘,师尚父向东去自己的封地,边赶路边住宿速度很慢。
句子结构:“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主谓宾结构,表达了完整语义。“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动词谓语句,“封”是谓语,“师尚父”是宾语,“于齐营丘”是介宾短语作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东就国”这是一个省略了主语(太公)的动词谓语句,语义完整。“道宿行迟”表示住宿和行进的动作,语义完整。
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
故答案为: 武王云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
8.根据《曹刿论战》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以及本文中太公到国后“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的描述可知,古代君主治国、作战取胜的关键在于民心向背。君主必须勤政爱民,体察民情,让人民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这样才能赢得民心,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作战时,有了民心的支持,君主才能有效动员和组织起强大的力量,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①取信于民(或尽心竭力为百姓着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代君主要想长治久安就要勤政爱民,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②本文中“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太公简政爱民,重视商业,得到百姓支持,《曹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画:认为,兽庄公尽职尽责,能赢得人民的支持;由此可见,民心向背是事业成败的大键
【答案】9.①业精于勤;②文章开篇由“勤能补拙”可能会引发误解引出论题,论述“勤”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进而从身体和精神两方面论述了“勤”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出“勤”能使人的生活内容更丰富更充实。
10.道理论证。论证“勤”在精神层面对人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具权威性。
11.可作为⑧段的论据。第⑧段论述了“只有是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者,才真正是他自己的”的分论点,严监生“守财奴”的形象从反面论述了此观点。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中心论点;议论文文本;评价启示、反思感悟等开放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归纳及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答题时应先根据文章内容判断论证类型,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该论证方法的作用。
(3)本题考查论据补充及作用分析。给议论文补写论据首先必须明确中心论点,然后根据论点有针对性地补充论据。
9.根据第①段“事实上没有人不勤而能成大功,立大名的”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业精于勤。
接着,根据第②段“无论古今中外,凡在某一方面成大功,立大名的人,都是在某一方面勤于工作的人”以及第③段“李长吉作诗,‘呕出心肝’。杜工部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都是勤于作诗”可知,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勤于工作才能有所成就的角度进行论证。
然后,根据第④段“对于人的整个的生活不勤者,不能有完全的生活”以及第⑤段“所谓‘民生在勤’的话,以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比喻,应用在这方面,是很恰当的”可知,作者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从勤于生活才能有完全的生活的角度进行论证。
最后,根据第⑨段“勤人的生活内容,比懒人的易于丰富、充实”可知,作者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业精于勤”的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①业精于勤;②文章开篇由“勤能补拙”可能会引发误解引出论题,论述“勤”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进而从身体和精神两方面论述了“勤”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出“勤”能使人的生活内容更丰富更充实。
10.根据第⑥段“《易》乾卦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庸》说:‘至诚无息。’又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可知,文章通过引用《易经》和《中庸》中的名言,运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勤”在精神层面对人的重要性,即天道是“至诚无息”,人之道是“自强不息”,强调了不息或不息是勤之至。这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具权威性。
故答案为: 道理论证。论证“勤”在精神层面对人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具权威性。
11.根据第⑧段“我们可以说,只有是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者,才真正是他自己的。一个守财奴,只把钱存在地窖里或银行里……”可知,一个人的生活内容应该是他真正关心、在意的东西,而非外在的财物。链接材料中严监生在临死之际,还因为灯里点着两茎灯草而不放心,恐费了油,这表现出他是一个十足的“守财奴”,他真正关心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微不足道的灯油。这种形象从反面论证了第⑧段的观点,即一个人的生活内容应该是他真正在意的东西,而不是被外在的财物所左右。因此,这段链接材料可以作为第⑧段的论据。
故答案为: 可作为⑧段的论据。第⑧段论述了“只有是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者,才真正是他自己的”的分论点,严监生“守财奴”的形象从反面论述了此观点。
【答案】12.B
13.①顺叙②开篇先介绍罐儿的身世背景,然后按照他遇到老汉、学捏罐、传承技艺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
14.动作描写。通过“揉”“捶”“提”“摔”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老汉和泥工序多、费力气,表现了制作精品陶器的不易,还表现了老汉手艺精湛。
15.“贯”与“罐”请音,表明小村子盛产好罐;“贯”与钱相关,“贯儿庄”即钱庄,祝福罐儿庄人多赚钱多发财。含蓄典雅而不俗气。
16.应放在“人性光辉”栏目本文讲述了罐儿和老汉两个人对“做罐”这一传统手艺的传承,重点刻画了罐儿善于学习、认真勤快、乐于传承、懂得感恩的美好品质;也表现了老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技术高超、善于引导的品质。因此应放在“人性光辉”栏日。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理清顺序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3)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征,或是修辞手法方面,或是描写方法方面,或是遣词造句方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要按顺序找到相应的段落,结合其中描写作者心理、动作的语句,分析作者的感情或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概括作答即可。
12.B.“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错误。从文本来看,老汉并不知道罐儿的名字,老汉说的罐儿只是盛粥的器具;
故答案为:B。
13.依据第②段“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可知,文章开头先写罐儿小时候;
依据第③— 段可知,文章主体写罐儿学本领的事,依据第③段“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可知,时间定格在“这天下晌”;
依据第 段“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可知,文章写罐儿学成陶器本领后的事;
依据第 段“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可知,文章后来写村子名字的来历;根据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知,本文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式。
故答案为: ①顺叙②开篇先介绍罐儿的身世背景,然后按照他遇到老汉、学捏罐、传承技艺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
14.要求从用词角度赏析。可选择句中的动语,根据“捧、放、干、揉”“捶”“摔”可知,这是运用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依据⑧段“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写出了制作陶器的辛苦;“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可知,这是写老汉制作陶器的工序非常多,侧面表现了陶器是不容易制作的,烘托了老汉手艺的精湛,从而表现了写出了老汉制作陶器的技艺之高超。
故答案为: 动作描写。通过“揉”“捶”“提”“摔”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老汉和泥工序多、费力气,表现了制作精品陶器的不易,还表现了老汉手艺精湛。
15.依据 段“多少年后,津南有个小村子,村里有个匠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依据 段“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可知,这里盛产好罐。依据“贯”与“罐”的读音可知,两个字是同音字,而“贯”字的意思与钱相关,因而“贯儿庄”寓意钱庄的意思,祝福罐儿庄人多赚钱多发财之意。名字寓意含蓄,庄重不俗。
故答案为: “贯”与“罐”请音,表明小村子盛产好罐;“贯”与钱相关,“贯儿庄”即钱庄,祝福罐儿庄人多赚钱多发财。含蓄典雅而不俗气。
16.依据本文的题目“罐儿”可知,文章主人公是罐儿;根据文本可知,文章写罐儿由乞丐转变成技艺精湛的陶器制作的手艺人;依据第 段“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木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的年年都有,逃难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要钱”可知,罐儿善良、仁慈,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善人;文章主旨是展现了底层人民自立自强、心怀仁善的崇高品格;因此,可以把这篇文章放在“人性光辉”这一栏目中。
故答案为: 应放在“人性光辉”栏目本文讲述了罐儿和老汉两个人对“做罐”这一传统手艺的传承,重点刻画了罐儿善于学习、认真勤快、乐于传承、懂得感恩的美好品质;也表现了老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技术高超、善于引导的品质。因此应放在“人性光辉”栏日。
17.【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A.《简·爱》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B.简·爱被舅妈关入红房子是因为和表哥打架;
C.简·爱最擅长的技能是绘画;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8.【答案】(1)示例1:简·爱是精神上的英雄。简·爱寄居在舅家,面对苛刻的母与骄横、恶毒的表哥,勇于反抗:在洛伍德学校,虽然条件艰苦,但依然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成长。不畏强权,追求自由,人格独立;是一位精神上的英雄,示例2:简·爱是一位情感上的英雄。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这一事实后,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后来又坚决拒绝圣约翰的求婚,回到一无所有又伤残的罗切斯特身边,追求爱情而又坚守原则。是一位情感上的英雄。
(2)血溅齿楼;疾恶如仇;头脑简单;官逼民反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1)只要结合名著具体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即可。
示例一:简·爱是一个精神上的英雄。她生活在一个充满压迫和束缚的社会环境中,但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勇敢地追求自由和平等。她寄居在舅舅家,面对苛刻的舅母与骄横、恶毒的表哥,勇于反抗。她不屈服于世俗的偏见和压迫,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在面对困境时,她始终保持镇定和坚定,用智慧和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在洛伍德学校,虽然条件艰苦,但依然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成长。不畏强权,追求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简·爱的精神力量,不仅在于她的坚韧和不屈,更在于她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实现。
示例二:简·爱是一个情感上的英雄。她对罗切斯特的感情是真挚而深沉的,她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爱意,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爱情。她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后,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后来又坚决拒绝圣约翰的求婚,回到一无所有又伤残的罗切斯特身边,即使面对罗切斯特的残障和社会等级的巨大压力,她也毫不动摇,展现了情感上的坚韧和勇气。简·爱在情感上的坚持和执着,不仅彰显了她的个性魅力,更展现了她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坚守。
故答案为: 示例1:简·爱是精神上的英雄。简·爱寄居在舅家,面对苛刻的母与骄横、恶毒的表哥,勇于反抗:在洛伍德学校,虽然条件艰苦,但依然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成长。不畏强权,追求自由,人格独立;是一位精神上的英雄,示例2:简·爱是一位情感上的英雄。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这一事实后,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后来又坚决拒绝圣约翰的求婚,回到一无所有又伤残的罗切斯特身边,追求爱情而又坚守原则。是一位情感上的英雄。
(2)第一空:武松的故事线从他为兄报仇开始,经历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节。每一个情节都在不同的场景中发生,场景之间的快速转换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还使得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在“斗杀西门庆”之后,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两件事都发生在比较集中的地域和时间里,展示了武松的勇气和力量。紧接着,“大闹飞云浦”则将故事推向了另一个高潮,武松在这里展现了他的机智和战斗技巧。接下来,“血溅鸳鸯楼”成为武松故事中的另一个重要节点。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武松复仇的高潮,也是他在江湖上声名鹊起的关键时刻。在这里,武松的行动果断而狠辣,展示了他不屈不挠的性格和对正义的坚定信念。最后,“除恶蜈蚣岭”则是对武松整个复仇之路的总结,也是对他性格特点的完美呈现。在这里,武松彻底消除了与他兄长之死相关的最后一个敌人,完成了他的使命。因此,在给出的文本中,①处填写的“血溅鸳鸯楼”完全符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逻辑,是对武松故事线的准确概括。
第二空:这一空需要填写的是描述鲁智深和李逵共同性格特点的词语。在《水浒传》中,鲁智深和李逵都是以勇猛无畏、正义感强烈而著称的人物。他们对待邪恶势力持有极其强烈的敌对态度,这种态度在书中多次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得以体现。因此,“嫉恶如仇”这个词准确地概括了他们的这一共同特点,即他们对待邪恶如同对待仇敌一样,毫不留情。
第三空:“头脑简单”这一空需要填写的是描述李逵个性特点的词语。与鲁智深的“粗中有细、豁达明理”相比,李逵的性格更加直率和单纯。他通常不会过多地思考问题,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和情绪来行事。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显得有些冲动和缺乏深思熟虑,但同时也为他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因此,“头脑简单”这个词准确地描述了李逵的这一个性特点,即他相比于鲁智深,在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时更加直接和简单。
第四空:小说《水浒传》通过描绘众多草芥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生动地展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这一主题贯穿整部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员腐败、民不聊生的现实,以及普通民众在压迫下不得不奋起反抗的悲壮历程。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如宋江、武松、林冲等,都是受到了官府的不公待遇或迫害,才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他们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苦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经历,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反抗精神。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如起义、劫富济贫、打抱不平等,来反抗官府的暴政和不公,为民众争取生存的权利和尊严。因此,“官逼民反”这一主题不仅贯穿了整部小说,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民众反抗的正义性。这种反抗精神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也是对后人的启示和鼓舞。
故答案为: 血溅鸳鸯楼 嫉恶如仇 头脑简单 官逼民反
【点评】(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在日常阅读名著时,要注意识记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同时,还要能根据主要事件,对人物性格有所了解,注意事件和性格的对应。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知识积累。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答案】19.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赏析形象】
20.①简·爱少年时期学校生活中的冲突;②B【拟写对联】
21.惩凶除恶,宋公明(或晁天王)聚义梁山泊【舞台设计】
22.示例“重重地拍”这一动作不合理。颓唐不安是指精神萎靡,内心恐。这样的舞台设计过于理直气壮或愤怒,与人物的心理状态不符合,(或者“高傲”的语调不合理。高做是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这样的舞台设计与“颓唐不安”的状态相矛盾。)(或者说话的内容不合理。孔乙己在批驳短衣帮时,完整引用《论语》原句进行反击与他此时内心极为惶恐、无理可辩的状态不符。)
【知识点】活动设计;对联;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2)①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名著故事情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同的篇目要识记不同的故事情节。
②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在日常阅读名著时,要注意识记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同时,还要能根据主要事件,对人物性格有所了解,注意事件和性格的对应。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4)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19.开场白是向观众介绍自己或主题的引言,它可以引起听众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内容打下基础,注意围绕“走进小说天地”这一主题,以激发同学们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字数要求。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你爱读小说吗?你了解小说吗?小说的世界奥妙无穷,它们或给我们启迪,或引人深思,或畅想未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精彩的小说吧!
故答案为: 亲爱的同学们,你爱读小说吗?你了解小说吗?小说的世界奥妙无穷,它们或给我们启迪,或引人深思,或畅想未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精彩的小说吧!
20.①布洛克赫斯特先生是个伪善的人。在做洛伍德学校的司库和总监时,他采取一系列的非人道做法压抑孩子们的天性,克扣她们的食物和衣着,对她们的穿着吹毛求疵百般刁难。学生们穿着寒酸,被迫剪短发。而他的妻女们却打扮时髦过着奢侈的生活。简·爱刚到孤儿院,出于好奇,偷听布洛克赫斯特讲话,结果写字板掉落引起他的注意,遭到了对方的人格诋毁并罚站凳子。
故答案为: 简·爱少年时期学校生活中的冲突
②A.有误,海伦是简.爱在孤儿院最好的朋友,是个宽容的女孩。简.爱教会简学会忍耐。海伦告诉简.爱:“生命太短促,不能用来记仇蓄恨。”最终因一次大的肺病中去世;
B.正确,伯莎是罗切斯特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她在简·爱与罗切斯特相恋时期制造了许多麻烦;
C.有误,坦普尔是简.爱在洛伍德学校时教师,是简.爱的良师益友;
故答案为:B 。
21.根据《水浒传》中宋江或晁盖的人物特点补写出下联,注意对联格式。
示例: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故答案为: 惩凶除恶,宋公明(或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22.要根据人物形象设计其动作行为等表演设计。答案不唯一。
示例:“语调高傲”不合理。孔乙己生活窘迫,难以为继,面对短衣帮的嘲笑他情绪低落,心神不安,虽然仍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但现实的穷困也让他言语间少了一些傲气,多了几许无奈与最后的倔强。
故答案为: 示例“重重地拍”这一动作不合理。颓唐不安是指精神萎靡,内心恐。这样的舞台设计过于理直气壮或愤怒,与人物的心理状态不符合,(或者“高傲”的语调不合理。高做是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这样的舞台设计与“颓唐不安”的状态相矛盾。)(或者说话的内容不合理。孔乙己在批驳短衣帮时,完整引用《论语》原句进行反击与他此时内心极为惶恐、无理可辩的状态不符。)
23.【答案】例文一:
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
  各科作业多如蚁,时间飞逝难留意。子夜钟声催学子。教室里,收书熄灯孤门闭。本想梦归故里,成绩滑坡生愁绪。月色悠悠枕梦呓。人已寐,梦中萦绕苦和累。
  初三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都是考试考试、背诵背诵。经常听同学们说:上初三后,老师上课的速度都很快。一开始,我并不相信,因为哪有老师为了把课讲完,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呢?
  上了初三,我才察觉果真像他们所说的,老师讲课的速度很快,只有认真听,稍微走一会神,你就跟不上老师的脚步。真的像所说那样,每天考试考试,背诵背诵。
  上初三了,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了。对电脑、电视say:bye-bye!每每到下课的时候,我们总会好好利用这下课的10分钟把那些数学题弄懂。回到家,我们还有拼命地把那些什么化学反应式,物理公式,英语单词、语文的文言文,一谷脑地记到脑子里。到了周末本应让脑袋好好休息一会,可那一堆一堆的作业向我们压下来。
  苦与乐是相对的,就像物理中所牵涉的相对运动。有人说:不苦初三枉初三。但我却想说,没有乐作为参照物,又哪来的苦呢?物极必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打开天窗,去看星空,那漆黑的天幕上缀着几颗星星,它们是那样闪耀、迷人。那漆黑的天幕不就是初三的生活的外表,而那些亮晶晶的星星不就是初三生活中的内在之美吗?
初三生活就是这样,跌漾起伏,最后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但当我以后挤上高中列车望着窗外时,那一定是百感交集,就想现在回眸过去一样;我们曾走过多少个百花争艳的春天,烈日炎炎的酷暑,硕果累累的金秋,寒风刺骨的严冬,这其中有道不尽的辛酸苦辣。但是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即使是枯燥乏味的旅途,也会变得妙趣横生。
我的初三生活很精彩,我要破茧而出,穿过重重人海,在细雨中穿行。即使一路欢歌,一路叹息,也要书写初三生活最深处的最美诗行。
例文二:
宽容是温暖的
江南的小巷,是外婆的小巷,是氤氲着宽容的小巷。 小巷,曲而窄,窄而长。我撑着伞漫步在那爬满青苔的石板路上。聆听雨丝轻叩粉墙,回忆外婆宽容的温暖。
铁盆下的宽容
雨丝飘飘摇摇,织成一张恬静轻柔的网。网住了小巷,网出了外婆庭院里的枣树。“丫头!枣花开了,快来看!”外婆撑着伞站在枣树下,对我笑得温柔。
正当我急急忙忙向外婆跑去的时候,“啪!”的一声,外婆倒在了地上,外婆的身旁还有一个铁盆。“哇——哇——”我嚎啕大哭,完全不知所措。
外婆咬牙抬起头,笑笑说:“丫头,外婆没事,外婆好好的。”
我一怒之下就想冲到隔壁家理论。外婆许是知晓我的心思,连忙拉住我说:“丫头,别人只是铁盆没放好,外婆又站在底下,碰巧,没事儿,没事儿!”
枣子下的宽容
阳光透过云的间隙散落下来,残花在炎风中飞舞。那棵小小的枣树冒出了许许多多的红灯笼。“外婆!外婆!抓贼呀!”我匆匆忙忙跑进房间把正在缝衣服的外婆拉出来。
外婆就这么被我拉扯了出来,那伙儿比我大几岁的小子们一见外婆,马上就跑得没影儿了。
我对外婆急切地说道“外婆!快去抓贼呀!他们偷了我们的枣子!”
没想到外婆笑呵呵地说:“没事儿,没事儿,枣子本就是拿来吃的,丫头乖啊!”
枣饼下的宽容
丝丝枣香在小小的厨房内蔓延开来,我一闻就知道那香喷喷、甜丝丝的枣饼出炉了。“外婆!枣饼,枣饼,枣饼!”我在一旁喊着,让外婆快点儿打开。
“你个小鬼头,就知道吃,等会儿给对门的胖婶送去几张,知道吗?”外婆笑呵呵地说。
“才不要,胖婶上次还因为买布料的事和您争,甚至还说粗话!外婆您怎么这么软弱呀!”
“丫头,这都是邻里邻居的,那点儿事算不了什么,快送枣饼去!”外婆哄着我。
外婆,一直是这么的宽容,这么的温暖。
曲曲小巷,小巷曲曲。暖暖宽容,宽容暖暖。
【知识点】记叙文;议论文;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分析引导语可知,“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提示学生应从生活中选取材料。“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诠释了题目中“最美诗行”的含义,即自己在生活做的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能体现自己某种优秀品质的事情。“梳理过往,你会发现自己真棒”提示了文章的主旨,应表现对于自己的肯定与赞美之意。
选材构思:题目带有明显的叙事性,所以文体应选择记叙文。选取生活中自己做的那些充满了正能量的事件。如材料中提到的在教室里苦读,帮助家长做家务,勇敢地帮助他人,还可以写自己走进自然,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勤学苦练,掌握了某种技能;做了一次环保义务宣传员;在疫情防控的时候做了志愿者等。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材,紧扣“最美的诗行”写多个场面或事件。
(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对所给材料可以作如下理解,一是说要跟有德行的人交朋友,以提升自我的品行;二是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他们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是谓“同明相照,同类相求”。前者从“邻”的角度切入,后者从“君子”的角度切入,孔子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并不简单是交朋友的道理,而是强调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身边的人。即首先要砥砺品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立于“仁道”之中,再用自己的涵养去影响自己身边的人,耳濡目染,以成大境。
第二,立意。所以本次作文旨在围绕“美德”“善行”进行写作,引导我们确立“立德为首”“乐于为善”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可以从两个角度立意:(1)德、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对“羞于为善”的道德异化的批判。
第三,选材。可围绕所选立意,选取相应的事例。品德是立身之本,是人际关系友好的重要保障。“以行善为羞”是美德的退化,我们需要助人为乐,讲求无私奉献。可以拟题为:“为善必有邻”“与善为伴”等。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可以采用两种写作手法,一是开门见山,开篇点明主旨,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一种是以小见大,截取了生活中的多个“瞬间”,选择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表现一个比较大的主旨。
【点评】(1)文章“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为题,写出了自己在初三的生活感受,在初三这个特殊的时间写下了最美的诗行,诠释了题目中“最美诗行”的含义,体现自己拼搏、坚持的优秀品质。文质兼美,值得一读。
(2)文章“宽容是温暖的”为题,以小标题的形式:铁盆下的宽容,枣子下的宽容;枣饼下的宽容;写出了在外婆的宽容下感受到的爱,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值得一读。
1 / 1吉林省长春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1.(2023九上·长春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志有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肴不仅要____远大志向,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走稳走实人生的每一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深入实践、苦干实干的结果。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以矢志不渝的精神牢记最初的梦想,zhì风沐雨,守住内心的志向。真正踏上追梦旅途后,沿路有平川也有丘壑,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阴霾,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在奋进路上引吭高歌。
走在梦想的路上,难免遇到挫折。我们应目标坚定、____,不因一时一事而____,也不因暂时的困难停下前行的脚步。或许一个愿望没有实现,或许一次比赛结果不够称心,或许客观条件暂时受限,只要志气在,人生便有无限可能。
志存高远不是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不因循守旧。只有在不断的与实践中,我们才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
(1)加点字“挫”的读音是   ,“zhì风沐雨”拼音处填入汉字是   。
(2)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树立处变不惊疑惑探索 B.建立宠辱不惊疑惑探查
C.树立处变不惊困惑探索 D.建立宠辱不惊困惑探查
(3)对文中画直线句子病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式杂糅 B.缺少主语 C.不合逻辑 D.搭配不当
(4)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复句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转折关系 B.假设关系 C.选择关系 D.并列关系
【答案】(1)cuò;栉
(2)C
(3)A
(4)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并列复句;词语的使用(搭配);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1)cuò zhé,失败、失利。
栉风沐雨,zhì fēng mù yǔ,意思是大雨洗发,疾风梳头。后用以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
故答案为: cuò ;栉
(2)第一处。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建立:兴建,建设。“远大志向”属于“抽象的好的事情”,故应用:树立。
第二处。处变不惊:在变故中不惊慌。指遇事沉着冷静。宠辱不惊:受宠或受辱都不动心;指把荣辱得失置之度外。结合“难免遇到挫折”可知,“挫折”属于变故,故填“处变不惊”更合适;
第三处。困惑:感到疑难,不知所措。疑惑:迷惑,不理解。结合“不因一时一事”的语境可知,此处表达的语意是不会因时因事而不知所措,故填“困惑”更合适;
第四处。探索: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探查:深入探寻或检查。结合语境可知,此处表达的语意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实践,才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故填“探索”更合适;
故答案为:C。
(3)“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深入实践、苦干实干的结果”,这个句子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删去“的结果”,或将“源于”改为“是”;
故答案为:A。
(4)“不是……而是”是表并列的关联词语。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故答案为:D。
【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4)本题考查复句。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2.(2023九上·长春月考)古诗文名句默写。
(1)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
(2)   ?满眼风光北固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统领全文奠定基调的句子是:   。
(4)秋瑾的《满江红》中运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机处境的诗句是:   ,   。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色彩鲜明的对比,生动反常的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大气奇寒的诗句是:   ,   。
【答案】(1)宫阙万间都做了士
(2)何处望神州
(3)余幼时即嗜学
(4)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红旗冻不翻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注意:宫阙、嗜、暮、辕、掣。
(3)文章开头的“嗜学”,有统领全文的作用,为全文定下基调。
(4)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5)“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在极寒的天气下,红旗被冻住,尽管风在猛烈地吹,它却“冻不翻”。白色的雪与红色的旗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一方面凸显出天气的寒冷程度,连能够随风飘扬的红旗都被冻住了;另一方面,红白相间的画面,也让整个场景更加鲜明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了诗歌画面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故答案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何处望神州 余幼时即嗜学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背诵。
(2023九上·长春月考)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弟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二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 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以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战于长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登轼而望之/报先帝而忠陛下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B.乙文题目“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C.甲文对话为主,以“长勺之战”为例,详写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表现曹刿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家形象。
D.乙文《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同时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5.观乙文,刘备深知诸葛亮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结合选文说说他这一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3.B
4.C
5.谨慎。表现在:①接受托孤以来,常怀忧患意识,担心先帝托付给自己的大事做的没有成效,而损害先帝的英明;②出师北伐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认为当时已经具备了出征条件;③北伐之前明确各方责任,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3)本题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国军队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乙: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之中闻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使我感动奋激,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整天担忧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3.A.形容词,言语真实,诚实\形容词,言语真实,诚实;
B.名词,职分\名词,类;
C.介词,在\介词,到;
D.表顺承,不译\表并列,不译;
故答案为:A。
4.C.本文详写了战前分析有无克敌制胜的条件,战后总结以弱胜强的原因。“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略写。
故答案为:C。
5.根据乙文第二段中的“先帝知臣谨慎”可知,备深知诸葛亮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谨慎。
根据“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可知,诸葛亮接受遗命以来,整天担忧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自己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这是他谨慎的表现。
根据“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可知,只有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的情况下,他才提出北伐的建议。这也是他谨慎的表现。
故答案为: 谨慎。表现在:①接受托孤以来,常怀忧患意识,担心先帝托付给自己的大事做的没有成效,而损害先帝的英明;②出师北伐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认为当时已经具备了出征条件;③北伐之前明确各方责任,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
(2023九上·长春月考)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武王①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②于齐营丘东就围③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④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有删改)
【注】①武王:周武王、讨代纣王,灭商建立周朝。②师尚父:即下文的太公。③就国:到齐就国军之位。④犁明:即黎明。
6.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武 王 已 平 商 而 王 天 下 封 师 尚 父 于 齐 营 丘 东 就 国 道 宿 行 迟。
8.阅读本文,联系《曹刿论战》,你觉得古代君主治国、作战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6.太公听了这话,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或者封国).
7.武王云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
8.①取信于民(或尽心竭力为百姓着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代君主要想长治久安就要勤政爱民,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②本文中“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太公简政爱民,重视商业,得到百姓支持,《曹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画:认为,兽庄公尽职尽责,能赢得人民的支持;由此可见,民心向背是事业成败的大键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在翻译句子时,要做到"信、达、雅",需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情况,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将翻译后的句子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行适当调整。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此时武王已平定商纣,成为天下之王,就把齐国营丘封赏给师尚父。师尚父东去自己的封国,边行边住,速度很慢。客舍中的人说他:“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太公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正遇莱带兵来攻,想与太公争夺营。营丘毗邻莱国。莱人是夷族,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和太公争夺国土。
太公到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
6.重点字词:太公:指姜太公,即姜尚,也称吕尚。闻,听说,听到。之,代词,指逆旅之人的议论。衣,穿衣。行,赶路。犁:通“黎”,黎明。至:到达。国:指封地营丘,即齐国。
故答案为: 太公听了这话,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或者封国).
7.句意:武王已经平定了商朝并成为天下的王,他将师尚父分封到齐国的营丘,师尚父向东去自己的封地,边赶路边住宿速度很慢。
句子结构:“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主谓宾结构,表达了完整语义。“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动词谓语句,“封”是谓语,“师尚父”是宾语,“于齐营丘”是介宾短语作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东就国”这是一个省略了主语(太公)的动词谓语句,语义完整。“道宿行迟”表示住宿和行进的动作,语义完整。
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
故答案为: 武王云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
8.根据《曹刿论战》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以及本文中太公到国后“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的描述可知,古代君主治国、作战取胜的关键在于民心向背。君主必须勤政爱民,体察民情,让人民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这样才能赢得民心,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作战时,有了民心的支持,君主才能有效动员和组织起强大的力量,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①取信于民(或尽心竭力为百姓着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代君主要想长治久安就要勤政爱民,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②本文中“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太公简政爱民,重视商业,得到百姓支持,《曹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画:认为,兽庄公尽职尽责,能赢得人民的支持;由此可见,民心向背是事业成败的大键
(2023九上·长春月考)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各题。
业精于勤
冯友兰
①勤能补拙这一句话虽好,但它有时或可使人误会,以为只拙者需勤以补其拙,如巧者则无需乎此。不管说这一句话者的原意如何,事实上没有人不勤而能成大功,立大名的。
②无论古今中外,凡在某一方面成大功,立大名的人,都是在某一方面勤于工作的人。一个在某方面勤于工作的人,不一定在某方面即有成,但不在某方面勤于工作的人,决不能在某方面有成。此即是说,在某方面勤于工作,虽不是在某方面有成的充足条件,而却是其必要条件。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要靠“九分汗下,一分神来”。九分汗下即指勤说。
③我们于以上说“某方面”,因为往往一个人可以于某方面勤,而于别方面不勤。一个诗人往往蓬头垢面,人皆以他为懒,但他于作诗必须甚勤。李长吉作诗,“呕出心肝”。杜工部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都是勤于作诗,勤于作诗者,不必能成为大诗人,但不勤于作诗者,必不能成为大诗人。
④对于某方面的工作不勤者,不能成为在某方面有成就的人。对于人的整个的生活不勤者,不能有完全的生活。所谓完全的生活者,即最合乎理性的生活。用勤以得到完全的生活;我们所谓勤的进一步的意义,即是指此。
⑤古人说:“民生在勤。”又说“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现在我们亦都知道,人身体的器官,若经过相当时间不用,会失去它原有的功用。一个健康的人,有一月完全不用他的腿,他走路便会发生问题。维持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他每日必须有相当的运动。这是卫生的常识。所谓“民生在勤”的话,以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比喻,应用在这方面,是很恰当的。
⑥我们可以从身体方面说勤,亦可从精神方面说勤。《易》乾卦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庸》说:“至诚无息。”又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之道是“至诚无息”,人之道是“自强不息”。这些话可以说是,从精神方面说勤。无息或不息是勤之至。关于这一点,我们于此只说这儿句话。
⑦就人的精神方面说,勤能使人的生活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什么是人的生活的内容?人的生活的内容是活动。譬如一个人有百万之富,这一百万只是一百万金钱、银钱或铜钱,并不能成为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若何得来这些钱,若何用这些钱,这些活动,方是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又如一个人有一百万册书。这百万册书,只是一百万册书,并不能成为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若何得这些书,若何读这些书,这些活动,方是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
⑧我们可以说,只有是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者,才真正是他自己的。一个守财奴,只把钱存在地窖里或银行里,而不用它:一个藏书家,只把书放在书库里,而不读它;这些钱,这些书,与这些人,“尔为尔,我为我”,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关系。有一笑话谓:一穷人向一富人说:我们二人是一样的穷。富人惊问何故。穷人说,我一个钱不用,你亦一个钱不用,岂非一样?此虽笑谈,亦有至理。
⑨人的生活的内容即是人的活动,则人的一生中,活动愈多者,其生活即愈丰富,愈充实。勤人的活动比懒人多,故勤人的生活内容,比懒人的易于丰富、充实。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作者是如何论述的?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10.从论证方法角度分析文章第⑥段划线句的作用。
11.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要阐明你的理由。
【链接材料】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一声不到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摇……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答案】9.①业精于勤;②文章开篇由“勤能补拙”可能会引发误解引出论题,论述“勤”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进而从身体和精神两方面论述了“勤”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出“勤”能使人的生活内容更丰富更充实。
10.道理论证。论证“勤”在精神层面对人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具权威性。
11.可作为⑧段的论据。第⑧段论述了“只有是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者,才真正是他自己的”的分论点,严监生“守财奴”的形象从反面论述了此观点。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中心论点;议论文文本;评价启示、反思感悟等开放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归纳及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答题时应先根据文章内容判断论证类型,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该论证方法的作用。
(3)本题考查论据补充及作用分析。给议论文补写论据首先必须明确中心论点,然后根据论点有针对性地补充论据。
9.根据第①段“事实上没有人不勤而能成大功,立大名的”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业精于勤。
接着,根据第②段“无论古今中外,凡在某一方面成大功,立大名的人,都是在某一方面勤于工作的人”以及第③段“李长吉作诗,‘呕出心肝’。杜工部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都是勤于作诗”可知,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勤于工作才能有所成就的角度进行论证。
然后,根据第④段“对于人的整个的生活不勤者,不能有完全的生活”以及第⑤段“所谓‘民生在勤’的话,以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比喻,应用在这方面,是很恰当的”可知,作者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从勤于生活才能有完全的生活的角度进行论证。
最后,根据第⑨段“勤人的生活内容,比懒人的易于丰富、充实”可知,作者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业精于勤”的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①业精于勤;②文章开篇由“勤能补拙”可能会引发误解引出论题,论述“勤”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进而从身体和精神两方面论述了“勤”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出“勤”能使人的生活内容更丰富更充实。
10.根据第⑥段“《易》乾卦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庸》说:‘至诚无息。’又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可知,文章通过引用《易经》和《中庸》中的名言,运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勤”在精神层面对人的重要性,即天道是“至诚无息”,人之道是“自强不息”,强调了不息或不息是勤之至。这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具权威性。
故答案为: 道理论证。论证“勤”在精神层面对人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具权威性。
11.根据第⑧段“我们可以说,只有是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者,才真正是他自己的。一个守财奴,只把钱存在地窖里或银行里……”可知,一个人的生活内容应该是他真正关心、在意的东西,而非外在的财物。链接材料中严监生在临死之际,还因为灯里点着两茎灯草而不放心,恐费了油,这表现出他是一个十足的“守财奴”,他真正关心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微不足道的灯油。这种形象从反面论证了第⑧段的观点,即一个人的生活内容应该是他真正在意的东西,而不是被外在的财物所左右。因此,这段链接材料可以作为第⑧段的论据。
故答案为: 可作为⑧段的论据。第⑧段论述了“只有是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者,才真正是他自己的”的分论点,严监生“守财奴”的形象从反面论述了此观点。
(2023九上·长春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罐儿
冯骥才
①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
②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瘦腿,胸脯赛搓板。打他会走的时候,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龙王庙,人们拿木盆和门板当船往外逃。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娘死在路上。他孤单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
③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儿扑面而来。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
④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
⑤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
⑥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个罐儿,放在这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
⑦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拙手拙脚,罐儿扌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中烧,ì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怎么突然散了
⑧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
⑨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
⑩老汉捏好罐儿,便放在火中烧,很快烧成,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边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老汉仲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响做不好也没关系。”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怎么找也找不着。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
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原来还教他做罐。
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两句话“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这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
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木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罄,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的年年都有,逃难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
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住着一些烧陶的人家。家家门口还放着一些小小的耍饭用的陶罐,任山人拿。后来,人们就叫这村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从此这个小村子就有了大名。
(有删改)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介绍罐儿父母先后去世的情况以及当时的背景信息,写出了罐儿家庭的悲惨以及罐儿生长环境的恶劣。
B.煮粥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盛粥的罐儿,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
C.在罐儿初次捏罐儿时,所捏的罐儿不仅外形丑怪,而且烧制后还很不中用,这符合罐儿的身份和现实逻辑。
D.老汉在教会罐儿捏罐儿之后,竟然不见了,这看似不合情理,其实正体现了小说“俗世奇人”的特色,耐人寻味。
13.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4.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章⑧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15.“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从此这个小村就有了大名。”结合链接材料说说“贯儿庄”这个大名好在哪儿?
【链接材料】《汉典》中“贯”的意思:①古时穿钱的绳索。②古代货币单位。一千个钱叫一贯。③穿过。④原籍;出生地。
16.校公众号设有以下几个栏目,如推送本文,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应放在那个栏目,并说明理由
①至爱亲情 ②人性光辉 ③革命文化 ④人生感悟
【答案】12.B
13.①顺叙②开篇先介绍罐儿的身世背景,然后按照他遇到老汉、学捏罐、传承技艺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
14.动作描写。通过“揉”“捶”“提”“摔”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老汉和泥工序多、费力气,表现了制作精品陶器的不易,还表现了老汉手艺精湛。
15.“贯”与“罐”请音,表明小村子盛产好罐;“贯”与钱相关,“贯儿庄”即钱庄,祝福罐儿庄人多赚钱多发财。含蓄典雅而不俗气。
16.应放在“人性光辉”栏目本文讲述了罐儿和老汉两个人对“做罐”这一传统手艺的传承,重点刻画了罐儿善于学习、认真勤快、乐于传承、懂得感恩的美好品质;也表现了老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技术高超、善于引导的品质。因此应放在“人性光辉”栏日。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理清顺序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3)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征,或是修辞手法方面,或是描写方法方面,或是遣词造句方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要按顺序找到相应的段落,结合其中描写作者心理、动作的语句,分析作者的感情或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概括作答即可。
12.B.“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错误。从文本来看,老汉并不知道罐儿的名字,老汉说的罐儿只是盛粥的器具;
故答案为:B。
13.依据第②段“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可知,文章开头先写罐儿小时候;
依据第③— 段可知,文章主体写罐儿学本领的事,依据第③段“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可知,时间定格在“这天下晌”;
依据第 段“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可知,文章写罐儿学成陶器本领后的事;
依据第 段“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可知,文章后来写村子名字的来历;根据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知,本文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式。
故答案为: ①顺叙②开篇先介绍罐儿的身世背景,然后按照他遇到老汉、学捏罐、传承技艺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
14.要求从用词角度赏析。可选择句中的动语,根据“捧、放、干、揉”“捶”“摔”可知,这是运用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依据⑧段“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写出了制作陶器的辛苦;“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可知,这是写老汉制作陶器的工序非常多,侧面表现了陶器是不容易制作的,烘托了老汉手艺的精湛,从而表现了写出了老汉制作陶器的技艺之高超。
故答案为: 动作描写。通过“揉”“捶”“提”“摔”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老汉和泥工序多、费力气,表现了制作精品陶器的不易,还表现了老汉手艺精湛。
15.依据 段“多少年后,津南有个小村子,村里有个匠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依据 段“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可知,这里盛产好罐。依据“贯”与“罐”的读音可知,两个字是同音字,而“贯”字的意思与钱相关,因而“贯儿庄”寓意钱庄的意思,祝福罐儿庄人多赚钱多发财之意。名字寓意含蓄,庄重不俗。
故答案为: “贯”与“罐”请音,表明小村子盛产好罐;“贯”与钱相关,“贯儿庄”即钱庄,祝福罐儿庄人多赚钱多发财。含蓄典雅而不俗气。
16.依据本文的题目“罐儿”可知,文章主人公是罐儿;根据文本可知,文章写罐儿由乞丐转变成技艺精湛的陶器制作的手艺人;依据第 段“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木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的年年都有,逃难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要钱”可知,罐儿善良、仁慈,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善人;文章主旨是展现了底层人民自立自强、心怀仁善的崇高品格;因此,可以把这篇文章放在“人性光辉”这一栏目中。
故答案为: 应放在“人性光辉”栏目本文讲述了罐儿和老汉两个人对“做罐”这一传统手艺的传承,重点刻画了罐儿善于学习、认真勤快、乐于传承、懂得感恩的美好品质;也表现了老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技术高超、善于引导的品质。因此应放在“人性光辉”栏日。
17.(2023九上·长春月考)下列《简·爱》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女主人公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B.童年时的简·爱因反抗舅妈的虐待而被关入红房子,身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摧残使她大病一场。
C.简·爱擅长的技能是弹琴,她做家庭教师时就教过学生弹琴。
D.罗切斯特虽富有而显赫,却是一个精神上的苦闷者和情感上的渴求者。
【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A.《简·爱》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B.简·爱被舅妈关入红房子是因为和表哥打架;
C.简·爱最擅长的技能是绘画;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8.(2023九上·长春月考)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我照着做了,起初还不明白他这是什么用意,可是当我看到他举起那本书,掂了掂,站起身来,看样子要朝我扔过来时,我惊叫一声,本能地往旁边一闪。但已经来不及了,书扔了过来,打在我的身上,我跌倒在地,头撞在门上,磕破了,磕破的地方淌出了血,疼得厉害。这时,我的恐惧已经超过了极限,另外的心理紧接着占了上风。“你这个狠毒的坏孩子!”我说,“你简直像个杀人犯……你是个管奴隶的监工……你像那班罗马暴君!”
我从心底里下了决心,这次我一定要说得恰如其分,尽量做到准确无误。我考虑了几分钟,以便把我要说的话厘清头绪,然后对她说了我悲惨童年的全部经历……
【乙】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两人平等地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1)英国文学家约翰·赫胥黎评价说:“夏洛蒂·勃朗特写出的简·爱,不仅仅是一个精神上的英雄,而且是一个情感上的英雄。”
请你在“精神上的英雄”“情感上的英雄”中任选其一,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结合《水浒传》阅读,请你补充表格中的内容。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关注情节 《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例如:武松从为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①   ,除恶蜈蚣岭……快速转换场景,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关注人物形象 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②   、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③   、直爽率真。
关注主题 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荞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④   ”的主题。
【答案】(1)示例1:简·爱是精神上的英雄。简·爱寄居在舅家,面对苛刻的母与骄横、恶毒的表哥,勇于反抗:在洛伍德学校,虽然条件艰苦,但依然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成长。不畏强权,追求自由,人格独立;是一位精神上的英雄,示例2:简·爱是一位情感上的英雄。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这一事实后,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后来又坚决拒绝圣约翰的求婚,回到一无所有又伤残的罗切斯特身边,追求爱情而又坚守原则。是一位情感上的英雄。
(2)血溅齿楼;疾恶如仇;头脑简单;官逼民反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1)只要结合名著具体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即可。
示例一:简·爱是一个精神上的英雄。她生活在一个充满压迫和束缚的社会环境中,但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勇敢地追求自由和平等。她寄居在舅舅家,面对苛刻的舅母与骄横、恶毒的表哥,勇于反抗。她不屈服于世俗的偏见和压迫,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在面对困境时,她始终保持镇定和坚定,用智慧和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在洛伍德学校,虽然条件艰苦,但依然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成长。不畏强权,追求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简·爱的精神力量,不仅在于她的坚韧和不屈,更在于她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实现。
示例二:简·爱是一个情感上的英雄。她对罗切斯特的感情是真挚而深沉的,她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爱意,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爱情。她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后,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后来又坚决拒绝圣约翰的求婚,回到一无所有又伤残的罗切斯特身边,即使面对罗切斯特的残障和社会等级的巨大压力,她也毫不动摇,展现了情感上的坚韧和勇气。简·爱在情感上的坚持和执着,不仅彰显了她的个性魅力,更展现了她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坚守。
故答案为: 示例1:简·爱是精神上的英雄。简·爱寄居在舅家,面对苛刻的母与骄横、恶毒的表哥,勇于反抗:在洛伍德学校,虽然条件艰苦,但依然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成长。不畏强权,追求自由,人格独立;是一位精神上的英雄,示例2:简·爱是一位情感上的英雄。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这一事实后,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后来又坚决拒绝圣约翰的求婚,回到一无所有又伤残的罗切斯特身边,追求爱情而又坚守原则。是一位情感上的英雄。
(2)第一空:武松的故事线从他为兄报仇开始,经历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节。每一个情节都在不同的场景中发生,场景之间的快速转换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还使得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在“斗杀西门庆”之后,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两件事都发生在比较集中的地域和时间里,展示了武松的勇气和力量。紧接着,“大闹飞云浦”则将故事推向了另一个高潮,武松在这里展现了他的机智和战斗技巧。接下来,“血溅鸳鸯楼”成为武松故事中的另一个重要节点。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武松复仇的高潮,也是他在江湖上声名鹊起的关键时刻。在这里,武松的行动果断而狠辣,展示了他不屈不挠的性格和对正义的坚定信念。最后,“除恶蜈蚣岭”则是对武松整个复仇之路的总结,也是对他性格特点的完美呈现。在这里,武松彻底消除了与他兄长之死相关的最后一个敌人,完成了他的使命。因此,在给出的文本中,①处填写的“血溅鸳鸯楼”完全符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逻辑,是对武松故事线的准确概括。
第二空:这一空需要填写的是描述鲁智深和李逵共同性格特点的词语。在《水浒传》中,鲁智深和李逵都是以勇猛无畏、正义感强烈而著称的人物。他们对待邪恶势力持有极其强烈的敌对态度,这种态度在书中多次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得以体现。因此,“嫉恶如仇”这个词准确地概括了他们的这一共同特点,即他们对待邪恶如同对待仇敌一样,毫不留情。
第三空:“头脑简单”这一空需要填写的是描述李逵个性特点的词语。与鲁智深的“粗中有细、豁达明理”相比,李逵的性格更加直率和单纯。他通常不会过多地思考问题,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和情绪来行事。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显得有些冲动和缺乏深思熟虑,但同时也为他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因此,“头脑简单”这个词准确地描述了李逵的这一个性特点,即他相比于鲁智深,在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时更加直接和简单。
第四空:小说《水浒传》通过描绘众多草芥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生动地展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这一主题贯穿整部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员腐败、民不聊生的现实,以及普通民众在压迫下不得不奋起反抗的悲壮历程。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如宋江、武松、林冲等,都是受到了官府的不公待遇或迫害,才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他们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苦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经历,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反抗精神。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如起义、劫富济贫、打抱不平等,来反抗官府的暴政和不公,为民众争取生存的权利和尊严。因此,“官逼民反”这一主题不仅贯穿了整部小说,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民众反抗的正义性。这种反抗精神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也是对后人的启示和鼓舞。
故答案为: 血溅鸳鸯楼 嫉恶如仇 头脑简单 官逼民反
【点评】(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在日常阅读名著时,要注意识记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同时,还要能根据主要事件,对人物性格有所了解,注意事件和性格的对应。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知识积累。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023九上·长春月考)小说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中的众多人物形象都深深烙刻在读者心中。学校要举行“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激发兴趣】
19.请你为此活动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激发同学兴趣,不少于50字。
20.读《简·爱》,你所在的小组准备以“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冲突”为话题,梳理作品中的关联情节进而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请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话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冲突
人物 引发的冲突
里德舅妈 简·爱童年时期成长中的冲突
勃洛克赫斯特 ①   
②    (备选人物: A.海伦 B.伯莎 C.谭波儿) 简·爱青年时期婚恋生活中的冲突
结论:一个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的简·爱。
21.活动中,有同学拟了一句取材于《西游记》的上联,按照对联要求,请你根据《水浒传》中宋江或晁盖的人物特点补写出下联
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
下联:   
22.班级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下面是对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第二次进店被短衣帮嘲笑,“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辩解时表现出“颓唐不安”的神情。导演对这一情节进行了如下舞台表演设计,请找出不合理的一处,并作具体分析。
形象设计 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乱蓬蓬的胡子,脸上满是深陷的皱纹,伤疤清晰可见。
动作设计 左手端着酒碗,右手重重地拍在柜台上,抬头望向店外。
语言设计 (语调高傲)“君子固穷!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读书人的事,你们不懂,不懂……”
【答案】19.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赏析形象】
20.①简·爱少年时期学校生活中的冲突;②B【拟写对联】
21.惩凶除恶,宋公明(或晁天王)聚义梁山泊【舞台设计】
22.示例“重重地拍”这一动作不合理。颓唐不安是指精神萎靡,内心恐。这样的舞台设计过于理直气壮或愤怒,与人物的心理状态不符合,(或者“高傲”的语调不合理。高做是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这样的舞台设计与“颓唐不安”的状态相矛盾。)(或者说话的内容不合理。孔乙己在批驳短衣帮时,完整引用《论语》原句进行反击与他此时内心极为惶恐、无理可辩的状态不符。)
【知识点】活动设计;对联;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2)①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名著故事情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同的篇目要识记不同的故事情节。
②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在日常阅读名著时,要注意识记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同时,还要能根据主要事件,对人物性格有所了解,注意事件和性格的对应。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4)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19.开场白是向观众介绍自己或主题的引言,它可以引起听众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内容打下基础,注意围绕“走进小说天地”这一主题,以激发同学们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字数要求。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你爱读小说吗?你了解小说吗?小说的世界奥妙无穷,它们或给我们启迪,或引人深思,或畅想未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精彩的小说吧!
故答案为: 亲爱的同学们,你爱读小说吗?你了解小说吗?小说的世界奥妙无穷,它们或给我们启迪,或引人深思,或畅想未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精彩的小说吧!
20.①布洛克赫斯特先生是个伪善的人。在做洛伍德学校的司库和总监时,他采取一系列的非人道做法压抑孩子们的天性,克扣她们的食物和衣着,对她们的穿着吹毛求疵百般刁难。学生们穿着寒酸,被迫剪短发。而他的妻女们却打扮时髦过着奢侈的生活。简·爱刚到孤儿院,出于好奇,偷听布洛克赫斯特讲话,结果写字板掉落引起他的注意,遭到了对方的人格诋毁并罚站凳子。
故答案为: 简·爱少年时期学校生活中的冲突
②A.有误,海伦是简.爱在孤儿院最好的朋友,是个宽容的女孩。简.爱教会简学会忍耐。海伦告诉简.爱:“生命太短促,不能用来记仇蓄恨。”最终因一次大的肺病中去世;
B.正确,伯莎是罗切斯特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她在简·爱与罗切斯特相恋时期制造了许多麻烦;
C.有误,坦普尔是简.爱在洛伍德学校时教师,是简.爱的良师益友;
故答案为:B 。
21.根据《水浒传》中宋江或晁盖的人物特点补写出下联,注意对联格式。
示例: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故答案为: 惩凶除恶,宋公明(或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22.要根据人物形象设计其动作行为等表演设计。答案不唯一。
示例:“语调高傲”不合理。孔乙己生活窘迫,难以为继,面对短衣帮的嘲笑他情绪低落,心神不安,虽然仍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但现实的穷困也让他言语间少了一些傲气,多了几许无奈与最后的倔强。
故答案为: 示例“重重地拍”这一动作不合理。颓唐不安是指精神萎靡,内心恐。这样的舞台设计过于理直气壮或愤怒,与人物的心理状态不符合,(或者“高傲”的语调不合理。高做是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这样的舞台设计与“颓唐不安”的状态相矛盾。)(或者说话的内容不合理。孔乙己在批驳短衣帮时,完整引用《论语》原句进行反击与他此时内心极为惶恐、无理可辩的状态不符。)
23.(2023九上·长春月考)以下作文题目,任选其一。
①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温馨的家园,欢乐的操场,美丽的田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梳理过往,你会发现自己真棒!
请以“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作文要求:①作文文体特征明显;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表达要有真情实感;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一:
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
  各科作业多如蚁,时间飞逝难留意。子夜钟声催学子。教室里,收书熄灯孤门闭。本想梦归故里,成绩滑坡生愁绪。月色悠悠枕梦呓。人已寐,梦中萦绕苦和累。
  初三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都是考试考试、背诵背诵。经常听同学们说:上初三后,老师上课的速度都很快。一开始,我并不相信,因为哪有老师为了把课讲完,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呢?
  上了初三,我才察觉果真像他们所说的,老师讲课的速度很快,只有认真听,稍微走一会神,你就跟不上老师的脚步。真的像所说那样,每天考试考试,背诵背诵。
  上初三了,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了。对电脑、电视say:bye-bye!每每到下课的时候,我们总会好好利用这下课的10分钟把那些数学题弄懂。回到家,我们还有拼命地把那些什么化学反应式,物理公式,英语单词、语文的文言文,一谷脑地记到脑子里。到了周末本应让脑袋好好休息一会,可那一堆一堆的作业向我们压下来。
  苦与乐是相对的,就像物理中所牵涉的相对运动。有人说:不苦初三枉初三。但我却想说,没有乐作为参照物,又哪来的苦呢?物极必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打开天窗,去看星空,那漆黑的天幕上缀着几颗星星,它们是那样闪耀、迷人。那漆黑的天幕不就是初三的生活的外表,而那些亮晶晶的星星不就是初三生活中的内在之美吗?
初三生活就是这样,跌漾起伏,最后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但当我以后挤上高中列车望着窗外时,那一定是百感交集,就想现在回眸过去一样;我们曾走过多少个百花争艳的春天,烈日炎炎的酷暑,硕果累累的金秋,寒风刺骨的严冬,这其中有道不尽的辛酸苦辣。但是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即使是枯燥乏味的旅途,也会变得妙趣横生。
我的初三生活很精彩,我要破茧而出,穿过重重人海,在细雨中穿行。即使一路欢歌,一路叹息,也要书写初三生活最深处的最美诗行。
例文二:
宽容是温暖的
江南的小巷,是外婆的小巷,是氤氲着宽容的小巷。 小巷,曲而窄,窄而长。我撑着伞漫步在那爬满青苔的石板路上。聆听雨丝轻叩粉墙,回忆外婆宽容的温暖。
铁盆下的宽容
雨丝飘飘摇摇,织成一张恬静轻柔的网。网住了小巷,网出了外婆庭院里的枣树。“丫头!枣花开了,快来看!”外婆撑着伞站在枣树下,对我笑得温柔。
正当我急急忙忙向外婆跑去的时候,“啪!”的一声,外婆倒在了地上,外婆的身旁还有一个铁盆。“哇——哇——”我嚎啕大哭,完全不知所措。
外婆咬牙抬起头,笑笑说:“丫头,外婆没事,外婆好好的。”
我一怒之下就想冲到隔壁家理论。外婆许是知晓我的心思,连忙拉住我说:“丫头,别人只是铁盆没放好,外婆又站在底下,碰巧,没事儿,没事儿!”
枣子下的宽容
阳光透过云的间隙散落下来,残花在炎风中飞舞。那棵小小的枣树冒出了许许多多的红灯笼。“外婆!外婆!抓贼呀!”我匆匆忙忙跑进房间把正在缝衣服的外婆拉出来。
外婆就这么被我拉扯了出来,那伙儿比我大几岁的小子们一见外婆,马上就跑得没影儿了。
我对外婆急切地说道“外婆!快去抓贼呀!他们偷了我们的枣子!”
没想到外婆笑呵呵地说:“没事儿,没事儿,枣子本就是拿来吃的,丫头乖啊!”
枣饼下的宽容
丝丝枣香在小小的厨房内蔓延开来,我一闻就知道那香喷喷、甜丝丝的枣饼出炉了。“外婆!枣饼,枣饼,枣饼!”我在一旁喊着,让外婆快点儿打开。
“你个小鬼头,就知道吃,等会儿给对门的胖婶送去几张,知道吗?”外婆笑呵呵地说。
“才不要,胖婶上次还因为买布料的事和您争,甚至还说粗话!外婆您怎么这么软弱呀!”
“丫头,这都是邻里邻居的,那点儿事算不了什么,快送枣饼去!”外婆哄着我。
外婆,一直是这么的宽容,这么的温暖。
曲曲小巷,小巷曲曲。暖暖宽容,宽容暖暖。
【知识点】记叙文;议论文;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分析引导语可知,“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提示学生应从生活中选取材料。“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诠释了题目中“最美诗行”的含义,即自己在生活做的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能体现自己某种优秀品质的事情。“梳理过往,你会发现自己真棒”提示了文章的主旨,应表现对于自己的肯定与赞美之意。
选材构思:题目带有明显的叙事性,所以文体应选择记叙文。选取生活中自己做的那些充满了正能量的事件。如材料中提到的在教室里苦读,帮助家长做家务,勇敢地帮助他人,还可以写自己走进自然,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勤学苦练,掌握了某种技能;做了一次环保义务宣传员;在疫情防控的时候做了志愿者等。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材,紧扣“最美的诗行”写多个场面或事件。
(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对所给材料可以作如下理解,一是说要跟有德行的人交朋友,以提升自我的品行;二是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他们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是谓“同明相照,同类相求”。前者从“邻”的角度切入,后者从“君子”的角度切入,孔子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并不简单是交朋友的道理,而是强调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身边的人。即首先要砥砺品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立于“仁道”之中,再用自己的涵养去影响自己身边的人,耳濡目染,以成大境。
第二,立意。所以本次作文旨在围绕“美德”“善行”进行写作,引导我们确立“立德为首”“乐于为善”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可以从两个角度立意:(1)德、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对“羞于为善”的道德异化的批判。
第三,选材。可围绕所选立意,选取相应的事例。品德是立身之本,是人际关系友好的重要保障。“以行善为羞”是美德的退化,我们需要助人为乐,讲求无私奉献。可以拟题为:“为善必有邻”“与善为伴”等。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可以采用两种写作手法,一是开门见山,开篇点明主旨,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一种是以小见大,截取了生活中的多个“瞬间”,选择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表现一个比较大的主旨。
【点评】(1)文章“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为题,写出了自己在初三的生活感受,在初三这个特殊的时间写下了最美的诗行,诠释了题目中“最美诗行”的含义,体现自己拼搏、坚持的优秀品质。文质兼美,值得一读。
(2)文章“宽容是温暖的”为题,以小标题的形式:铁盆下的宽容,枣子下的宽容;枣饼下的宽容;写出了在外婆的宽容下感受到的爱,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值得一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