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二中学校、镇赉县第四中学校、镇赉蒙古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二中学校、镇赉县第四中学校、镇赉蒙古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二中学校、镇赉县第四中学校、镇赉蒙古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1.(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下面是小敏同学整理的以“品宋词,观人生”为题目的古诗文学习心得,请你在阅读时完成下面题目。
请在田字格中、括号里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秋瑾的“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让我们感受到词人慨叹知音难觅的情感。
(2)朗诵苏轼的“   ,   ,射天狼”,可感受洒脱的豪迈之气,坚定的报国之志。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向我们展现了无心睡眠,鬓发斑白,伤感落泪的将军形象的词句是:   ,   。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作者收复失地的雄壮理想的句子是:   ,   。
【答案】(1)青衫湿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湿、雕、寐、赢
故答案为:⑴ 青衫湿; ⑵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⑶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⑷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拔河拼的____是劲与技,____是意志与耐力。②双方实力相当,彼此jiāng持不下,谁的意志更坚,谁的韧劲更足?谁的胜率就更大。③因此一根绳间,更嵌着一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持精神。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jiāng持不下   ②韧劲   
(2)请在第①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3)第②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第③句中的“坚持精神”按照短语结构类型划分,属于   短语。
【答案】(1)僵;rèn
(2)不仅(不但、不光、不只)……还(也)
(3)把句中问号改为逗号
(4)偏正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递进关系;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偏正短语
【解析】【分析】(1)”jiāng“写作”“僵”;“ 韧 ”读作“ rèn ”
(2)本题考查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根据“双方实力相当,彼此僵持不下,谁的意志更坚,谁的韧劲更足,谁的胜率就更大“可知拔河拼的不仅劲与技,还是意志与耐力,此处应填表示递进的关联词。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结合“谁的意志更坚,谁的韧劲更足?谁的胜率就更大”可知,②句是无疑而问,应把问号改为逗号。
(4)本题考直短语类型。“坚持”是修饰语,“精神”"是中心词,“坚持精神"按照短语结构类型划分,应属于偏正短语。
故答案为:⑴ 僵; rèn ⑵ 不仅(不但、不光、不只)……还(也) ⑶ 把句中问号改为逗号 ⑷ 偏正
【点评】⑴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⑵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⑶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⑷本题考查对词性及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
(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列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吊,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左传》,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古代的   和文学名著。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又何间焉    弗敢加也   
5.本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6.战前曹别和鲁庄公三问三答,庄公的哪一个回答得到了曹别的认可?
7.有人说庄公“鄙”,也有人说庄公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案】3.儒;史学
4.参与;虚夸,夸大
5.D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
7.【示例1】庄公不鄙。因为庄公虽然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尽职尽责,广开言路,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意见,最终取得了胜利。
【示例2】庄公鄙。因为他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战时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道胜利原因,所以庄公鄙。
【知识点】文化典籍;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左传》在文化经典中的地位和文学、史学价值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帮助学生明确经典著作的重要分类属性。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 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作用的理解。通过对文章详略安排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内容重点所在,能够提高学生对文本结构和内容关系的理解能力。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左传》,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故答案为:儒;史学
4.本题考查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含义。①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间: 参与 ;② 我不敢虚报夸大。加: 虚夸,夸大 。故答案为:参与;虚夸、夸大
5.ABC.正确。
D.有误,“强调战争过程很短”有误,战争的过程为表现曹刿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这一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故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文章关键内容。 曹刿和鲁庄公的三问三答中,对于前两个回答,曹刿认为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是鲁庄公给予的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神灵也不会庇佑。而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这句话得到了曹刿的认可,因为这体现了鲁庄公在处理政务、司法方面能够尽心尽力,公正对待,这是一种取信于民的做法,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政治条件。故答案为: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
7.如果认为庄公 “鄙”,从文中来看,他一开始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神灵的保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上,没有认识到民众力量的重要性,体现出他见识短浅。如果认为庄公不 “鄙”,在曹刿的启发下,他能够认识到司法公正、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并且在作战过程中能够听从曹刿的指挥,体现出他善于纳谏的优点,而且战后能够和曹刿一起探讨战争取胜的原因,也表现出他积极学习总结经验的一面。故答案为: 【示例1】庄公不鄙。因为庄公虽然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尽职尽责,广开言路,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意见,最终取得了胜利。
【示例2】庄公鄙。因为他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战时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道胜利原因,所以庄公鄙。
(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①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徐阶②辈皆器重之。
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
【注释】①溷(hùn):猪圈,这里是限制的意思。②徐阶:人名,时任宰相。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居正举于乡    嵩亦器居正   
9.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
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
10.文章多次运用正面描写、侧面衬托的手法来表现张居正是“国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举例分析。
【答案】8.被举用;重视,器重
9.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
10.①正面刻画了张居正年少聪明才思敏捷,文章写得不同寻常;②正面叙写了张居正敢于承担责任,胸有城府;③侧面烘托主要是通过顾璘对他文章的赞赏并解犀带相赠;④侧面烘托还表现在虽然张居正对徐阶言行自如,但严嵩仍然器重张居正。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从小聪敏过人,十五岁成为诸生。湖广巡抚顾璘认为他的文章非同一般,说:“这是可以主持国家大事的人才。”“不久,张居正参加乡试被举用为举人,顾磷解自己的犀带送给他,并且说:“你日后当腰佩玉带,这犀带不足限制你。”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成为进士,改选庶吉士。每天索求国家的典章制度和各种掌故。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张居正这个人,长脸形,眉目清秀,胡须长至腹部。
勇于任事,素以豪杰自许,然而性格深沉,胸有城府,人莫能测。严嵩为内阁首辅时,妒忌徐阶,和徐阶友好的人都躲开徐阶不相往来。张居正却行为自如,严也器重他。
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张居正参加乡试被举用为举人。举:被举用;(2)句意: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重:重视。
故答案为:被举用;重视,器重
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本句句意:严嵩为内阁首辅时,妒忌徐阶,和徐阶友好的人都躲开徐阶不相往来。张居正却行为自如。“严嵩为首辅”介绍了严嵩的职位之高,“忌徐阶”是写严嵩对待徐阶的态度,“善阶者皆避匿"表述了因为严嵩的态度而导致的结果,没人敢和徐阶交往,“居正自如”表现了徐阶是如何面对大家不与他交往现状的。
故答案为: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
10.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掌握。正面描写,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或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根据“少颖敏绝伦”可见,这里是正面描写,表现了张居正年少聪明才思敏捷;根据“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可见,从正面叙写了张居正敢于承担责任,胸有城府;根据“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可见,为侧面烘托,这里主要是通过顾璘对他文章的赞赏并解犀带相赠;根据“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可见,从侧面描写了虽然张居正对徐阶言行自如,但严嵩仍然器重张居正。
故答案为: ①正面刻画了张居正年少聪明才思敏捷,文章写得不同寻常;②正面叙写了张居正敢于承担责任,胸有城府;③侧面烘托主要是通过顾璘对他文章的赞赏并解犀带相赠;④侧面烘托还表现在虽然张居正对徐阶言行自如,但严嵩仍然器重张居正。
(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点灯的人
①有事晚归。走在无人的街巷,路两旁的房屋默然耸立,一片静寂。突然,“嗖”的一声,前方窜出一只野猫,往邻家的屋后跑去。昏黄的路灯下,我发现自己的影子又瘦又小,夜猫的突然出现让我立马浑身冷汗,赶紧加快脚步,往家走去。
②到了家门口,我望见了二楼客厅那开得很亮的灯,心中的紧张稍微舒缓了一下。摸出留在门边的钥匙,轻轻打开门进入屋内。父亲的房门虚掩,大厅的灯开得很亮,我心中的恐惧全然散去,紧提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明白,父亲知道我怕黑,他为我点着灯。
③在家的这几天,父亲精心安排我的生活起居,生怕我受委屈。那天,我说膝盖有些疼,他很着急,立马拿出自己准备用的止痛膏给我贴上。父亲知道膝盖位置不好粘贴,叮嘱我不要动,用手按了又按,拍了又拍。感觉粘的还不结实,又找出一块纱布,帮我把膝盖包了起来,让我躺在沙发上烤着理疗灯。忙活半天,他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怕我热,他坐在边上给我扇扇子。父亲似乎忘了我早已成年,似乎也忘了自己已进入耄耋之年。我知道,在他眼里,我永远是那个需要他呵护的、弱不禁风的小姑娘。在父亲的照顾下,我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④等我醒来,烤灯已关,不见父亲的踪影。我趴在窗口向外望,正值中午,一个身影由远而近,他的步履很缓慢,右腿微跛,蹒跚在阳光里。我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急忙下楼去迎接。父亲一手提着一大包药,一手提着一大袋蔬菜和零食,两袋东西,使得他的背更弯,脚步更缓。我急步向前抢过袋子,袋子到手压得我一个趔趄。好沉啊!父亲见状,赶紧扶住菜袋子,责备我:“你出来干什么?腿不舒服,不要多跑。”看见他脸上的汗水,我既心疼又感动。父亲啊,您是不是忘了您的腿刚刚做完手术?您是不是也忘了您一晒就容易过敏?
⑤和父亲进了家门,他来不及擦汗就让我躺下,感觉理疗的时间有些短,他再次打开烤灯。烤灯那红红的暖暖的光照在我的膝盖上,顿觉疼痛得到了缓解。半梦半醒间,我仿佛回到了儿时。
⑥儿时,我和父母亲住在村里,村里没有电,夜晚靠一盏煤油灯来照明。煤油灯由墨水瓶改造而成,不大也不高,添得半满的煤油里面浸入一根灯芯。山村的夜晚来得格外早,夜色也格外浓。四周一片静寂,透过窗棂望向屋前,黢黑的山矗立在天幕下显得格外高远。屋内一片漆黑,我的心里一片恐慌,觉得巨大的黑幕要吞噬掉小小的我,右手紧紧抓住父亲的衣角。父亲见状,摸出一根火柴,摸索着在火柴盒左侧用力摩擦。“唰”的一下,火柴头被点燃,一个巨大的光圈出现,屋子瞬间亮堂起来。继而父亲用火柴点燃了煤油灯,拉着我去厨房吃饭。煤油灯下,一家人围桌而坐,家常便饭也吃出饕餮大餐的感觉来。有一次我在盛汤过程中,一不小心汤洒了烫伤了胳膊,烫伤的位置很快就起了水泡,火辣辣地疼。父亲赶紧点燃家中的另一盏煤油灯,背起我,举着灯,出门找村医去抹药。
⑦山路崎岖,夜色迷蒙。父亲手中的灯,照亮了前行的路,直至我慢慢长大。
⑧从小到大,无论我多晚回家,也无论我遇到什么伤痛,父亲永远是那个为我点灯的人。漫漫人生路,一定要深爱那个为我们点灯的人,并努力为他人点灯。
11.阅读第③~⑥段,概括选文围绕“灯”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
12.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急步向前抢过袋子,袋子到手压得我一个迾 。
13.请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14.生活中必然有一个为你“点灯的人”,请描写一段他或她为你“点灯”的情节。
【答案】11.①假期“我”在家因膝盖疼,父亲帮“我”贴膏药并用理疗灯烤;②小时候,我们一家人在煤油灯下吃晚餐,“我”被烫伤胳膊,父亲举着灯背“我”去看医生。
12.“抢过”形象地写出了“我”想帮父亲减轻负担而夺过父亲手里重重的袋子的动作,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及担忧。
13.“点灯的人”指的是给予我们爱和关怀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人生中,我们既要爱那些为我们付出爱的人,也要试着为别人付出自己的爱。
14.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11.本题考查情节概括。根据③段“感觉粘得还不结实,父亲拿出一块纱布,帮我把膝盖包了起来,让我躺在沙发上烤着理疗灯"可概括为:父亲打开理疗灯,为“我”理疗膝痛;根据⑥段“父亲用火柴点燃了煤油灯,拉着我从堂屋去厨房吃饭”等可概括为:父亲点燃煤油灯,“我”去厨房吃饭。
故答案为: ①假期“我”在家因膝盖疼,父亲帮“我”贴膏药并用理疗灯烤;②小时候,我们一家人在煤油灯下吃晚餐,“我”被烫伤胳膊,父亲举着灯背“我”去看医生。
1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扶住”“责备”“这么热的天,你出来干啥 腿不舒服,不要多跑"等可知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虽是带着责备的口吻,但是依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心疼“我”、关心“我”的心情,体现了浓浓的父爱。
故答案为: “抢过”形象地写出了“我”想帮父亲减轻负担而夺过父亲手里重重的袋子的动作,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及担忧。
1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漫漫人生路,一定要深爱那个为我们点灯的人,并努力为他人点灯”:这句话是对前文的升华和拓展。“深爱那个为我们点灯的人”,强调了我们要感恩和珍惜那些给予我们爱和帮助的人,尤其是像父亲这样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我们应该以爱回报他们的爱,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感恩之情。“并努力为他人点灯”,则是呼吁我们将这种爱传递下去,成为像父亲一样为他人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接受别人的爱,还要学会付出爱,为那些处于黑暗和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故答案为:“点灯的人”指的是给予我们爱和关怀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人生中,我们既要爱那些为我们付出爱的人,也要试着为别人付出自己的爱。
14.本题考查拓展延伸。点灯,即为照亮之意,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等时,总会有一个人或一件事让我们慢慢看清真相,学会努力和坚强。
故答案为:示例:在我学习舞蹈遭遇瓶颈期的时候,舞蹈老师为我讲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故事,海伦的勇敢和坚强鼓舞了我,后来我重拾信心,继续刻苦努力,最终站上了表演的舞台,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符合题意即可)
(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粗心专心事业心
①粗心与专心,如水与火不相容,如矛与盾相对立。奇妙的是,许多科学家常常兼具两者——既粗心,又专心。
②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确实是够粗心的了:有一次,他请老朋友吃饭。入席以后,他说去取一瓶酒,竟一去不复返,害得那位老朋友等了半天也不见他的身影。原来,牛顿去取酒时,忽然想起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竟跑到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做起实验来,把那位老朋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还有一次,牛顿牵着马上山。走着,走着,又想起了科研中的问题,手就松开了,放掉了缰绳。当他走到山顶时,才发现马儿跑了!
③牛顿的粗心,是生活上的粗心。然而,他在生活上的粗心,是由他对科学的专心引起的。他在科学上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正因为他把全部心血用在科学上,所以才在生活上显得那么大大咧咧,丢三落四。
④在科学家当中,像牛顿这样的为数不少,爱因斯坦也是这样。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个桥头等候朋友,等着,等着,他陷入了沉思,连雨水打湿了衣服都不觉得。他想了一会儿,就掏出纸条,记了下来。这时雨点打湿了纸条,他才发觉正在下雨。他赶紧把纸条放进口袋,却又沉思起来,忘记了冰凉的雨滴打在他的脸上。
⑤科学家们在生活上的粗心,常常被人们认为“怪”,甚至被称为“科学怪人”。其实,“怪人”不怪。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怪”,往往是科学家们废寝忘食、通宵达旦钻研科学引起的。正如俗话所说,“一心不可两用”,他们的心思全部扑在科学上去了,自然对别的事情就显得漫不经心,心不在焉了。
⑥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个昆虫迷。他从懂事起,直到八十七岁逝世,一直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研究昆虫。有一次,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看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有人骂他“怪人”,他都不予理会!还有一次,法布尔趴在一棵果树上,屏着呼吸观看着蜣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
⑦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是个化学迷。他常常一整年都住在实验室里,做了睡,睡了做,生活非常简单。然而,道尔顿却粗中有细,一旦生活中的普通问题涉及科学,他立即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有一年圣诞节,道尔顿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母亲。母亲大为诧异,说这样大红色的袜子,给老年人穿太鲜艳了。听了母亲的话,道尔顿顿时对袜子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放下手头的化学实验,开始钻研袜子的颜色问题,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道尔顿本人是色盲!鲜红的颜色,在他看来成了棕灰色。尽管世界上早就有色盲的人,可是谁也没有发现自己是色盲,而道尔顿成了色盲现象的第一个发现者。人们曾经这样评论道尔顿:“他有甚美的简单品性和专一心思,这种品性和心思使他在科学上一直向前进。”
⑧科学家们专心于科学,对生活总是从简从朴。爱因斯坦连会见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时,也不打领带、不穿袜子,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同样,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受到沙皇接见时,事先声明,请允许他随便穿什么衣服——平时穿什么,接见时就穿什么。门捷列夫的衣服式样是他自己设计的,口袋很大,便于放笔记本。至于是否“时髦”,对他来说是无所谓的。牛顿的袜筒常常缩到脚后跟,他也毫不在乎。至于陈景润,他的鞋子经常忘了系鞋带,衣服纽扣没有扣齐……这种不注意生活细节的行为,对于专心致志的科学家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⑨科学家们在生活上粗心,在科学上专心,正是他们对科学有强烈的事业心的表现。他们把科学作为毕生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科学的进步而奋斗。法布尔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八十七岁时,出版了巨著《昆虫记》的最后一卷——第十卷。英国化学家普列斯特利临死前还躺在病床上修改校样,说完“我现在改正的才是对了”这句话后半小时,与世长辞。爱因斯坦临死前仍在改写关于“统一场论”的科学著作,对陪伴他的亲人说完“我在这里做我的事,你好好地去睡吧”后离开了人世。
⑩“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只有拥有强烈的献身科学的事业心、责任心,方能终生专心致志于科学,推动科学事业向前发展。
15.文章中说许多科学家又粗心,又专心,列举了哪些事例?
16.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说“怪人”不怪?
17.文章一共几次提到了爱因斯坦?请分别概括事例并指出各自论证的观点。
18.赏析句中加点的词语。
正因为他把全部心血用在科学上,所以才在生活上显得那么大大咧咧,丢三落四。
【答案】15.牛顿请朋友吃饭,入席后去取酒,竟将朋友忘掉。牛顿牵马上山,想起科研问题,竟放马跑了。爱因斯坦桥头候友,陷入沉思被雨淋而未觉察。
16.因为这些科学家把全部心思扑在科学上,自然对别的事物漫不经心,心不在焉。说他们“怪”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是误解,所以说“怪人”不怪。
17.三次。①爱因斯坦桥头候友,陷入沉思而被雨淋——证明了科学家既粗心又专心;
②会见以色列总理不打领带,不穿袜子——证明科学家专心于科学,对生活总是从简;
③临死前仍在改写科学著作——证明了科学家把科学作为毕生的事业。
18.“大大咧咧”“丢三落四”表面上是说一个人做事太粗心、马虎。在这里强调像牛顿一样的科学家,因为“把全部心血用在科学上”,由对科学的过度“专心”而引发生活上的“粗心”。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举例论证;议论文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4)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文章第②段“他确实是够粗心的了:有一次,他请老朋友吃饭。入席以后,他说去取一瓶酒,竟一去不复返,害得那位老朋友等了半天也不见他的身影。原来,牛顿去取酒时,忽然想起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竟跑到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做起实验来,把那位老朋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可知,有一次牛顿请朋友吃饭,入席以后去取酒,取酒途中突然想起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就去做实验了,牛顿粗心地把请朋友吃饭的事情忘记了,但专心于做实验。根据文章第②段“牛顿牵着马上山。走着,走着,又想起了科研中的问题,手就松开了,放掉了缰绳。当他走到山顶时,才发现马儿跑了”可知,牛顿牵马上山,因为专心于思考科研问题,结果粗心地放掉了手中的缰绳,结果走到山顶时,才发现马儿跑了.根据文章第④段“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个桥头等候朋友,等着,等着,他陷入了沉思,连雨水打湿了衣服都不觉得”可知,爱因斯坦在等候朋友时在深入思考专业问题,专心得连淋着雨都不知道。
故答案为: 牛顿请朋友吃饭,入席后去取酒,竟将朋友忘掉。牛顿牵马上山,想起科研问题,竟放马跑了。爱因斯坦桥头候友,陷入沉思被雨淋而未觉察。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文章第⑤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怪’,往往是科学家们废寝忘食、通宵达旦钻研科学引起的。正如俗话所说,‘一心不可两用’,他们的心思全部扑在科学上去了,自然对别的事情就显得漫不经心,心不在焉了"可知,科学家们“不怪”的原因是他们将全部的心思全部都投入到科研事业上了,所以在面对其他事情时他们就会疏忽大意,做出“怪异”举动。
故答案为: 因为这些科学家把全部心思扑在科学上,自然对别的事物漫不经心,心不在焉。说他们“怪”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是误解,所以说“怪人”不怪。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总结。根据文章第④段”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个桥头等候朋友,等着,等着,他陷入了沉思,连雨水打湿了衣服都不觉得”,并结合第①段“粗心与专心,如水与火不相容,如矛与盾相对立。奇妙的是,许多科学家常常兼具两者-既粗心,又专心”可知,爱因斯坦在专心思考科学问题时,竟粗心得连自己淋着雨都不知道,他的这个事例很好地证明了科学家们既粗心,又专心的观点。根据文章第⑧段“科学家们专心于科学,对生活总是从简从朴。爱因斯坦连会见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时,也不打领带、不穿袜子,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可知,爱因斯坦在生活上非常简单朴素,就算去会见以色列总理,他也依然穿着简单,因为他的心思都放在了科学事业上,他的这个事例很好地证明了科学家们专心于科学,但对生活从简从朴的观点。根据文章第⑨段”他们把科学作为毕生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科学的进步而奋斗……爱因斯坦临死前仍在改写关于“统一场论”的科学著作,对陪伴他的亲人说完“我在这里做我的事,你好好地去睡吧"后离开了人世”可知,爱因斯坦临死前依旧在改写科学著作,沉迷于自己的事业,他的这个事例很好地证明了科学家们把科学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的观点。
故答案为: 三次。①爱因斯坦桥头候友,陷入沉思而被雨淋——证明了科学家既粗心又专心;②会见以色列总理不打领带,不穿袜子——证明科学家专心于科学,对生活总是从简;③临死前仍在改写科学著作——证明了科学家把科学作为毕生的事业。
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通过阅读画线句可知,本句在形容牛顿时用了两个四字词语“大大咧咧”“丢三落四”,“大大咧咧”本意是随随便便,满不在乎;“丢三落四”本意是形容马虎或健忘,不是丢这样,就是丢那样。结合第②段“他确实是够粗心的了:有一次,他请老朋友吃饭。入席以后,他说去取一瓶酒,竟一去不复返,害得那位老朋友等了半天也不见他的身影。原来,牛顿去取酒时,忽然想起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竟跑到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做起实验来,把那位老朋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还有一次,牛顿牵着马上山。走着,走着,又想起了科研中的问题,手就松开了,放掉了缰绳。当他走到山顶时,才发现马儿跑了"可知,这两个词语是指牛顿在生活中常常犯一些错误,比如忘记了同朋友在吃饭,而中途去做实验;比如在思考科研问题时会放掉缰绳,到山顶才发现马儿跑了。但这些错误、马虎的出现都是因为牛顿对科学事业太过于投入,太过于专心,才导致了生活上的粗心。
故答案为: “大大咧咧”“丢三落四”表面上是说一个人做事太粗心、马虎。在这里强调像牛顿一样的科学家,因为“把全部心血用在科学上”,由对科学的过度“专心”而引发生活上的“粗心”。
(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名著阅读
19.《简·爱》的作者是   ,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   色彩的长篇小说。
20.读完《儒林外史》后,请根据要求在“云论坛”留言区跟帖回复。
《儒林外史》中常运用对比手法,以营造强烈的讽刺效果。请你根据此写作特点,从原著中选两个人物,概括某人对另一人前后不同的态度,仿照示例加以说明。
【示例】胡屠户与范进: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对其百般羞辱和谩骂;范进中举后,他马上改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唯恐不敬。
【跟帖】   :   
【答案】19.夏洛蒂·勃朗特;自传
20.【示例1】梅玖与周进;周进做老童生时,梅玖对其任意嘲弄;周进做了国子监司业,梅玖却冒认门生,对周进敬重如神。【示例2】匡超人与马二先生:匡超人初逢马二先生时,毕恭毕敬,聆听教导;做了时文选家之后,却讥讽马二先生才气不足。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综合评价;《简·爱》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19.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和人物形象理解。《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独立妇女形象。
故答案为:夏洛蒂·勃朗特;自传
20.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儒林外史》中对比手法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从《儒林外史》众多人物中挑选具有明显前后态度变化的两个人物组合。可以考虑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师生、亲属、朋友等,以便更好地体现对比效果。梳理态度变化:仔细回忆原著中两人的情节,概括出其中一人对另一人在不同阶段的态度。注意态度的转变要鲜明,能够形成强烈的反差。仿照示例说明:按照示例的格式,清晰地阐述所选人物的前后态度变化,突出对比手法和讽刺效果。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传达人物的特点和作品的主题。
故答案为: 【示例1】 梅玖与周进,周进做老童生时,梅玖对其任意嘲弄;周进做了国子监司业,梅玖却冒认门生,对周进敬重如神。
【示例2】匡超人与马二先生:匡超人初逢马二先生时,毕恭毕敬,聆听教导;做了时文选家之后,却讥讽马二先生才气不足
(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班级开展“孝亲敬老月”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21.请仿照示例,围绕主题再设计两项活动。
示例:开展“孝亲敬老”手抄报比赛
活动一:   
活动二:   
22.小文为手抄报选了几句名言,下列不适合作为此次手抄报内容的一项是(  )
A.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B.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
C.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荷子》)
D.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诗经》)
23.假期将至,你们全家准备来一场省内自驾游。爸爸、妈妈正在为是否带着爷爷奶奶而犹豫不决时,你说:“   ”
听完你的建议后,爸爸妈妈决定一家人共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答案】21.【示例1】开展“孝亲敬老”演讲比赛;【示例2】开展“孝亲敬老”朗诵比赛;
22.C
23.示例:爸爸妈妈,我想咱们应该把爷爷奶奶带着,一家人一起出去能让爷爷奶奶陶冶情操,放松心情,还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让他们强健体魄,安享幸福晚年,好不好?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格言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解答这道题,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名言警句的思想内涵,再结合问题情境来分析,阐述理由要简明扼要。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2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设计的活动一要简单可行,二要为同学们喜闻乐见,要紧紧围绕着“孝亲敬老”这一主题,三是符合“动词+主题+形式”的格式。
故答案为:【示例1】开展“孝亲敬老”演讲比赛
【示例2】开展“孝亲敬老”朗诵比赛。
22.ABD.正确;
C.有误,“事师之犹事父也”意思是说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与本次活动主题无关。
故答案为:C
23.本题考查劝说语拟写。围绕“孝亲敬老”这一主题,劝说父母带着爷爷奶奶一起省内自驾游即可。要言之有理,表现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 示例:爸爸妈妈,我想咱们应该把爷爷奶奶带着,一家人一起出去能让爷爷奶奶陶冶情操,放松心情,还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让他们强健体魄,安享幸福晚年,好不好?
24.(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大街上的人流车流,菜市场里的熙熙攘攘,操场上的热火朝天,教室里的你问我答,阅览室里的静寂无声……各种各样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随处可见。而在这众多的场景中,有没有一种场景令你特别难忘,总会想起呢?
请以“总会想起那个场景”为题,写一篇义章。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萌芽,我们常常要退出几步,才能发现春天来临的足迹;“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山岚缭绕,我们常常要多走几步,才能发现云雾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文要求:①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1)材料围绕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展开,如大街上的人流车流、菜市场的熙熙攘攘等,突出场景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体裁为命题作文,中心话题是令人难忘的场景。强调在众多常见场景中,有一个场景特别难忘,总会想起,引发对特定场景的回忆和情感抒发。
【题干分析】材料意义分析:各种场景的列举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这些场景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代表着不同的经历和情感。“总会想起那个场景” 暗示这个场景具有特殊的意义,可能是因为它带来了快乐、感动、启示等。写作思路:中心确定:通过回忆一个特定的场景,表达这个场景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和影响。角度阐述:“是什么”:明确描述那个令人难忘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例如,可以是一次运动会上同学们奋力拼搏的场景,或者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温馨时刻。“为什么”:分析这个场景为什么令人难忘,它触动了自己内心的哪些情感或思考。可能是因为这个场景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友情的珍贵、奋斗的力量等。“怎么做”:可以思考从这个场景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以及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或发扬这种情感或品质。写作误区及注意事项:详略不得当:重点应放在对场景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上,避免过多的背景介绍或无关内容。例如,在描述运动会场景时,要详细描写运动员们的表现和自己的感受,而对于运动会的筹备过程可以简要提及。开头:可以采用回忆的方式引出那个场景,如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个场景总是时不时地浮现出来,那是……” 或者用一个问题引发读者的兴趣,如 “什么样的场景会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呢?对我来说,那是……”事例素材: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学校生活、家庭活动、社会事件等方面选取素材。例如,一次志愿者活动中的感人场景、课堂上的精彩瞬间等。结尾:可以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这个场景的意义,或者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例如,“那个场景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勇敢前行。”
【立意提取】
1.难忘的毕业季:描述毕业时同学们互道珍重、老师的临别赠言以及校园里的离别氛围,表达对校园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2.温暖的家庭聚会:讲述一次家庭聚会的场景,家人之间的互动、欢笑和关爱,体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2) 材料为两句古诗,体裁为材料作文。中心话题是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需要从不同角度、保持一定距离才能有更准确的发现。两句古诗分别以春草萌芽和山岚缭绕为例,说明有时候我们需要退几步或多走几步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
【题干分析】材料意义分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句诗意味着我们在观察事物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近距离视角,有时候需要拉开距离,才能发现那些细微而美好的变化。“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则强调我们在追求某些目标或观察某些现象时,可能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多走几步,才能发现原本以为存在的东西其实已经消失或有了新的变化。写作思路:中心确定:围绕观察事物需要多角度、保持距离以及经历过程才能有更深刻认识这一主题展开写作。角度阐述:“是什么”:解释材料中诗句所表达的哲理,明确主题的含义。例如,阐述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和距离对认识的影响。“为什么”:分析为什么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和保持距离去观察事物。可以从避免片面认识、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发现隐藏的美好等方面进行论述。“怎么做”:提出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去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比如,学会换位思考、保持适当的距离观察他人、在面对困难时多尝试不同的方法等。写作误区及注意事项:详略不得当:在论述道理时,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避免空洞的说教。事例的描述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其与主题的关系。开头:可以引用古诗引出主题,或者讲述一个与观察事物相关的故事,引起读者的兴趣。例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古诗让我深刻体会到,观察事物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事例素材:可以从自然现象、历史故事、个人经历等方面选取素材。例如,从不同角度欣赏一幅画的感受不同、历史上的人物因为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而取得成功等。结尾:可以总结全文,强调主题的重要性,或者提出呼吁和展望。例如,“让我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保持适当的距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理。”
【立意提取】
1.换个角度,发现美好:通过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因为换个角度看问题而发现了不一样的美好,如原本讨厌的邻居其实很热心,看似困难的任务其实有新的解决方法等。
2.距离产生美:论述在人际交往、欣赏艺术等方面,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让人更好地发现对方的优点和美好,避免过度亲近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例文:
总会想起那个场景
记忆如同璀璨的星空,无数的场景如繁星般闪烁其中,而有一个场景,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总会在我心头浮现。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我像往常一样走在去学校的路上。街道上行人稀少,寒风凛冽,吹得人瑟瑟发抖。就在我经过一个小巷口时,一个场景深深地触动了我。
一位清洁工阿姨正弓着身子,认真地清扫着街道上的垃圾。她穿着一件略显单薄的工作服,头发有些凌乱,被寒风吹得肆意飞舞。她的双手冻得通红,但她依然专注地挥动着扫帚,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在她的身后,是一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与周围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阿姨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大多数人都还在温暖的被窝中享受着舒适,而这位清洁工阿姨却早早地起来,为了城市的整洁默默地付出着。她的工作或许平凡,但她的精神却无比伟大。
从那以后,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总会想起那个寒冷冬日里清洁工阿姨清扫街道的场景。它激励着我要勇敢面对困难,像阿姨一样,在平凡的生活中坚守自己的岗位,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那个场景,成为了我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远观近察,方得真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古人的诗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告诉我们在观察事物时,有时需要退出几步远观,有时则需要多走几步近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现事物的美好。
远观,能让我们看到事物的全貌和整体之美。就如同欣赏一幅宏大的画卷,只有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我们才能领略到画面的整体布局、色彩搭配和气势磅礴。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那刚刚萌芽的小草,远看一片嫩绿,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若我们仅仅局限于眼前的一小片草地,可能只会看到稀疏的几根草叶,无法感受到春天的盛大与美好。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远观,不被眼前的琐碎和局部的困境所束缚,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问题,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然而,仅仅远观是不够的,多走几步近察,能让我们发现事物的细节之美。当我们走近那片草地,仔细观察每一根小草,会发现它们各自独特的形态和纹理,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细腻。山岚缭绕时,远看云雾如梦如幻,但只有深入其中,多走几步,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云雾的变幻莫测和细腻质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远远地观望,而要勇敢地迈出脚步,深入其中,去感受每一个细节,去经历每一次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远观与近察,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远观让我们把握整体,近察让我们关注细节。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发现真正的美。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适时地远观和近察。当我们感到迷茫时,不妨退出几步,从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寻找方向;当我们面对具体问题时,要多走几步,深入了解,寻找解决办法。
让我们用远观的智慧和近察的勇气,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点评】(1)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 这个题目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感染力。首先,它从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场景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回忆。其次,“总会想起” 这个表述强调了场景的深刻性和难忘性,引导学生去挖掘那些真正触动内心的瞬间。题目既可以让学生回忆美好的经历,也可以促使他们反思成长中的感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文体选择上也比较自由,可以写成记叙文、散文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
(2)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个材料作文的题目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以古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自然现象中感悟生活的道理,既考查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又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题目要求学生任选角度,自拟题目,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解读古诗,如观察的角度、距离的把握、发现的过程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进行写作。同时,这个题目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1 / 1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二中学校、镇赉县第四中学校、镇赉蒙古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1.(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下面是小敏同学整理的以“品宋词,观人生”为题目的古诗文学习心得,请你在阅读时完成下面题目。
请在田字格中、括号里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秋瑾的“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让我们感受到词人慨叹知音难觅的情感。
(2)朗诵苏轼的“   ,   ,射天狼”,可感受洒脱的豪迈之气,坚定的报国之志。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向我们展现了无心睡眠,鬓发斑白,伤感落泪的将军形象的词句是:   ,   。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作者收复失地的雄壮理想的句子是:   ,   。
2.(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拔河拼的____是劲与技,____是意志与耐力。②双方实力相当,彼此jiāng持不下,谁的意志更坚,谁的韧劲更足?谁的胜率就更大。③因此一根绳间,更嵌着一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持精神。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jiāng持不下   ②韧劲   
(2)请在第①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3)第②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第③句中的“坚持精神”按照短语结构类型划分,属于   短语。
(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列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吊,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左传》,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古代的   和文学名著。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又何间焉    弗敢加也   
5.本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6.战前曹别和鲁庄公三问三答,庄公的哪一个回答得到了曹别的认可?
7.有人说庄公“鄙”,也有人说庄公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①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徐阶②辈皆器重之。
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
【注释】①溷(hùn):猪圈,这里是限制的意思。②徐阶:人名,时任宰相。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居正举于乡    嵩亦器居正   
9.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
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
10.文章多次运用正面描写、侧面衬托的手法来表现张居正是“国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举例分析。
(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点灯的人
①有事晚归。走在无人的街巷,路两旁的房屋默然耸立,一片静寂。突然,“嗖”的一声,前方窜出一只野猫,往邻家的屋后跑去。昏黄的路灯下,我发现自己的影子又瘦又小,夜猫的突然出现让我立马浑身冷汗,赶紧加快脚步,往家走去。
②到了家门口,我望见了二楼客厅那开得很亮的灯,心中的紧张稍微舒缓了一下。摸出留在门边的钥匙,轻轻打开门进入屋内。父亲的房门虚掩,大厅的灯开得很亮,我心中的恐惧全然散去,紧提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明白,父亲知道我怕黑,他为我点着灯。
③在家的这几天,父亲精心安排我的生活起居,生怕我受委屈。那天,我说膝盖有些疼,他很着急,立马拿出自己准备用的止痛膏给我贴上。父亲知道膝盖位置不好粘贴,叮嘱我不要动,用手按了又按,拍了又拍。感觉粘的还不结实,又找出一块纱布,帮我把膝盖包了起来,让我躺在沙发上烤着理疗灯。忙活半天,他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怕我热,他坐在边上给我扇扇子。父亲似乎忘了我早已成年,似乎也忘了自己已进入耄耋之年。我知道,在他眼里,我永远是那个需要他呵护的、弱不禁风的小姑娘。在父亲的照顾下,我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④等我醒来,烤灯已关,不见父亲的踪影。我趴在窗口向外望,正值中午,一个身影由远而近,他的步履很缓慢,右腿微跛,蹒跚在阳光里。我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急忙下楼去迎接。父亲一手提着一大包药,一手提着一大袋蔬菜和零食,两袋东西,使得他的背更弯,脚步更缓。我急步向前抢过袋子,袋子到手压得我一个趔趄。好沉啊!父亲见状,赶紧扶住菜袋子,责备我:“你出来干什么?腿不舒服,不要多跑。”看见他脸上的汗水,我既心疼又感动。父亲啊,您是不是忘了您的腿刚刚做完手术?您是不是也忘了您一晒就容易过敏?
⑤和父亲进了家门,他来不及擦汗就让我躺下,感觉理疗的时间有些短,他再次打开烤灯。烤灯那红红的暖暖的光照在我的膝盖上,顿觉疼痛得到了缓解。半梦半醒间,我仿佛回到了儿时。
⑥儿时,我和父母亲住在村里,村里没有电,夜晚靠一盏煤油灯来照明。煤油灯由墨水瓶改造而成,不大也不高,添得半满的煤油里面浸入一根灯芯。山村的夜晚来得格外早,夜色也格外浓。四周一片静寂,透过窗棂望向屋前,黢黑的山矗立在天幕下显得格外高远。屋内一片漆黑,我的心里一片恐慌,觉得巨大的黑幕要吞噬掉小小的我,右手紧紧抓住父亲的衣角。父亲见状,摸出一根火柴,摸索着在火柴盒左侧用力摩擦。“唰”的一下,火柴头被点燃,一个巨大的光圈出现,屋子瞬间亮堂起来。继而父亲用火柴点燃了煤油灯,拉着我去厨房吃饭。煤油灯下,一家人围桌而坐,家常便饭也吃出饕餮大餐的感觉来。有一次我在盛汤过程中,一不小心汤洒了烫伤了胳膊,烫伤的位置很快就起了水泡,火辣辣地疼。父亲赶紧点燃家中的另一盏煤油灯,背起我,举着灯,出门找村医去抹药。
⑦山路崎岖,夜色迷蒙。父亲手中的灯,照亮了前行的路,直至我慢慢长大。
⑧从小到大,无论我多晚回家,也无论我遇到什么伤痛,父亲永远是那个为我点灯的人。漫漫人生路,一定要深爱那个为我们点灯的人,并努力为他人点灯。
11.阅读第③~⑥段,概括选文围绕“灯”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
12.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急步向前抢过袋子,袋子到手压得我一个迾 。
13.请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14.生活中必然有一个为你“点灯的人”,请描写一段他或她为你“点灯”的情节。
(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粗心专心事业心
①粗心与专心,如水与火不相容,如矛与盾相对立。奇妙的是,许多科学家常常兼具两者——既粗心,又专心。
②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确实是够粗心的了:有一次,他请老朋友吃饭。入席以后,他说去取一瓶酒,竟一去不复返,害得那位老朋友等了半天也不见他的身影。原来,牛顿去取酒时,忽然想起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竟跑到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做起实验来,把那位老朋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还有一次,牛顿牵着马上山。走着,走着,又想起了科研中的问题,手就松开了,放掉了缰绳。当他走到山顶时,才发现马儿跑了!
③牛顿的粗心,是生活上的粗心。然而,他在生活上的粗心,是由他对科学的专心引起的。他在科学上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正因为他把全部心血用在科学上,所以才在生活上显得那么大大咧咧,丢三落四。
④在科学家当中,像牛顿这样的为数不少,爱因斯坦也是这样。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个桥头等候朋友,等着,等着,他陷入了沉思,连雨水打湿了衣服都不觉得。他想了一会儿,就掏出纸条,记了下来。这时雨点打湿了纸条,他才发觉正在下雨。他赶紧把纸条放进口袋,却又沉思起来,忘记了冰凉的雨滴打在他的脸上。
⑤科学家们在生活上的粗心,常常被人们认为“怪”,甚至被称为“科学怪人”。其实,“怪人”不怪。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怪”,往往是科学家们废寝忘食、通宵达旦钻研科学引起的。正如俗话所说,“一心不可两用”,他们的心思全部扑在科学上去了,自然对别的事情就显得漫不经心,心不在焉了。
⑥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个昆虫迷。他从懂事起,直到八十七岁逝世,一直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研究昆虫。有一次,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看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有人骂他“怪人”,他都不予理会!还有一次,法布尔趴在一棵果树上,屏着呼吸观看着蜣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
⑦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是个化学迷。他常常一整年都住在实验室里,做了睡,睡了做,生活非常简单。然而,道尔顿却粗中有细,一旦生活中的普通问题涉及科学,他立即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有一年圣诞节,道尔顿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母亲。母亲大为诧异,说这样大红色的袜子,给老年人穿太鲜艳了。听了母亲的话,道尔顿顿时对袜子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放下手头的化学实验,开始钻研袜子的颜色问题,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道尔顿本人是色盲!鲜红的颜色,在他看来成了棕灰色。尽管世界上早就有色盲的人,可是谁也没有发现自己是色盲,而道尔顿成了色盲现象的第一个发现者。人们曾经这样评论道尔顿:“他有甚美的简单品性和专一心思,这种品性和心思使他在科学上一直向前进。”
⑧科学家们专心于科学,对生活总是从简从朴。爱因斯坦连会见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时,也不打领带、不穿袜子,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同样,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受到沙皇接见时,事先声明,请允许他随便穿什么衣服——平时穿什么,接见时就穿什么。门捷列夫的衣服式样是他自己设计的,口袋很大,便于放笔记本。至于是否“时髦”,对他来说是无所谓的。牛顿的袜筒常常缩到脚后跟,他也毫不在乎。至于陈景润,他的鞋子经常忘了系鞋带,衣服纽扣没有扣齐……这种不注意生活细节的行为,对于专心致志的科学家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⑨科学家们在生活上粗心,在科学上专心,正是他们对科学有强烈的事业心的表现。他们把科学作为毕生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科学的进步而奋斗。法布尔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八十七岁时,出版了巨著《昆虫记》的最后一卷——第十卷。英国化学家普列斯特利临死前还躺在病床上修改校样,说完“我现在改正的才是对了”这句话后半小时,与世长辞。爱因斯坦临死前仍在改写关于“统一场论”的科学著作,对陪伴他的亲人说完“我在这里做我的事,你好好地去睡吧”后离开了人世。
⑩“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只有拥有强烈的献身科学的事业心、责任心,方能终生专心致志于科学,推动科学事业向前发展。
15.文章中说许多科学家又粗心,又专心,列举了哪些事例?
16.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说“怪人”不怪?
17.文章一共几次提到了爱因斯坦?请分别概括事例并指出各自论证的观点。
18.赏析句中加点的词语。
正因为他把全部心血用在科学上,所以才在生活上显得那么大大咧咧,丢三落四。
(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名著阅读
19.《简·爱》的作者是   ,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   色彩的长篇小说。
20.读完《儒林外史》后,请根据要求在“云论坛”留言区跟帖回复。
《儒林外史》中常运用对比手法,以营造强烈的讽刺效果。请你根据此写作特点,从原著中选两个人物,概括某人对另一人前后不同的态度,仿照示例加以说明。
【示例】胡屠户与范进: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对其百般羞辱和谩骂;范进中举后,他马上改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唯恐不敬。
【跟帖】   :   
(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班级开展“孝亲敬老月”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21.请仿照示例,围绕主题再设计两项活动。
示例:开展“孝亲敬老”手抄报比赛
活动一:   
活动二:   
22.小文为手抄报选了几句名言,下列不适合作为此次手抄报内容的一项是(  )
A.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B.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
C.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荷子》)
D.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诗经》)
23.假期将至,你们全家准备来一场省内自驾游。爸爸、妈妈正在为是否带着爷爷奶奶而犹豫不决时,你说:“   ”
听完你的建议后,爸爸妈妈决定一家人共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4.(2023九上·镇赉县月考)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大街上的人流车流,菜市场里的熙熙攘攘,操场上的热火朝天,教室里的你问我答,阅览室里的静寂无声……各种各样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随处可见。而在这众多的场景中,有没有一种场景令你特别难忘,总会想起呢?
请以“总会想起那个场景”为题,写一篇义章。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萌芽,我们常常要退出几步,才能发现春天来临的足迹;“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山岚缭绕,我们常常要多走几步,才能发现云雾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文要求:①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青衫湿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湿、雕、寐、赢
故答案为:⑴ 青衫湿; ⑵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⑶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⑷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答案】(1)僵;rèn
(2)不仅(不但、不光、不只)……还(也)
(3)把句中问号改为逗号
(4)偏正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递进关系;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偏正短语
【解析】【分析】(1)”jiāng“写作”“僵”;“ 韧 ”读作“ rèn ”
(2)本题考查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根据“双方实力相当,彼此僵持不下,谁的意志更坚,谁的韧劲更足,谁的胜率就更大“可知拔河拼的不仅劲与技,还是意志与耐力,此处应填表示递进的关联词。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结合“谁的意志更坚,谁的韧劲更足?谁的胜率就更大”可知,②句是无疑而问,应把问号改为逗号。
(4)本题考直短语类型。“坚持”是修饰语,“精神”"是中心词,“坚持精神"按照短语结构类型划分,应属于偏正短语。
故答案为:⑴ 僵; rèn ⑵ 不仅(不但、不光、不只)……还(也) ⑶ 把句中问号改为逗号 ⑷ 偏正
【点评】⑴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⑵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⑶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⑷本题考查对词性及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
【答案】3.儒;史学
4.参与;虚夸,夸大
5.D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
7.【示例1】庄公不鄙。因为庄公虽然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尽职尽责,广开言路,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意见,最终取得了胜利。
【示例2】庄公鄙。因为他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战时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道胜利原因,所以庄公鄙。
【知识点】文化典籍;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左传》在文化经典中的地位和文学、史学价值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帮助学生明确经典著作的重要分类属性。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 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作用的理解。通过对文章详略安排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内容重点所在,能够提高学生对文本结构和内容关系的理解能力。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左传》,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故答案为:儒;史学
4.本题考查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含义。①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间: 参与 ;② 我不敢虚报夸大。加: 虚夸,夸大 。故答案为:参与;虚夸、夸大
5.ABC.正确。
D.有误,“强调战争过程很短”有误,战争的过程为表现曹刿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这一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故答案为:D
6. 本题考查文章关键内容。 曹刿和鲁庄公的三问三答中,对于前两个回答,曹刿认为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是鲁庄公给予的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神灵也不会庇佑。而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这句话得到了曹刿的认可,因为这体现了鲁庄公在处理政务、司法方面能够尽心尽力,公正对待,这是一种取信于民的做法,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政治条件。故答案为: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
7.如果认为庄公 “鄙”,从文中来看,他一开始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神灵的保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上,没有认识到民众力量的重要性,体现出他见识短浅。如果认为庄公不 “鄙”,在曹刿的启发下,他能够认识到司法公正、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并且在作战过程中能够听从曹刿的指挥,体现出他善于纳谏的优点,而且战后能够和曹刿一起探讨战争取胜的原因,也表现出他积极学习总结经验的一面。故答案为: 【示例1】庄公不鄙。因为庄公虽然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尽职尽责,广开言路,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意见,最终取得了胜利。
【示例2】庄公鄙。因为他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战时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道胜利原因,所以庄公鄙。
【答案】8.被举用;重视,器重
9.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
10.①正面刻画了张居正年少聪明才思敏捷,文章写得不同寻常;②正面叙写了张居正敢于承担责任,胸有城府;③侧面烘托主要是通过顾璘对他文章的赞赏并解犀带相赠;④侧面烘托还表现在虽然张居正对徐阶言行自如,但严嵩仍然器重张居正。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从小聪敏过人,十五岁成为诸生。湖广巡抚顾璘认为他的文章非同一般,说:“这是可以主持国家大事的人才。”“不久,张居正参加乡试被举用为举人,顾磷解自己的犀带送给他,并且说:“你日后当腰佩玉带,这犀带不足限制你。”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成为进士,改选庶吉士。每天索求国家的典章制度和各种掌故。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张居正这个人,长脸形,眉目清秀,胡须长至腹部。
勇于任事,素以豪杰自许,然而性格深沉,胸有城府,人莫能测。严嵩为内阁首辅时,妒忌徐阶,和徐阶友好的人都躲开徐阶不相往来。张居正却行为自如,严也器重他。
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张居正参加乡试被举用为举人。举:被举用;(2)句意: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重:重视。
故答案为:被举用;重视,器重
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本句句意:严嵩为内阁首辅时,妒忌徐阶,和徐阶友好的人都躲开徐阶不相往来。张居正却行为自如。“严嵩为首辅”介绍了严嵩的职位之高,“忌徐阶”是写严嵩对待徐阶的态度,“善阶者皆避匿"表述了因为严嵩的态度而导致的结果,没人敢和徐阶交往,“居正自如”表现了徐阶是如何面对大家不与他交往现状的。
故答案为: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
10.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掌握。正面描写,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或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根据“少颖敏绝伦”可见,这里是正面描写,表现了张居正年少聪明才思敏捷;根据“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可见,从正面叙写了张居正敢于承担责任,胸有城府;根据“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可见,为侧面烘托,这里主要是通过顾璘对他文章的赞赏并解犀带相赠;根据“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可见,从侧面描写了虽然张居正对徐阶言行自如,但严嵩仍然器重张居正。
故答案为: ①正面刻画了张居正年少聪明才思敏捷,文章写得不同寻常;②正面叙写了张居正敢于承担责任,胸有城府;③侧面烘托主要是通过顾璘对他文章的赞赏并解犀带相赠;④侧面烘托还表现在虽然张居正对徐阶言行自如,但严嵩仍然器重张居正。
【答案】11.①假期“我”在家因膝盖疼,父亲帮“我”贴膏药并用理疗灯烤;②小时候,我们一家人在煤油灯下吃晚餐,“我”被烫伤胳膊,父亲举着灯背“我”去看医生。
12.“抢过”形象地写出了“我”想帮父亲减轻负担而夺过父亲手里重重的袋子的动作,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及担忧。
13.“点灯的人”指的是给予我们爱和关怀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人生中,我们既要爱那些为我们付出爱的人,也要试着为别人付出自己的爱。
14.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11.本题考查情节概括。根据③段“感觉粘得还不结实,父亲拿出一块纱布,帮我把膝盖包了起来,让我躺在沙发上烤着理疗灯"可概括为:父亲打开理疗灯,为“我”理疗膝痛;根据⑥段“父亲用火柴点燃了煤油灯,拉着我从堂屋去厨房吃饭”等可概括为:父亲点燃煤油灯,“我”去厨房吃饭。
故答案为: ①假期“我”在家因膝盖疼,父亲帮“我”贴膏药并用理疗灯烤;②小时候,我们一家人在煤油灯下吃晚餐,“我”被烫伤胳膊,父亲举着灯背“我”去看医生。
1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扶住”“责备”“这么热的天,你出来干啥 腿不舒服,不要多跑"等可知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虽是带着责备的口吻,但是依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心疼“我”、关心“我”的心情,体现了浓浓的父爱。
故答案为: “抢过”形象地写出了“我”想帮父亲减轻负担而夺过父亲手里重重的袋子的动作,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及担忧。
1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漫漫人生路,一定要深爱那个为我们点灯的人,并努力为他人点灯”:这句话是对前文的升华和拓展。“深爱那个为我们点灯的人”,强调了我们要感恩和珍惜那些给予我们爱和帮助的人,尤其是像父亲这样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我们应该以爱回报他们的爱,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感恩之情。“并努力为他人点灯”,则是呼吁我们将这种爱传递下去,成为像父亲一样为他人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接受别人的爱,还要学会付出爱,为那些处于黑暗和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故答案为:“点灯的人”指的是给予我们爱和关怀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人生中,我们既要爱那些为我们付出爱的人,也要试着为别人付出自己的爱。
14.本题考查拓展延伸。点灯,即为照亮之意,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等时,总会有一个人或一件事让我们慢慢看清真相,学会努力和坚强。
故答案为:示例:在我学习舞蹈遭遇瓶颈期的时候,舞蹈老师为我讲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故事,海伦的勇敢和坚强鼓舞了我,后来我重拾信心,继续刻苦努力,最终站上了表演的舞台,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符合题意即可)
【答案】15.牛顿请朋友吃饭,入席后去取酒,竟将朋友忘掉。牛顿牵马上山,想起科研问题,竟放马跑了。爱因斯坦桥头候友,陷入沉思被雨淋而未觉察。
16.因为这些科学家把全部心思扑在科学上,自然对别的事物漫不经心,心不在焉。说他们“怪”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是误解,所以说“怪人”不怪。
17.三次。①爱因斯坦桥头候友,陷入沉思而被雨淋——证明了科学家既粗心又专心;
②会见以色列总理不打领带,不穿袜子——证明科学家专心于科学,对生活总是从简;
③临死前仍在改写科学著作——证明了科学家把科学作为毕生的事业。
18.“大大咧咧”“丢三落四”表面上是说一个人做事太粗心、马虎。在这里强调像牛顿一样的科学家,因为“把全部心血用在科学上”,由对科学的过度“专心”而引发生活上的“粗心”。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举例论证;议论文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4)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文章第②段“他确实是够粗心的了:有一次,他请老朋友吃饭。入席以后,他说去取一瓶酒,竟一去不复返,害得那位老朋友等了半天也不见他的身影。原来,牛顿去取酒时,忽然想起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竟跑到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做起实验来,把那位老朋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可知,有一次牛顿请朋友吃饭,入席以后去取酒,取酒途中突然想起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就去做实验了,牛顿粗心地把请朋友吃饭的事情忘记了,但专心于做实验。根据文章第②段“牛顿牵着马上山。走着,走着,又想起了科研中的问题,手就松开了,放掉了缰绳。当他走到山顶时,才发现马儿跑了”可知,牛顿牵马上山,因为专心于思考科研问题,结果粗心地放掉了手中的缰绳,结果走到山顶时,才发现马儿跑了.根据文章第④段“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个桥头等候朋友,等着,等着,他陷入了沉思,连雨水打湿了衣服都不觉得”可知,爱因斯坦在等候朋友时在深入思考专业问题,专心得连淋着雨都不知道。
故答案为: 牛顿请朋友吃饭,入席后去取酒,竟将朋友忘掉。牛顿牵马上山,想起科研问题,竟放马跑了。爱因斯坦桥头候友,陷入沉思被雨淋而未觉察。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文章第⑤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怪’,往往是科学家们废寝忘食、通宵达旦钻研科学引起的。正如俗话所说,‘一心不可两用’,他们的心思全部扑在科学上去了,自然对别的事情就显得漫不经心,心不在焉了"可知,科学家们“不怪”的原因是他们将全部的心思全部都投入到科研事业上了,所以在面对其他事情时他们就会疏忽大意,做出“怪异”举动。
故答案为: 因为这些科学家把全部心思扑在科学上,自然对别的事物漫不经心,心不在焉。说他们“怪”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是误解,所以说“怪人”不怪。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总结。根据文章第④段”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个桥头等候朋友,等着,等着,他陷入了沉思,连雨水打湿了衣服都不觉得”,并结合第①段“粗心与专心,如水与火不相容,如矛与盾相对立。奇妙的是,许多科学家常常兼具两者-既粗心,又专心”可知,爱因斯坦在专心思考科学问题时,竟粗心得连自己淋着雨都不知道,他的这个事例很好地证明了科学家们既粗心,又专心的观点。根据文章第⑧段“科学家们专心于科学,对生活总是从简从朴。爱因斯坦连会见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时,也不打领带、不穿袜子,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可知,爱因斯坦在生活上非常简单朴素,就算去会见以色列总理,他也依然穿着简单,因为他的心思都放在了科学事业上,他的这个事例很好地证明了科学家们专心于科学,但对生活从简从朴的观点。根据文章第⑨段”他们把科学作为毕生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科学的进步而奋斗……爱因斯坦临死前仍在改写关于“统一场论”的科学著作,对陪伴他的亲人说完“我在这里做我的事,你好好地去睡吧"后离开了人世”可知,爱因斯坦临死前依旧在改写科学著作,沉迷于自己的事业,他的这个事例很好地证明了科学家们把科学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的观点。
故答案为: 三次。①爱因斯坦桥头候友,陷入沉思而被雨淋——证明了科学家既粗心又专心;②会见以色列总理不打领带,不穿袜子——证明科学家专心于科学,对生活总是从简;③临死前仍在改写科学著作——证明了科学家把科学作为毕生的事业。
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通过阅读画线句可知,本句在形容牛顿时用了两个四字词语“大大咧咧”“丢三落四”,“大大咧咧”本意是随随便便,满不在乎;“丢三落四”本意是形容马虎或健忘,不是丢这样,就是丢那样。结合第②段“他确实是够粗心的了:有一次,他请老朋友吃饭。入席以后,他说去取一瓶酒,竟一去不复返,害得那位老朋友等了半天也不见他的身影。原来,牛顿去取酒时,忽然想起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竟跑到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地做起实验来,把那位老朋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还有一次,牛顿牵着马上山。走着,走着,又想起了科研中的问题,手就松开了,放掉了缰绳。当他走到山顶时,才发现马儿跑了"可知,这两个词语是指牛顿在生活中常常犯一些错误,比如忘记了同朋友在吃饭,而中途去做实验;比如在思考科研问题时会放掉缰绳,到山顶才发现马儿跑了。但这些错误、马虎的出现都是因为牛顿对科学事业太过于投入,太过于专心,才导致了生活上的粗心。
故答案为: “大大咧咧”“丢三落四”表面上是说一个人做事太粗心、马虎。在这里强调像牛顿一样的科学家,因为“把全部心血用在科学上”,由对科学的过度“专心”而引发生活上的“粗心”。
【答案】19.夏洛蒂·勃朗特;自传
20.【示例1】梅玖与周进;周进做老童生时,梅玖对其任意嘲弄;周进做了国子监司业,梅玖却冒认门生,对周进敬重如神。【示例2】匡超人与马二先生:匡超人初逢马二先生时,毕恭毕敬,聆听教导;做了时文选家之后,却讥讽马二先生才气不足。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综合评价;《简·爱》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19.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和人物形象理解。《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独立妇女形象。
故答案为:夏洛蒂·勃朗特;自传
20.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儒林外史》中对比手法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从《儒林外史》众多人物中挑选具有明显前后态度变化的两个人物组合。可以考虑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师生、亲属、朋友等,以便更好地体现对比效果。梳理态度变化:仔细回忆原著中两人的情节,概括出其中一人对另一人在不同阶段的态度。注意态度的转变要鲜明,能够形成强烈的反差。仿照示例说明:按照示例的格式,清晰地阐述所选人物的前后态度变化,突出对比手法和讽刺效果。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传达人物的特点和作品的主题。
故答案为: 【示例1】 梅玖与周进,周进做老童生时,梅玖对其任意嘲弄;周进做了国子监司业,梅玖却冒认门生,对周进敬重如神。
【示例2】匡超人与马二先生:匡超人初逢马二先生时,毕恭毕敬,聆听教导;做了时文选家之后,却讥讽马二先生才气不足
【答案】21.【示例1】开展“孝亲敬老”演讲比赛;【示例2】开展“孝亲敬老”朗诵比赛;
22.C
23.示例:爸爸妈妈,我想咱们应该把爷爷奶奶带着,一家人一起出去能让爷爷奶奶陶冶情操,放松心情,还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让他们强健体魄,安享幸福晚年,好不好?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格言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解答这道题,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名言警句的思想内涵,再结合问题情境来分析,阐述理由要简明扼要。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2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设计的活动一要简单可行,二要为同学们喜闻乐见,要紧紧围绕着“孝亲敬老”这一主题,三是符合“动词+主题+形式”的格式。
故答案为:【示例1】开展“孝亲敬老”演讲比赛
【示例2】开展“孝亲敬老”朗诵比赛。
22.ABD.正确;
C.有误,“事师之犹事父也”意思是说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与本次活动主题无关。
故答案为:C
23.本题考查劝说语拟写。围绕“孝亲敬老”这一主题,劝说父母带着爷爷奶奶一起省内自驾游即可。要言之有理,表现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 示例:爸爸妈妈,我想咱们应该把爷爷奶奶带着,一家人一起出去能让爷爷奶奶陶冶情操,放松心情,还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让他们强健体魄,安享幸福晚年,好不好?
24.【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1)材料围绕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展开,如大街上的人流车流、菜市场的熙熙攘攘等,突出场景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体裁为命题作文,中心话题是令人难忘的场景。强调在众多常见场景中,有一个场景特别难忘,总会想起,引发对特定场景的回忆和情感抒发。
【题干分析】材料意义分析:各种场景的列举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充满活力。这些场景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代表着不同的经历和情感。“总会想起那个场景” 暗示这个场景具有特殊的意义,可能是因为它带来了快乐、感动、启示等。写作思路:中心确定:通过回忆一个特定的场景,表达这个场景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和影响。角度阐述:“是什么”:明确描述那个令人难忘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例如,可以是一次运动会上同学们奋力拼搏的场景,或者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温馨时刻。“为什么”:分析这个场景为什么令人难忘,它触动了自己内心的哪些情感或思考。可能是因为这个场景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友情的珍贵、奋斗的力量等。“怎么做”:可以思考从这个场景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以及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或发扬这种情感或品质。写作误区及注意事项:详略不得当:重点应放在对场景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上,避免过多的背景介绍或无关内容。例如,在描述运动会场景时,要详细描写运动员们的表现和自己的感受,而对于运动会的筹备过程可以简要提及。开头:可以采用回忆的方式引出那个场景,如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个场景总是时不时地浮现出来,那是……” 或者用一个问题引发读者的兴趣,如 “什么样的场景会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呢?对我来说,那是……”事例素材: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学校生活、家庭活动、社会事件等方面选取素材。例如,一次志愿者活动中的感人场景、课堂上的精彩瞬间等。结尾:可以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这个场景的意义,或者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例如,“那个场景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勇敢前行。”
【立意提取】
1.难忘的毕业季:描述毕业时同学们互道珍重、老师的临别赠言以及校园里的离别氛围,表达对校园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2.温暖的家庭聚会:讲述一次家庭聚会的场景,家人之间的互动、欢笑和关爱,体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2) 材料为两句古诗,体裁为材料作文。中心话题是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需要从不同角度、保持一定距离才能有更准确的发现。两句古诗分别以春草萌芽和山岚缭绕为例,说明有时候我们需要退几步或多走几步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
【题干分析】材料意义分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句诗意味着我们在观察事物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近距离视角,有时候需要拉开距离,才能发现那些细微而美好的变化。“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则强调我们在追求某些目标或观察某些现象时,可能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多走几步,才能发现原本以为存在的东西其实已经消失或有了新的变化。写作思路:中心确定:围绕观察事物需要多角度、保持距离以及经历过程才能有更深刻认识这一主题展开写作。角度阐述:“是什么”:解释材料中诗句所表达的哲理,明确主题的含义。例如,阐述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和距离对认识的影响。“为什么”:分析为什么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和保持距离去观察事物。可以从避免片面认识、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发现隐藏的美好等方面进行论述。“怎么做”:提出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去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比如,学会换位思考、保持适当的距离观察他人、在面对困难时多尝试不同的方法等。写作误区及注意事项:详略不得当:在论述道理时,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避免空洞的说教。事例的描述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其与主题的关系。开头:可以引用古诗引出主题,或者讲述一个与观察事物相关的故事,引起读者的兴趣。例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古诗让我深刻体会到,观察事物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事例素材:可以从自然现象、历史故事、个人经历等方面选取素材。例如,从不同角度欣赏一幅画的感受不同、历史上的人物因为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而取得成功等。结尾:可以总结全文,强调主题的重要性,或者提出呼吁和展望。例如,“让我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保持适当的距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理。”
【立意提取】
1.换个角度,发现美好:通过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因为换个角度看问题而发现了不一样的美好,如原本讨厌的邻居其实很热心,看似困难的任务其实有新的解决方法等。
2.距离产生美:论述在人际交往、欣赏艺术等方面,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让人更好地发现对方的优点和美好,避免过度亲近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例文:
总会想起那个场景
记忆如同璀璨的星空,无数的场景如繁星般闪烁其中,而有一个场景,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总会在我心头浮现。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我像往常一样走在去学校的路上。街道上行人稀少,寒风凛冽,吹得人瑟瑟发抖。就在我经过一个小巷口时,一个场景深深地触动了我。
一位清洁工阿姨正弓着身子,认真地清扫着街道上的垃圾。她穿着一件略显单薄的工作服,头发有些凌乱,被寒风吹得肆意飞舞。她的双手冻得通红,但她依然专注地挥动着扫帚,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在她的身后,是一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与周围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阿姨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大多数人都还在温暖的被窝中享受着舒适,而这位清洁工阿姨却早早地起来,为了城市的整洁默默地付出着。她的工作或许平凡,但她的精神却无比伟大。
从那以后,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总会想起那个寒冷冬日里清洁工阿姨清扫街道的场景。它激励着我要勇敢面对困难,像阿姨一样,在平凡的生活中坚守自己的岗位,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那个场景,成为了我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远观近察,方得真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古人的诗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告诉我们在观察事物时,有时需要退出几步远观,有时则需要多走几步近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现事物的美好。
远观,能让我们看到事物的全貌和整体之美。就如同欣赏一幅宏大的画卷,只有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我们才能领略到画面的整体布局、色彩搭配和气势磅礴。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那刚刚萌芽的小草,远看一片嫩绿,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若我们仅仅局限于眼前的一小片草地,可能只会看到稀疏的几根草叶,无法感受到春天的盛大与美好。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远观,不被眼前的琐碎和局部的困境所束缚,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问题,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然而,仅仅远观是不够的,多走几步近察,能让我们发现事物的细节之美。当我们走近那片草地,仔细观察每一根小草,会发现它们各自独特的形态和纹理,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细腻。山岚缭绕时,远看云雾如梦如幻,但只有深入其中,多走几步,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云雾的变幻莫测和细腻质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远远地观望,而要勇敢地迈出脚步,深入其中,去感受每一个细节,去经历每一次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远观与近察,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远观让我们把握整体,近察让我们关注细节。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发现真正的美。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适时地远观和近察。当我们感到迷茫时,不妨退出几步,从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寻找方向;当我们面对具体问题时,要多走几步,深入了解,寻找解决办法。
让我们用远观的智慧和近察的勇气,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点评】(1)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 这个题目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感染力。首先,它从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场景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回忆。其次,“总会想起” 这个表述强调了场景的深刻性和难忘性,引导学生去挖掘那些真正触动内心的瞬间。题目既可以让学生回忆美好的经历,也可以促使他们反思成长中的感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文体选择上也比较自由,可以写成记叙文、散文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
(2)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个材料作文的题目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以古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自然现象中感悟生活的道理,既考查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又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题目要求学生任选角度,自拟题目,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解读古诗,如观察的角度、距离的把握、发现的过程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进行写作。同时,这个题目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