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谋求互利共赢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谋求互利共赢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新课导入 “观格言、知体会”
上述格言反映了各国怎样的关系?
独行快,
众行远。
A
滴水不成海,
独木难成林。
B
孤举者难起,
众行者易趋。
C
积力之所举,
则无不胜也;
众智之所为,
则无不成也。
D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 谋求互利共赢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 : 培养全球意识,树立起全球相互依存的理念。
2.道德修养: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正确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3.法治观念:了解国际社会,关注世界的需求,为人类和谐共处付出努力。
4.健全人格:做到自觉关心共同命运。
5.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感,努力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教学重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难点:自觉培养关心人类命运的责任感,并且转化为具体行动。
★1.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P22-23
★2.人类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P23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各国的要求是什么? P24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怎样做的?P24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应怎样做? P24-25
★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青少年应怎样做? P26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2--25页,思考以下问题,关键词语圈画勾点
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目标: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演讲,第一次向世界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
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
文化多样化
世界多极化
★1.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些材料说明当今世界有什么样的特点?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一、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思考:
为什么说“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
中美元首会晤谈了些什么?
(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有哪些?
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⑤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1.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有哪些?P23①-⑤
影响: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一、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中美两国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
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商、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
知识梳理2、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制约人类的发展。
③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7年1月,在日内瓦万国宫,习近平就这一理念作出进一步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随后被陆续写入联合国大会、安理会、人权理事会及相关国际组织重要文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为建立持久和平的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彰显中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行动(举措)
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的演变,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人类的命运。当人类在发展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听到不同的声音,面对不同的解决方案。
全球贸易让我们
失去了工作,我们要减
少进口,把就业机会留
在国内。
彼此合作能够推动共同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此,你怎么看?说明你的理由。
各国做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10年来,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菌草、水井、杂交水稻等项目不断惠及共建国家民生福祉。
10年来,中国先后提出并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
10年来,在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人类社会面临重大挑战的领域,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为妥善应对全球挑战、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了智慧力量。
10年来,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与中国携手同行的人越来越多。
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努力
经济上
安全上
政治上
文化上
生态上
(2)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3)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4)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5)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6)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4.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角度)
国家角度:(1)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中国: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针对全球气候问题
针对全球疫情问题
4.各国人民应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而且需要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⑤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不仅善待自己,而且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把他人看成同我们一样的人,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快乐,看到生命中共同的渴望,增进包容与合作。
2021年阿富汗将有100万儿童患上严重的急性营养不良并可能死亡。
思考:阿富汗儿童的遭遇为什么能引发人们深深的同情和思考?
你赞同哪种回答,或者你有不一样的答案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小虫:我想参加一些跨国环境援助活动。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加呢?
侠女柠柠:你可以登陆一些相关网站。你的外语必须过关,否则会给你参加这些活动带来一些困难。
司徒博士:你应该立足中国,中国有那么多地公益事业可以做,为什么非要到外国去呢?
探究与分享 P25
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些什么?
青少年角度:①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②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③心系祖国,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综合题: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4+5+6)
(1)世界各国角度:①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②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2)中国角度:中国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3)各国人民角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4)青少年角度:①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善待自己,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增进包容与合作。②我们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③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④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⑤不仅要有关注国际事务的意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培养相应的能力。
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世界各国、中国、各国人民、青少年四个角度去论述)
1、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各国怎么做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怎么做
谋求互利共赢
应对全球
性问题
关心共同命运
课堂小结
当堂训练——知识检测
1.下列能体现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事件是( )
A.中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
B.日本拟向海洋排放核废水
C.美国通过制裁“北溪2号”法案
D.美国示威者暴力冲击国会大厦
A
当堂训练——知识检测
2.(2024浙江杭州二模) 关注时事政治有助于我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下表为2024年与中国有关的时事政治,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维护世界和平 B.推动可持续发展
C.共享多样文化 D.构建命运共同体
D
当堂训练——知识检测
3.(2024安徽合肥三模) 2024年5月初,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尔维亚,两国元首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塞尔维亚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欧洲国家。这一重大历史跨越( )
A.表明中国与塞尔维亚结盟,共建和谐世界
B.会加深中塞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避免竞争
C.中国对欧洲的主导作用将越来越大
D.有利于升华中塞铁杆友谊,不断满足两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