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1.(2023九上·柳州期末)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小题。
A.阅读能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让我受益匪浅。它像一轮红日,照进我的心扉,让我豁然开朗;它像一泓清泉,滋润我的心田,让我无比舒畅;它像一座灯塔,指引我的航向,让我不再迷茫……
若读诗书,生活自是有诗意。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1]pīng(  )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骛[2],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矗(  )立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B.总有一首诗词,让我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我看到诗和远方。
阅读绝不是附庸风雅的事,它是我们生活的必需。C.它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也从来不是要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D.阅读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坚持不懈,砥砺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凄风苦雨,依然能够笑迎挑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pīng(   )婷 矗(   )立
(2)材料中有不少成语,请找出其中3个写在横线上。
(3)解释语段中加黑的词语。
鲜妍:    旁骛:   。
(4)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陶冶了我的情操,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受益匪浅。
B.总有一首诗词,让我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我看到诗和远方。
C.它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也从来不是要鼓励人们远离生活。
D.阅读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5)为了提醒自己多阅读,更好实现为国效力的梦想,你打算从下面句子中选择最适合的一副对联,贴在书房外。请将相应序号写在横线上,使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淡泊名利从书起 ②总有书香萦心怀 ③墨中百载情意浓
④窗间白发催愁境 ⑤书卷多情似故人 ⑥欲为圣明除弊事
上联:   下联:   。
【答案】(1)娉;chù
(2)受益匪浅、豁然开朗、附庸风雅、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任写3个成语即可)
(3)鲜艳美丽;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4)A
(5)⑥;②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常见易混成语辨析;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1)娉婷pīng tíng 形容女子的姿态美。矗立chù lì 高耸地立着。
(2)受益匪浅,指得到不少教益和启发。 豁然开朗,形容眼前突然展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心地顿感通达透彻,一下子明白过来。附庸风雅,泛指文学艺术修养。指缺少文化修养的人,硬装出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砥砺前行,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的意思。
(3) 鲜妍xiān yán 鲜艳。光彩美艳的样子,色彩鲜妍美丽。旁骛páng wù 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4)A: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开阔视野”,再“陶冶情操”。把“陶冶了我的情操”和“开阔了我的视野”调换位置。
(5)注意题干强调对联是为了提醒自己多阅读,更好实现为国效力的梦想。①淡泊名利从书起,强调对名利的轻视和不在意要从读书做起,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②总有书香萦心怀,强调书香满怀,写读书的意义,符合题干要求。
③墨中百载情意浓,强调墨中有情,和写字有关,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④窗间白发催愁境,写愁苦,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⑤书卷多情似故人,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⑥欲为圣明除弊事,强调为国效力,符合题干要求。
总有,副词。欲为,副词。“总有”对应“欲为”,书香萦心怀,主谓短语。圣明除弊事,主谓短语。“书香萦心怀”对应“圣明除弊事”。
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怀,第二声,下联。事,第四声,上联。即⑥是上联,②是下联。
故答案为:(1)娉;chù。(2)受益匪浅、豁然开朗、附庸风雅、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任写3个成语即可)(3)①鲜艳美丽。②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4)A;(5)⑥、②。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成语辨识。日常注意积累,掌握成语的拼音、字形、含义及用法,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含义包括本义和语境义,答题要联系上下文,结合主旨情感,分析归纳含义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5)本题考查对联。注意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和谐(上下联平仄相反或者平仄交替);结构相衬(语法结构一致);节奏相应(停顿的地方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
2.(2023九上·柳州期末)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赏析 出处
思念之情 杜甫的“①   ,   ”借“月”的意象抒发了思乡怀人之情。 《月夜忆舍弟》
李商隐写下“晓镜但愁云鬓改,②   ”,道尽了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无题》
韩愈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③   ?雪拥蓝关马不前”,流露英雄失落之悲,表现对亲人、对国都的眷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自然之景 温庭筠用了十个名词,叠加意象,写下了“④   ,   ”的千古名句。 《商山早行》
许浑以“溪云初起日沉阁,⑤   ”的景物描写来营造一种萧条苍凉的氛围。 《咸阳城东楼》
张岱运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了“雾凇沆砀,⑥   ,上下一白”的西湖雪景。 《湖心亭看雪》
人生感慨 诗人⑦   以一句“欲说还休,⑧   ”生动表现了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答案】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②夜吟应觉月光寒;③云横秦岭家何在;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⑤山雨欲来风满楼;⑥天与云与山与水;⑦辛弃疾;⑧却道“天凉好个秋”。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吟、岭、茅、道”等字。
故答案为: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②夜吟应觉月光寒;③云横秦岭家何在;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⑤山雨欲来风满楼;⑥天与云与山与水;⑦辛弃疾;⑧却道“天凉好个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写作者、写古诗题目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②③⑤⑥⑦⑧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①④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2023九上·柳州期末)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①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②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③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节选自陶行知《创造宣言》)
【材料二】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既是一种遗传素质,更是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才能充分发展的。……因此,他主张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有了上述六大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节选自金林祥、李庚靖《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节选自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3.下面说法与以上三则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富有创造力的人不会过分依赖环境与生活的丰富性。
B.一个人的创造力不是遗传而来,而是后天精心培养,充分发展起来的。
C.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于自己的能力是自信的,并能不断地坚持。
D.非凡的灵感是由普通或者一闪而过的想法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产生的。
4.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①段采用了驳论法,驳斥了“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材料一第②段运用排比,列举了古今中外大量正例来例证“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增强了气势。
C.材料二采用“引论(总)——本论(分)——结论(总)”的议论文基本结构,能更好体现作者的主张。
D.材料三画横线句子采用了对比论证,证明人人都可以具备创造性思维,关键要相信自己具有创造力。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怎样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答案】3.B
4.B
5.示例:①不过分依赖环境,在平凡单调中去寻找突破;②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③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④坚持实践;⑤坚信自己是个有创造力的人。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对比论证;文章结构方式;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2)这两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材料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材料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材料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成为有创造力的人的方法即可。
3.B:错误。【材料二】 儿童的创造力既是一种遗传素质,更是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才能充分发展的。 “一个人的创造力不是遗传而来”错误。
故答案为:B
4.B:错误。列举了在监狱中产生的《易经》之卦辞、《正气歌》、苏联的国歌、《尼赫鲁自传》,雷塞布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于开肉包铺子等事例,驳斥了“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强有力论证了“生活单调,产生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的观点。“古今中外大量正例来例证”错误。
故答案为:B
5.在材料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
①【材料一】第一段: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材料二】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即坚持实践。
②【材料一】第三段: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即不过分依赖环境,在平凡单调中去寻找突破。
③【材料二】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有了上述六大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即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④【材料三】第二段: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即坚信自己是个有创造力的人。
⑤【材料三】第三段: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即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
故答案为:①不过分依赖环境,在平凡单调中去寻找突破;②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③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④坚持实践;⑤坚信自己是个有创造力的人。
(2023九上·柳州期末)现代文阅读Ⅱ
人性的爱抚
马德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黯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里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蒙眬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儿,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A.“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B.“出去,出去,你们这景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儿!”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C.“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心灵自愿蒙尘。”
(选文有删改)
6.有同学建议把题目改为“琴声”,你认为好吗?请说明理由。
7.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段①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8.请仿照朗读设计示例,在文章画波浪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从重音、语调的角度,简述朗读处理方式和理由。
A“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
B“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儿!”
C“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示例】我选择 C 句:重读“不相信”“纯洁”,结束时语调上杨,以此显示出男人对“我”信任,以及对女人猜疑的反驳。
9.有人认为小说中能体现“人性的爱抚”的是男人,在小说中不需要女人这个角色。你是否认同?请说出理由。
【答案】6.示例一:我认为不好。“人性的爱抚”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折射出人物友善的品质,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信任、理解、友善可以成为救赎人性的力量。题目暗含深意,引发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二:我认为好,纯洁的琴声让男人相信“我”所说的是事实,而男人的信任、理解、友善拯救了“我”,以“琴声”为题,更能暗示小说的主题,也能引发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示例一:通过环境描写,极言天气之热,街上无人,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还想继续求助(甚至产生过伺机行窃的恶念)作铺垫。示例二:能更好地表现炎热天气中,突出几近绝望的年轻人得到男人的信任、理解的可贵
8.示例一:我选择第①句,重读“不”字后,声调下调,在朗读时声音时断时续,表现出“我”的小心翼翼,慌乱和支支吾吾。示例二:我选择第②句,用急促的语气连读两个“出去”,重读“没门儿”,表现女人的多疑、刻薄、冷漠无情。
9.示例:不认同,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突出女主人的刻薄(多疑、冷漠),反衬男主人的友善(仁厚、温和)。
【知识点】语速与语调;停顿与节奏;感受、分析环境描写;文章标题及其作用;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选定。注意选定的标题符合标题作用即可。标题的作用包括:①是否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②文章线索;③新颖,吸引读者注意力;④交代文章写作对象;⑤交代文章写作情感等。
(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深化作品主题;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3)本题考查朗读设计。注意从重音、语调等角度入手。重音,突出强调。高音调表示兴奋或惊讶,低音调表示冷静或严肃。注意结合句子暗含的情感基调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小说人物作用。小说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两者是正衬或反衬的关系。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推动情节发展,体现社会意义。具体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6.先表明态度再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如赞同改为“琴声”。本文写年轻人给店铺的男主人弹了一曲,琴声很美妙,男主人给年轻人钱,同时也让年轻人感受到信任和美好,救赎了年轻人当时脆弱的心,洗涤了他当时蒙尘的心,让年轻人感受到人性的力量,获得了支持。“琴声”更能暗示文章的主题,善良、信任、理解拥有强大的救赎人性和洗涤蒙尘心灵的力量。设置悬念,让读者好奇琴声的由来和意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如不赞同改为“琴声”。原标题“人性的爱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人性美好,帮助蒙尘的心灵洗涤干净,给了别人救赎,突出文章主题,善良、信任、理解拥有强大的救赎人性和洗涤蒙尘心灵的力量。标题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认为不好。“人性的爱抚”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折射出人物友善的品质,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信任、理解、友善可以成为救赎人性的力量。题目暗含深意,引发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二:我认为好,纯洁的琴声让男人相信“我”所说的是事实,而男人的信任、理解、友善拯救了“我”,以“琴声”为题,更能暗示小说的主题,也能引发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写街道无人,树叶打卷,基本无风,天气炎热,为下文店铺男主人打盹,年轻人想要求助,甚至想偷一笔钱的情节做铺垫。突出在年轻人被别的店铺轰走,近乎绝望时,得到了这家店铺男主人的信任和理解,让年轻人获得心灵的洗涤做铺垫。
故答案为: 示例一:通过环境描写,极言天气之热,街上无人,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还想继续求助(甚至产生过伺机行窃的恶念)作铺垫。示例二:能更好地表现炎热天气中,突出几近绝望的年轻人得到男人的信任、理解的可贵。
8.A重读“不”表示自己并不是要问路。之后语气低缓,低音调,表现出我此刻的胆怯、小心翼翼和慌张,所以说话时断时续。
B两个“出去”重读且急促的语气,重读“没门儿”,表现出女主人的刻薄无情和多疑、冷漠。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选择第①句,重读“不”字后,声调下调,在朗读时声音时断时续,表现出“我”的小心翼翼,慌乱和支支吾吾。示例二:我选择第②句,用急促的语气连读两个“出去”,重读“没门儿”,表现女人的多疑、刻薄、冷漠无情。
9.先表明态度再结合内容分析。
不认同,次要人物是衬托作用。店铺女主人是个多疑、刻薄、冷漠无情的人,反衬出男主人的温和、善良和宽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小说中不需要女人这个角色。
故答案为: 不认同,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突出女主人的刻薄(多疑、冷漠),反衬男主人的友善(仁厚、温和)。
(2023九上·柳州期末)古代诗歌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下列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用夸张笔法营造欢乐宴饮气氛,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情调。
B.诗的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形成反差,衬托诗人悲苦,因为美酒佳肴不是自己喜欢的。
C.诗人反复咏叹“行路难”,是其进退两难而又不甘自弃的内心独白,苦闷之情跃然纸上。
D.“长风破浪会有时”化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表现诗人自己的远大抱负。
11.全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0.B
11.示例一:词语的夸张,如“金樽”“玉盘”“斗十千”“值万钱”,语言夸张,极写宴会的丰盛,营造出欢乐气氛;示例二:诗句的夸张,如“拔剑四顾心茫然”,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浪漫主义手法一扫对仕途迷茫、心情郁闷的惆怅,表达作者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示例三: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又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与苦闷同时又执着理想的情感。示例四:诗人想象雄奇。他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行路难(其一)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理解。读懂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词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词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大意。抓住古诗中的关键字,如动词、形容词、意象、颜色词等,理解景物特点,理解浪漫主义手法特点,分析表现的诗人情感,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10.B:错误。第三、四句用词凝练简洁、形象生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流露出怀才不遇和落魄失意的寂寞愁情。“因为美酒佳肴不是自己喜欢的”错误。
故答案为: B
11.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翻译为: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此句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筵席上美酒佳肴的丰富和珍贵。
②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翻译为:心情愁烦,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此句用词凝练简洁、形象生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夸张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流露出怀才不遇和落魄失意的寂寞愁情。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翻译为: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意境夸张,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翻译为:像姜太公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此句用吕尚、伊尹的历史典故,两位人物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给诗人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翻译为: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诗中抒写了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故答案为:示例一:词语的夸张,如“金樽”“玉盘”“斗十千”“值万钱”,语言夸张,极写宴会的丰盛,营造出欢乐气氛;示例二:诗句的夸张,如“拔剑四顾心茫然”,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浪漫主义手法一扫对仕途迷茫、心情郁闷的惆怅,表达作者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示例三: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又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与苦闷同时又执着理想的情感。示例四:诗人想象雄奇。他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2023九上·柳州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欧阳修)
【乙】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路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①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與夫②朴野③,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节选自《雪窦游志》邓牧)
【注释】①信宿:两个晚上,两夜。②舆夫:轿夫。③朴野:质朴土气。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环滁皆山 四山回环
B.名之者谁 欲问地所历名
C.负者歌于途 寺负紫芝山
D.或强然诺 或异二者之为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山写水,写泉写路,神形兼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甲】文中百姓游乐场景,不仅有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有欧阳修作为太守的自信与得意。
C.【甲】文重在描写,【乙】文重在叙述,两篇文章均介绍了山中美景和山上亭子名字的由来。
D.【甲】【乙】两文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多用短句和四字词语,语言生动形象,凝练概括。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率十问仅得二三。   
15.请根据理解,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断句。(限划两处)
越 信 宿 遂 缘 小 溪 益 出 山 左
16.“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除山水之乐外,作者还记录了哪些乐趣。
【答案】12.A
13.C
14.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15.越 信 宿/ 遂 缘 小 溪/ 益 出 山 左
16.①根据【甲】文“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知,【甲】文还写了宴酣之乐;②根据【甲】文“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可知,【甲】文还写了与民同乐;③根据【乙】文“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可知,【乙】文还写了读书之乐;④根据【乙】文“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可知,【乙】文还写了田园之乐。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醉翁亭记;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篇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乐趣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乙】
水更浅,行船不通畅,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在药师寺住宿。药师寺依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过了两夜,就沿着小溪,再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四周被大山环绕。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驰到山谷中,大概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想要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12.A翻译为: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环,环绕
翻译为:四周被大山环绕。环,环绕
B翻译为:给它起名的是谁?名,命名
翻译为:想要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名,名称
C翻译为: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负,背负,背着
翻译为:药师寺依靠着紫芝山。负,依靠
D翻译为:有的勉强回答。或,有的
翻译为: 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或,或许,也许
故答案为:A
13.C:错误。【乙】只是介绍了山中美景,没有介绍山上亭子名字的由来。“均介绍了山中美景和山上亭子名字的由来”错误。
故答案为:C
14.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得、寓、率”。得:领会。寓:寄托。率,大概。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故答案为: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②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15.例句翻译为:过了两夜,就沿着小溪,再从山的东侧出来。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越信宿”表状语单独成句,后面可断句,在“宿”后面断句。“遂缘小溪”和“益出山左”并列,是具体的动作,中间可断开,即在“益”前面断句。即越信宿 / 遂缘小溪 / 益出山左
故答案为:越 信 宿/ 遂 缘 小 溪/ 益 出 山 左
16.【甲】①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翻译为: 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写宴酣之乐。
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翻译为: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写与民同乐。
【乙】①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翻译为:药师寺依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写读书之乐。
②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翻译为: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写田园之乐。
故答案为:①根据【甲】文“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知,【甲】文还写了宴酣之乐;②根据【甲】文“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可知,【甲】文还写了与民同乐;③根据【乙】文“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可知,【乙】文还写了读书之乐;④根据【乙】文“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可知,【乙】文还写了田园之乐。
(2023九上·柳州期末)本学期即将结束,九年级的“阅读之旅”也接近尾声。为了对本学期的阅读进行总结,同学们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请你参与。
17.【活动一:手抄报】班级准备将以下材料刊登在手抄报上,请完成栏目一中人物姓名的填写,并为栏目三命名。
栏目一:人物长廊 狮子楼手刃西门庆,蜈蚣岭刀劈王道人。——《水浒传》   (填入名)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孙悟空 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三国演义》诸葛亮 栏目二:名著花絮 明末清初的旷世才子金圣叹非常喜欢《水浒传》,把《水浒传》列为世界“第五才子书”。他为《水浒传》写了三篇序和一篇读法;还写了许多批语,并修改了书中的部分文字;他把七十回以下全部删去。经他评点删改过的《水浒传》,从清初以来,甚为风行。 栏目三:    读现代诗歌,要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艾青的诗中就有许多独特的意象,如“土地”和“太阳”。读现代诗歌,还要体味诗歌的情感,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
18.【活动二:辩论赛】在进行《艾青诗选》阅读前,有同学提出“诗歌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没有实用价值,我们不需要读诗。”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结合你读诗的体验和感悟,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晰,80字以内。
19.【活动三:主题晚会】班级要举行“阅读之夜”晚会,根据节目表安排,诗朗诵《我爱这土地》之后是课本剧《智取生辰纲》,请写几句串联词来连接这两个节目。
【答案】17.武松;阅读指南
18.现代社会中我们还需要读诗,首先诗歌是想象的艺术,是艺术的表达。其次诗歌能深入到人性的本质,挖掘与发现生命的张力与能量。再次诗歌能激励人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让我们多读诗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19.示例:一首《我爱这土地》,让我们听到了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达,也听到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诗歌传递着最真挚的情感,而小说里的人物又让我们感受到智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欣赏课本剧《智取生辰纲》。
【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得体;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艾青诗选》;《水浒传》
【解析】【点评】(1)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本题考查给栏目命名。注意读懂题目要求,理解出题人意图。命名注意抓住主要部分的表述,并进行概括这句话,注意其他栏目的格式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个人看法。注意读懂题目要求,理解出题人意图。结合自身经历谈对诗歌的看法,态度要积极向上,言之合理。
(3)本题考查写串联词。根据题目要求,写串联词连接两个节目,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
17.①狮子楼手刃西门庆。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
蜈蚣岭刀劈王道人。武松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张青、孙二娘夫妇让武松去投二龙山。之后,夜走蜈蚣岭,在坟庵杀死恶道飞天蜈蚣王道人。
②栏目三写读现代诗歌的注意事项,要把握诗歌的意象,还要体味诗歌的情感。可以归纳为阅读指南。
故答案为:武松;阅读指南
18.先表明态度再分析。不认同这个观点,现如今还需要诗歌。诗歌是文化的载体,传承民族或地区的传统文化、历史背景和价值观念。诗歌让人陶冶性情、提升审美能力,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和社会。
故答案为:现代社会中我们还需要读诗,首先诗歌是想象的艺术,是艺术的表达。其次诗歌能深入到人性的本质,挖掘与发现生命的张力与能量。再次诗歌能激励人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让我们多读诗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19.写串联词连接两个节目,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如诗歌传情,《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接下来让我们欣赏课本剧《智取生辰纲》,一起感受小说人物的智慧吧。
故答案为:一首《我爱这土地》,让我们听到了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达,也听到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诗歌传递着最真挚的情感,而小说里的人物又让我们感受到智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欣赏课本剧《智取生辰纲》。
20.(2023九上·柳州期末)诗歌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阅读下面这首小诗,任选一个写作任务,写一篇文章。
镜子(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配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任务参考 写作类型 参考角度
任务一 记叙文 分享自己由诗想到的与“镜子”有关的生活经历或体验感悟……
任务二 议论文 读诗,自选角度,例如:以镜“识”己、“识”人、“识”世界等,提炼观点,表达主张
任务三 童话、故事、小说 借助读诗,大胆想象或运用夸张手法,赋予“镜子”以情感;还可虚构情节,进行文学创编,创意表达……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选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任务一:
人生的镜子
每年的六月我都回一趟家乡。
家乡的六月,骄阳似火。收割后的田野上,是一垛垛表情严肃的麦秆,迎接它们的是烈火的洗礼,它们也将在这烈火中把阳光的精华化为大地黑色的血液。
幼时的那一幕又浮上心头。
父亲拉着我的手走向了田野:“走,看火去。”我十分不情愿地跟在后面,太阳火辣辣的,再往火边一站,汗如雨下。这火既没有满天焰火的绮丽灿烂,又没有七彩霓虹的梦幻迷离,有什么好看的。
然而,父亲对我说:“你看,这是人生的镜子。”
人生的镜子?带着好奇,我向火堆中望去。红的火,黑的灰,熏人的烟尘,哪来什么镜子?
一阵强风吹来,漫天飞沙,我惊奇地发现火中溅出一颗火星,点着了旁边的一堆麦秆。火竟然迎着风头烧了起来,火舌紧紧地贴住地面,匍匐前进,艰难,却有力。旁边一堆顺风燃烧的火顷刻间便熄灭了。 霎那间,我被这奇异的景象吸引住了,全然顾不上那被火光映照得通红的脸。 火熊熊地燃烧着,又一粒火星迅速吞噬了整堆麦秆。为什么?为什么火是逆风燃烧的呢?由于年龄的限制,我无法理解,然而这一幕却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年龄及长,读了苇岸的散文,他讲的是野火,却也有和我一样的疑惑。他认为从物理学角度讲有两点:一是迎风氧气密集,有助于燃烧;二是逆风而行,步步为营,不会猝熄。最后,他说这也是生命的写照。
突然间,我读懂了父亲的话语:“这是人生的镜子。”这火不选择顺着风势的方向,却选择了与风势逆向而行,虽然艰难,可更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战胜困境的勇气。
成功的人生也同样如此,梵高与世俗画风逆行,得到了《向日葵》那如太阳般燃烧的热情;苏州五布衣反抗阉党专政,万世流芳,千载传佳名。
贫瘠的土地,树根常能深入大地;严寒的地域,常有苔藓奋斗的足迹。如果你困惑,你迷茫,你对自己没有信心,你对人生失去希望,那么请照照人生的这面镜子。
任务二:
学会照镜子
镜子,早就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人们通过镜子发现自己外表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但是,有几个人把镜子当作自己内在精神品质的折射口,从而改变自己内在的不足之处呢?
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治理好国家,他采纳了很多谏臣的意见。其中被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魏征,更是提出了多项建议,并多次当朝廷众人之面顶撞唐太宗。虽然唐太宗当时怒气冲天,但是他忍住了怒气,他知道这面“镜子”不顾皇上的脸面顶撞皇上全是为了国家。于是他努力从这面无私的“镜子”上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最终使国家空前富强。
唐太宗以人为镜,寻找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最终完成大业。历史上这种人物难道只有他一个人吗?靠此称霸天下的难道另无他人吗?
三国时期,曹操带兵征战,为了得到民心,他下令:在行军的过程中,如果踏坏了农民的粮食,斩!可是问题就出现在他自己的身上,他的坐下马因为受到惊吓,闯进了农民的庄稼地里,踏坏了不少的庄稼。当时曹操就拔出剑,准备自刎,在众官的苦苦劝说下,他最终没有自刎,但是他割下头发,以发代首,表示对自己的惩罚。在古代,割发是一种不轻的刑法,没了头发,做人就没有了尊严。他把自己说的话当作“镜子”,在给予他人警戒的同时,也在时时刻刻调整自己,最终统一了北方。但是后来他打碎了杨修这面“镜子”,导致他没有统一全国。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最主要要学会“照镜子”,而不是去发现“镜子”。因为我们周围的“镜子”也很多,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反射光线。但是有很多人在“镜子”中往往过于注重他人,而忽略了自己。就像管班级的纪律一样,那些管纪律的同学总是只会教训他人,很少听从他人的劝告,自己亲口说出的几条规矩对自己好像不管用,惟我独尊,这样做怎么会把班级纪律管好呢?
岳飞说过:“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只有把好自律这一关,只有从“镜子”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成为时代的强者,才能真正做到“治人先律己”。
任务三:
奇怪的镜子
美丽的池塘里有一条小鱼。他快快活活地玩了一天,可累了,正想休息一会儿。突然,小鱼发现有一样东西在一闪一闪的,他睁大眼睛一看,不禁叫起来:“多大多亮的镜子啊!”小鱼想:“要是把镜子搬到家里,让大家都能照一照该多好!”想着想着,小鱼轻轻地游到那镜子边,还没碰着,“镜子”就碎成一块块小片儿了。小鱼心里难过极了。但是,不一会儿,那“镜子”又圆了起来。
于是,小鱼急急忙忙找来了正在河边唱歌的小青蛙。“青蛙弟弟,我找到了一面又大又圆的镜子,请你帮我抬回家好吗?”小青蛙一口答应了。小青蛙用宽宽的大嘴巴刚想轻轻衔住镜子,只见“镜子”又碎成一块块小片了。小鱼和小青蛙都很难过。但是,不一会儿,那“镜子”又圆了起来。
于是,小鱼又急急忙忙找来了正在水中跳舞的河蚌。“河蚌姐姐,请你帮我把大镜子抬回家好吗?”河蚌一口答应了,跟着小鱼来到镜子边。河蚌用两片蚌壳刚想轻轻地夹住镜子,可“镜子”又碎了。小鱼、小青蛙、河蚌都很难过。但是,很快那“镜子”又圆了起来。
小鱼又找到了正在水藻中吹泡泡的螃蟹。“螃蟹哥哥,我找到一面又大又圆的镜子,请你帮我抬回家好吗?”螃蟹一口答应了。他用两只大大的螯,刚想轻轻地钳住镜子,可是“镜子”又碎了,成了一块块的小片儿。大家都很难过,可是又感到很奇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只听见一阵“哈哈哈”的笑声,虾公公拖着长长的胡子来了:“傻孩子,这哪是镜子,这是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水面上啊。”小鱼、小青蛙、小河蚌、螃蟹都抬起了头。大家看看天,又看看水面,都哈哈地笑了起来,连池塘里的月亮也笑了。
【知识点】记叙文;议论文;童话(寓言);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任务一:此题考查学生自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题干强调由诗想到的与“镜子”有关的生活经历或体验感悟,强调人生的镜子对你的积极意义。写作时要围绕这点,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看水,迎接真实的自己;勇敢面对镜子,发现问题并改正。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进入初中以来,语文成绩明显下滑,又着急又困惑,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这份考卷就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我平缓心情,认真梳理考卷上的知识点,规划练习题,最终提高了成绩,在这次考试失利的事情上我渐渐懂得了要勇敢面对人生的镜子,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
第四,结构。写记叙文,通过深情回忆曾经发生过的考试失利后努力学习,最终提高成绩的故事,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 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
任务二:此题考查学生自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题干强调由诗想到的与“镜子”有关的生活经历或体验感悟,强调人生的镜子对你的积极意义。写作时要围绕这点,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看水,迎接真实的自己;勇敢面对镜子,发现问题并改正。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进入初中以来,语文成绩明显下滑,又着急又困惑,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这份考卷就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我平缓心情,认真梳理考卷上的知识点,规划练习题,最终提高了成绩,在这次考试失利的事情上我渐渐懂得了要勇敢面对人生的镜子,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
第四,结构。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人生如镜。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任务三:此题考查学生自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题干强调由诗想到的与“镜子”有关的生活经历或体验感悟,强调人生的镜子对你的积极意义。写作时要围绕这点,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小兔子看水,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小乌龟勇敢面对镜子,发现问题并改正。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小兔子自从入学后就一直种不好萝卜,种植课经常不及格,又着急又困惑,但是小兔子并没有放弃,因为她知道,种植课就是一面镜子,让她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小兔子请教了种植萝卜的高手山猪爷爷,认真记笔记并努力锄草浇水,最终萝卜种好了。
第四,结构。写童话故事,写小兔子努力种萝卜的故事,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 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
【点评】任务一:这是一篇考场高分作文。开头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感情基础。选取小时候的人生经历谈对镜子的感悟。取材贴近自然,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结尾发出呼吁,照照人生的这面镜子,点明标题,总结前文,使文章内容更严谨。文章语言优美,善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文章还补充了科学知识,增加科学性和可读性。引用名人事例,增加说服力。
任务二:这是一篇考场高分作文。一是结构明确,逻辑清晰。本文根据题目材料准确提炼出“认清自己”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议论。为突出主旨,作者多次点题,确保了文章中心鲜明,符合考场作文的根本要求。
二是事例典型,层次清晰。为论证主题,作者精心选择唐太宗、曹操等名人事例为论据,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论证,使得文章内容充实丰满。
三是文章根据材料中“镜子”意象展开联想,从唐太宗、曹操等古代名人进一步论述到现如今生活中人们对待“镜子”的看法,引发思考。最后引用岳飞的名言,总结自己要从镜子中发现问题并改正,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名人事例的巧妙引用、活用增添了文章的历史文化底蕴。
任务三:这是一篇考场高分作文。一是观点切题,层次明晰。文章从原材料的引申义出发,建设性地写了有关“镜子”的童话故事,符合命题要求。在阐述观点时,围绕“镜子”如何捞取展开,条理明晰,对其原因的探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性。
二是语言凝练,富有概括性。虾公公一句话交代了镜子的出处和不能捞起的原因。全面而生动地传达了故事的教育意义。
三是行文自然,有童趣。作者讲小动物们切入到行文中,冷静客观地叙述,交代了小动物们之间的美好友谊,突出故事的教育意义。文章多用描写,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1 / 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1.(2023九上·柳州期末)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小题。
A.阅读能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让我受益匪浅。它像一轮红日,照进我的心扉,让我豁然开朗;它像一泓清泉,滋润我的心田,让我无比舒畅;它像一座灯塔,指引我的航向,让我不再迷茫……
若读诗书,生活自是有诗意。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1]pīng(  )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骛[2],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矗(  )立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B.总有一首诗词,让我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我看到诗和远方。
阅读绝不是附庸风雅的事,它是我们生活的必需。C.它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也从来不是要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D.阅读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坚持不懈,砥砺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凄风苦雨,依然能够笑迎挑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pīng(   )婷 矗(   )立
(2)材料中有不少成语,请找出其中3个写在横线上。
(3)解释语段中加黑的词语。
鲜妍:    旁骛:   。
(4)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陶冶了我的情操,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受益匪浅。
B.总有一首诗词,让我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我看到诗和远方。
C.它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也从来不是要鼓励人们远离生活。
D.阅读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5)为了提醒自己多阅读,更好实现为国效力的梦想,你打算从下面句子中选择最适合的一副对联,贴在书房外。请将相应序号写在横线上,使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淡泊名利从书起 ②总有书香萦心怀 ③墨中百载情意浓
④窗间白发催愁境 ⑤书卷多情似故人 ⑥欲为圣明除弊事
上联:   下联:   。
2.(2023九上·柳州期末)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赏析 出处
思念之情 杜甫的“①   ,   ”借“月”的意象抒发了思乡怀人之情。 《月夜忆舍弟》
李商隐写下“晓镜但愁云鬓改,②   ”,道尽了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无题》
韩愈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③   ?雪拥蓝关马不前”,流露英雄失落之悲,表现对亲人、对国都的眷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自然之景 温庭筠用了十个名词,叠加意象,写下了“④   ,   ”的千古名句。 《商山早行》
许浑以“溪云初起日沉阁,⑤   ”的景物描写来营造一种萧条苍凉的氛围。 《咸阳城东楼》
张岱运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了“雾凇沆砀,⑥   ,上下一白”的西湖雪景。 《湖心亭看雪》
人生感慨 诗人⑦   以一句“欲说还休,⑧   ”生动表现了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023九上·柳州期末)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①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②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③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节选自陶行知《创造宣言》)
【材料二】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既是一种遗传素质,更是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才能充分发展的。……因此,他主张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有了上述六大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节选自金林祥、李庚靖《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节选自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3.下面说法与以上三则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富有创造力的人不会过分依赖环境与生活的丰富性。
B.一个人的创造力不是遗传而来,而是后天精心培养,充分发展起来的。
C.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于自己的能力是自信的,并能不断地坚持。
D.非凡的灵感是由普通或者一闪而过的想法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产生的。
4.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①段采用了驳论法,驳斥了“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材料一第②段运用排比,列举了古今中外大量正例来例证“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增强了气势。
C.材料二采用“引论(总)——本论(分)——结论(总)”的议论文基本结构,能更好体现作者的主张。
D.材料三画横线句子采用了对比论证,证明人人都可以具备创造性思维,关键要相信自己具有创造力。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怎样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2023九上·柳州期末)现代文阅读Ⅱ
人性的爱抚
马德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黯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里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蒙眬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儿,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A.“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B.“出去,出去,你们这景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儿!”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C.“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心灵自愿蒙尘。”
(选文有删改)
6.有同学建议把题目改为“琴声”,你认为好吗?请说明理由。
7.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段①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8.请仿照朗读设计示例,在文章画波浪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从重音、语调的角度,简述朗读处理方式和理由。
A“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
B“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儿!”
C“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示例】我选择 C 句:重读“不相信”“纯洁”,结束时语调上杨,以此显示出男人对“我”信任,以及对女人猜疑的反驳。
9.有人认为小说中能体现“人性的爱抚”的是男人,在小说中不需要女人这个角色。你是否认同?请说出理由。
(2023九上·柳州期末)古代诗歌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下列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用夸张笔法营造欢乐宴饮气氛,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情调。
B.诗的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形成反差,衬托诗人悲苦,因为美酒佳肴不是自己喜欢的。
C.诗人反复咏叹“行路难”,是其进退两难而又不甘自弃的内心独白,苦闷之情跃然纸上。
D.“长风破浪会有时”化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表现诗人自己的远大抱负。
11.全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3九上·柳州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欧阳修)
【乙】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路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①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與夫②朴野③,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节选自《雪窦游志》邓牧)
【注释】①信宿:两个晚上,两夜。②舆夫:轿夫。③朴野:质朴土气。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环滁皆山 四山回环
B.名之者谁 欲问地所历名
C.负者歌于途 寺负紫芝山
D.或强然诺 或异二者之为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山写水,写泉写路,神形兼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甲】文中百姓游乐场景,不仅有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有欧阳修作为太守的自信与得意。
C.【甲】文重在描写,【乙】文重在叙述,两篇文章均介绍了山中美景和山上亭子名字的由来。
D.【甲】【乙】两文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多用短句和四字词语,语言生动形象,凝练概括。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率十问仅得二三。   
15.请根据理解,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断句。(限划两处)
越 信 宿 遂 缘 小 溪 益 出 山 左
16.“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除山水之乐外,作者还记录了哪些乐趣。
(2023九上·柳州期末)本学期即将结束,九年级的“阅读之旅”也接近尾声。为了对本学期的阅读进行总结,同学们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请你参与。
17.【活动一:手抄报】班级准备将以下材料刊登在手抄报上,请完成栏目一中人物姓名的填写,并为栏目三命名。
栏目一:人物长廊 狮子楼手刃西门庆,蜈蚣岭刀劈王道人。——《水浒传》   (填入名)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孙悟空 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三国演义》诸葛亮 栏目二:名著花絮 明末清初的旷世才子金圣叹非常喜欢《水浒传》,把《水浒传》列为世界“第五才子书”。他为《水浒传》写了三篇序和一篇读法;还写了许多批语,并修改了书中的部分文字;他把七十回以下全部删去。经他评点删改过的《水浒传》,从清初以来,甚为风行。 栏目三:    读现代诗歌,要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艾青的诗中就有许多独特的意象,如“土地”和“太阳”。读现代诗歌,还要体味诗歌的情感,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
18.【活动二:辩论赛】在进行《艾青诗选》阅读前,有同学提出“诗歌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没有实用价值,我们不需要读诗。”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结合你读诗的体验和感悟,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晰,80字以内。
19.【活动三:主题晚会】班级要举行“阅读之夜”晚会,根据节目表安排,诗朗诵《我爱这土地》之后是课本剧《智取生辰纲》,请写几句串联词来连接这两个节目。
20.(2023九上·柳州期末)诗歌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阅读下面这首小诗,任选一个写作任务,写一篇文章。
镜子(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配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任务参考 写作类型 参考角度
任务一 记叙文 分享自己由诗想到的与“镜子”有关的生活经历或体验感悟……
任务二 议论文 读诗,自选角度,例如:以镜“识”己、“识”人、“识”世界等,提炼观点,表达主张
任务三 童话、故事、小说 借助读诗,大胆想象或运用夸张手法,赋予“镜子”以情感;还可虚构情节,进行文学创编,创意表达……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选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娉;chù
(2)受益匪浅、豁然开朗、附庸风雅、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任写3个成语即可)
(3)鲜艳美丽;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4)A
(5)⑥;②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常见易混成语辨析;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1)娉婷pīng tíng 形容女子的姿态美。矗立chù lì 高耸地立着。
(2)受益匪浅,指得到不少教益和启发。 豁然开朗,形容眼前突然展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心地顿感通达透彻,一下子明白过来。附庸风雅,泛指文学艺术修养。指缺少文化修养的人,硬装出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砥砺前行,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的意思。
(3) 鲜妍xiān yán 鲜艳。光彩美艳的样子,色彩鲜妍美丽。旁骛páng wù 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4)A: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开阔视野”,再“陶冶情操”。把“陶冶了我的情操”和“开阔了我的视野”调换位置。
(5)注意题干强调对联是为了提醒自己多阅读,更好实现为国效力的梦想。①淡泊名利从书起,强调对名利的轻视和不在意要从读书做起,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②总有书香萦心怀,强调书香满怀,写读书的意义,符合题干要求。
③墨中百载情意浓,强调墨中有情,和写字有关,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④窗间白发催愁境,写愁苦,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⑤书卷多情似故人,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⑥欲为圣明除弊事,强调为国效力,符合题干要求。
总有,副词。欲为,副词。“总有”对应“欲为”,书香萦心怀,主谓短语。圣明除弊事,主谓短语。“书香萦心怀”对应“圣明除弊事”。
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怀,第二声,下联。事,第四声,上联。即⑥是上联,②是下联。
故答案为:(1)娉;chù。(2)受益匪浅、豁然开朗、附庸风雅、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任写3个成语即可)(3)①鲜艳美丽。②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4)A;(5)⑥、②。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成语辨识。日常注意积累,掌握成语的拼音、字形、含义及用法,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含义包括本义和语境义,答题要联系上下文,结合主旨情感,分析归纳含义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5)本题考查对联。注意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和谐(上下联平仄相反或者平仄交替);结构相衬(语法结构一致);节奏相应(停顿的地方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
2.【答案】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②夜吟应觉月光寒;③云横秦岭家何在;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⑤山雨欲来风满楼;⑥天与云与山与水;⑦辛弃疾;⑧却道“天凉好个秋”。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吟、岭、茅、道”等字。
故答案为: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②夜吟应觉月光寒;③云横秦岭家何在;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⑤山雨欲来风满楼;⑥天与云与山与水;⑦辛弃疾;⑧却道“天凉好个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写作者、写古诗题目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②③⑤⑥⑦⑧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①④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答案】3.B
4.B
5.示例:①不过分依赖环境,在平凡单调中去寻找突破;②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③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④坚持实践;⑤坚信自己是个有创造力的人。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对比论证;文章结构方式;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2)这两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材料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材料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材料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成为有创造力的人的方法即可。
3.B:错误。【材料二】 儿童的创造力既是一种遗传素质,更是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才能充分发展的。 “一个人的创造力不是遗传而来”错误。
故答案为:B
4.B:错误。列举了在监狱中产生的《易经》之卦辞、《正气歌》、苏联的国歌、《尼赫鲁自传》,雷塞布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于开肉包铺子等事例,驳斥了“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强有力论证了“生活单调,产生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的观点。“古今中外大量正例来例证”错误。
故答案为:B
5.在材料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
①【材料一】第一段: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材料二】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即坚持实践。
②【材料一】第三段: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即不过分依赖环境,在平凡单调中去寻找突破。
③【材料二】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有了上述六大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即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④【材料三】第二段: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即坚信自己是个有创造力的人。
⑤【材料三】第三段: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即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
故答案为:①不过分依赖环境,在平凡单调中去寻找突破;②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③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④坚持实践;⑤坚信自己是个有创造力的人。
【答案】6.示例一:我认为不好。“人性的爱抚”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折射出人物友善的品质,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信任、理解、友善可以成为救赎人性的力量。题目暗含深意,引发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二:我认为好,纯洁的琴声让男人相信“我”所说的是事实,而男人的信任、理解、友善拯救了“我”,以“琴声”为题,更能暗示小说的主题,也能引发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示例一:通过环境描写,极言天气之热,街上无人,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还想继续求助(甚至产生过伺机行窃的恶念)作铺垫。示例二:能更好地表现炎热天气中,突出几近绝望的年轻人得到男人的信任、理解的可贵
8.示例一:我选择第①句,重读“不”字后,声调下调,在朗读时声音时断时续,表现出“我”的小心翼翼,慌乱和支支吾吾。示例二:我选择第②句,用急促的语气连读两个“出去”,重读“没门儿”,表现女人的多疑、刻薄、冷漠无情。
9.示例:不认同,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突出女主人的刻薄(多疑、冷漠),反衬男主人的友善(仁厚、温和)。
【知识点】语速与语调;停顿与节奏;感受、分析环境描写;文章标题及其作用;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选定。注意选定的标题符合标题作用即可。标题的作用包括:①是否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②文章线索;③新颖,吸引读者注意力;④交代文章写作对象;⑤交代文章写作情感等。
(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深化作品主题;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3)本题考查朗读设计。注意从重音、语调等角度入手。重音,突出强调。高音调表示兴奋或惊讶,低音调表示冷静或严肃。注意结合句子暗含的情感基调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小说人物作用。小说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两者是正衬或反衬的关系。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推动情节发展,体现社会意义。具体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6.先表明态度再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如赞同改为“琴声”。本文写年轻人给店铺的男主人弹了一曲,琴声很美妙,男主人给年轻人钱,同时也让年轻人感受到信任和美好,救赎了年轻人当时脆弱的心,洗涤了他当时蒙尘的心,让年轻人感受到人性的力量,获得了支持。“琴声”更能暗示文章的主题,善良、信任、理解拥有强大的救赎人性和洗涤蒙尘心灵的力量。设置悬念,让读者好奇琴声的由来和意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如不赞同改为“琴声”。原标题“人性的爱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人性美好,帮助蒙尘的心灵洗涤干净,给了别人救赎,突出文章主题,善良、信任、理解拥有强大的救赎人性和洗涤蒙尘心灵的力量。标题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认为不好。“人性的爱抚”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折射出人物友善的品质,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信任、理解、友善可以成为救赎人性的力量。题目暗含深意,引发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二:我认为好,纯洁的琴声让男人相信“我”所说的是事实,而男人的信任、理解、友善拯救了“我”,以“琴声”为题,更能暗示小说的主题,也能引发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写街道无人,树叶打卷,基本无风,天气炎热,为下文店铺男主人打盹,年轻人想要求助,甚至想偷一笔钱的情节做铺垫。突出在年轻人被别的店铺轰走,近乎绝望时,得到了这家店铺男主人的信任和理解,让年轻人获得心灵的洗涤做铺垫。
故答案为: 示例一:通过环境描写,极言天气之热,街上无人,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还想继续求助(甚至产生过伺机行窃的恶念)作铺垫。示例二:能更好地表现炎热天气中,突出几近绝望的年轻人得到男人的信任、理解的可贵。
8.A重读“不”表示自己并不是要问路。之后语气低缓,低音调,表现出我此刻的胆怯、小心翼翼和慌张,所以说话时断时续。
B两个“出去”重读且急促的语气,重读“没门儿”,表现出女主人的刻薄无情和多疑、冷漠。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选择第①句,重读“不”字后,声调下调,在朗读时声音时断时续,表现出“我”的小心翼翼,慌乱和支支吾吾。示例二:我选择第②句,用急促的语气连读两个“出去”,重读“没门儿”,表现女人的多疑、刻薄、冷漠无情。
9.先表明态度再结合内容分析。
不认同,次要人物是衬托作用。店铺女主人是个多疑、刻薄、冷漠无情的人,反衬出男主人的温和、善良和宽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小说中不需要女人这个角色。
故答案为: 不认同,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突出女主人的刻薄(多疑、冷漠),反衬男主人的友善(仁厚、温和)。
【答案】10.B
11.示例一:词语的夸张,如“金樽”“玉盘”“斗十千”“值万钱”,语言夸张,极写宴会的丰盛,营造出欢乐气氛;示例二:诗句的夸张,如“拔剑四顾心茫然”,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浪漫主义手法一扫对仕途迷茫、心情郁闷的惆怅,表达作者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示例三: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又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与苦闷同时又执着理想的情感。示例四:诗人想象雄奇。他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行路难(其一)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理解。读懂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词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词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大意。抓住古诗中的关键字,如动词、形容词、意象、颜色词等,理解景物特点,理解浪漫主义手法特点,分析表现的诗人情感,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10.B:错误。第三、四句用词凝练简洁、形象生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流露出怀才不遇和落魄失意的寂寞愁情。“因为美酒佳肴不是自己喜欢的”错误。
故答案为: B
11.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翻译为: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此句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筵席上美酒佳肴的丰富和珍贵。
②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翻译为:心情愁烦,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此句用词凝练简洁、形象生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夸张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流露出怀才不遇和落魄失意的寂寞愁情。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翻译为: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意境夸张,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翻译为:像姜太公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此句用吕尚、伊尹的历史典故,两位人物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给诗人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翻译为: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诗中抒写了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故答案为:示例一:词语的夸张,如“金樽”“玉盘”“斗十千”“值万钱”,语言夸张,极写宴会的丰盛,营造出欢乐气氛;示例二:诗句的夸张,如“拔剑四顾心茫然”,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浪漫主义手法一扫对仕途迷茫、心情郁闷的惆怅,表达作者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示例三: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又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与苦闷同时又执着理想的情感。示例四:诗人想象雄奇。他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答案】12.A
13.C
14.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15.越 信 宿/ 遂 缘 小 溪/ 益 出 山 左
16.①根据【甲】文“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知,【甲】文还写了宴酣之乐;②根据【甲】文“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可知,【甲】文还写了与民同乐;③根据【乙】文“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可知,【乙】文还写了读书之乐;④根据【乙】文“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可知,【乙】文还写了田园之乐。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醉翁亭记;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篇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乐趣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乙】
水更浅,行船不通畅,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在药师寺住宿。药师寺依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过了两夜,就沿着小溪,再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四周被大山环绕。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驰到山谷中,大概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想要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12.A翻译为: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环,环绕
翻译为:四周被大山环绕。环,环绕
B翻译为:给它起名的是谁?名,命名
翻译为:想要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名,名称
C翻译为: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负,背负,背着
翻译为:药师寺依靠着紫芝山。负,依靠
D翻译为:有的勉强回答。或,有的
翻译为: 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或,或许,也许
故答案为:A
13.C:错误。【乙】只是介绍了山中美景,没有介绍山上亭子名字的由来。“均介绍了山中美景和山上亭子名字的由来”错误。
故答案为:C
14.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得、寓、率”。得:领会。寓:寄托。率,大概。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故答案为: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②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15.例句翻译为:过了两夜,就沿着小溪,再从山的东侧出来。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越信宿”表状语单独成句,后面可断句,在“宿”后面断句。“遂缘小溪”和“益出山左”并列,是具体的动作,中间可断开,即在“益”前面断句。即越信宿 / 遂缘小溪 / 益出山左
故答案为:越 信 宿/ 遂 缘 小 溪/ 益 出 山 左
16.【甲】①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翻译为: 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写宴酣之乐。
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翻译为: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写与民同乐。
【乙】①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翻译为:药师寺依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写读书之乐。
②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翻译为: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写田园之乐。
故答案为:①根据【甲】文“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知,【甲】文还写了宴酣之乐;②根据【甲】文“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可知,【甲】文还写了与民同乐;③根据【乙】文“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可知,【乙】文还写了读书之乐;④根据【乙】文“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可知,【乙】文还写了田园之乐。
【答案】17.武松;阅读指南
18.现代社会中我们还需要读诗,首先诗歌是想象的艺术,是艺术的表达。其次诗歌能深入到人性的本质,挖掘与发现生命的张力与能量。再次诗歌能激励人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让我们多读诗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19.示例:一首《我爱这土地》,让我们听到了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达,也听到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诗歌传递着最真挚的情感,而小说里的人物又让我们感受到智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欣赏课本剧《智取生辰纲》。
【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得体;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艾青诗选》;《水浒传》
【解析】【点评】(1)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本题考查给栏目命名。注意读懂题目要求,理解出题人意图。命名注意抓住主要部分的表述,并进行概括这句话,注意其他栏目的格式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个人看法。注意读懂题目要求,理解出题人意图。结合自身经历谈对诗歌的看法,态度要积极向上,言之合理。
(3)本题考查写串联词。根据题目要求,写串联词连接两个节目,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
17.①狮子楼手刃西门庆。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
蜈蚣岭刀劈王道人。武松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张青、孙二娘夫妇让武松去投二龙山。之后,夜走蜈蚣岭,在坟庵杀死恶道飞天蜈蚣王道人。
②栏目三写读现代诗歌的注意事项,要把握诗歌的意象,还要体味诗歌的情感。可以归纳为阅读指南。
故答案为:武松;阅读指南
18.先表明态度再分析。不认同这个观点,现如今还需要诗歌。诗歌是文化的载体,传承民族或地区的传统文化、历史背景和价值观念。诗歌让人陶冶性情、提升审美能力,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和社会。
故答案为:现代社会中我们还需要读诗,首先诗歌是想象的艺术,是艺术的表达。其次诗歌能深入到人性的本质,挖掘与发现生命的张力与能量。再次诗歌能激励人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让我们多读诗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19.写串联词连接两个节目,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如诗歌传情,《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接下来让我们欣赏课本剧《智取生辰纲》,一起感受小说人物的智慧吧。
故答案为:一首《我爱这土地》,让我们听到了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达,也听到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诗歌传递着最真挚的情感,而小说里的人物又让我们感受到智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欣赏课本剧《智取生辰纲》。
20.【答案】任务一:
人生的镜子
每年的六月我都回一趟家乡。
家乡的六月,骄阳似火。收割后的田野上,是一垛垛表情严肃的麦秆,迎接它们的是烈火的洗礼,它们也将在这烈火中把阳光的精华化为大地黑色的血液。
幼时的那一幕又浮上心头。
父亲拉着我的手走向了田野:“走,看火去。”我十分不情愿地跟在后面,太阳火辣辣的,再往火边一站,汗如雨下。这火既没有满天焰火的绮丽灿烂,又没有七彩霓虹的梦幻迷离,有什么好看的。
然而,父亲对我说:“你看,这是人生的镜子。”
人生的镜子?带着好奇,我向火堆中望去。红的火,黑的灰,熏人的烟尘,哪来什么镜子?
一阵强风吹来,漫天飞沙,我惊奇地发现火中溅出一颗火星,点着了旁边的一堆麦秆。火竟然迎着风头烧了起来,火舌紧紧地贴住地面,匍匐前进,艰难,却有力。旁边一堆顺风燃烧的火顷刻间便熄灭了。 霎那间,我被这奇异的景象吸引住了,全然顾不上那被火光映照得通红的脸。 火熊熊地燃烧着,又一粒火星迅速吞噬了整堆麦秆。为什么?为什么火是逆风燃烧的呢?由于年龄的限制,我无法理解,然而这一幕却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年龄及长,读了苇岸的散文,他讲的是野火,却也有和我一样的疑惑。他认为从物理学角度讲有两点:一是迎风氧气密集,有助于燃烧;二是逆风而行,步步为营,不会猝熄。最后,他说这也是生命的写照。
突然间,我读懂了父亲的话语:“这是人生的镜子。”这火不选择顺着风势的方向,却选择了与风势逆向而行,虽然艰难,可更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战胜困境的勇气。
成功的人生也同样如此,梵高与世俗画风逆行,得到了《向日葵》那如太阳般燃烧的热情;苏州五布衣反抗阉党专政,万世流芳,千载传佳名。
贫瘠的土地,树根常能深入大地;严寒的地域,常有苔藓奋斗的足迹。如果你困惑,你迷茫,你对自己没有信心,你对人生失去希望,那么请照照人生的这面镜子。
任务二:
学会照镜子
镜子,早就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人们通过镜子发现自己外表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但是,有几个人把镜子当作自己内在精神品质的折射口,从而改变自己内在的不足之处呢?
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治理好国家,他采纳了很多谏臣的意见。其中被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魏征,更是提出了多项建议,并多次当朝廷众人之面顶撞唐太宗。虽然唐太宗当时怒气冲天,但是他忍住了怒气,他知道这面“镜子”不顾皇上的脸面顶撞皇上全是为了国家。于是他努力从这面无私的“镜子”上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最终使国家空前富强。
唐太宗以人为镜,寻找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最终完成大业。历史上这种人物难道只有他一个人吗?靠此称霸天下的难道另无他人吗?
三国时期,曹操带兵征战,为了得到民心,他下令:在行军的过程中,如果踏坏了农民的粮食,斩!可是问题就出现在他自己的身上,他的坐下马因为受到惊吓,闯进了农民的庄稼地里,踏坏了不少的庄稼。当时曹操就拔出剑,准备自刎,在众官的苦苦劝说下,他最终没有自刎,但是他割下头发,以发代首,表示对自己的惩罚。在古代,割发是一种不轻的刑法,没了头发,做人就没有了尊严。他把自己说的话当作“镜子”,在给予他人警戒的同时,也在时时刻刻调整自己,最终统一了北方。但是后来他打碎了杨修这面“镜子”,导致他没有统一全国。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最主要要学会“照镜子”,而不是去发现“镜子”。因为我们周围的“镜子”也很多,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反射光线。但是有很多人在“镜子”中往往过于注重他人,而忽略了自己。就像管班级的纪律一样,那些管纪律的同学总是只会教训他人,很少听从他人的劝告,自己亲口说出的几条规矩对自己好像不管用,惟我独尊,这样做怎么会把班级纪律管好呢?
岳飞说过:“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只有把好自律这一关,只有从“镜子”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成为时代的强者,才能真正做到“治人先律己”。
任务三:
奇怪的镜子
美丽的池塘里有一条小鱼。他快快活活地玩了一天,可累了,正想休息一会儿。突然,小鱼发现有一样东西在一闪一闪的,他睁大眼睛一看,不禁叫起来:“多大多亮的镜子啊!”小鱼想:“要是把镜子搬到家里,让大家都能照一照该多好!”想着想着,小鱼轻轻地游到那镜子边,还没碰着,“镜子”就碎成一块块小片儿了。小鱼心里难过极了。但是,不一会儿,那“镜子”又圆了起来。
于是,小鱼急急忙忙找来了正在河边唱歌的小青蛙。“青蛙弟弟,我找到了一面又大又圆的镜子,请你帮我抬回家好吗?”小青蛙一口答应了。小青蛙用宽宽的大嘴巴刚想轻轻衔住镜子,只见“镜子”又碎成一块块小片了。小鱼和小青蛙都很难过。但是,不一会儿,那“镜子”又圆了起来。
于是,小鱼又急急忙忙找来了正在水中跳舞的河蚌。“河蚌姐姐,请你帮我把大镜子抬回家好吗?”河蚌一口答应了,跟着小鱼来到镜子边。河蚌用两片蚌壳刚想轻轻地夹住镜子,可“镜子”又碎了。小鱼、小青蛙、河蚌都很难过。但是,很快那“镜子”又圆了起来。
小鱼又找到了正在水藻中吹泡泡的螃蟹。“螃蟹哥哥,我找到一面又大又圆的镜子,请你帮我抬回家好吗?”螃蟹一口答应了。他用两只大大的螯,刚想轻轻地钳住镜子,可是“镜子”又碎了,成了一块块的小片儿。大家都很难过,可是又感到很奇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只听见一阵“哈哈哈”的笑声,虾公公拖着长长的胡子来了:“傻孩子,这哪是镜子,这是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水面上啊。”小鱼、小青蛙、小河蚌、螃蟹都抬起了头。大家看看天,又看看水面,都哈哈地笑了起来,连池塘里的月亮也笑了。
【知识点】记叙文;议论文;童话(寓言);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任务一:此题考查学生自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题干强调由诗想到的与“镜子”有关的生活经历或体验感悟,强调人生的镜子对你的积极意义。写作时要围绕这点,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看水,迎接真实的自己;勇敢面对镜子,发现问题并改正。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进入初中以来,语文成绩明显下滑,又着急又困惑,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这份考卷就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我平缓心情,认真梳理考卷上的知识点,规划练习题,最终提高了成绩,在这次考试失利的事情上我渐渐懂得了要勇敢面对人生的镜子,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
第四,结构。写记叙文,通过深情回忆曾经发生过的考试失利后努力学习,最终提高成绩的故事,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 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
任务二:此题考查学生自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题干强调由诗想到的与“镜子”有关的生活经历或体验感悟,强调人生的镜子对你的积极意义。写作时要围绕这点,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看水,迎接真实的自己;勇敢面对镜子,发现问题并改正。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进入初中以来,语文成绩明显下滑,又着急又困惑,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这份考卷就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我平缓心情,认真梳理考卷上的知识点,规划练习题,最终提高了成绩,在这次考试失利的事情上我渐渐懂得了要勇敢面对人生的镜子,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
第四,结构。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人生如镜。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任务三:此题考查学生自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题干强调由诗想到的与“镜子”有关的生活经历或体验感悟,强调人生的镜子对你的积极意义。写作时要围绕这点,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小兔子看水,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小乌龟勇敢面对镜子,发现问题并改正。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小兔子自从入学后就一直种不好萝卜,种植课经常不及格,又着急又困惑,但是小兔子并没有放弃,因为她知道,种植课就是一面镜子,让她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小兔子请教了种植萝卜的高手山猪爷爷,认真记笔记并努力锄草浇水,最终萝卜种好了。
第四,结构。写童话故事,写小兔子努力种萝卜的故事,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 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
【点评】任务一:这是一篇考场高分作文。开头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感情基础。选取小时候的人生经历谈对镜子的感悟。取材贴近自然,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结尾发出呼吁,照照人生的这面镜子,点明标题,总结前文,使文章内容更严谨。文章语言优美,善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文章还补充了科学知识,增加科学性和可读性。引用名人事例,增加说服力。
任务二:这是一篇考场高分作文。一是结构明确,逻辑清晰。本文根据题目材料准确提炼出“认清自己”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议论。为突出主旨,作者多次点题,确保了文章中心鲜明,符合考场作文的根本要求。
二是事例典型,层次清晰。为论证主题,作者精心选择唐太宗、曹操等名人事例为论据,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论证,使得文章内容充实丰满。
三是文章根据材料中“镜子”意象展开联想,从唐太宗、曹操等古代名人进一步论述到现如今生活中人们对待“镜子”的看法,引发思考。最后引用岳飞的名言,总结自己要从镜子中发现问题并改正,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名人事例的巧妙引用、活用增添了文章的历史文化底蕴。
任务三:这是一篇考场高分作文。一是观点切题,层次明晰。文章从原材料的引申义出发,建设性地写了有关“镜子”的童话故事,符合命题要求。在阐述观点时,围绕“镜子”如何捞取展开,条理明晰,对其原因的探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性。
二是语言凝练,富有概括性。虾公公一句话交代了镜子的出处和不能捞起的原因。全面而生动地传达了故事的教育意义。
三是行文自然,有童趣。作者讲小动物们切入到行文中,冷静客观地叙述,交代了小动物们之间的美好友谊,突出故事的教育意义。文章多用描写,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