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安徽省蚌埠G5市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安徽省蚌埠G5市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安徽省蚌埠G5市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1.(2023八上·蚌埠月考)默写。
(1)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里一直蕴藏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们习惯在自然之景中寄托自己的情思。徜徉于文学海洋,我们发现这样的文化现象比比皆是:身在南山之中,陶渊明“①    ,②   ”(《饮酒》<其五>),悠然自得之意表露无遗;行走在浩瀚辽阔的北方边塞,“③   ,④    ”(《使至塞上》),王维描摹了孤烟落日所勾勒的雄浑风光;身处秀美的山川之景中“⑤   ,⑥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绘就一幅落日游鱼竞跃图。
(2)故乡连接着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跋涉千里,心心念念的,还是那片故土。崔颢登黄鹤楼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而不见,心生无限愁思:
“⑦   ?⑧   ”(《黄鹤楼》);杜甫因战乱不能与家人传递信息,道出了自己思乡念亲之情切:“⑨   ,⑩    ”《春望》)。
【答案】(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篱、颓、鳞
故答案为:(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2023八上·蚌埠月考)小安所在的读书小组一同阅读了《昆虫记》,下面是部分学习记录,请你补充完整。
[甲]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蝉的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____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乙]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sǎ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____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____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
(1)汉字读写。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隧   道      塞   住      喷sǎ   
(2)词语运用。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支援 但是 压 B.支撑 于是 压
C.支撑 但是 顶 D.支援 于是 顶
(3)问题探究。下面是小组从“科学探究”角度阅读语段后所做的探究记录,请帮他们补充完整。
隧道概况 提出的质疑 探究的结论 证明结论的依据(原文)
大都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 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 ①    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
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 蝉在隧道的墙上涂上了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②   
(4)阅读感悟。《昆虫记》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从内容、情感、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四个角度中任意选择两个角度,简要说明这种情感态度在[甲][乙]两个语段中的体现。
【答案】(1)suì;sāi;洒
(2)B
(3)挤进了干土的罅隙。;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4)示例:内容上,介绍蝉的地穴建造极其巧妙,显示出其具备人一样的智慧;修辞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显示出对昆虫的平等态度和喜爱之情;情感上,说蝉干活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表达了对蝉的赞美之情;语言表达上,“简直”“聪明”等词语的使用,表达了对蝉的智慧和能力的惊叹和赞美。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作品的经典情节;《昆虫记》
【解析】【分析】(1) “隧道” 的 “隧”,读音是 “suì”。 “塞住” 的 “塞”,这里读 “sāi” 。 “喷 sǎ” 应写作 “喷洒” 。
(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支援:支持和援助。支撑:顶住压力使东西不变形,不损坏。句意是用柱子支起隧道。故用“支撑”。但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语气。于是: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句意是用泥浆使墙壁柔软。故用“于是”。顶: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压:从上面加力。句意为用身体在上面用力。故用“压”。
(3)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①“蝉的幼虫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液汁,可以利用它来避免穴里面的尘土。当它掘土的时候,将液汁喷洒在泥土上,使它成为泥浆,于是隧道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里。所以,当它出现在地面上时,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可知,泥土挤进了干土的罅隙。②“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可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4)在[甲][乙]两个语段中,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蝉建造地穴的过程和方法。比如提到蝉的隧道深度、结构,以及它如何利用自身的液体做灰泥来加固墙壁,还讲述了蝉将地穴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以获取汁液。这些内容展示了蝉在生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奇妙智慧和独特技能。作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观察和记录,让我们看到了蝉不为人知的一面,仿佛蝉是一位精巧的建筑师,精心设计并建造自己的家园。这种对蝉生存方式和能力的深入描绘,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他不仅仅是在观察昆虫,更是在欣赏和赞美它们的生存智慧。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比作矿工或铁路工程师。蝉本是昆虫,但作者赋予它人类的职业和智慧,使蝉具有了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作者拉近了与蝉的距离,把蝉当作平等的生命个体来对待。在[乙]段中,“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仿佛蝉有意识地利用自身的汁液来保护自己。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他把昆虫看作是有情感、有智慧的生命,而不仅仅是低等的生物。从 “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这句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蝉的赞美之情。作者将蝉的行为与人类的职业相类比,表达了对蝉的高度认可和钦佩。这种赞美并非是对高等生物的溢美之词,而是对看似渺小的昆虫的真诚赞美。同时,文中对蝉建造地穴过程的细致描述,也透露出作者对蝉生命的关注和呵护,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文中 “简直”“聪明” 等词语的使用,增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简直” 一词强调了蝉的行为与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的相似程度之高,突出了作者对蝉智慧的惊叹;“聪明” 一词则直接赋予蝉人类的智慧特质,表达了作者对蝉的赞赏。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蝉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同时,作者的语言简洁明了又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蝉的生命活动,仿佛亲眼目睹了蝉建造地穴的过程,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以及他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对昆虫世界的深入理解。
故答案为:(1)suì;sāi;洒;(2)B;(3) 挤进了干土的罅隙。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4)示例:内容上,介绍蝉的地穴建造极其巧妙,显示出其具备人一样的智慧;修辞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显示出对昆虫的平等态度和喜爱之情;情感上,说蝉干活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表达了对蝉的赞美之情;语言表达上,“简直”“聪明”等词语的使用,表达了对蝉的智慧和能力的惊叹和赞美。
【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3)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4)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3.(2023八上·蚌埠月考)现代社会,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了提高同学们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立德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图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统计图”,请写出你从图表中得出的结论。(答案中不得出现数字)
(2)你的同学小文在网络社交平台转发了一些网络谣言,自己却并不知情。针对此种现象,请你发一条微信对他进行劝告。
(3)活动中,小语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
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美好环境,我校团委号召广大青少年坚守网络公约,[A]抵制网络谣言,为了避免不犯错误,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B]同学们,让我们进一步增加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正义感,坚决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杜绝虚假信息,共建诚信网络。
①A句有语义重复的语病,应将“     ”或“     ”删去。
②B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4)为丰富活动内容,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说一说,互联网的发展
【答案】(1)示例一:大家分享的多是娱乐、游戏内容,与家庭、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很少。示例二:朋友圈分享的内容五花八门,其中游戏、娱乐内容居多。
(2)示例:小文,你好。你转发的消息,我通过查证发现是不真实的信息,这种谣言对社会具有危害性。我们学生要坚守网络公约,不信谣、不传谣,做遵纪守法的学生。你还是删除吧,好吗?
(3)①避免;不;②增加;增强
(4)示例:①查一查,互联网的知识  ②学一学,互联网的技术
【知识点】图表信息;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搭配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1)首先,观察图表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图表展示了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的各类内容及其占比情况。图表中列出了多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游戏、娱乐、新闻、家庭、校园生活等。接着,分析各类信息的占比情况。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游戏和娱乐类信息的占比最高,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信息。这表明在同学们的朋友圈分享中,游戏和娱乐内容占据了主导地位。然后,对比其他类型的信息。与游戏、娱乐类信息相比,家庭、校园生活等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占比相对较少。这反映出同学们在朋友圈分享时,更倾向于分享轻松愉快的内容,而较少分享与个人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内容。
(2)打招呼并引出话题:以友好的方式开头,如“小文,你好”,然后自然过渡到发现的问题,即他转发的谣言信息。指出问题并提供证据:明确指出他转发的消息是不真实的信息,并通过查证来增强说服力。这里可以简要提及查证的过程或来源,以增加可信度。阐述谣言的危害性:说明谣言对社会和个人可能造成的危害,如误导公众、破坏社会稳定等。这有助于让小文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提出建议和要求:建议他坚守网络公约,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并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学生。同时,明确要求他删除已经转发的谣言信息。以友好的方式结尾:以询问的语气结束,如“你还是删除吧,好吗?”,既表达了要求,又保持了友好的氛围。
(3)A在这句话中,“避免”和“不”两个词同时出现,导致语义重复。因为“避免”本身就含有“不”的意思,即“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所以,当“避免”和“不”一起使用时,就形成了语义上的冗余。为了修正这个语病,我们需要删去其中一个词。在这里,我们可以选择删去“避免”或“不”,这样句子就能保持清晰和准确。B在这句话中,“增加”和“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正义感”的搭配是不恰当的。因为“增加”通常用于描述数量或程度的增长,而“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正义感”是抽象的概念,更适合用“增强”来描述其提升或加强。所以,为了修正这个语病,我们需要将“增加”改为“增强”。
(4) 在设计新的活动形式时,我们需要考虑活动的目的、参与者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活动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活动形式应该与“我们的互联网时代”这一主题紧密相关,能够引导参与者深入了解互联网、体验互联网的魅力,并思考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故答案为:(1) 示例一:大家分享的多是娱乐、游戏内容,与家庭、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很少。
示例二:朋友圈分享的内容五花八门,其中游戏、娱乐内容居多。
(2) 示例:小文,你好。你转发的消息,我通过查证发现是不真实的信息,这种谣言对社会具有危害性。我们学生要坚守网络公约,不信谣、不传谣,做遵纪守法的学生。你还是删除吧,好吗? (3)①避免;不;②增加;增强;(4) 示例:①查一查,互联网的知识  ②学一学,互联网的技术
【点评】(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4)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2023八上·蚌埠月考)阅读
春雨遐思
李士兵
①春雨又称“杏花雨”,她呼唤花骨朵儿快快醒来,装扮美丽的春天。
②半夜醒来,听窗外雨声滴滴答答,清脆悦耳,恍如钢琴弹奏出的乐曲。静心聆听,这声音里还夹杂着窗外几棵竹子在风中摇曳发出的沙沙声,那是一位外地友人特地带给我的观赏斑竹。
③我睡意顿消,心情也愉悦起来,许多关于春雨的画面浮现在眼前:细雨中,在田间弯腰耕作的农民;放学路上,手牵着手在雨后彩虹下笑语盈盈的学生……
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场春雨初霁,粉红色的杏花便压弯枝头,一树花开,蝶舞蜂闹,春意盎然。三五好友在树下流连忘返,谈笑嬉闹,一起合影,不负春光不负卿!?“谁家獉 獉
旧宅春无主,深院帘垂杏花雨”,寂静的庭院,雨雾笼罩下,青砖黛瓦,屋檐处燕子衔泥筑巢,杏花开放,满园花香。春雨又将树叶上的浮土冲去,露出碧绿的颜色,那又是一番清新可人的意境啊。
⑤小时候,常听大人说:“春雨不隔人,乡村农事忙。”小路上,田地间,到处都是戴着斗笠,拿着农具的农民,他们在翻土、施肥、播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趁着这春雨带来的春潮,辛勤劳作着,为一年的好收成开个好头。
⑥他们忙碌着,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直到孩子们连蹦带跳地跑到跟前脆生生地大喊一声: “爹,回家吃午饭咯!”他们才抬起头向远处村庄望去,果然,村庄上空炊烟袅袅,在细雨蒙蒙中氤氲成了一幅丹青水墨画。
⑦江南的春雨细密如针如丝,往往伴随着晴空艳阳。前年的暮春,我在苏州留园的轩榭楼台,假山池沼间观赏金鱼戏水,与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迎着阳光,那雨丝闪着银光,飘逸而来,我们欢笑着仰起头,伸开臂膀去迎接它,好美的太阳雨哦!我们在雨里走着,任清凉的雨丝落在皮肤上,任微风撩起发丝,青春的眼眸里满是欢喜!
⑧春雨里适合思乡,暮色垂杨中,如烟如雾,远离故乡的人们因它而惆怅。“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遥想千百年前,苏东坡伫立台阶前,神情凝重,期望那鸿雁传书,带来故乡亲人音讯,心情难以平静,转身回屋品茗,奋笔疾书,留下千古文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杜樊川的诗里,读出对朝代更迭,岁月变迁,历史风云的慨叹。
⑨春雨里适合读书,窗外雨声淅淅沥沥,煮一壶新茶,热气萦绕,捧一本唐诗宋词或散文小说阅读着,与作者交流,与书中人物对话,此时无人打扰,也无事干扰,尽享书香兰心。有时,读着读着,想起往事,不由得会心一笑。
⑩春雨仍在滴滴答答地响着,窗外渐渐明亮起来,新的一天如约而至。拉开窗帘,雨水在竹叶上晶莹剔透,远处的草坪上几朵野花开放,含羞带笑,春雨给人间带来了无限生机。
(选自《盐城晚报》2022年3月16日,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窗外的斑竹摇曳发出如钢琴弹奏般悦耳的声音,使作者睡意顿消、心情愉悦。
B.文章描写雨中的劳作,既表现了农民们勤劳的品质,又能体现春雨带来的生机。
C.本文以“春雨遐思”为题,既点明了文章线索,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本文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悟,情感真挚。
5.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一场春雨初霁,粉红色的杏花便压弯枝头,一树花开,蝶舞蜂闹,春意盎然。(从动词运
用的角度赏析)
②他们才抬起头向远处村庄望去,果然,村庄上空炊烟袅袅,在细雨蒙蒙中氤氲成了一幅丹青水墨画。(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6.请结合文章第⑦段说说江南春雨有哪些特点。
7.文章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春雨来到人间的美妙景象,通过“春雨”寄托和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8.文章描绘了哪些春雨图景?你最喜欢其中哪幅?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4.A
5.①运用“舞”和“闹”这两个动词写出雨后蜂蝶在杏花丛中飞舞的场景,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雨后杏花盛放时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中村庄比作一幅丹青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村庄的静谧美丽,表达了农民对春雨的喜爱与期盼。
6.细密、往往伴随晴空艳阳、飘逸、清凉。
7.通过对春雨中场景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以“春雨”为代表的美好事物的喜爱;通过在春雨中对往事的追忆,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慨叹;通过对春雨的遐想,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8.示例:春雨农事图、春雨思乡图、春雨读书图。理由:示例一:我最喜欢春雨农事图,这幅图展现了农民们翻土施肥播种的勤劳和坚韧;农民们在春雨里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让人感受到了春雨带来的生机和美好。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4)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根据文章内容以及主旨思想作答。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4.A.有误,“窗外的斑竹摇曳发出如钢琴弹奏般悦耳的声音”错误,应是窗外雨声;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5.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①本小题要求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舞” 字形象地描绘出蝴蝶在花丛中轻盈、优美地飞舞的姿态,仿佛在翩翩起舞,展示着生命的活力与灵动。“闹” 字则生动地表现出蜜蜂在花丛中忙碌、欢快的情景。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充满了生机与热闹的氛围。这两个动词的运用,共同勾勒出了一幅蝶舞蜂闹的春日盛景图。读者可以通过这两个字,在脑海中浮现出杏花盛开的枝头,蝴蝶翩翩飞舞,蜜蜂欢快忙碌的生动画面。作者通过 “舞” 和 “闹” 这两个动词,不仅展现了春天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传达出了作者对眼前这一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是对春天、对生命的赞美和欣赏。②本小题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雨中村庄” 比作 “一幅丹青水墨画”。“丹青水墨画” 给人以宁静、优美、富有诗意的感觉。雨中的村庄,炊烟袅袅,细雨蒙蒙,整个画面显得朦胧而又美丽。炊烟在细雨中缭绕,与周围的景物相互交融,就像一幅水墨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通过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村庄的静谧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农民对春雨的喜爱与期盼。春雨滋润了土地,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而村庄在春雨中的美丽景象,也让农民们心生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种情感融入在对村庄景色的描写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农民与大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
故答案为:①运用“舞”和“闹”这两个动词写出雨后蜂蝶在杏花丛中飞舞的场景,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雨后杏花盛放时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之情。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中村庄比作一幅丹青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村庄的静谧美丽,表达了农民对春雨的喜爱与期盼。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7段“江南的春雨细密如针如丝,往往伴随着晴空艳阳”可知,江南春雨十分细密,总是伴随着阳光,在阳光中出现;根据第7段“迎着阳光,那雨丝闪着银光,飘逸而来,我们欢笑着仰起头伸开臂膀去迎接它,好美的太阳雨哦!”可知,江南春雨十分飘逸,总是伴随着阳光.在阳光中出现;根据第7段“我们在雨里走着,任清凉的雨丝落在皮肤上,任微风撩起发丝,青春的眼眸里满是欢喜”可知,江南的春雨十分清凉。
故答案为: 细密、往往伴随晴空艳阳、飘逸、清凉。
7.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根据第4段“春雨又将树叶上的浮土冲去,露出碧绿的颜色,那又是一番清新可人的意境啊”可知,作者通过对春雨的细腻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以“春雨”为代表的美好事物的喜爱;根据第8段“春雨里适合思乡,暮色垂杨中,如烟如雾,远离故乡的人们因它而惆怅“遥想千百年前,苏东坡伫立台阶前,深情凝重,期望那鸿雁传书,带来故乡亲人音讯,心情难以平静,······从杜樊川的诗里,读出对朝代更迭,岁月变迁,历史风云的慨叹”可知,通过春雨中对往事的追忆,作者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时代变迁的慨叹;根据第10段“春雨仍在滴滴答答地响着,窗外渐渐明亮起来,新的一天如约而至。拉开窗帘,雨水在竹叶上晶莹剔透,远处的草坪上几朵野花开放,含羞带笑,春雨给人间带来了无限生机”可知,在春雨中作者迎来了新的一天,由此可知,春雨还象征着美好生活,借助对春雨的遐想,作者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故答案为:通过对春雨中场景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以“春雨”为代表的美好事物的喜爱;通过在春雨中对往事的追忆,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慨叹;通过对春雨的遐想,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可知,⑤⑥描绘的是春雨农事图;⑧描绘的是春雨思乡图;⑨描绘的是春雨读书图。我最喜欢春雨农事图,这幅图展现了农民们翻土施肥播种的勤劳和坚韧;农民们在春雨里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让人感受到了春雨带来的生机和美好。
故答案为: 示例:春雨农事图、春雨思乡图、春雨读书图。理由:示例一:我最喜欢春雨农事图,这幅图展现了农民们翻土施肥播种的勤劳和坚韧;农民们在春雨里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让人感受到了春雨带来的生机和美好。
(2023八上·蚌埠月考)阅读
【材料一】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有些鸟类会在每年的特定季节,飞越千山万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它们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些问题,就是候鸟学的研究对象。候鸟是指那些在一年中有固定的迁徙规律,根据季节变化,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繁殖和越冬的鸟类。按照迁徙的距离,候鸟可以分为长途候鸟、中途候鸟和短途候鸟。长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超过5000公里的鸟类,如大雁、白鹤、信天翁等。中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1000-5000公里的鸟类,如红嘴相思鸟、喜鹊、百灵等。短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不到1000公里的鸟类,如画眉、山雀等。候鸟迁徙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一般来说,候鸟会在春季从温暖的南方飞到寒冷的北方进行繁殖,因为北方有更多的食物资源和更少的捕食者。而在秋季,候鸟会从北方飞回南方进行越冬,因为南方有更温暖的气候和更稳定的水源。这样,候鸟就能利用不同地区的优势,保证自己和后代的生存。候鸟的迁徙是一场艰苦而又神奇的旅程,它们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到达目的地。 (刊载于2023年6月17日)
【材料二】不同候鸟有不同的生存策略。不论是先天遗传还是要后天学习,不同候鸟都有一套巧妙的“迁徙机制”,以及精准的“导航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候鸟都沿着海岸线飞。老鹰、雕等一些猛禽,就是沿着山脊线迁徙。以凤头蜂鹰为例,聪明的凤头蜂鹰会把我国从西向东、从高到低的三级阶梯间的“台阶差”作为地标,再通过太阳位置来分辨南北,实现“导航”飞行。那么,夜里迁徙的候鸟,靠什么“导航”呢?科学家在雀形目候鸟的身体中发现了一种感应电磁的蛋白,可以根据地球南北极电磁感应的变化来分辨方向,还有的鸟类懂得观测星星的东升西落来定位。候鸟也有迷路的。遗憾的是,一旦迷路,大多数将无法存活。所以,如今候鸟的迁徙路线,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探路、尝试、优化逐渐发展而来的,蕴含了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刊载于2023年6日19日)
【材料三】
【材料四】在关乎全球候鸟种群生存与繁衍的重要迁徙通道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命运与共之心、生态创新之智爱鸟护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愿景正在变成可感可知的现实。关爱———建设“候鸟友好”城市北京雨燕是北京的“形象大使”。除了北京雨燕,每年春季,还有灰鹤、黑鹳、银鸥等大量候鸟从南途经北京向北迁徙。记者在调研采访时发现,北京有不少鸟类友好型建筑。此外,北京还致力于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鸟类提供必要的栖息地、食物和水源。守护———让候鸟家园重焕生机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会与数以万计的迁徙候鸟一道,云集到福建福宁湾、罗源湾等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越冬。罗源湾附近居民于孙李告诉记者,当地村民祖祖辈辈靠海吃海,水产养殖是主要产业。不当的养殖行为曾对当地水鸟栖息产生影响,生态平衡一度遭到破坏。为重焕湿地生机,当地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附近的渔村还修建了不少观鸟栈道,生态观鸟旅游成了当地发展的“新名片”。从向自然过度索取到对自然精心呵护,罗源湾的发展之变是中国全面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的一个缩影。 (刊载于2023年6月6日)
9.下列诗句,没有写到候鸟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10.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补全下图。
11.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八条,其中有三条途经中国。请结合【材料四】,说说中国为保护候鸟迁徙采取了哪些举措?
12.在学习完这几则材料后,小安打算制作一个“候鸟档案卡”,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候鸟档案卡
定义:候鸟是指那些在一年中有固定的迁徙规律,根据季节变化,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繁殖和越冬的鸟类。
界:动物界
迁徙原因:①   
分类:a.按迁徙季节分———夏候鸟、冬候鸟
b.按迁徙距离分———长途候鸟:每年飞行超过5000公里,如信天翁。
中途候鸟:②   
③   :每年飞行不到1000公里,如画眉。
c.按迁徙高度分———普通类
特殊类:④   (填鸟名)迁徙的特殊高度高于麦金利山(即德纳里山);斑头雁迁徙的通常高度可接近⑤   (填山名)的高度。
【答案】9.B
10.①沿海岸线飞;②根据星星东升西落来定位;③候鸟迁徙高度;④1200-3000米以上。
11.①建设“候鸟友好"城市。建设"候鸟友好型建筑,为鸟类提供必要的栖息地、食物和水源 ②重焕湿地生机。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12.①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②每年飞行1000-5000公里,如喜鹊。;③短途候鸟;④白头鹰;⑤珠穆朗玛峰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9.A.有,雁是候鸟;
B.没有;
C.有,燕是候鸟;
D.有,鹤是候鸟。
故答案为:B
10.①根据提示“飞行路线”“沿山脊飞”和材料二关键句“并不是所有候鸟都沿着海岸线飞。老鹰、雕等一些猛禽,就是沿着山脊线迁徙”可知,答案为:沿海岸线飞。②根据提示“夜间导航”“根据地球南北极电磁感应的变化来分辨方向”和材料二关键句“科学家在雀形目候鸟的身体中发现了一种感应电磁的蛋白,可以根据地球南北极电磁感应的变化来分辨方向,还有的鸟类懂得观测星星的东升西落来定位”可知,答案为:根据星星东升西落来定位。③根据提示“通常高度:0-1200米”和材料三图示可知,答案为:候鸟迁徙高度。④根据提示“通常高度:0-1200米”和材料三图示的虚箭头所示可知,答案为:1200-3000米以上。
故答案为: ①沿海岸线飞;②根据星星东升西落来定位;③候鸟迁徙高度;④1200-3000米以上。
11.①根据材料四关键句“北京有不少鸟类友好型建筑。此外,北京还致力于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鸟类提供必要的栖息地、食物和水源”可知答案。②根据材料四关键句“为重焕湿地生机,当地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附近的渔村还修建了不少观鸟栈道……”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①建设“候鸟友好"城市。建设"候鸟友好型建筑,为鸟类提供必要的栖息地、食物和水源 ②重焕湿地生机。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12.①根据提示“迁徙原因”和材料一关键句“候鸟迁徙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可知,答案为: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②根据提示“中途候鸟”和材料一关键句“中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1000-5000公里的鸟类,如红嘴相思鸟、喜鹊、百灵等”可知,答案为:每年飞行1000-5000公里,如喜鹊。③根据提示“每年飞行不到1000公里。如画眉”和材料一关键句“短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不到1000公里的鸟类,如画眉、山雀等”可知,答案为:短途候鸟。④根据提示“迁徙的特殊高度高于麦金利山(即德纳里山)”和材料三图示可知,答案为:白头鹰。⑤根据提示“斑头雁迁徙的通常高度可接近”和材料三图示可知,答案为:珠穆朗玛峰。
故答案为:①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②每年飞行1000-5000公里,如喜鹊。③短途候鸟;④白头鹰;⑤珠穆朗玛峰
(2023八上·蚌埠月考)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由锅耳①至特里,路甚崎岖。是日,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②缓行。行数十里,路始平,仆回顾主曰:“而今而后,吾知免扶。”于是,仆夫升车而坐,主人凭轼而观。已而,左枯根,右巨石,车仄以翻,马卧且踢,主人猬缩于箱中,仆夫鹄立③于辕外。仆夫曰:“异哉,不覆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主人曰:“宜哉,高冈防其覆,是以免于覆;平地自以为必不覆,安得而不覆也!”
(节选自《梅庄杂著》,有改动)[注]①锅耳:古代地名。后文的特里也是古代地名。②辕:车辕,车前驾牲畜的直木。③鹄立:如鹄引颈而立,直立。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必先苦其心志   由锅耳至特里   
人恒过,然后能改   安得而不覆也   
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缓行。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异哉,不覆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
16.[甲][乙]两文阐述事理的方法以及所阐述的事理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3.使……痛苦;从;犯错误;怎么
14.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缓行。
15.①(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②奇怪啊,没有在(险要的)高冈翻车却在平地翻车。
16.方法不同:[甲]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进一步提出中心论点;[乙]文则是通过生活小故事揭示道理。事理相同: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要有忧患意识,不要因眼前的安乐而不思进取。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译文】
【甲】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之地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赎出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从锅耳到特里,道路非常崎岖。这天,车在前面,主人(端)正地坐着,仆人扶着车辕缓慢前行。走了几十里路,道路开始平坦,仆人回头对主人说:“从现在起,我知道可以不用扶车辕了。” 于是,仆人登上车坐着,主人靠着车前的横木观看。不久,左边有枯树根,右边有大石头,车子倾斜而翻倒,马倒地并且蹄子乱踢,主人像刺猬一样蜷缩在车厢中,仆人像天鹅一样站在车辕外面。仆人说:“奇怪啊,不在高冈上翻车却在平地上翻车。” 主人说:“应该这样啊,在高冈上(我)防备翻车,所以避免了翻车;在平地上自以为一定不会翻车,怎么能不翻车呢!”
1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①句意: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苦:使······痛苦。②句意:从锅耳到特里。由:从。③句意: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过:犯错误。④句意:怎么不会翻车呢!安:怎么。
故答案为:使……痛苦;从;犯错误;怎么
1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车在(道路上)前进,主人(在车中)端端正正地空着,车夫扶着车前驾牲畜的直木慢慢(往前)走。“车在前”:“车” 是主语,表示被描述的对象。“在前” 是谓语,表示车所处的位置状态。这里是一个方位短语作谓语,描述车的位置在前面。“主人正襟危坐”:“主人” 是主语,即这个场景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正襟危坐” 是谓语,是一个成语,表示主人端正地坐着,严肃或拘谨的样子。这个短语整体描述了主人的状态。“仆夫扶辕缓行”:“仆夫” 是主语,指仆人。“扶辕缓行” 是谓语,“扶辕” 表示仆人的动作是扶着车辕,“缓行” 表示行动的状态是缓慢地行走。
故答案为: 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缓行。
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①重点词:征,表现;喻,被理解。②重点词:异,奇怪:覆,翻车。
故答案为: ①(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②奇怪啊,没有在(险要的)高冈翻车却在平地翻车。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根据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从句式上看,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语气强烈;从论证方法来看,这里通过举例论证,列举了六位身处逆境但最终却有所作为的人物事迹!从正面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根据甲文“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是由个人到国家,进一步论证了经受磨练的好处,从反面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可见,甲文将举例与说理相结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根据乙文“由锅耳至特里,路甚崎岖。是日,车在前,仆夫扶辕缓行。行数十里,路始平。于是,仆夫升车而坐。已而,左枯根,右巨石,车仄以翻“主人曰:‘高冈防其覆,是以免于覆;平地自以为必不覆,安得而不覆也”可知,乙文段重在记叙,通过讲述车夫没在高冈翻车却在平地翻车的生活小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险要处,人们谨小慎微反倒安全:平顺处,麻痹大意,容易出事故的。揭示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的道理。
故答案为: 方法不同:[甲]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进一步提出中心论点;[乙]文则是通过生活小故事揭示道理。事理相同: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要有忧患意识,不要因眼前的安乐而不思进取。
17.(2023八上·蚌埠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亲爱的同学,你好,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有过许多合影,也许是和人,也许是和景,也许是和宠物……在你的记忆中一定有你最喜欢的合影,比如毕业照、全家福、景点打卡、萌宠合影等等,你最喜欢的合影是否藏着难忘的故事,有着特别的经历,引发过独特的感受和深入地思考呢?请你以《我和 ▲ 的合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我和爷爷的合影
在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张我和爷爷的合影。照片中的爷爷笑容满面,眼中满是慈爱,而我紧紧地依偎在爷爷身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的思绪就会被拉回到那段与爷爷共度的美好时光。
小时候,父母工作繁忙,我便被送到了乡下爷爷家。那是一个美丽的小乡村,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爷爷家有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爷爷是个勤劳善良的人,他每天都会早早地起床,去田里劳作,或者在家里收拾院子。
我最喜欢跟着爷爷去田里玩耍。爷爷在田里干活,我就在田埂上奔跑嬉戏,捉蝴蝶、捉蚂蚱。有时候,我也会学着爷爷的样子,拿起小锄头,在地里挖来挖去,虽然什么也挖不到,但我却觉得十分有趣。爷爷总是笑着看着我,叮嘱我要小心,不要摔倒。
夏日的夜晚,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晚饭后,爷爷会搬来两把椅子,放在院子里,我们祖孙俩就坐在椅子上,一边乘凉,一边听爷爷讲故事。爷爷的肚子里好像装着无数个故事,有神话传说,有历史故事,还有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沉浸在爷爷的故事中。有时候,我会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星星,想象着那些星星上是不是也有像我们一样的人。爷爷则会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一些关于星星的知识。
在我十岁生日那天,爸爸妈妈特意回到了爷爷家,为我庆祝生日。那天,爷爷穿上了他最喜欢的那件蓝色衬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拍了这张合影。照片中的我,头戴生日皇冠,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蛋糕,爷爷站在我的身旁,紧紧地搂着我的肩膀。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回到了城市读书,与爷爷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每次打电话给爷爷,他总是在电话那头叮嘱我要好好学习,注意身体。我知道,爷爷虽然不在我身边,但他一直在默默地关心着我。
如今,爷爷已经离开了我,但那张合影却成为了我最珍贵的回忆。每当我想念爷爷的时候,我就会拿起那张照片,仔细地端详着爷爷的面容,仿佛又回到了和爷爷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时光。我知道,爷爷会一直在我的心中,永远陪伴着我。
这张合影,不仅记录了我和爷爷的美好瞬间,更承载了我对爷爷深深的思念和敬爱之情。它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永远珍藏它。
【知识点】记叙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的关键词是 “合影”,体裁为记叙文写作要求。材料中提到在成长历程中与不同对象的合影,如人、景、宠物等,并且这些合影背后有难忘的故事、特别的经历、独特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
【题干分析】① 材料中提到的合影类型丰富多样。毕业照记录着校园生活的结束和新征程的开始,它承载着同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校园时光的美好回忆;全家福则凝聚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共同经历;景点打卡照留存了旅行中的美好瞬间,背后可能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不同文化的体验;萌宠合影则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特殊情感和互动。② 写作思路:写作中心可以是通过一张合影展现某种情感、成长经历或人生感悟。开头可以通过回忆引出合影,比如 “在我的相册里,有一张照片始终熠熠生辉,那是我和 [具体对象] 的合影,每当看到它,那段美好的时光就会浮现在眼前。”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与合影对象相关的故事,比如和宠物的合影,可以写与宠物相识、相处的过程,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陪伴,以及在某个特殊时刻拍下这张合影的原因。这部分要突出细节描写,展现情感的变化。结尾可以升华主题,如 “这张合影不仅仅是一张照片,它更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它让我懂得了 [某种道理],我会永远珍藏它。”学生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可能是只描述合影的场景,而忽略了背后的情感和故事;或者在叙述故事时详略不当,没有突出重点。
【立意提取】
1.我和奶奶的合影:通过与奶奶的合影,回忆与奶奶相处的点点滴滴,表达对奶奶的思念和敬爱之情。写作角度可以从奶奶对自己的关爱、自己与奶奶之间的温馨互动等方面展开,重点描写奶奶的形象和一些令人难忘的场景,如奶奶为自己做饭、陪自己玩耍等。
2.我和长城的合影:讲述游览长城的经历,以及在长城上拍下合影的感受。可以从对长城雄伟壮丽景色的描写入手,进而表达对中华民族伟大历史文化的自豪和敬仰之情。写作时要突出长城的特点和自己在长城上的所见所感。
3.我和小狗布丁的合影:叙述与小狗布丁的故事,比如它的到来给家庭带来的变化,自己与它一起玩耍、训练的过程,以及在某个特殊日子(如小狗的生日)拍下合影。从人与动物的情感角度出发,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重点描写小狗的可爱模样和与它之间的亲密互动。
【点评】这道作文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情感和启发性。首先,它以亲切的问候语 “亲爱的同学,你好” 开篇,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写作情境。题目中提到的 “合影” 这一主题,涵盖范围广泛,无论是与人、景还是宠物的合影,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材空间。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到合适的素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其次,题干不仅引导学生回忆合影,还进一步挖掘合影背后的故事、经历、感受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合影的表面描述上,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情感和意义。这样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思考能力,使作文更具深度和内涵。再者,题目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这符合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重点,能够考查学生叙述事情、刻画人物、描写场景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对字数和抄袭行为的规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写作规范。
1 / 1安徽省蚌埠G5市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1.(2023八上·蚌埠月考)默写。
(1)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里一直蕴藏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们习惯在自然之景中寄托自己的情思。徜徉于文学海洋,我们发现这样的文化现象比比皆是:身在南山之中,陶渊明“①    ,②   ”(《饮酒》<其五>),悠然自得之意表露无遗;行走在浩瀚辽阔的北方边塞,“③   ,④    ”(《使至塞上》),王维描摹了孤烟落日所勾勒的雄浑风光;身处秀美的山川之景中“⑤   ,⑥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绘就一幅落日游鱼竞跃图。
(2)故乡连接着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跋涉千里,心心念念的,还是那片故土。崔颢登黄鹤楼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而不见,心生无限愁思:
“⑦   ?⑧   ”(《黄鹤楼》);杜甫因战乱不能与家人传递信息,道出了自己思乡念亲之情切:“⑨   ,⑩    ”《春望》)。
2.(2023八上·蚌埠月考)小安所在的读书小组一同阅读了《昆虫记》,下面是部分学习记录,请你补充完整。
[甲]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蝉的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____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乙]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sǎ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____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____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
(1)汉字读写。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隧   道      塞   住      喷sǎ   
(2)词语运用。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支援 但是 压 B.支撑 于是 压
C.支撑 但是 顶 D.支援 于是 顶
(3)问题探究。下面是小组从“科学探究”角度阅读语段后所做的探究记录,请帮他们补充完整。
隧道概况 提出的质疑 探究的结论 证明结论的依据(原文)
大都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 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 ①    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
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 蝉在隧道的墙上涂上了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②   
(4)阅读感悟。《昆虫记》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从内容、情感、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四个角度中任意选择两个角度,简要说明这种情感态度在[甲][乙]两个语段中的体现。
3.(2023八上·蚌埠月考)现代社会,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了提高同学们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立德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图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统计图”,请写出你从图表中得出的结论。(答案中不得出现数字)
(2)你的同学小文在网络社交平台转发了一些网络谣言,自己却并不知情。针对此种现象,请你发一条微信对他进行劝告。
(3)活动中,小语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
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美好环境,我校团委号召广大青少年坚守网络公约,[A]抵制网络谣言,为了避免不犯错误,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B]同学们,让我们进一步增加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正义感,坚决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杜绝虚假信息,共建诚信网络。
①A句有语义重复的语病,应将“     ”或“     ”删去。
②B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4)为丰富活动内容,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说一说,互联网的发展
(2023八上·蚌埠月考)阅读
春雨遐思
李士兵
①春雨又称“杏花雨”,她呼唤花骨朵儿快快醒来,装扮美丽的春天。
②半夜醒来,听窗外雨声滴滴答答,清脆悦耳,恍如钢琴弹奏出的乐曲。静心聆听,这声音里还夹杂着窗外几棵竹子在风中摇曳发出的沙沙声,那是一位外地友人特地带给我的观赏斑竹。
③我睡意顿消,心情也愉悦起来,许多关于春雨的画面浮现在眼前:细雨中,在田间弯腰耕作的农民;放学路上,手牵着手在雨后彩虹下笑语盈盈的学生……
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场春雨初霁,粉红色的杏花便压弯枝头,一树花开,蝶舞蜂闹,春意盎然。三五好友在树下流连忘返,谈笑嬉闹,一起合影,不负春光不负卿!?“谁家獉 獉
旧宅春无主,深院帘垂杏花雨”,寂静的庭院,雨雾笼罩下,青砖黛瓦,屋檐处燕子衔泥筑巢,杏花开放,满园花香。春雨又将树叶上的浮土冲去,露出碧绿的颜色,那又是一番清新可人的意境啊。
⑤小时候,常听大人说:“春雨不隔人,乡村农事忙。”小路上,田地间,到处都是戴着斗笠,拿着农具的农民,他们在翻土、施肥、播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趁着这春雨带来的春潮,辛勤劳作着,为一年的好收成开个好头。
⑥他们忙碌着,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直到孩子们连蹦带跳地跑到跟前脆生生地大喊一声: “爹,回家吃午饭咯!”他们才抬起头向远处村庄望去,果然,村庄上空炊烟袅袅,在细雨蒙蒙中氤氲成了一幅丹青水墨画。
⑦江南的春雨细密如针如丝,往往伴随着晴空艳阳。前年的暮春,我在苏州留园的轩榭楼台,假山池沼间观赏金鱼戏水,与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迎着阳光,那雨丝闪着银光,飘逸而来,我们欢笑着仰起头,伸开臂膀去迎接它,好美的太阳雨哦!我们在雨里走着,任清凉的雨丝落在皮肤上,任微风撩起发丝,青春的眼眸里满是欢喜!
⑧春雨里适合思乡,暮色垂杨中,如烟如雾,远离故乡的人们因它而惆怅。“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遥想千百年前,苏东坡伫立台阶前,神情凝重,期望那鸿雁传书,带来故乡亲人音讯,心情难以平静,转身回屋品茗,奋笔疾书,留下千古文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杜樊川的诗里,读出对朝代更迭,岁月变迁,历史风云的慨叹。
⑨春雨里适合读书,窗外雨声淅淅沥沥,煮一壶新茶,热气萦绕,捧一本唐诗宋词或散文小说阅读着,与作者交流,与书中人物对话,此时无人打扰,也无事干扰,尽享书香兰心。有时,读着读着,想起往事,不由得会心一笑。
⑩春雨仍在滴滴答答地响着,窗外渐渐明亮起来,新的一天如约而至。拉开窗帘,雨水在竹叶上晶莹剔透,远处的草坪上几朵野花开放,含羞带笑,春雨给人间带来了无限生机。
(选自《盐城晚报》2022年3月16日,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窗外的斑竹摇曳发出如钢琴弹奏般悦耳的声音,使作者睡意顿消、心情愉悦。
B.文章描写雨中的劳作,既表现了农民们勤劳的品质,又能体现春雨带来的生机。
C.本文以“春雨遐思”为题,既点明了文章线索,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本文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悟,情感真挚。
5.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一场春雨初霁,粉红色的杏花便压弯枝头,一树花开,蝶舞蜂闹,春意盎然。(从动词运
用的角度赏析)
②他们才抬起头向远处村庄望去,果然,村庄上空炊烟袅袅,在细雨蒙蒙中氤氲成了一幅丹青水墨画。(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6.请结合文章第⑦段说说江南春雨有哪些特点。
7.文章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春雨来到人间的美妙景象,通过“春雨”寄托和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8.文章描绘了哪些春雨图景?你最喜欢其中哪幅?说说你的理由。
(2023八上·蚌埠月考)阅读
【材料一】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有些鸟类会在每年的特定季节,飞越千山万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它们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些问题,就是候鸟学的研究对象。候鸟是指那些在一年中有固定的迁徙规律,根据季节变化,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繁殖和越冬的鸟类。按照迁徙的距离,候鸟可以分为长途候鸟、中途候鸟和短途候鸟。长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超过5000公里的鸟类,如大雁、白鹤、信天翁等。中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1000-5000公里的鸟类,如红嘴相思鸟、喜鹊、百灵等。短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不到1000公里的鸟类,如画眉、山雀等。候鸟迁徙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一般来说,候鸟会在春季从温暖的南方飞到寒冷的北方进行繁殖,因为北方有更多的食物资源和更少的捕食者。而在秋季,候鸟会从北方飞回南方进行越冬,因为南方有更温暖的气候和更稳定的水源。这样,候鸟就能利用不同地区的优势,保证自己和后代的生存。候鸟的迁徙是一场艰苦而又神奇的旅程,它们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到达目的地。 (刊载于2023年6月17日)
【材料二】不同候鸟有不同的生存策略。不论是先天遗传还是要后天学习,不同候鸟都有一套巧妙的“迁徙机制”,以及精准的“导航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候鸟都沿着海岸线飞。老鹰、雕等一些猛禽,就是沿着山脊线迁徙。以凤头蜂鹰为例,聪明的凤头蜂鹰会把我国从西向东、从高到低的三级阶梯间的“台阶差”作为地标,再通过太阳位置来分辨南北,实现“导航”飞行。那么,夜里迁徙的候鸟,靠什么“导航”呢?科学家在雀形目候鸟的身体中发现了一种感应电磁的蛋白,可以根据地球南北极电磁感应的变化来分辨方向,还有的鸟类懂得观测星星的东升西落来定位。候鸟也有迷路的。遗憾的是,一旦迷路,大多数将无法存活。所以,如今候鸟的迁徙路线,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探路、尝试、优化逐渐发展而来的,蕴含了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刊载于2023年6日19日)
【材料三】
【材料四】在关乎全球候鸟种群生存与繁衍的重要迁徙通道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命运与共之心、生态创新之智爱鸟护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愿景正在变成可感可知的现实。关爱———建设“候鸟友好”城市北京雨燕是北京的“形象大使”。除了北京雨燕,每年春季,还有灰鹤、黑鹳、银鸥等大量候鸟从南途经北京向北迁徙。记者在调研采访时发现,北京有不少鸟类友好型建筑。此外,北京还致力于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鸟类提供必要的栖息地、食物和水源。守护———让候鸟家园重焕生机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会与数以万计的迁徙候鸟一道,云集到福建福宁湾、罗源湾等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越冬。罗源湾附近居民于孙李告诉记者,当地村民祖祖辈辈靠海吃海,水产养殖是主要产业。不当的养殖行为曾对当地水鸟栖息产生影响,生态平衡一度遭到破坏。为重焕湿地生机,当地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附近的渔村还修建了不少观鸟栈道,生态观鸟旅游成了当地发展的“新名片”。从向自然过度索取到对自然精心呵护,罗源湾的发展之变是中国全面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的一个缩影。 (刊载于2023年6月6日)
9.下列诗句,没有写到候鸟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10.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补全下图。
11.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八条,其中有三条途经中国。请结合【材料四】,说说中国为保护候鸟迁徙采取了哪些举措?
12.在学习完这几则材料后,小安打算制作一个“候鸟档案卡”,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候鸟档案卡
定义:候鸟是指那些在一年中有固定的迁徙规律,根据季节变化,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繁殖和越冬的鸟类。
界:动物界
迁徙原因:①   
分类:a.按迁徙季节分———夏候鸟、冬候鸟
b.按迁徙距离分———长途候鸟:每年飞行超过5000公里,如信天翁。
中途候鸟:②   
③   :每年飞行不到1000公里,如画眉。
c.按迁徙高度分———普通类
特殊类:④   (填鸟名)迁徙的特殊高度高于麦金利山(即德纳里山);斑头雁迁徙的通常高度可接近⑤   (填山名)的高度。
(2023八上·蚌埠月考)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由锅耳①至特里,路甚崎岖。是日,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②缓行。行数十里,路始平,仆回顾主曰:“而今而后,吾知免扶。”于是,仆夫升车而坐,主人凭轼而观。已而,左枯根,右巨石,车仄以翻,马卧且踢,主人猬缩于箱中,仆夫鹄立③于辕外。仆夫曰:“异哉,不覆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主人曰:“宜哉,高冈防其覆,是以免于覆;平地自以为必不覆,安得而不覆也!”
(节选自《梅庄杂著》,有改动)[注]①锅耳:古代地名。后文的特里也是古代地名。②辕:车辕,车前驾牲畜的直木。③鹄立:如鹄引颈而立,直立。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必先苦其心志   由锅耳至特里   
人恒过,然后能改   安得而不覆也   
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缓行。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异哉,不覆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
16.[甲][乙]两文阐述事理的方法以及所阐述的事理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17.(2023八上·蚌埠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亲爱的同学,你好,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有过许多合影,也许是和人,也许是和景,也许是和宠物……在你的记忆中一定有你最喜欢的合影,比如毕业照、全家福、景点打卡、萌宠合影等等,你最喜欢的合影是否藏着难忘的故事,有着特别的经历,引发过独特的感受和深入地思考呢?请你以《我和 ▲ 的合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篱、颓、鳞
故答案为:(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答案】(1)suì;sāi;洒
(2)B
(3)挤进了干土的罅隙。;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4)示例:内容上,介绍蝉的地穴建造极其巧妙,显示出其具备人一样的智慧;修辞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显示出对昆虫的平等态度和喜爱之情;情感上,说蝉干活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表达了对蝉的赞美之情;语言表达上,“简直”“聪明”等词语的使用,表达了对蝉的智慧和能力的惊叹和赞美。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作品的经典情节;《昆虫记》
【解析】【分析】(1) “隧道” 的 “隧”,读音是 “suì”。 “塞住” 的 “塞”,这里读 “sāi” 。 “喷 sǎ” 应写作 “喷洒” 。
(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支援:支持和援助。支撑:顶住压力使东西不变形,不损坏。句意是用柱子支起隧道。故用“支撑”。但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语气。于是: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句意是用泥浆使墙壁柔软。故用“于是”。顶: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压:从上面加力。句意为用身体在上面用力。故用“压”。
(3)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①“蝉的幼虫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液汁,可以利用它来避免穴里面的尘土。当它掘土的时候,将液汁喷洒在泥土上,使它成为泥浆,于是隧道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里。所以,当它出现在地面上时,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可知,泥土挤进了干土的罅隙。②“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可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4)在[甲][乙]两个语段中,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蝉建造地穴的过程和方法。比如提到蝉的隧道深度、结构,以及它如何利用自身的液体做灰泥来加固墙壁,还讲述了蝉将地穴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以获取汁液。这些内容展示了蝉在生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奇妙智慧和独特技能。作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观察和记录,让我们看到了蝉不为人知的一面,仿佛蝉是一位精巧的建筑师,精心设计并建造自己的家园。这种对蝉生存方式和能力的深入描绘,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他不仅仅是在观察昆虫,更是在欣赏和赞美它们的生存智慧。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比作矿工或铁路工程师。蝉本是昆虫,但作者赋予它人类的职业和智慧,使蝉具有了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作者拉近了与蝉的距离,把蝉当作平等的生命个体来对待。在[乙]段中,“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仿佛蝉有意识地利用自身的汁液来保护自己。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他把昆虫看作是有情感、有智慧的生命,而不仅仅是低等的生物。从 “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这句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蝉的赞美之情。作者将蝉的行为与人类的职业相类比,表达了对蝉的高度认可和钦佩。这种赞美并非是对高等生物的溢美之词,而是对看似渺小的昆虫的真诚赞美。同时,文中对蝉建造地穴过程的细致描述,也透露出作者对蝉生命的关注和呵护,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文中 “简直”“聪明” 等词语的使用,增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简直” 一词强调了蝉的行为与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的相似程度之高,突出了作者对蝉智慧的惊叹;“聪明” 一词则直接赋予蝉人类的智慧特质,表达了作者对蝉的赞赏。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蝉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同时,作者的语言简洁明了又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蝉的生命活动,仿佛亲眼目睹了蝉建造地穴的过程,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以及他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对昆虫世界的深入理解。
故答案为:(1)suì;sāi;洒;(2)B;(3) 挤进了干土的罅隙。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4)示例:内容上,介绍蝉的地穴建造极其巧妙,显示出其具备人一样的智慧;修辞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显示出对昆虫的平等态度和喜爱之情;情感上,说蝉干活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表达了对蝉的赞美之情;语言表达上,“简直”“聪明”等词语的使用,表达了对蝉的智慧和能力的惊叹和赞美。
【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3)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4)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3.【答案】(1)示例一:大家分享的多是娱乐、游戏内容,与家庭、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很少。示例二:朋友圈分享的内容五花八门,其中游戏、娱乐内容居多。
(2)示例:小文,你好。你转发的消息,我通过查证发现是不真实的信息,这种谣言对社会具有危害性。我们学生要坚守网络公约,不信谣、不传谣,做遵纪守法的学生。你还是删除吧,好吗?
(3)①避免;不;②增加;增强
(4)示例:①查一查,互联网的知识  ②学一学,互联网的技术
【知识点】图表信息;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搭配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1)首先,观察图表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图表展示了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的各类内容及其占比情况。图表中列出了多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游戏、娱乐、新闻、家庭、校园生活等。接着,分析各类信息的占比情况。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游戏和娱乐类信息的占比最高,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信息。这表明在同学们的朋友圈分享中,游戏和娱乐内容占据了主导地位。然后,对比其他类型的信息。与游戏、娱乐类信息相比,家庭、校园生活等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占比相对较少。这反映出同学们在朋友圈分享时,更倾向于分享轻松愉快的内容,而较少分享与个人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内容。
(2)打招呼并引出话题:以友好的方式开头,如“小文,你好”,然后自然过渡到发现的问题,即他转发的谣言信息。指出问题并提供证据:明确指出他转发的消息是不真实的信息,并通过查证来增强说服力。这里可以简要提及查证的过程或来源,以增加可信度。阐述谣言的危害性:说明谣言对社会和个人可能造成的危害,如误导公众、破坏社会稳定等。这有助于让小文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提出建议和要求:建议他坚守网络公约,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并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学生。同时,明确要求他删除已经转发的谣言信息。以友好的方式结尾:以询问的语气结束,如“你还是删除吧,好吗?”,既表达了要求,又保持了友好的氛围。
(3)A在这句话中,“避免”和“不”两个词同时出现,导致语义重复。因为“避免”本身就含有“不”的意思,即“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所以,当“避免”和“不”一起使用时,就形成了语义上的冗余。为了修正这个语病,我们需要删去其中一个词。在这里,我们可以选择删去“避免”或“不”,这样句子就能保持清晰和准确。B在这句话中,“增加”和“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正义感”的搭配是不恰当的。因为“增加”通常用于描述数量或程度的增长,而“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正义感”是抽象的概念,更适合用“增强”来描述其提升或加强。所以,为了修正这个语病,我们需要将“增加”改为“增强”。
(4) 在设计新的活动形式时,我们需要考虑活动的目的、参与者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活动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活动形式应该与“我们的互联网时代”这一主题紧密相关,能够引导参与者深入了解互联网、体验互联网的魅力,并思考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故答案为:(1) 示例一:大家分享的多是娱乐、游戏内容,与家庭、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很少。
示例二:朋友圈分享的内容五花八门,其中游戏、娱乐内容居多。
(2) 示例:小文,你好。你转发的消息,我通过查证发现是不真实的信息,这种谣言对社会具有危害性。我们学生要坚守网络公约,不信谣、不传谣,做遵纪守法的学生。你还是删除吧,好吗? (3)①避免;不;②增加;增强;(4) 示例:①查一查,互联网的知识  ②学一学,互联网的技术
【点评】(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4)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答案】4.A
5.①运用“舞”和“闹”这两个动词写出雨后蜂蝶在杏花丛中飞舞的场景,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雨后杏花盛放时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中村庄比作一幅丹青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村庄的静谧美丽,表达了农民对春雨的喜爱与期盼。
6.细密、往往伴随晴空艳阳、飘逸、清凉。
7.通过对春雨中场景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以“春雨”为代表的美好事物的喜爱;通过在春雨中对往事的追忆,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慨叹;通过对春雨的遐想,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8.示例:春雨农事图、春雨思乡图、春雨读书图。理由:示例一:我最喜欢春雨农事图,这幅图展现了农民们翻土施肥播种的勤劳和坚韧;农民们在春雨里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让人感受到了春雨带来的生机和美好。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4)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根据文章内容以及主旨思想作答。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4.A.有误,“窗外的斑竹摇曳发出如钢琴弹奏般悦耳的声音”错误,应是窗外雨声;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5.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①本小题要求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舞” 字形象地描绘出蝴蝶在花丛中轻盈、优美地飞舞的姿态,仿佛在翩翩起舞,展示着生命的活力与灵动。“闹” 字则生动地表现出蜜蜂在花丛中忙碌、欢快的情景。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充满了生机与热闹的氛围。这两个动词的运用,共同勾勒出了一幅蝶舞蜂闹的春日盛景图。读者可以通过这两个字,在脑海中浮现出杏花盛开的枝头,蝴蝶翩翩飞舞,蜜蜂欢快忙碌的生动画面。作者通过 “舞” 和 “闹” 这两个动词,不仅展现了春天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传达出了作者对眼前这一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是对春天、对生命的赞美和欣赏。②本小题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雨中村庄” 比作 “一幅丹青水墨画”。“丹青水墨画” 给人以宁静、优美、富有诗意的感觉。雨中的村庄,炊烟袅袅,细雨蒙蒙,整个画面显得朦胧而又美丽。炊烟在细雨中缭绕,与周围的景物相互交融,就像一幅水墨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通过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村庄的静谧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农民对春雨的喜爱与期盼。春雨滋润了土地,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而村庄在春雨中的美丽景象,也让农民们心生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种情感融入在对村庄景色的描写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农民与大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
故答案为:①运用“舞”和“闹”这两个动词写出雨后蜂蝶在杏花丛中飞舞的场景,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雨后杏花盛放时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之情。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中村庄比作一幅丹青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村庄的静谧美丽,表达了农民对春雨的喜爱与期盼。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7段“江南的春雨细密如针如丝,往往伴随着晴空艳阳”可知,江南春雨十分细密,总是伴随着阳光,在阳光中出现;根据第7段“迎着阳光,那雨丝闪着银光,飘逸而来,我们欢笑着仰起头伸开臂膀去迎接它,好美的太阳雨哦!”可知,江南春雨十分飘逸,总是伴随着阳光.在阳光中出现;根据第7段“我们在雨里走着,任清凉的雨丝落在皮肤上,任微风撩起发丝,青春的眼眸里满是欢喜”可知,江南的春雨十分清凉。
故答案为: 细密、往往伴随晴空艳阳、飘逸、清凉。
7.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根据第4段“春雨又将树叶上的浮土冲去,露出碧绿的颜色,那又是一番清新可人的意境啊”可知,作者通过对春雨的细腻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以“春雨”为代表的美好事物的喜爱;根据第8段“春雨里适合思乡,暮色垂杨中,如烟如雾,远离故乡的人们因它而惆怅“遥想千百年前,苏东坡伫立台阶前,深情凝重,期望那鸿雁传书,带来故乡亲人音讯,心情难以平静,······从杜樊川的诗里,读出对朝代更迭,岁月变迁,历史风云的慨叹”可知,通过春雨中对往事的追忆,作者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时代变迁的慨叹;根据第10段“春雨仍在滴滴答答地响着,窗外渐渐明亮起来,新的一天如约而至。拉开窗帘,雨水在竹叶上晶莹剔透,远处的草坪上几朵野花开放,含羞带笑,春雨给人间带来了无限生机”可知,在春雨中作者迎来了新的一天,由此可知,春雨还象征着美好生活,借助对春雨的遐想,作者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故答案为:通过对春雨中场景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以“春雨”为代表的美好事物的喜爱;通过在春雨中对往事的追忆,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慨叹;通过对春雨的遐想,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可知,⑤⑥描绘的是春雨农事图;⑧描绘的是春雨思乡图;⑨描绘的是春雨读书图。我最喜欢春雨农事图,这幅图展现了农民们翻土施肥播种的勤劳和坚韧;农民们在春雨里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让人感受到了春雨带来的生机和美好。
故答案为: 示例:春雨农事图、春雨思乡图、春雨读书图。理由:示例一:我最喜欢春雨农事图,这幅图展现了农民们翻土施肥播种的勤劳和坚韧;农民们在春雨里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让人感受到了春雨带来的生机和美好。
【答案】9.B
10.①沿海岸线飞;②根据星星东升西落来定位;③候鸟迁徙高度;④1200-3000米以上。
11.①建设“候鸟友好"城市。建设"候鸟友好型建筑,为鸟类提供必要的栖息地、食物和水源 ②重焕湿地生机。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12.①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②每年飞行1000-5000公里,如喜鹊。;③短途候鸟;④白头鹰;⑤珠穆朗玛峰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9.A.有,雁是候鸟;
B.没有;
C.有,燕是候鸟;
D.有,鹤是候鸟。
故答案为:B
10.①根据提示“飞行路线”“沿山脊飞”和材料二关键句“并不是所有候鸟都沿着海岸线飞。老鹰、雕等一些猛禽,就是沿着山脊线迁徙”可知,答案为:沿海岸线飞。②根据提示“夜间导航”“根据地球南北极电磁感应的变化来分辨方向”和材料二关键句“科学家在雀形目候鸟的身体中发现了一种感应电磁的蛋白,可以根据地球南北极电磁感应的变化来分辨方向,还有的鸟类懂得观测星星的东升西落来定位”可知,答案为:根据星星东升西落来定位。③根据提示“通常高度:0-1200米”和材料三图示可知,答案为:候鸟迁徙高度。④根据提示“通常高度:0-1200米”和材料三图示的虚箭头所示可知,答案为:1200-3000米以上。
故答案为: ①沿海岸线飞;②根据星星东升西落来定位;③候鸟迁徙高度;④1200-3000米以上。
11.①根据材料四关键句“北京有不少鸟类友好型建筑。此外,北京还致力于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鸟类提供必要的栖息地、食物和水源”可知答案。②根据材料四关键句“为重焕湿地生机,当地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附近的渔村还修建了不少观鸟栈道……”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①建设“候鸟友好"城市。建设"候鸟友好型建筑,为鸟类提供必要的栖息地、食物和水源 ②重焕湿地生机。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12.①根据提示“迁徙原因”和材料一关键句“候鸟迁徙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可知,答案为: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②根据提示“中途候鸟”和材料一关键句“中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1000-5000公里的鸟类,如红嘴相思鸟、喜鹊、百灵等”可知,答案为:每年飞行1000-5000公里,如喜鹊。③根据提示“每年飞行不到1000公里。如画眉”和材料一关键句“短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不到1000公里的鸟类,如画眉、山雀等”可知,答案为:短途候鸟。④根据提示“迁徙的特殊高度高于麦金利山(即德纳里山)”和材料三图示可知,答案为:白头鹰。⑤根据提示“斑头雁迁徙的通常高度可接近”和材料三图示可知,答案为:珠穆朗玛峰。
故答案为:①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②每年飞行1000-5000公里,如喜鹊。③短途候鸟;④白头鹰;⑤珠穆朗玛峰
【答案】13.使……痛苦;从;犯错误;怎么
14.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缓行。
15.①(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②奇怪啊,没有在(险要的)高冈翻车却在平地翻车。
16.方法不同:[甲]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进一步提出中心论点;[乙]文则是通过生活小故事揭示道理。事理相同: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要有忧患意识,不要因眼前的安乐而不思进取。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译文】
【甲】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之地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赎出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从锅耳到特里,道路非常崎岖。这天,车在前面,主人(端)正地坐着,仆人扶着车辕缓慢前行。走了几十里路,道路开始平坦,仆人回头对主人说:“从现在起,我知道可以不用扶车辕了。” 于是,仆人登上车坐着,主人靠着车前的横木观看。不久,左边有枯树根,右边有大石头,车子倾斜而翻倒,马倒地并且蹄子乱踢,主人像刺猬一样蜷缩在车厢中,仆人像天鹅一样站在车辕外面。仆人说:“奇怪啊,不在高冈上翻车却在平地上翻车。” 主人说:“应该这样啊,在高冈上(我)防备翻车,所以避免了翻车;在平地上自以为一定不会翻车,怎么能不翻车呢!”
1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①句意: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苦:使······痛苦。②句意:从锅耳到特里。由:从。③句意: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过:犯错误。④句意:怎么不会翻车呢!安:怎么。
故答案为:使……痛苦;从;犯错误;怎么
1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车在(道路上)前进,主人(在车中)端端正正地空着,车夫扶着车前驾牲畜的直木慢慢(往前)走。“车在前”:“车” 是主语,表示被描述的对象。“在前” 是谓语,表示车所处的位置状态。这里是一个方位短语作谓语,描述车的位置在前面。“主人正襟危坐”:“主人” 是主语,即这个场景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正襟危坐” 是谓语,是一个成语,表示主人端正地坐着,严肃或拘谨的样子。这个短语整体描述了主人的状态。“仆夫扶辕缓行”:“仆夫” 是主语,指仆人。“扶辕缓行” 是谓语,“扶辕” 表示仆人的动作是扶着车辕,“缓行” 表示行动的状态是缓慢地行走。
故答案为: 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缓行。
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①重点词:征,表现;喻,被理解。②重点词:异,奇怪:覆,翻车。
故答案为: ①(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②奇怪啊,没有在(险要的)高冈翻车却在平地翻车。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根据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从句式上看,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语气强烈;从论证方法来看,这里通过举例论证,列举了六位身处逆境但最终却有所作为的人物事迹!从正面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根据甲文“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是由个人到国家,进一步论证了经受磨练的好处,从反面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可见,甲文将举例与说理相结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根据乙文“由锅耳至特里,路甚崎岖。是日,车在前,仆夫扶辕缓行。行数十里,路始平。于是,仆夫升车而坐。已而,左枯根,右巨石,车仄以翻“主人曰:‘高冈防其覆,是以免于覆;平地自以为必不覆,安得而不覆也”可知,乙文段重在记叙,通过讲述车夫没在高冈翻车却在平地翻车的生活小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险要处,人们谨小慎微反倒安全:平顺处,麻痹大意,容易出事故的。揭示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的道理。
故答案为: 方法不同:[甲]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进一步提出中心论点;[乙]文则是通过生活小故事揭示道理。事理相同: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要有忧患意识,不要因眼前的安乐而不思进取。
17.【答案】例文:
我和爷爷的合影
在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张我和爷爷的合影。照片中的爷爷笑容满面,眼中满是慈爱,而我紧紧地依偎在爷爷身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的思绪就会被拉回到那段与爷爷共度的美好时光。
小时候,父母工作繁忙,我便被送到了乡下爷爷家。那是一个美丽的小乡村,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爷爷家有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爷爷是个勤劳善良的人,他每天都会早早地起床,去田里劳作,或者在家里收拾院子。
我最喜欢跟着爷爷去田里玩耍。爷爷在田里干活,我就在田埂上奔跑嬉戏,捉蝴蝶、捉蚂蚱。有时候,我也会学着爷爷的样子,拿起小锄头,在地里挖来挖去,虽然什么也挖不到,但我却觉得十分有趣。爷爷总是笑着看着我,叮嘱我要小心,不要摔倒。
夏日的夜晚,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晚饭后,爷爷会搬来两把椅子,放在院子里,我们祖孙俩就坐在椅子上,一边乘凉,一边听爷爷讲故事。爷爷的肚子里好像装着无数个故事,有神话传说,有历史故事,还有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沉浸在爷爷的故事中。有时候,我会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星星,想象着那些星星上是不是也有像我们一样的人。爷爷则会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一些关于星星的知识。
在我十岁生日那天,爸爸妈妈特意回到了爷爷家,为我庆祝生日。那天,爷爷穿上了他最喜欢的那件蓝色衬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拍了这张合影。照片中的我,头戴生日皇冠,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蛋糕,爷爷站在我的身旁,紧紧地搂着我的肩膀。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回到了城市读书,与爷爷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每次打电话给爷爷,他总是在电话那头叮嘱我要好好学习,注意身体。我知道,爷爷虽然不在我身边,但他一直在默默地关心着我。
如今,爷爷已经离开了我,但那张合影却成为了我最珍贵的回忆。每当我想念爷爷的时候,我就会拿起那张照片,仔细地端详着爷爷的面容,仿佛又回到了和爷爷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时光。我知道,爷爷会一直在我的心中,永远陪伴着我。
这张合影,不仅记录了我和爷爷的美好瞬间,更承载了我对爷爷深深的思念和敬爱之情。它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永远珍藏它。
【知识点】记叙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的关键词是 “合影”,体裁为记叙文写作要求。材料中提到在成长历程中与不同对象的合影,如人、景、宠物等,并且这些合影背后有难忘的故事、特别的经历、独特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
【题干分析】① 材料中提到的合影类型丰富多样。毕业照记录着校园生活的结束和新征程的开始,它承载着同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校园时光的美好回忆;全家福则凝聚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共同经历;景点打卡照留存了旅行中的美好瞬间,背后可能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不同文化的体验;萌宠合影则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特殊情感和互动。② 写作思路:写作中心可以是通过一张合影展现某种情感、成长经历或人生感悟。开头可以通过回忆引出合影,比如 “在我的相册里,有一张照片始终熠熠生辉,那是我和 [具体对象] 的合影,每当看到它,那段美好的时光就会浮现在眼前。”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与合影对象相关的故事,比如和宠物的合影,可以写与宠物相识、相处的过程,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陪伴,以及在某个特殊时刻拍下这张合影的原因。这部分要突出细节描写,展现情感的变化。结尾可以升华主题,如 “这张合影不仅仅是一张照片,它更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它让我懂得了 [某种道理],我会永远珍藏它。”学生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可能是只描述合影的场景,而忽略了背后的情感和故事;或者在叙述故事时详略不当,没有突出重点。
【立意提取】
1.我和奶奶的合影:通过与奶奶的合影,回忆与奶奶相处的点点滴滴,表达对奶奶的思念和敬爱之情。写作角度可以从奶奶对自己的关爱、自己与奶奶之间的温馨互动等方面展开,重点描写奶奶的形象和一些令人难忘的场景,如奶奶为自己做饭、陪自己玩耍等。
2.我和长城的合影:讲述游览长城的经历,以及在长城上拍下合影的感受。可以从对长城雄伟壮丽景色的描写入手,进而表达对中华民族伟大历史文化的自豪和敬仰之情。写作时要突出长城的特点和自己在长城上的所见所感。
3.我和小狗布丁的合影:叙述与小狗布丁的故事,比如它的到来给家庭带来的变化,自己与它一起玩耍、训练的过程,以及在某个特殊日子(如小狗的生日)拍下合影。从人与动物的情感角度出发,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重点描写小狗的可爱模样和与它之间的亲密互动。
【点评】这道作文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情感和启发性。首先,它以亲切的问候语 “亲爱的同学,你好” 开篇,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写作情境。题目中提到的 “合影” 这一主题,涵盖范围广泛,无论是与人、景还是宠物的合影,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材空间。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到合适的素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其次,题干不仅引导学生回忆合影,还进一步挖掘合影背后的故事、经历、感受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合影的表面描述上,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情感和意义。这样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思考能力,使作文更具深度和内涵。再者,题目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这符合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重点,能够考查学生叙述事情、刻画人物、描写场景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对字数和抄袭行为的规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写作规范。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