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练习题【书写展示】一、书写提醒:同学们,把字写工整、美观,保持整洁!二、专项书写。把下列古诗抄写到横格上,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江 畔 独 步 寻 花黄 师 塔 前 江 水 东 ,春 光 懒 困 倚 微 风 。桃 花 一 簇 开 无 主 ,可 爱 深 红 爱 浅 红 。【积累运用】三、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地球是一个jīng yíng( )的球体,上面guǒ zhe( )一层水蓝色的“纱衣”。它像一位hé ǎi kě qīn( )的母亲,kānɡ kǎi( )的把所有zī yuán( )ɡònɡ xiàn( )给了自己的儿女:空气让我们自由呼吸,水zī rùn( )我们的心田树木保护水土.......四、根据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1.《浪淘沙》(其一)中,描写黄河奔腾汹涌的诗句是“九曲黄河万里沙, 。”江南的春天阳光明媚,花红柳绿,杜牧说:“ ,水村山郭酒旗风。”2.“五行”指的是: ;“五谷”指的是: 。3.爱国,就是北宋朝廷与金人谈判时立下的“祖宗疆土, ,”的铮铮誓言;就是陆游“ ”的赤胆忠心。4.《书湖阴先生壁》中的湖阴先生是一个志趣高洁的人,从诗句“ ,”中可以看出。《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其中怀古的名句是:“ , 。”五、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肆虐(nüè) 催璨 (càng) 威胁(xié) 有目共睹(dǔ)颠簸(bǒ) 盘踞(jǜ) 记载(zǎi) 芬芳馥郁(fù)铁锹(qiāo) 遨游(áo) 恩赐 (cì) 波光粼粼(lín)劲挺(jìn) 耙地(pá) 豁开 (huō) 拄拐杖(zh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磅礴 毁坏 枯竭 和蔼可亲B.慷慨 摇蓝 靠谱 汹涌澎湃C.晶莹 攀登 天涯 三翻五次D.包裹 基础 列如 莺歌燕舞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B.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C.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D.当地县志记“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B.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C.北京博物馆展出了二百万年前新出土的黄河象化石。D.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湖阴先生壁》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B.《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C.《只有一个地球》说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没有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D.“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短文阅读】六、课内阅读。只有一个地球(节选)①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案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恩赐--( ) 枯竭--( )反义词:慷慨--( ) 有限--( )片段中的中心句是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再生”的意思是 ,“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 ,我知道的可再生资源 有 、 ,不可再生资源 、 。5.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七、课外阅读。 “能吞能吐”的森林 ①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②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③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涨,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④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卓著:萎缩:2.主要内容的概括:本文从森林是“ ”、“ ”、“ ”三个方面说明了森林是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呼吁人们 。(填宣传标语)3.了解内容:根据阅读任务,快速浏览短文,找出重点段落,完成阅读要求。(1)我知道森林“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并能简要介绍。①② (2)我能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概括短文的主要观点:4.领悟方法,阅读第二、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题型。①“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②读到第三自然段,我知道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使用的是 说明方法,突出了 。③“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这句话使用了的说明方法,强调了 。5.句子中“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的“近”能否去掉?为什么? 【习作展示】八台。题目:成长路上有成长路上,有许多印象深刻的记忆:有书香的熏陶,有亲人的呵护,有老师的教诲,有朋友的帮助,有成功相伴,偶尔也有失败相随……请选择一个话题,以“成长路上有 ”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选择与题目有关的合适事例;叙事中借助细节描写让真情自然流露,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练习题参考答案【书写展示 5分】整体书写。(2分)(略)专项书写。(3分)把下列句子抄写在横格上,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略)【积累运用 30分】三、读拼音,写词语。(8分)晶莹 裹着 和蔼可亲 慷慨 资源 贡献 滋润四、根据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12分)1.浪淘风簸自天涯 千里莺啼绿映红2.金木水火土 稻麦黍菽稷3.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4.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杜牧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五、选择题。(10分)1.C 2.A 3. B 4.D 5.C【短文阅读 35分】六、课内阅读。(15分)1.(4分)赏赐 竭尽吝啬 无限2.(1分)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3.(2分)不但.....还4.(6分)可以再次生长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太阳能 风能 煤炭 石油5.(2)人类的乱砍滥伐,导致了泥石流,山体滑坡。七、课外阅读。(20分)1.(2分)卓著:本义突出显著;文中指森林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功劳很大 。萎缩:本义功能减退并缩小;文中指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减少。2.(5分)“吞水吐雨器”、“ 吞碳吐氧机 ”、“绿色之肺 ” 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3.(4分)① “吞水吐雨器” 雨水多时,能储存水;雨水少时,可涵养水源。 ② “吞碳吐氧机”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的氧气。 (2)(2分)森林能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4.(5分)①承上启下。②打比方 森林吞吐雨水的功能和维护环境的作用。③列数字 时间之短,森林被破坏严重 。 5.(2分)不能。 因为“近”的意思是接近,是估计,去掉之后,就变成了准确的数字,与原文内容不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所以不能删。 【习作展示 30分】八、台。(30分)(略)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