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及范文:谈判的目标不是要“赢了对方”,而是要“赢得对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及范文:谈判的目标不是要“赢了对方”,而是要“赢得对方”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及范文:谈判的目标不是要“赢了对方”,而是要“赢得对方”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德国著名谈判专家马蒂亚斯·施汉纳指出,在所有的谈判技巧之上,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谈判的目标不是要“赢了对方”,而是要“赢得对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前半句只是渲染观点的权威性,最终推出一对概念:“赢了对方”与“赢得对方”,引导我们指责前者,褒扬后者。
“赢了对方”,就是战胜对方,即让对方的意图(利益或自尊心)无法实现。至于己方意图是否实现,不是本质因素,可以做出不同理论推演。如不惜牺牲己方利益也要抑制对方需求,那就可以轻易论证“赢了对方”的想法的错误。如果是己方获利多于对方(在“双赢”基础上多赢一点)而造成的“赢了对方”,则需要从人性好强和人情关系的角度论说。这可以联系到传为富兰克林的一句格言:“辩论或反驳中,也许你赢了对方,但那样的胜利是空虚的——因为你绝对无法赢得对方的好感。”(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赢得对方”可以补充完整为“赢得对方的好感”“赢得对方的青睐”“赢得对方的信任”“赢得对方的尊重”等等,这样把“赢得”的东西落实为精神层面的东西,就自然超过了“赢了”所获得的物质利益,使得材料观点得到证明。
如果笼统地说“赢得对方”,那就是俗话说的把对方拿下。光明的策略,是和对方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阴暗的招数,就是把对方套牢,让对方对自己形成人身依附,然后为所欲为。
后者很像中国古代黄老一派的权谋之术:表面上装傻吃亏,对利益不计较、不在意,其实是示弱克强、以予为取。但现代人谁都不傻。对方只是要你的钱,你却要他的人——这怎么可能呢?从这个角度,倒可以批判材料的观点,来论说一味追求“赢得对方”(包括“赢得对方好感”等等)反而会招致对方的反感或戒心,不如直接在利益层面争个面红耳赤来得清清爽爽。
那只有选择前面那种光明的策略,就是与对方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失去了利益,获得了人脉,是我们容易接受的观念。但现实中,“让一点吧,交个朋友”这样的表达,都是讨价还价者希望对方舍弃一点利益。这不是因为大家都短视,而是人际关系远没有当下的利益来得确定。
如果己方希望通过人际关系获利,那就是早晚要让对方吃亏,那终极的目标还是“赢了对方”而不是“赢得对方”。如果真心希望两者合作共赢,那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没有所谓“赢得对方”了。
这样看来,“赢了对方”固然有隐患,“赢得对方”确实很理想,但要为后者而放弃前者,则是舍近求远,让人为难。另外,“赢得对方”是比“赢了对方”更难做到的事,以此为谈判或其他沟通的目标,立意虽高,实践不易。
【考场范文1】
让对手们既“貌恭”又“心服”
诸葛亮七擒孟获,前六次均放他回营,他知道,自己只是“赢了孟获”,而第七次才真正“赢得孟获”,孟获自此忠心耿耿。因此在人生的竞赛中,“赢得对方”才是真正的胜利。
“赢”表示胜利,赢了对方,即“我”取得胜利,却并不代表“赢得对方”。对方心中不服,是对方认为自己有能力取得胜利。而为了“赢得对方”,我们更应该提高自己的实力,战无不胜,从而让对手心服口服。再以诸葛亮为例,与周瑜、司马懿之间的智慧对决中屡占上风,无论是那句“既生瑜,何生亮”,还是面对空城选择退兵的悔恨不已,都体现了两位军师既无奈,又佩服的心理,此乃真正“赢得对方”。正是因为诸葛亮的非凡智慧和用兵之道,才赢得了同行的赞赏,因此注重自身硬实力的提升,才能助我们“赢”。
再反观孙膑庞涓,本是同门师徒,却有人因嫉妒心理的驱使,狠下杀手,挖去了同学的膑骨,如此“赢”之方法只让人觉得残忍,看似暂时“赢了孙膑”,实则输了人心。以此为鉴,我们不能只有硬实力,更要注重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一个人的道德优良会引导其以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方式进行竞赛,即使不能“赢了对方”,也能“赢得对方”。常有关于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赢得比赛的报道出现,这正是以不当手段赢得比赛的典例。最后金牌没收,遭群众批评,既输了比赛,又丢了民心。
因此,软、硬实力同步发展,首先“赢得对方”,其次“赢了对方”。
由此可见,“赢了对方”并非代表“赢得对方”,而“赢得对方”,并非意味着“赢了对方”,我认为,“赢”仅仅是一个结果,代表某一方的胜利,“赢得”是一个过程,是对手从与你相遇到敬于你高尚人格的过程,是从“貌恭”到“心服”的过程,是道德,是个人修养上的“赢”。体育比赛、人际交往、国际关系间, “赢了”和“赢得”时常不能被某一方同时拥有,但我相信,拥有“赢得”的一方终会“赢了”。
“赢了”对手的“貌恭”,“赢得”对手的心服,软硬实力共提升,去追求人生路上真正的“赢”。
【考场范文2】
赢了竞争,赢得人心
德国著名谈判专家曾指出:谈判的目的不是要“赢了”对方,而是要“赢得”对方。
“赢了”是一种浅显的、表面的胜利,其注重的是结果的胜利;而“赢得”则是“赢了”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是在竞争过程中以高尚的节操赢得他人的尊重。
“赢了”的“了”表示一种结果,可若是凭借不正当的手段,则会遭人唾弃,失去人心,无法赢得对方的尊重。随着经济物质的迅速发展,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不可避免地出现不良竞争。小到各个商家之间拙劣的商战,大到体育盛事上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无一不是将结果的输赢看得高于一切,而忽视了道德的原则。若是抛弃了道德操守,即便“赢了”,那也是胜之不武,无法真正赢得对方。
反观“赢得”,注重的则是在过程中坚守道德操守而获得对方的赞赏,让他人心服口服。
回望历史长河,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时曾遭排挤,而后凭借着“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便是华夏民族包容精神的影响力。回溯到宋朝,司马光与王安石就变法问题展开激烈地争论,但二者依然成为知心好友,大抵也是因为他们拥有同样高尚的人格吧。
诚然,“赢得”与“赢了”并非对立,二者的最终追求都是取得胜利,但二者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赢得”是“赢了”的更高境界。“赢得”并不代表眼前的“赢了”,只要坚持真我,那么即便是眼前短暂的输也许也是“赢得”。范仲淹三次被贬,也许在寻常人眼中,他在官场上输得彻底,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却赢得了朱熹“天地间第一流人物”的高度评价,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赢”呢?
也许,结果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输赢置之物外,始终坚持自我。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希望有更多像钟芳蓉一样的青年人,在外界质疑你“输”的时候,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振聋发聩的反击,不计较是否赢了眼前利益,而去追求“赢得”这一更高境界。
在所有的谈判技巧上的最基本的原则:赢得对方,赢了竞争,赢得人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