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阳泉市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三校联考试题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世界文化本一体,中西文化的差异
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
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既然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
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类文化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共同的民族文化不
仅可以把一定数量的人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这些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人类社会以民
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
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
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因此,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
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
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首先,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
的基本条件。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
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
其次,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地理环境的差异不仅会对生
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的生产力、生产方式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对他们的科学、
艺术、宗教等产生直接影响。
其三,一定范围内自由创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异形成的重要机制。种族、地理环境、
文化传统等是人们从事文化创造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文化创造的限制,而自由创造只是
在这一定范围内的发挥。因而,文化的发展既非绝对必然的,也非完全自由的,而是自由
和必然的统一。
其四,不同文化发展成果对人类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族差异的最高表现。文化是人
创造出来的,但文化发展的成果又不断地反作用于人本身。各民族在创造不同风格的音
乐、美术的同时,也发展了不同的审美趣味。审美趣味如此,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亦
莫不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不仅表现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而且创
造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这种文化成果与人自身的身心变化的相互作用,是民族差异的
放大器、加速器和稳定器。
最后,民族斗争是民族差异的强化剂。古往今来,民族之间的矛盾、对立、冲突史
1
{#{QQABSYAEogioAAJAAQhCAQUSCgAQkgCCAagGwEAEoAAAyQFABCA=}#}
不绝书。许多征服者民族推行强制同化的政策,而被征服的民族则千方百计为保持自己
的民族特性而斗争。在这种同化与反同化的斗争中,许多细枝末节的差异也会获得不寻
常的意义。例如在清朝末年,剪掉辫子就意味着公开表示与清朝统治决裂。文化上的民
族差异不仅是人类以民族为单位长期生活的自然产物,而且在民族斗争中人被人们有意
识地巩固、强化。
应当指出,虽然文化上的民族差异不能事事归因于经济,但归根结底是人类生产力
达到一定发展程度的结果。文化上民族差异的形成原因,都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程度上
才得以发挥作用。因此,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不是超历史的存在,不是纯自然的
存在。因而,文化上的民族差异也是历史的、可变的,相对的。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
材料二:
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历史上对待这种差异性曾经有过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对凡与自己文化不同的人,一概作为异端,必征服之,同化之,以至绝灭
之而后快。
第二种是承认其价值,但只是作为珍稀的收藏、猎奇的点缀或某种可供研究的历史
遗迹,实际上是排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如果我们混同了已成遗迹的、定型了的“传
统文化”和今天受过现代文化洗礼的“文化传统”之间的根本区别,以复旧充新生,抵
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那么,中国文化的发展将陷入困境。
第三种态度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这是将事物放到其自身的文化语境内去进
行观照的一种方式。它赞赏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反对用产生于某一文化体系的价值观
去评判另一文化体系,承认一切文化,无论多么特殊,都自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因
而应受到尊重。这种态度当然远比前两种态度来得宽容合理。
无论如何,文化差异总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事实。正是这些差异赋予了人类文化以
多样性。所谓的文化相互同化、融合而导致的“世界文化一体化”,只能带来人类文化
的单调和没落。事实上,正是由于差异的存在,各个文化体系之间才有可能相互吸取、
借鉴,并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发现自己,将异国作为帮助自己发现自己的“他者”,从
另一种文化的陌生角度来观察自己,看到许多从内部无法看到的东西。
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当两种文化接触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按
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他原有的“视域”
决定了他将对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释。
文化之间的误读难以避免,无论是主体文化从客体文化中发现新义还是反观自己,都很
难不包含误读的成分。而从历史来看,这种误读又常是促进双方文化发展的契机,因为
2
{#{QQABSYAEogioAAJAAQhCAQUSCgAQkgCCAagGwEAEoAAAyQFABCA=}#}
恒守同一的解读,其结果必然是僵化和封闭。
(摘编自乐黛云《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以民族形式存在,决定人类文化在此
阶段也是民族的、具体的。
B.不同的文化发展成果长期作用于人,可造就不同的民族心理;不同的民族心理又反过
来催生不同的文化成果。
C.文化相对主义赞赏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承认一切文化的合理性。这种态度有其合理
性和存在的价值,应受到尊重。
D.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保持本国的特殊性以避免被同化,又要分清主体和客体,从客体
文化中发现新义或反观自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在古代,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分别产生了农业部族、畜牧业部族等,说明地理环
境的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力、生产方式产生了直接影响。
B.种族、地域、文化传统等是文化创造的基础,并有限制作用,所以文化创造必然事事
都能到诸如地域、经济、种族、文化传统中找到原因。
C.近现代史上的反帝斗争使先进的中国人普遍意识到保持民族特性的重要性,可见文化
上的民族差异在民族斗争中被人们有意识地巩固强化。
D.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文化差异赋予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一个民族区别与
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与普遍性。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C.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北史·吐谷浑传》)
D.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4.对文化差异的论述,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概括说明。(4分)
5.下列文字提到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与中国《木兰辞》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这种现象?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木兰辞》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讲述木兰替父从军、最后
荣归故里的故事,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忠孝两全的价值观。美国动画版《花木兰》则
对《木兰辞》进行重新诠释,木兰为了证明男女平等、实现自身价值而主动从军,体现
3
{#{QQABSYAEogioAAJAAQhCAQUSCgAQkgCCAagGwEAEoAAAyQFABCA=}#}
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的民族性格。《花木兰》在中国上映后,获得不错的票房。不少观
众表示故事有新意,能带来启发。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探亲
苏三皮
霜降过后,芝麻墨绿的枝叶在一夜之间黯淡下来,被迫裸露的芝麻荚迫不及待地咧
开嘴,无数黑乎乎的小脑袋探出半个身子,好奇地打量着被白霜覆盖的萧瑟的田野。
爹无疑是激动着的。那块巴掌大的地,居然打了整整一担子芝麻。黑油油的芝麻,
把爹的心压得熨帖且实在。
这块地,曾荒芜了好些年头。每次路过,爹都可惜得牙齿直打战。这地肥沃着哩,
把土块捏在手里,稍微用力就能捏出黑油来。爹早就觊觎上了这块地。爹的眼光曾长久
地落在这块地上,嘴里不停地念叨,这块地要是交给俺来耕种,那该多中啊!
果真事随人愿。爹没有想到的是,一块大大的馅饼砸在了自个儿头上。分田到户时,
这块地居然分到了爹手里。那一夜,爹没有一时半会睡踏实。哪怕挤不出两滴尿液,他
也会搪塞娘,说要起夜去。那天夜里,爹的头靠在田畦,抽了整夜的旱烟流了整夜的热
泪。
收割过后,爹把芝麻秆收拢了起来扎成捆,堆在柴房。爹舍不得用芝麻秆来烧火。
爹懂得,芝麻秆大有用处,得留着。爹留着芝麻秆在寒冬腊月时用来喂牛。爹省吃俭用
买了一头牛仔。爹知道,人的力气再大,也没有牛的力气大。日子要过得红火,就得养
一头牛。
黑油油的芝麻差点儿就亮瞎了爹的眼睛。爹仿佛想起了什么一般,用力一拍大腿,
斩钉截铁地对娘说,差点儿坏了事,吃水不忘挖井人,咱得给大恩人送点儿芝麻。
听说爹要送芝麻到省城,俺二爹凑上来,问爹能不能缓几天再出发?二爹养了一头
大肥猪,本想留到腊月再杀做熏肉,但听说爹要到省城去见大恩人,二爹想也没想就把
猪给杀了。二爹想让大恩人尝尝他做的熏肉。二爹做的熏肉是当地一绝。二爹自然不想
错过这个机会。二爹说,要不是大恩人,俺再厉害,也养不了一头大肥猪。爹想,二爹
说的着实在理。
爹一贯行事低调,想悄悄地去,悄悄地回,不想太多人知道这事儿。但二爹嘴大,
到处嚷嚷,说爹要到省城答谢大恩人。很快,俺家就聚满了人,东家送来在山上摘的野
4
{#{QQABSYAEogioAAJAAQhCAQUSCgAQkgCCAagGwEAEoAAAyQFABCA=}#}
菌,西家拿来河里刚捞上来的鲜鱼,张家李家说什么也要表示表示。爹装了满满当当一
担子。后来者见担子装不下了,又是懊恼,又是抱怨,说爹不买他的面子。
爹狠狠地给了二爹屁股一脚,俺就说吧,这事儿办得……办得不大妥当!
不妥当归不妥当,爹出门时,俺看见他的神情,着实欢喜得很。
爹这人,万般好,就是太较真。说真的,有很长一段时间,俺也不敢保证爹是否真
把大伙儿的心意送到了大恩人那里。但是,爹言之凿凿地说,真送到了。
那是立冬前后,爹回到了庄里。那个夜晚,万籁俱静,二爹家的狗一声不吭。娘点
开煤油灯,见爹那个模样,一下子就晕倒了过去。后来娘在多种场合说起那个夜晚,她
总说是以为见着鬼了。
的确,娘对爹回家已不再抱任何期望。娘多次对俺们说,你爹不是孬种,他是死在
去见大恩人的路上。
娘说,你爹回家那天晚上,他蓬头垢面,尖嘴猴腮,瘦得没了人形,像竹竿一般,
咋像个人哩?俺那时还小,不记事,何况爹回到家时,俺早已入睡,完全不晓得事情原
来的模样。
但是俺能感觉,爹回到庄里,仿佛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比如,二爹时常装作不经意
地问起一样,俺那熏肉,该不会让你路上吃掉或是换了酒钱吧?又比如东家问俺那袋子
野菌儿,煲汤味道可好?爹被气得青筋暴突,他咆哮着说,天地良心,大伙儿的心意,
俺可是全都送到了,信不信由你!
可是,谁信呢?要是爹他真的光明正大地把大伙儿的心意送给了大恩人,他至于在
二十多天后的一个夜晚偷偷摸摸地回到了庄里?
更何况,族长问过爹,你究竟有没有见着大恩人哩?
爹答,没见着,大恩人出差了,但是有人转交了东西。
族长又问,何人转交的?
爹答,门卫,他说一定转交,让俺放一万个心!
族长哼了一声,冷冷地说,可有凭有证?
爹说,凭证还真没有,但门卫留了俺地址。
族长又哼了一声,愤愤然地说,饭桶,大饭桶!
爹的头低到了裤裆里。
二爹甚至到处跟人说,他那十斤熏肉,定然已进了爹的肚子。二爹跟着哼了一声,
接着说,俺用脚指头都能想得到,就是他吃了。
但是,俺相信爹不是那种人。爹和俺说,见到门卫那一刻,爹仿佛见到了大恩人,
爹说所有吃过的苦,都值了。大伙儿不知道的是,爹在回来路上,钱包不小心丢了。他
5
{#{QQABSYAEogioAAJAAQhCAQUSCgAQkgCCAagGwEAEoAAAyQFABCA=}#}
一路走,走了二十多天,才回到了庄里。爹说,不管怎样,俺得回家。这个信念,支撑
着爹一路走回了家。
但是,回到家里,爹就被流言蜚语击垮了。直到新年快过完那天早晨,春意已盎然,
邮递员自行车欢快的铃声响彻整个村庄。那辆绿色的自行车径直泊在了俺家门口,邮递
员用一种近乎夸张的声音喊道:“苏愣头,汇款单,省城来的汇款单!”
接下汇款单那一刻,爹泪流满脸。爹真没有想到,大恩人把乡亲们送给他的心意折
价成钱币,给乡亲们汇了过来。
爹说,大恩人呀大恩人,让俺怎么说呢?让俺说啥哩?俺还能说啥哩?
(有删改)
材料二:
文学创作在价值观上能有所坚守,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时光流转,大浪淘沙,从每个时代流传下来的文艺作品总是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美德的
礼赞。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代,文学创作如果没有鲜明的价值态度、正确的
价值判断引领,产生的作品势必苍白无力。
(摘编自梁鸿鹰《创作的价值坚守》)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爹因为分得那块“稍微用力就能捏出黑油来”的土地而守着田畦、流着热泪,高兴得睡
不着觉,说明爹是一个注重眼前利益的人。
B. 二爹将爹要去省城见“大恩人”的事嚷嚷得全村皆知,大家纷纷让爹替自家带些东西去,
这一方面表现二爹藏不住事`,一方面反映了乡亲们的淳朴。
C. 娘以为爹私吞了各家的东西而迟迟不归,觉得丢脸,所以说爹死在了见大恩人的路上,
实际上爹是因为钱包丢了不能按时归家。
D. 爹被乡亲们误会,被二爹和族长猜疑,最终被流言蜚语击垮,这说明文章的主要写作意
图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猜忌给心灵带来的伤害。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中“爹早觊觎上了这块土地”中的“觊觎”一词属于贬词褒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形象体现了爹对那块土地的渴望。
B. 本文多处运用铺垫手法,如“门卫留了俺地址”为下文寄来汇款单作铺垫,使小说结尾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C.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了爹前往省城探访“大恩人”的故事,对“大恩人”的刻画,
虽着墨不多,但有实有虚,形象鲜明。
6
{#{QQABSYAEogioAAJAAQhCAQUSCgAQkgCCAagGwEAEoAAAyQFABCA=}#}
D. 本文以“探亲”为标题,既概括了爹上省城的这一行为,又点明了“大恩人”在乡亲们
的心中就如同亲人一般的地位。
8. 材料一语言极富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6 分)
9. 结合材料二,谈谈作者通过《探亲》这部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价值理念。(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小题。
材料一:
(唐俭)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俭投马
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
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节选自《新唐书·唐俭传》)
材料二:
圣宗即位,皇太后称制,(马得臣)兼侍读学士。上阅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纪》,
得臣乃录其行事可法者进之。及扈从伐宋,进言:“降不可杀,亡不可追,二三其德者
别议。”诏从之。俄兼谏议大夫,知宣徽院事。
时上击鞠无度,上书谏曰:“臣窃观房玄龄、杜如晦,隋季.书生,向不遇太宗,安
能为一代名相?臣虽不才,陛下在东宫,幸列侍从,今又得侍圣读,未有裨补圣明。陛
下尝问臣以贞观、开元之事,臣请略陈之。臣闻唐太宗侍太上皇宴罢,则挽辇至内殿;
玄宗与兄弟欢饮,尽家人礼。陛下嗣祖考之祚.,躬侍太后,可谓至孝。臣更望定省之余,
睦六亲,加爱敬,则陛下亲亲之道,比隆二帝矣。臣又闻二帝耽玩经史,数.引公卿讲学,
至于日昃。故当时天下翕然向风,以隆文治。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章句,臣愿研究经
理,深造而笃行之,二帝之治,不难致矣。臣又闻太宗射豕,唐俭谏之;玄宗臂鹰,韩
休言之;二帝莫不乐从。今陛下以球马为乐,愚臣思之,有不宜者三,故不避斧钺言之:
窃以君臣同戏,不免分争,君得臣愧,彼负此喜,一不宜。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
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轻万乘之尊,图一时之乐,万一有衔勒之失,
其如社稷、太后何?三不宜。傥陛下不以臣言为迂少赐省览天下之福群臣之愿也。”书
奏,帝嘉叹良久。
(节选自《辽史·马得臣传》)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7
{#{QQABSYAEogioAAJAAQhCAQUSCgAQkgCCAagGwEAEoAAAyQFABCA=}#}
涂黑。(3分)
傥陛下 A不以臣言 B为迂 C少赐 D省览 E天下 F之福 G群臣 H之愿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何惧之甚”与《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两句中“何”字的含义不相同。
B. 季,指一个朝代(时代)的末期,或同辈中最年幼者,等等。“隋季书生”指隋末的
书生。
C. 祚,本意指福、赐福,帝位,还指保佑。“陛下嗣祖考之祚”中的“祚”指帝位。
D. “数引公卿讲学”与《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两句中“数”字的含义不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唐俭认为唐太宗不应对斩杀一头野兽感到快意,唐太宗听从了唐俭的劝谏,停止狩猎。
B. 讨伐宋朝时马得臣建议对投降的、逃走的、反复无常的采取不同措施,皇帝对此表示
赞同。
C. 马得臣劝谏辽圣宗效仿唐玄宗,也全用家人之礼与兄弟们欢饮,亲睦六亲,增加敬爱。
D. 唐太宗、唐玄宗耽玩经史,当时读书之风盛行,马得臣希望辽圣宗也能够潜心钻研典
籍。
13. 把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阅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纪》,得臣乃录其行事可法者进之。
(2)陛下尝问臣以贞观、开元之事,臣请略陈之。
14. 马得臣认为“陛下以球马为乐”有哪“三不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 16 题。
玉楼春①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②,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③,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
【注】①这是一首写词人与心上人分别之后,旧地重游的词作。
②“桃溪”句: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去天台山采药迷路,以桃子充饥,偶遇
两美女,遂相慕悦,留居半年。他们怀念家乡,辞别二女下山回家后,其子孙已历七代,
后来重返天台山,那两名女子已杳无踪迹。唐人常用遇仙暗寓艳遇。
8
{#{QQABSYAEogioAAJAAQhCAQUSCgAQkgCCAagGwEAEoAAAyQFABCA=}#}
③赤阑桥:化用顾况《题叶道士山 房》“水边垂柳赤栏桥”诗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首句,化用典故,暗示词人曾有过一段刘晨、阮肇入天台式的爱情遇合。
B.“秋藕”句,暗示“桃溪”一别,正像秋藕断后,再也不能重新连接在一起了。
C.上阕三、四两句,当时相候时的兴奋、激动与今日独寻时的落寞、冷寂形成对比。
D.词作末尾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表现了心上人的绝情和词人内心的失落与痛苦。
16. 赏析“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的艺术技巧。(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
(1)自我夸耀常常只得一时风光,难以维持。《老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好说明这个道理。
(2)《大学之道》中的“ ”说明知识的获取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而“ ”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3)《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
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相关题目。
苍苍的榕树啊,你是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 不是动听的言语,不是诱
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臂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
在喧嚣中让他们宁静,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我既怀念榕树下热闹愉快的夏夜,( )。夏夜,搬几块床板往榕树下一放,一头
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
子,侧耳倾听田间地头的虫唱蛙鸣,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愉快交流。相比夏夜,秋
夜则显得梦幻恬静。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
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
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让人仿佛听到中秋节临近的脚步。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有赏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以月亮圆满
来寄托阖家团圆、思乡怀人之情。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独特
的由来和意义,是中华民族 的文化记忆。“每逢佳节倍思亲”,①我长年在外工
作,②同家人团聚的时间和以前相比减少了一倍。③记忆的儿时,④一到节日便弥漫成
9
{#{QQABSYAEogioAAJAAQhCAQUSCgAQkgCCAagGwEAEoAAAyQFABCA=}#}
一片浓浓的乡愁,⑤笼罩在我的周围,最后定格在故乡的榕树下。
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所以我们相互牵挂:如果你有
知觉,一定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你;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 )。
18. 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
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 分)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21.请从以下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借鉴文中画波浪线处对中秋节的讲解方法写一个句子。
要求:内容合理,语言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6 分)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虚室生白”,这句话出自《庄子》。庄子想说的是,生止于满,而源于虚。所有
过往,皆为序章。轻轻放下过去,眼光投向未来,由满入虚,于是,空而后生,这就是
“虚室生白”之意。
正如一棵树,经历了春的初生、夏的繁茂,于满满当当之时,就会停下生长的脚步,
由满入虚,直至下一个年轮的开始。秋冬的萧条,由满入空。而这样的虚与空,为来年
的生,腾出了空间。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10
{#{QQABSYAEogioAAJAAQhCAQUSCgAQkgCCAagGwEAEoAAAyQFABCA=}#}三校联考语文答案评分标准
1.C(张冠李戴,“这种态度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价值,应受到尊重”错,根据原文,有
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理应受到尊重的是一切文化)
2.B(强加因果,材料一中的结论是“……因而,文化的发展既非绝对必然的,也非完全
自由的,而是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3.D(强调万物各有区别,最适合作为论据证明第一段的观点。A强调的是包容 B强调各
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C强调要团结一致)
4.①材料一侧重论述文化有民族差异及这种差异的成因。
②材料二侧重论述对待这种文化差异的态度及文化误读。(答出一点给 2分,共 4分)
5.①这种不同体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即中国忠孝两全观念与美国崇尚个人主义的民族
性格不同。(这一条,如果学生答成“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也可给分。)
②这种差异是文化误读的产物。美国人按照自身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来解读《木兰
辞》,其原有“视域”影响其认知解释。
③不同的差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对待这种差异应当宽容尊重。《木兰辞》为美国
人提供了创作蓝本,《花木兰》又为我们提供“他者”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
中美文化交流互鉴,可促进双方文化发展。
(评分说明:一条 2分,共 6分,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6. B(A.“爹是一个注重眼前利益的人”错误,爹睡不着觉,是为即将过上美好生活而
激动。C.“觉得丢脸”错误,娘是因为爹迟迟不归,所以以为他死在了路上,而不是觉
得丢脸。D.“这说明文章的主要写作意图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猜忌给心灵带来的伤害”
错误,文章主要传达了美好的价值理念,老百姓知恩图报,官员一心为民。故选 B。)
7. C (“有实有虚,形象鲜明”错误,对“大恩人”形象的塑造均为虚写,故“形象鲜
明”表述也有误。)
8. ①作者语言朴实,通过爹朴实的语言,表现出庄稼人对土地、庄稼的真诚热爱,以及
知恩图报的美好形象。
②人物对话语言使用方言,既符合人物形象,又具有地域特色,使文本语言更有生命力
和活力。
③语言生动形象,常见的比拟等修辞手法的应用使人物跃然纸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答出一点给 2分,共 6分)
9. ①《探亲》故事通过乡亲们为大恩人送礼表示感谢地事表达了对“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种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的赞扬;
②通过大恩人将礼物折成钱币汇回来的事展现了大恩人以人民利益为重,一心为民的美
德;
③通过爹将乡亲们的礼物送至大恩人处表现出信守承诺、重义轻利的传统美德。
(答出一点给 2分,共 6分)
10. CEG(句意:倘若陛下不以臣之言论为迂腐,能抽出时间看一下,这就是天下之福,
群臣之愿了。“为迂”指的是“臣言”,中间不能断开,“臣言为迂”作“以”的宾语,
1
{#{QQABSYAEogioAAJAAQhCAQUSCgAQkgCCAagGwEAEoAAAyQFABCA=}#}
宾语后断句,所以 C处断句;“天下之福”与“群臣之愿也”句子结构一致,单独成句,
所以 EG处断句。)
11. D(A.正确。为什么;/什么。句意:为什么如此害怕?/有什么满足。B.正确。C.
正确。句意:陛下继承祖先的大任。D.错误。含义相同。都是“屡次、多次”的意思。
句意:多次引导公卿讲学。/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
12. C(“马得臣劝谏辽圣宗效仿唐玄宗,也全用家人之礼与兄弟们欢饮”错误。马得臣
列举唐玄宗用家人之礼与兄弟们欢饮,是为了劝说辽圣宗能够友善亲人,不是说一定要
效仿唐玄宗的做法。)
13. (1)皇上阅览唐高祖、太宗、玄宗三位皇帝的《本纪》,马得臣便摘录这三位皇帝
的有可效法的行为处世记载进呈。(评分说明:“阅”,阅览;“录”,摘录;“进”,
进呈。“行事可法者”,定语后置句。一点 1分,共 4分)
(2)陛下曾经拿贞观、开元之事询问我,请允许我简略地陈述。(评分说明:“尝”,
曾经;“问臣以贞观、开元之事”,状语后置句;“请”,请允许我;“陈”,陈述。
一点 1分,共 4分)
14. ①君主臣下共同游乐,难免会有争夺,会影响君臣情谊。
②君臣不宜不顾尊卑等级,争先求胜,不合君臣之间应恪守的礼仪。
③君主轻君王之尊、贪一时之乐,可能会遇到意外和危险,有害于亲人、社稷。
(答出一点给 1分,共 3分)
15、D(表现了心上人翩然离去、杳无影踪之后词人的执着与留恋,无法解脱。)
16.①动静结合。淡烟暮霭中远山耸翠, 大雁背着夕阳余辉渐渐的暗淡下去。在静态的
背景下加入动态的描写。
②色彩对比。青色的远岫与红色夕阳,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色彩艳丽的深刻印象。
③借景抒情,暮霭缭绕,夕阳欲暮,营造了苍莽、迷蒙、冷寂的意境,表达了词人特定
情境下迷惘、惆怅的复杂心境。
(答出一点给 2分,共 6分)
17、(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空 1分,共 6分)
18.②句修改为:同家人团聚的时间和以前相比减少了一半
③句修改为:儿时的记忆(一空 1分,共 4分)
19、A 源远流长 B弥足珍贵(每处 2分,意思对即可)
20、也怀念榕树下梦幻恬静的秋夜;一定会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每处 2分,意思对
即可)
21、示例一: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1分),有守岁、拜年、贴春联、燃炮竹等民俗(3
分),以辞旧迎新(1分)来寄托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向往之情(1分)。
示例二:端午节在农历五月五日,有划龙舟、挂艾草、包粽子等习俗,以祈福纳祥、压邪
攘灾来寄托对幸福安康的追求(或“以纪念屈原来寄托浓厚的家国情怀”)。
示例三: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秋游赏菊、插茱萸等习俗,以登高祈福来寄托
2
{#{QQABSYAEogioAAJAAQhCAQUSCgAQkgCCAagGwEAEoAAAyQFABCA=}#}
对亲人的思念、感恩敬老之情。
(民俗至少三个,1个 1分;书写格式不规范扣 2分,超出字数 1字扣 2分。)
22.作文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篇材料型任务驱动式作文。首先审读材料,
抓住材料关键语句:放下过去,眼光投向未来,由满入虚,空而后生。这也是我们悠久
的文化;凡事留白。留白才有改写和进步的空间。人生如树,由虚入满,由满入虚,虚
满轮回,才是人生。学会放空自己,才有更好的飞起。其次审读任务:当代青年,自身
发展。由此警示我们要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勇于归零,勇于挑战,谦卑沉淀,
永不止步。
立意:
1、挑战自我,永不满足。
2、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
3、忘却过去,特别是忘却成功
4、不断清洗自己的大脑和心灵。
5、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6、归零,重新出发。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俭跟从太宗出猎洛阳苑,一群野猪从林中突然窜出,太宗连发四箭,就射死了四
头野猪。一头野猪跳到帝鞍鞋下,唐俭跳下马与野猪搏斗。太宗拔剑砍死了野猪,回头
笑着说:“天策长史没见过上将杀贼吧!为什么如此害怕?”唐俭回答说:“汉高祖用
武力得到天下,不用武力治理天下。陛下用神武平定四方,怎么可以为了一时高兴而与
野猪搏斗呢?”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节选自《新唐书·唐俭传》)
材料二:
圣宗即位后,皇太后临朝称制,马得臣兼侍读学士。皇上阅览唐高祖、太宗、玄宗
三位皇帝的《本纪》,马得臣便摘录这三位皇帝的有可效法的行为处世记载进呈。等到
随从皇上讨伐宋朝,向皇上进言对投降的不可杀,逃走的不可追,但是对于那些反复无
常的小人另当别论。诏令依他所说去做。不久兼任谏议大夫,知宣徽院事。
当时皇上沉迷蹴鞠,没有节制,得臣上书进谏说:“臣私下里考察房玄龄、杜如晦,
隋末的书生,如果没有遇到唐太宗,怎能成为一代名相?臣尽管不才,陛下在东宫时,
有幸列为侍从,现在又得以伴圣上读书,可惜对于您的圣明没有什么补益。陛下曾经拿
贞观、开元的事情来询问我,请允许我简略地陈述。臣听说唐太宗事奉太上皇宴饮结束,
就乘坐辇车到达内殿;玄宗和兄弟们喝酒喝得畅快,尽一家人的礼节。陛下继承祖先的
大任,亲身侍奉太后,可以称得上至孝。臣仍希望皇上能在早晚向双亲问安之外,亲睦
六亲,加倍爱敬,那么陛下敬爱亲人之道,就超过太宗玄宗二帝了。臣又听说二帝潜心
爱好经史,多次引导公卿讲学,以至于日暮。所以当时天下纷纷向往,蔚成风气,因此
3
{#{QQABSYAEogioAAJAAQhCAQUSCgAQkgCCAagGwEAEoAAAyQFABCA=}#}
得以兴隆文治。现在陛下醉心于典籍,研习章句之学,臣希望陛下能研究经书之理,深
加体会,诚心实行,那么像二帝那样的治世不难实现。臣又听说太宗射野猪,唐俭劝谏
他;玄宗射鹰,韩休劝说他;二帝没有不乐于听从的。现在陛下以踢蹴鞠,骑马射箭为
乐,依愚臣看来,有三不宜,所以不避刑罚陈说它们。我个人认为君与臣一同游戏,免
不了会有争夺,为君的得手则为臣的愧赧,彼方败了此方高兴,这是一不宜。骑马挥杖,
纵横驰骋,不顾上下之分别,争先求胜,失人臣之礼,二不宜。轻弃万乘之主的尊贵,
贪图一时之快乐,万一在马上有什么闪失,那我们怎么向社稷和太后交代呢?此是三不
宜。倘若陛下不以臣之言论为迂腐,能抽出时间看一下,这就是天下之福,群臣之愿了。”
谏书上达,皇上嘉赏、感叹了好久。
(节选自《辽史·马得臣传》)
作文例文:
虚室生白,空而后生
房子虽大,若装满陈年旧物,则杂乱暗淡,逼仄压抑,令人窒息。心亦如室,如果
长满杂念的荒草,充满欲望的烈焰,则灵性尽失,生意全无。
因此,我们要及时清空贪欲杂念,还内心以空灵,让人生充满生机。
佛家说,众生皆为“有情”,作为有情有识的芸芸众生,必然有七情六欲、爱憎取
舍。受过伤,虽然愈合了伤口,但对疼痛的记忆还在,让人刻骨铭心,难以释怀;赢得
过辉煌,虽然新的征程开启了,但那份成功带来满足与自豪还在,令人一再回味,难以
割舍。这是人性,有了这些爱与恨的交织、取与舍的权衡,人生才有滋味,生活才多姿
多彩。
然而,人生短暂,人的心灵空间有限,如果心灵被杂念愚妄填满,灵窍就会被堵塞,
难以再生慧心。三国刘备,本是聪明谨慎之主,但却被为兄弟复仇的怒火烧昏了头脑,
最终换来夷陵惨败,这是嗔怒之情堵塞了心灵带来的败局。唐明皇李隆基,统治的前半
期缔造了开元盛世,但后来躺在功劳簿上沉湎声色犬马,换来了安史之乱,这是愚痴妄
念填满了心灵带来的恶果。警界傅政华,位高权重,却知法犯法,贪污受贿,这是贪念
充斥了内心带来的堕落。不论是对辉煌的留恋,还是对失败的憎恶,都能让我们心灵蒙
垢。
所以,我们不要做柳宗元笔下的蝜蝂之虫,而要学会清空与割舍。要像苏轼那样,
清空痛苦的记忆:他一生之中遇到了那么多政敌,比如王安石,比如章惇,却总能在渡
尽劫波之后,放下不快,与曾经的对手重新成为朋友。他清空了怨怼,宽恕了别人,也
让自己的人生一片明朗,让自己的心灵超迈自由。要向居里夫人那样,割舍对荣誉的贪
恋:把诺贝尔奖牌,当作玩具送给女儿。之所以要放下荣誉的包袱,是因为她需要轻装
上阵,把心灵的空间留给新的梦想,从而让自己的科研生命重新焕发活力。人生短暂,
时间宝贵,怎么能让过去的思想包袱将自己的心灵空间挤压?
作为心有大志的年轻人,也不能让心灵超载,要学会给自己的心灵减负,给自己的
人生减压,跟过去的愉快或不快说再见,腾出空间,让心灵活化,让生命飞扬。
我们要把庄子的话记在心里:虚室生白;我们要坚信,空而后生
4
{#{QQABSYAEogioAAJAAQhCAQUSCgAQkgCCAagGwEAEoAAAyQFAB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