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38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38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023年的地球怎么了?
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
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全球战塑”。
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2 共筑生命家园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
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健全人格: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自学思考题
自学指导: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81—88,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3、为什么走绿色发展道路?
4、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教材81页
下面是一位同学摘录的诗文,让我们大声朗读并感受它们的意境。
阅读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你认为上述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
答案解析:想象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景。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
人与自然为何共生?
日本第二轮核污水排海,火山喷发+一日2次地震
2023年10月5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发布消息称,日本西之岛火山4日观测到小规模喷发,呼吁附近航行船只注意。据报道,火山喷出的灰色烟雾高达1500米,岛屿周围的海水变成棕褐色和绿色。
另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10月5日14时22分在日本本州东南海域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29.85度,东经139.95度。
此前,日本本州东南海域发生6.2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05日10时00分在日本本州东南海域(北纬29.90度,东经140.05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探究与分享P81
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知识总结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④★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新发展理念】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引领中国发展全局的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促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
协调
创新
共享
开放
绿色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对外开放国策、倡议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现共同富裕、
打赢脱贫攻坚战
①实现人处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基础、准则、目标) P83
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基本国策) ;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发展理念) P84
2.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笔记
(重点)
第二目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习近平: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笔记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①P83 ②P84 ③P87
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P83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P84-2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P87-2最后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思考: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探究4、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探究与思考P84
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两条路有什么不同?
第一条富起来的道路
第二条富起来的道路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经济增长。
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
结果:富裕带来环境的恶化,富裕不长久,发展陷入困境。
结果:
建设美丽山村,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①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余村发展经验
思考: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2.余村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第一次致富之路
第二次致富之路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余村的致富之路
两条道路不同
践行理念不同
鼓了“钱袋子”伤了“居住环境”。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
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 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
既获得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绿色惠民、绿色富民。
思考:余村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说明应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思考:海绵城市的建设启示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应该怎么做?
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海绵城市
Part2
坚持绿色发展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首个全国生态日
1.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
余村封山护林,重新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教材85页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村民王婶的话是正确的。造纸厂厂长和小清父亲的话是错误的。
①保护生态环境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②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会危害人类自身。
③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 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习近平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限。
01
02
03
04
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P85一
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P85二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P86二
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限P87一
05
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87二
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背诵
①科学立法,完善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惩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对公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
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落实节能减排政策。②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③加大保资金的入力度。科技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①学习环保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③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环保行动。
(具体行动:P87低碳微行动)
为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国家、社会、企业、公民(青少年) 如何做?
青少年
国家:
社会:
企业:
拓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已然深入人心,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熄灯一小时
多乘公交车
多种一棵树
就餐要光盘
少用塑料袋
及时关电脑
畅所欲言:
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
2023年8月15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这是我国首次以蓝皮书形式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成果。根据蓝皮书,全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合计约保护319万平方公里,涵盖我国全部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其中,陆书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
通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把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完整保护起来,实现了对重要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珍稀濒危物种和栖息地的大规模、整体性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资产和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
④严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底线、资源利用上限。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理念)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价值取向)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行为选择)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
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4.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的?
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①遵守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不随意破坏环境。
②促进企业生产转型升级,走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
③坚持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④开发新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企业做法):
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公民做法)
(1)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2)积极向公众宣传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能力。
(3)针对本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4)发现身边有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要及时举报,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5)从身边小事做起:
①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
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
③少用或不用一次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④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⑤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
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
知识整合:
基本国策:
理念: 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理念
发展道路:
方略:
战略:
方针:
两型社会: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绿色发展道路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守护绿水青山”,必须坚持哪些
背诵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原因
智慧选择
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生态兴文明兴
做法
基础、准则、目标
基本国策
五大发展理念
做法
国家
关系
坚持两个绿色
绿色生活方式
严守三线
公民
践行低碳行动
两型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