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开封五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A(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可知,人们只对“质”有不同的理解。)2.C(A选项,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可知,不是所有先秦诸子百家都重“质”轻“文”,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B选项,“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因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得到了健康发展”错,刘勰重视“文质”辩证统一关系是六朝的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得到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不是唯一原因。D选项,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动作有文’,即以外在的符合礼之义的施舍…言语为内涵”和“礼既为外在的‘文’,故人既有仁义道德,又在施舍…言语诸方面合于礼仪,便是‘文质彬彬”可知,二者观点相同。)3.D(A选项是对诗歌创作手法的表述。B选项是强调内容的重要作用,属于重质轻文的观点。C选项是对诗歌意趣特点的表述。D选项是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特点和关系的表述。)4,①文章整体是总分总结构。开头引用《论语》,提出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按时间顺序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文”“质”关系的演变及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中国古代“文质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②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的情给分)5.①文学创作要重质(内容):文学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洞悉生活本质,要言之有物,表达真实的情感体验。②文学创作要重文(形式):文学创作要追求文学性和艺术审美价值,进行艺术形式创新,多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③文学创作要文质兼备(内容和形式对立统一):要看到内容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形式对内容的积极意义。要用内容引领形式,要用形式丰富内容表现,把艺术创造力和人民需求结合起来。(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情给分)6,B(“·我'的存在使得大蝎调动了本不想调用的五百名猫兵前来看管并收获迷叶”错,大蝎调动五百名猫兵的原因是“猫国的风俗以收获迷叶为最重大的事,必须调兵保护”“不调他们来做不负保护责任的保护是公然污辱将士”,他“不愿被人指摘”。)7.C(“‘猫兵被打死’一事使‘我’与大蝎彻底反目”错,由文中“但是他决定不和我较量”可知应该没有彻底反目。)8.①缺乏责任精神,规则意识。如猫兵身为士兵,却不履行保护的责任,被人请来保护迷叶,却想监守自盗,毫无规矩和责任意识。②愚昧无知,胆小怕事。如猫兵盲目惧怕外国人,在面对单个外国人时,即使自己所在的队伍庞大,还是会心生畏惧。③自私自利,毫无助人精神。如猫兵在同伴被打死时,毫无出头的念想,即使有人帮若伸冤,也不愿意回应,涉及自己利益时才开始出动。(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9.①风格独特:小说富有科幻色彩,以火星猫人来展现旧社会国民的人格缺陷,以猫写人,风格独特。②幽默:小说运用反语、对比、反转等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如“有时候他们一高兴”一句中,用“高兴”一词美化叛变,语境中褒词贬用,形成反差,生成幽默。③深刻的写照:作者意在通过描写猫人和猫城的生活,来映射当时混乱的社会现状及国人的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等,启人深思。(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10CFH(原文标点为: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11.B(A项,都是“最终”的意思。B项,前者是形容词作动词,疏远,后者是形容词作名词,硬度。C项,前者是“认为”的意思,后者是“把…作为”的意思。D项,前者是“遗忘”的意思,后者是“舍弃”的意思。)12.C(“形象地说明了德大于才的重要性”错,应是形象地说明了德与才都很重要。)13.(1)各国有名的人能用钱财收买的,就多赠送礼物来结交,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杀掉。(“厚遗”“刺”各1分,“下以财”状语后置句1分,句意1分)【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5-L-107B开封五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他在《法言》中说,“实无华则野,华无实则贾,华实副则礼”,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第1页(共8页)】25-L-107B餐国全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答案.pdf 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