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伯牙鼓琴》春秋战国目录故事背景与作者简介生字学习句子分析篇章梳理背景与创作背景CATALOGUE01《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认为该书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其为《吕氏春秋》。背景资料《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本味》。《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未期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菩作。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有关先秦诸子的旧闻铁事和历史传说,《伯牙鼓琴》一文便出自于此,讲述了春秋时期,伯牙和锺子期成为知音的传说。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人们便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称为“知音”,由此还衍生出了一个成语“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创作背景伯牙,字子期,春秋时期的著名琴师。伯牙在琴艺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和成就,被誉为“琴仙”。伯牙自幼聪颖,酷爱音乐,擅长弹琴。伯牙一生只为求知音,与好友钟子期相互欣赏,相互支持。伯牙简介及生平生字学习CATALOGUE02哉口部首9画笔画zāi拼音悠哉、壮哉、哉声组词表示赞叹或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呀”等。释义笔画20画拼音wēi组词巍峨、巍然、巍巍部首山释义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壮观。巍xián拼音弓部首8画笔画弦010203释义指乐器上可以发声的细线,也指射箭用的弓弦。在本文中,“弦”指的是伯牙弹奏的琴的弦。拓展在古代,弦不仅指乐器上的细线,还指数学中的一条线或曲线,以及乐器演奏时的音高和音调。例如,“弦音”可以指音乐中的音调和音色,“弦外之音”则指话语或文字背后的含义和意境。组词琴弦、弦乐、弦音句子分析CATALOGUE0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句描绘了伯牙弹琴时的志向和意境,志在高山表现了他的高远志向和豪迈气概。钟子期善听,峨峨兮若泰山此句描写钟子期听琴时的感受,将伯牙的琴声比喻为泰山,表现出钟子期对伯牙琴声的深刻理解和欣赏。经典名句上述句子均为简单句,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句子类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伯牙的琴声比喻为泰山,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伯牙的高超琴艺和钟子期的音乐欣赏水平。修辞手法句子结构句子含义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表达了对高远志向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伯牙的艺术修养和琴艺水平。钟子期善听,峨峨兮若泰山,则表现了钟子期对伯牙琴声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也体现了他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这两句话共同表达了知音相遇、相互欣赏的主题,也是《伯牙鼓琴》这篇文章的精髓所在。““篇章梳理CATALOGUE04《伯牙鼓琴》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篇章梳理 原文篇章梳理伯牙弹琴,锤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伯牙鼓琴》译文古代琴师,善弹七弦琴。伯牙弹琴。鼓琴古代的音乐家,善听琴。锺子期注释010203一会儿。少选摔破琴,断绝琴弦。破琴绝弦01020304高大雄伟的样子。巍巍世上再没有值得我为之弹琴的人了。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注释“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描绘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默契,伯牙弹琴,锺子期能够听懂他的音乐。“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表达了伯牙对锺子期的深厚情谊和知音难觅的感慨。句子赏析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