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查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和古诗词诵读。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一直在思考,也注意到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摘编自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应立足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发展基础和秦创原、西安“双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等创新优势,加快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起点在“新”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生产力,以高质量、高效能为基本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本特征,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能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跃迁提升。
新质生产力的起点在“新”,强调的是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涵,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为路径手段,以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为发展方向。
内核在“质”
新质生产力的内核在“质”,强调的是遵循科学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和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着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全面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更加突出构建具有“特质”的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
更加突出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从国内看,凡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都做到了科技与经济的深度结合,拥有良好的开放创新生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公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GII)“科技集群”排名中,西安位列全球第19位、国内第七位,排在之前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在鼓励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和推动产业化上形成了良性循环,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都排在全国前列。
更加突出强化基础研究。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的重心不断前移,科技发展的重点日益转向基础研究,更加依靠“从零到一”的基础性、颠覆性创新,以此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比如,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都是由基础研究突破产生的新技术、形成的新产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落脚点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在“生产力”,强调的是能够产生物质财富新增量、能够大幅提升质量效率、能够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力,更加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时代内涵,加速进入以新质生产力主导经济增长的发展轨道。
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我省优势产业领域,制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发挥好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机构的作用,推动智库与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柔性结对”,提供科技战略咨询。
(摘编自王飞、张良、马俊平、薛茗方《新质生产力,咋样落地?》)
材料三: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具体到个人层面,新质生产力已在诸多层面融入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相比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中的颠覆性产品和科技将更大幅度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从衣食住行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其质优的特性,为人们带来了高质量的生活。例如,人型机器人凭借其灵巧的双手和灵活的关节,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增强了在物理世界中感知、理解和交互的能力。如今,一个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融合以前清洁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多个机器人的功能,为家庭提供包括辅助医疗、健康监测、陪伴护理、家庭服务等高品质生活需求在内的一站式服务。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深圳)新经济研究所副主任吴浩表示,新质生产力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进阶形态,本身也是绿色生产力,表现在推动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碳捕获、碳封存技术等前瞻性、创新性、颠覆性环保技术突破和转化方面,促进了生活方式绿色变革。
(摘编自陈恒、陈之殷《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你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特点,材料二则进一步阐述其特点及陕西新质生产力发展策略。
B.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深刻认识和战略部署。
C.陕西省要实现传统生产力的跃迁提升,加快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必须依靠大量资源的投入。
D.先进的人型机器人有较强的感知、理解、交互的能力和肢体灵活性,可以为家庭提供多种服务。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三中融入了新质生产力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一项是(3分)
A.医院开设“无陪护病房”,通过严格的制度制定、人员选择和排班安排,24小时为病人提供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
B.用遥感无人飞机对农田进行高精度的自主巡田,将收集的数据上传到智慧农业系统,从而降低水稻管理难度。
C.新技术让盲人“看”到春天的绿叶,让失语者“开口说话”,让瘫痪患者通过外部机械实现自己吃饭、站立、行走。
D.智能家居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照明和安全设置。
4.为什么说新质生产力“本身也是绿色生产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4分)
5.你的家乡正在开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家乡大振兴”主题活动,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就“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如意令(节选)
李小坪
陈静婷下楼遛狗,隔老远就看见了母亲宋如意。母亲体型粗壮,即使在集体发福的老年人中,也颇为扎眼。
算起来,母女俩有大半年没见面了。但陈静婷并没有迎上前去,而是站在紫薇树下,看母亲快步走向自己。她看见旧时光像潮水一样,又一浪一浪涌回来了。
陈静婷八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也辛苦,年轻时在水泥厂做统计员,后来为了挣钱,又当起了搬运工,是计件工资,日子拆东墙补西墙地过着。为怕女儿受气,宋如意倒没急着再嫁人。很长时间里,陈静婷是有愧疚之心的。尤其幼时,为了给她凑学费,一向粗门大嗓的母亲,在亲戚面前下跪借钱的那一幕,牢牢地刻在了她心里。
看陈静婷在发呆,宋如意问:“布丁最近学习怎么样?”
“还行吧。”
布丁是陈静婷的女儿,刚上高一,成绩不错,长得也漂亮。
“学校申报贫困家庭的事搞好了没?”
“没有,布丁不愿意。”
宋如意火了,嚷嚷道:“贫困家庭补助申报好了,就能免除学杂费,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真死要面子活受罪。对了,赵军给生活费了吗?”
陈静婷不再理她,埋头去磨手指甲。最近一段时间,指甲疯长,手指敲在键盘上,就像听沙子在锅里翻炒,让人心慌难受。
“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诚心对他,还不是好心喂了狗。如今……”
陈静婷终于火了,说道:“妈,你有完没完?”
多年前,陈静婷是想要离开夷水的。去西藏,去凉山,支教或做志愿者,只要离得远远的,去哪里都行。结果,话刚说出口,宋如意就以死相逼。
“静婷,你是我唯一的亲人了。如果连你也不要我了,那我就只有死路一条。我知道你就是想躲开我,讨厌我。我命苦,生下来爹妈不要我,把我丢在孤儿院,后来又跟着残疾养父母到处讨米要饭。刚上初中,养父母又得病死了。我一个人孤零零长大,要躲开村里那些坏人,还要挣钱养活自己。好不容易成个家,想着你爸挺老实,结果他又出车祸丢下我走了。现在只有你了,可你也想甩掉我,我不如死掉算了……”
陈静婷知道母亲是个不幸的人,但听的次数多了就腻了。渐渐地,陈静婷不再跟母亲试探“远方”这个话题。
那天,下班路过工农路,陈静婷看到幸福旅行社打出的广告。她突然想给母亲报个名。印象中,这是她第一次主动为母亲做点儿什么。
宋如意很高兴。为了这趟远行,她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先是去烫了头发,还染成深栗色。忙完自己的事,宋如意又去了超市,还“挑灯夜战”,包了四五盒饺子,直到双开门冰箱塞得满满当当才满意。
这天下午,陈静婷正在做一份报表,同事小孙小心翼翼地靠近问道:“阿姨是去江州旅游了吧?报的是哪个团?今天和你联系上了吗?”
手头正忙着,陈静婷也没怎么将小孙的问话听进去,只“嗯嗯”地敷衍了几声。见她没反应过来,小孙又说:“刚看到新闻,夷水至江州的老年旅行团大巴因躲避一辆大货车而发生侧翻,目前伤亡不明……”
陈静婷这才反应过来,心脏一阵狂跳,赶紧拿出手机,但母亲的电话却怎么都打不通,导游的手机也关机了。她一阵眩晕,险些站立不稳。稳住神后,陈静婷二话没说,急奔回家收拾行李。她要去找宋如意,无论是生是死,都要找到她。
去机场的路上,沿路一片漆黑,只有远处机场闪烁的灯光。这时,陈静婷的手机响了,她哆嗦着打开一看,是个陌生号码。陈静婷知道大事不好,拼命控制住情绪,才摁了那个接听键。电话接通,是宋如意的声音。经医院检查确认,宋如意身体内部没有受到大的伤害,但到底是受到了撞击,宋如意的身体比从前弱了很多。
现在,她俩的角色调过来了。陈静婷像极了从前的母亲,唠叨、脆弱又忙碌。每天上班前,陈静婷会给她准备好午餐,放到微波炉里稍微热一下就能吃。水果零食都放在她够得着的地方。还给她买了一个抱枕,是粉色的大熊,张开双臂可以把人搂进怀里。偶尔,宋如意也会说:“静婷,我对不起你,你和赵军之间要不是我掺和,或许不会走到这一步。我没文化,说话难听,请你原谅我。”
其实,很多东西,陈静婷已释然了,但是听母亲认真说出来,难免还是会让人感怀。往往这时候,陈静婷会摸摸她的头,笑笑,也不作回应。然后去阳台寻些活儿干,处理掉十来个花盆里的杂草,也顺便消化复杂的情绪。
不知不觉间,她已开始在布丁面前唠叨,嫌女儿这做得不好,那不让人放心。她将这些唠叨与叮嘱表达出来的刹那,内心确认是百分百爱布丁的,就像盆里的水眼看就要满了,再不倾倒一些,就要溢出来,洒得满地都是。
但与少时的陈静婷不同的是,布丁在不耐烦与顺从之间,会选择恰好的弧度,去如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她会严肃又不失敬意地说:“妈妈,我是爱你的,但我们都是独立的,你要放松,生活才有惊喜与祝福。”俨然心灵鸡汤般的句子,却让陈静婷觉得女儿熬的“鸡汤”真好喝。往往这时,陈静婷会尴尬地笑笑,笑着笑着,却又湿了眼眶。
一种宿命般的人伦秩序,正暗藏着无限玄机呼啸而来。面对布丁的“反抗”,陈静婷会在瞬间的惊诧与失落之后,选择体谅。一如她知道此时应该如何面对正在老去的,曾经强壮的母亲。
很多事情,都过去了。能过去的,都不重要了。是的,都不再重要了。
(原载于《天津文学》,2024年第9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情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以陈静婷遛狗时遇见母亲宋如意的场景开始,通过陈静婷的回忆展现了宋如意的不幸和母女之间的复杂关系。
B.宋如意认为贫困补助可减轻家庭负担,应该积极争取,而陈静婷和布丁则对此持有不同的态度,认为应该自力更生。
C.陈静婷在得知母亲出事后的焦急和担忧,以及她不顾一切去寻找母亲的行为,是情节的高潮,也是情感的转折点。
D.结尾以陈静婷开始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和她与女儿布丁之间的互动作结,体现出陈静婷最终学会了和解。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写了陈静婷的成长经历与宋如意的行为表现,二者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小说的情节框架。
B.文中的对话和内心独白,细腻地描绘了陈静婷在面对母亲宋如意时的心理变化,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陈静婷的内心世界。
C.标题“如意令”巧妙地利用了双关语,“如意”暗示了宋如意的名字,“令”字也象征着家庭两代人对女儿的期望和控制。
D.陈静婷和布丁两代人在面对问题时不同态度和行为的对比,展现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和对于独立自尊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8.请分别从宋如意、陈静婷、布丁三位女性的形象入手,分析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4分)
9.汪曾祺在《又读〈边城〉》中说,“《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又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你在阅读本文时是否有类似的感受?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譬之富者,有高墙,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德。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
(节选自《墨子 尚贤》)
材料二:
人君之贤其身,不若其使贤之为贤也;人臣之贤其身也,不若其荐贤之为贤也。人君者,目不自视,明者效之;耳不自听,聪者效之;口不自言,智者效之;心不自虑,圣者效之。使独用其身,不能治也,虽欲治之不能给也,故曰不若使贤之为贤也。
昔者舜有天下,惟其不欲其身贤而已矣,所举而用者二十有二人,而天下治。昔者周公相天下,惟其不欲其身贤而已矣,贤者相继其德而成之。昔者桀纣矜天下以能,高人臣以声,则是岂不聪明辩慧哉?惟其自贤而已,不知用贤,至于亡也。昔者臧文仲相鲁国,鲁国以强,其言必当,则是岂不忠信仁义,刚毅有立哉?惟其自贤而已,不知荐贤,至于削也。故虽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所谓骄者,非独以贵骄人,以富骄人者也,以材骄人者有甚焉。所谓吝者,非独吝于爵人,吝于分人者也,吝于教人者有甚焉。是以古之君子莫为骄与吝也,求为人君者,尽于此矣;求为人臣者,尽于此矣。
(节选自刘敞《贤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虽在于厚禄A尊位之臣B莫不敬惧C而施D虽在农与E工肆之人F莫不竞劝G而尚德。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政之治”与“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兼爱》)两句中的“治”字含义不相同。
B.“不得治而得乱”与“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四章》)中的“而”字用法和含义相同。
C.举,提拔,与“吾力足以举百钧”(《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D.贤,使动用法,使……贤德,与“先正其心”(《大学之道》)中的“正”字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认为古代的圣王治理国家时,十分重视“义”,“义”就如同富贵人家居处的高墙一样不可或缺,极为重要。
B.桀纣是著名的暴君,而臧文仲忠诚信实、仁爱正义,在他的辅佐下鲁国变得强大,但在作者看来他们两类人也有相同之处。
C.作为国君只想依靠自己就把天下治理好是不可能的,应依靠“明者”“聪者”“智者”“圣者”,这样可以达成治理的目标。
D.统治者即使有周公一样的才德,但以地位、富贵、才能傲视别人,吝啬于授予权力、爵位、教导别人,也会使国家衰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4分)
(2)昔者周公相天下,惟其不欲其身贤而已矣,贤者相继其德而成之。(4分)
14.两则材料都对“贤”进行了论述,请简要概括其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
虞美人
苏轼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①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①述古:陈襄,时为杭州太守。陈襄离杭之前,在有美堂宴客,苏轼即席赋此词。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圆无缺、花枝不凋是不可实现之事,词人却举杯劝月、劝花枝,可见词人对生活充满幻想和热情。
B.花好月圆、良辰美景、举杯对酌是人生乐事,词人认为要尽情享受当下美好,不去关心世事的兴衰变化。
C.第二首词的开篇从大处着笔,使用夸张手法,以登高远眺的视角,极写有美堂所在之地的地理特征。
D.“沙河塘里灯初上”一句,表现了杭州的热闹繁华景象,以乐景写乐情,衬托了宴会上的欢愉氛围。
16.请简要分析苏轼这两首《虞美人》结句的抒情方式及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人一旦做到自我约束,使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人都会称赞他是仁人君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且运用比喻,描写出梦一般的景象。
(3)在古代诗歌中,植物的凋零很容易引发诗人的伤感之情,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天蒙蒙亮,我们一行五人,尾随老把头的脚后跟,去白山深处野采。我们穿越一片森林,见一湾水,老把头打一声呼哨,芦苇丛中顷刻驶出一艘木船。众人上船沿松花江一路向东又转向北行,天上飞一只鹞鹰。船像箭头,击出一片浪花,如盛开的一朵白荷。
我伫立船头,一时心情大爽。凉风习习,扑面而来,鸟叫声入耳,沿岸都是葱茏葳蕤的灌木,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此时江面平滑如镜,白云倒影清晰,远村却嘈杂有声,老牛哞叫,仿佛真的置身于“________,________”的情境中。
船行约莫一个钟头,( 甲 ),日光消隐,天色骤暗。众人A不以为然,依然在甲板上说笑,木几前放一碟五香花生,五瓶青岛啤酒,多半已空。船拐过一个滩头,阵雨降落,雨点如豆,“砰砰”地击打着帆篷,我B七手八脚地收拾行头,躲进船舱。紧接着,众人C亦步亦趋,进入舱内躲雨。忽然,我发现独独不见老把头进舱——难道这老人家不怕雨淋吗?便“哧溜”一声钻出船舱,定睛一看,却见老把头正独自撅着屁股,( 乙 ),然后吃力地提上甲板,将满满一桶水置于船尾。
老把头说:“人都去船舱里了,把这一桶水放到船尾,避免船体失重打漂。”说着,老把头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丙 )。
①我却待在舱外没走,②心里多次反复回味着老把头刚刚说过的话,③目光微微湿润。④恰巧一阵狂雨袭来,⑤船体摇晃不止,⑥险些将老把头的水桶打翻。有一股水像鲤鱼一样从桶内跃出,水桶却终又稳稳立定,泼洒出的部分瞬间被阵雨续满。
事后得知,那只木水桶为老把头专用——每次从山上野采归来,他都从江中汲一桶水,在月光下将满满一桶水兜头浇下,大叫:“这山林里放浪的日子,好不畅快哪,好不畅快!”
18.文中加点处的“好不畅快”与生活中常说的“好不容易”中的“好不”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4分)
19.文中三处画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请进行修改。(3分)
20.文中第五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下列诗句,最适合填入第二段结尾句中的一项是(3分)
A.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淮南子》有言:“槁竹有火,弗钻不燃;土中有水,弗掘无泉。”意思是:干枯的竹子能生火,但不去钻它就不会燃烧;地下藏有泉源,但不去挖掘就流不出泉水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新质生产力‘增强’智能机器人功能”于文无据,材料三第二段只是以智能机器人为例,来说明新质生产力质优的特性。
2.【答案】C
【解析】“必须依靠大量资源的投入”说法绝对且不符合文意,“依靠大量资源的投入”是传统生产力的特点,它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须”之举。
3.【答案】A
【解析】A选项描述的“无陪护病房”通过严格的制度制定、人员选择和排班安排来提供服务,这些措施虽然能够提高服务质量,但并没有体现出新质生产力中的科技创新和颠覆性产品的应用。
4.【答案】①新质生产力符合新发展理念,能实现资源能源的低消耗。②新质生产力能大幅提升质量效率,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③新质生产力能推动环保技术突破和转化,促进生活方式绿色变革。(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5.【答案】①加强技术创新,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强化基础研究。②立足地方资源优势,构建具有“特质”的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③遵循党中央“新质生产力”理论,结合家乡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行动计划。④引进专业人才。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为家乡振兴提供科技战略咨询。(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6.【答案】B
【解析】“陈静婷和布丁则对此持有不同的态度,认为应该自力更生”错误。这段情节主要体现的是宋如意和布丁之间观念的不同,就文本内容而言,并没有体现陈静婷的态度,文章也没有明确写出布丁拒绝的原因是“认为应该自力更生”。
7.【答案】C
【解析】“象征着家庭两代人对女儿的期望和控制”错误。由文本内容可知,宋如意对女儿确实存在“令”的行为,对女儿有着期望与控制,但是陈静婷对布丁并不是充满控制的,虽然有爱的唠叨,但也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
8.【答案】①宋如意:坚强、掌控欲强。虽然她的人生经历了很多苦难,但她对女儿的爱是深沉的,同时也有因自身经历而过度掌控女儿生活的一面。②陈静婷:情感细腻,包容。她对母亲有着复杂的情感,既有愧疚也有反感,最终她与母亲和解了,并开始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③布丁:聪明、独立、理性。她能够直率又不失敬意地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感受,既尊重母亲,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9.【答案】①理想化了的现实。本文展现出生活的真实与理想化元素的融合。宋如意命运多舛,陈静婷也历经困苦,这是生活的真实一面。而陈静婷对母亲态度的转变以及宋如意为旅行做准备的积极态度,则体现了理想化元素,使文章既具现实感又有理想色彩。②温暖作品背后的悲剧感。宋如意一生坎坷,出生被弃、成长苦难、中年丧夫,对女儿的依赖和控制源于内心的不安,尽显悲剧命运。陈静婷面对母亲的不幸,既愧疚又反感,她的婚姻也因母亲的掺和而破裂,充满无奈和痛苦。母女二人的故事透露出悲剧感,与文中的温暖形成对比,更显深刻动人。(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10.【答案】BDF(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
【解析】“厚禄尊位”是“享受优厚俸禄和处于尊贵地位”的意思,在句中修饰“臣”,中间不能断开,“莫”位于句首引出下文,故在B处断开。“敬惧而施”中“敬惧”是“施”的一种状态,中间不能断开,“虽”是句首关联词,故在D处断开。“在农与工肆之人”表意完整,其中的“与”表示并列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故在F处断开。
11.【答案】C
【解析】C项,“含义相同”错误,“吾力足以举百钧”的“举”是“举起”的意思。A项,前一个“治”是“安定”的意思,后一个“治”是“治理”的意思。B项,两个“而”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相当于“但是”“却”。
12.【答案】A
【解析】“如同富贵人家居处的高墙一样不可或缺”错误,由材料一首段“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可知,墨子不是拿高墙作比,而是拿墙上凿出的门可以更好帮助捉拿盗贼来比喻“义”的重要性。
13.【答案】(1)有强盗进入,关闭他进入的地方再搜查盗窃者,强盗就没有逃出的通道了。(“阖”“自入”“自出”各1分;句意1分)
(2)从前周公辅佐天下,正因为他不只是想自己贤德而已,贤德之人一起延续善政而成就清明政治。(“昔者”,第一个“相”,“继”各1分;句意1分)
14.【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于强调“尚贤”的重要性,墨子认为只有尊重、任用贤能之人,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同时统治者在选拔、任用贤人时应当打破身份、地位的限制,唯才是用。②材料二认为统治者个人贤德不是真正的贤德,只有积极推荐、举用贤德之人担任各级官职,发现更多的贤者,让圣贤之人效力于国家,才是真正的贤人。(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墨子说:现今施政于国家的天子、诸侯、有地位的贵族,都希望国家富足,人民众多,刑法和政治安定。然而国家不得富足却得贫穷,人民不得增加却得减少,刑法和政治不得安定却得混乱,这是从根本上失去他们想要的东西,得到了他们所憎恶的东西。这是什么原因呢?古时圣王治理国政,说道:“行为不义的人就不让他富有,行为不义的人就不让他尊贵,行为不义的人就不与他亲密,行为不义的人就不与他接近。”墨子说:君上用来役使臣下的,只有一种方式;臣下借以侍奉君上的,只有一种途径。拿它跟富人作警喻,有高墙的房屋,墙已经立好了,谨慎地在墙上开凿一道门户。有强盗进入,关闭他进入的地方再搜查盗窃者,强盗就没有逃出的通道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君王抓住了关键“义”。
所以古代圣王为政,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贤能的人。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所以古代尧在服泽的北边选拔舜,把政权交给他,天下安定。汤在厨房之中选用伊尹,把政权交给他,谋略得以实现。文王于渔猎之中推举闳夭、泰颠,把政权交给他们,西方的各个部落臣服。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是那些享受优厚俸禄和处于尊贵地位的臣子,也没有不对尚贤怀着既敬重又害怕的心态去实行的;即使是从事农业、手工业的人,也没有谁不争相劝勉去崇尚道德的。所以得到士谋略就不会受挫,身体就不会劳苦,名声确立且功业成就,美好的事物得以显扬、丑恶的事物不会发生。
材料二:
人君与其让自己贤能,不如任用贤才并使他的贤能得以发挥;大臣与其让自己贤能,不如推荐贤才使他的贤能得以发挥。人君,眼睛看不见自己,视力好的人为他效力;耳朵听不到自己,听力好的人为他效力;嘴里不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有智慧的人为他效力;心不能为自己考虑,圣明的人为他效力。假使人君单单使用自身的智谋,便不能治理好国家,即使治理了也不能完备,所以说不如让贤才成为贤才。
从前舜拥有天下,正因为他不只是想自己贤德而已,推荐并任用的有二十二人,把天下治理得非常好。从前周公辅佐天下,正因为他不只是想自己贤德而已,贤德之人一起延续善政而成就清明政治。从前桀纣凭借才能夸耀于天下,凭着声威在臣子面前抬高自己,那么这难道不是聪慧明审、能言善辩吗?但因为他只有自己贤能,却不懂任用贤德之人,以致国家灭亡了。从前臧文仲辅佐鲁国国君,鲁国因此强大,这一定与他的言辞恰当有关,那么这个臣子难道不是忠诚信实仁爱正义,刚强坚毅、有建树的吗?但因为他只有自己贤能,却不懂举荐贤德之人,以致国力削弱了。所以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德,如果骄傲和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所谓骄傲,不仅指凭地位高而傲视别人,凭富有而傲视别人,凭自己有才能而傲视别人后果更严重。所谓吝啬,不仅指吝于授予别人爵位,吝于分享给别人权力,吝于教导别人后果更严重。因此古代的君子不会有骄傲和吝啬的行为,想成为贤德君主的,要努力做到这点;想成为贤德臣子的,要努力做到这点。
15.【答案】D
【解析】“以乐景写乐情,衬托了宴会上的欢愉氛围”错误,词人借助沙河塘的灯火,写出饯别时的环境特征,意在反衬自己的离怀别思;同时结合整首诗表达的情感以及前后文亦可做出判断。
16.【答案】第一首的结句直抒胸臆。(1分)词人以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对花饮酒、不误时光、尽情享乐、开朗旷达的情感直率地表达出来。(2分)第二首的结句间接抒情(以景结情)。(1分)诗人借助“江水”“明月”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与惜别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1)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2)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3)示例: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
18.【答案】不一样。(1分)“好不畅快”的“好不”连用,表示程度,意思是“很、非常”,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2分)“好不容易”的“好不”并不是一个整体,“好”表示很、非常,“不”表示否定,“好不”整体上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1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A不以为意 B手忙脚乱 C鱼贯而入(每处1分。所修改的成语符合语境即可)
【解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在意。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鱼贯而入: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20.【答案】序号②,修改为:心里反复回味着老把头刚刚说过的话。序号③,修改为:眼眶微微湿润。/眼睛微微湿润。(每处2分。只指出序号不修改或者修改不正确,不给分)
【解析】②“多次”与“反复”意思重复;③“目光”和“湿润”搭配不当。
21.【答案】甲:(天上)飘来一块乌云 乙:从江中汲一桶水 丙:钻进了船舱(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超过一个字扣1分,超过两个字扣2分)
22.【答案】B
【解析】①文中提到船像箭头般快速前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很好地体现了船行的快速。②文中描述的沿岸是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的环境,与诗句中包含的“两岸”是万重山的环境有相似之处。③作者心情大爽也符合诗句中轻快的氛围。④远村的嘈杂声和老牛哞叫如同诗句中的猿声一样,是一种动态的元素,以动衬静,与诗句的意境相契合。A项描述的是静谧的夜景氛围,与文中白天的情景以及船行快速的动态感不符。C项描绘的是傍晚春潮时野渡的静景,与文中行船的动景差异较大。D项“两岸阔”主要体现的是开阔的江面与江岸,与文中两岸是葱茏的灌木、悬崖峭壁的景象不符。
23.【写作指导】材料“槁竹有火,弗钻不燃;土中有水,弗掘无泉”表明,干枯的竹子虽然能生火,但如果不用钻子钻它,就无法使其燃烧;地下虽然存在泉水,但不挖掘就不能让泉水涌出。这意味着潜在的资源或机会是存在的,但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行动才能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成果。从哲理角度看,它传达出一种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和挖掘的精神内涵。世间许多事物都像槁竹中的火和土中的水一样,具有潜在的价值,但如果只是等待而不付诸行动,这些价值就无法实现。
写作时,可以从“凡事都应主动探索”的角度立意。比如在学习中,知识如同槁竹中的火和土中的水,需要我们主动钻研、挖掘才能获取。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知识自己进入脑海,而要积极地去探索未知,像钻竹取火、掘土找泉一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发现和掌握知识。也可着眼于分析积极行动有何潜在价值、现实意义。无论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还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都需要积极行动。个人的才华、社会的潜力等都是潜在的“火”和“水”,只有通过行动,如个人积极投身实践施展才华,社会积极变革挖掘潜力等,才能让这些潜在的价值得以实现。也可以把槁竹中的火和土中的泉理解为机会。机会是存在的,但只有努力去争取、去挖掘才能抓住机会。例如在职业发展中,可能存在很多潜在的晋升机会或者创业机会,但如果不努力去争取,不积极地去创造条件,就如同不钻竹、不掘土一样,这些机会就会白白流失。也可分析内因、外因与成功的关系。槁竹中的火和土中的水可视为内因,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潜在因素。而钻竹的行为和掘土的举动则是外因,是促使内因发挥作用的外部条件。可以强调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身内部存在的潜力(如个人的能力、天赋等)这个内因,并且积极创造外部条件(如努力学习、积极实践等外因),才能实现发展和成长。例如,一个人自身具备艺术天赋(内因),但如果没有接受艺术教育、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外因),就难以将天赋转化为艺术成就。
【参考立意】①主动探索与挖掘,方能成功;②积极行动,才可实现自身价值;③用努力创造机会;④内因外因,相辅相成,走向成功;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