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省一区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应认真核对答题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考生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材料一:深海的奥秘,正变得不再遥不可及。船时(航行于国际航线上的船舶,船上船钟所采用的时间,一般为所在区时)8月18日13时许(北京时间11时许),深蓝色的西太平洋海面上,“蛟龙号”搭载科学家许学伟、潜航员齐海滨和张奕完成航次首潜,这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300次下潜。金黄的海星、长着黑色珊瑚的海绵、藤蔓橙黄的冷水珊瑚……这次下潜,“蛟龙号”带回了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深海“礼物”。据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介绍,今天的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海山进行,主要任务是观察及拍摄海山山坡到山顶的海底生物分布,采集生物、水体、地质样品和环境参数数据,并全面测试潜水器的各项功能。船时6时许,深海之旅即将开启。作业区天气晴朗,潜航人员和技术保障团队各就各位。按照平板电脑上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工程师们对“蛟龙号”各系统的100多个检查项逐项检查。一系列准备工作就绪后,工程师刘坤关上了“蛟龙号”的舱盖。船时7时,“蛟龙号”准时入海。“蛟龙号”从“深海一号”船后甲板推出,并被绞车牵引布放至海面,一眨眼的功夫,便随涌浪漂到远处。“现在‘蛟龙号’正在注水,100秒后它就会开始下沉。”顺着潜次总指挥傅文韬手指的方向,“蛟龙号”于船时7时18分从水面消失,慢慢沉入海底。记者紧张又兴奋地注视着眼前的海面,但对于已转入业务化运行阶段的“蛟龙号”,一切都是队员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常。6个多小时后,“蛟龙号”出海。深蓝的海面激起白色的浪花,“蛟龙号”于船时13时5分返回海面,带回了4K摄像机拍摄的高清视频,以及通过虹吸取样器、生物网兜、微生物原位富集装置等“三头六臂”带回的一系列样品。还没等“蛟龙号”在后甲板完全停稳,来自墨西哥的科学家埃里卡便凑上前。她惊喜地发现,海绵上竟有共生的黑色和紫色珊瑚!她拿来装有冰块的样品箱,小心翼翼地将样品转移到船上的生物实验室。(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24年8月19日《顺利完成300潜!“蛟龙号”彰显中国“深潜力”》)材料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二潜次作业,这是“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据傅文韬介绍,当天的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海山山坡进行,重点对底栖生物和水体环境进行调查,观察拍摄了海底生物分布情况,采集到多个品种的海参、海绵、冷水珊瑚以及底层海水、沉积物等样品。当日最大下潜深度为3333米,水下作业约6个小时。从事海洋生态保护研究的安德烈斯说,此次下潜是他最宝贵的人生经历,船上各个团队的成员都给予他大力支持,“中国的潜航员不仅精通潜水器驾驶,还是海洋生物专家,他们带领我辨认了很多海底生物,采集到长度近半米的海参等代表性样品,我们高效完成了科考目标。”本航次境外首席科学家邱建文教授表示,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是中外科学家携手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宝贵机会。大家来自不同国家,擅长海洋生物、地质、生态等不同领域,但都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了彼此的研究。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事务局组织,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实施。中外科学家计划在西太平洋海域借助“蛟龙号”进行18次下潜作业,围绕海山这一深海典型生态系统和环境开展调查。(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8月20日《“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材料三:海洋系统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它使得气候保持稳定,是20亿人主要的食物来源。与此同时,海洋所产生的氧气约占地球产生氧气总量的70%,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70%,而人类至今探索到的区域还不到5%。正如作家亚瑟·克拉克曾经评述的:“把我们的星球称作地球实在是太不合理了,它明明就是个水球。”然而,当我们在旅途中亲眼看到人类的所作所为时,我们的心灵为之震颤了——地中海的金枪鱼墓地、莫桑比克大量捕获的鲨鱼鳍、北极日渐消融的海冰,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海洋正在快速地发生变化,而人类正是罪魁祸首。这次历时一年的探险精彩万分,我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我可以和其他人分享我的收获。我们捕捉到了海洋中的一些罕见景象,寻找到了浪花下埋藏的古老奇迹。事后我发现,我们看到的越多,就越觉得有必要把我们看到的告诉其他人,以免人类的行为对此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因为无知和不负责任一样,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有些代价甚至是致命的。所以我真诚地希望,通过这项工作,我们能更加迫切地对世界上新的一代发出拯救海洋的呼声,让他们因同样的梦想和希望而凝聚在一起——为了我们更美好的明天,共同保护我们的海洋。(摘编自[英]保尔·罗斯[英]安妮·莱金《海洋:深水探秘(BBC科普三部曲)序言》)1.下列对材料一中“蛟龙号”第300次下潜相关内容的图解,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C.③④②① D.①②④③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蛟龙号”第300次下潜选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海山进行,所以时间都用“船时”而不用北京时,体现行文的严谨性。B.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是“蛟龙号”第301次下潜,与第300次下潜的科考任务基本相同,这是因为科研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样品。C.为了研究海山,由中国大洋事务局组织、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实施的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计划进行18次下潜作业。D.亚瑟 克拉克认为称“地球”为“水球”更合适,不只是因为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也因为海洋维持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作用不可替代。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深海的奥秘,正变得不再遥不可及”“金黄的海星、长着黑色珊瑚的海绵、藤蔓橙黄的冷水珊瑚”等语句,都激发了人们对深海探秘的热情。B.材料二引用从事海洋生态保护研究的安德烈斯的话,不仅证明本次下潜是他最宝贵的人生经历,同时也证明了交流互鉴对海洋研究的重要作用。C.材料三使用“地中海的金枪鱼墓地”“莫桑比克大量捕获的鲨鱼鳍”“北极日渐消融的海冰”等排比句式,饱含感情,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人类对海洋犯下的罪恶。D.从材料一的可下潜7000米级的“蛟龙号”,到材料二“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的报道,可以看出我国在深海科考研究领域已经领先世界。4.《海洋:深水探秘(BBC科普三部曲)序言》对读者了解这本书有哪些帮助?请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4分)5.“蛟龙号”进行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意义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我的忆念杨沫这是一九四四年底——抗战胜利的前夜,我那时正在冀中大清河北的平原上。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我来到了雄县拒马河边的夏辛庄的一个人家。这人家紧靠着拒马河边,只有母女俩。夜不算太晚,我走进那间低矮的但暖腾腾的小屋时,母女俩都还在灯下做针线。母亲四十多岁,憔悴、黄瘦;女儿十六七岁,长着两只机灵好看的大眼睛。她一见我,燕子般飞下炕来,一把把我拉上了热炕头。一边摸着我冰冷的手,用那好看的眼睛盯着我,一边还神秘地微笑着。我和她娘俩围坐在炕桌上的小油灯旁,袜子破了,我脱下来想借个针线缝补,不料女儿一把抢过去,还拿起我的鞋子看了几眼,三下两下就比着铰成个底样。我知道她看我的鞋破了想替我做鞋。我笑着说:“不用了,我还有鞋。再说不知哪天才能再到你们这个村来……”女儿摇头,紧捏着底样,要哭似的:“这长时候不见你们了,大姐,你可一定再来呀!”母亲也这么说着,我只有微笑点头。夜深了,该睡了,我没有被子,就和女儿睡在一个被窝里。奔波了一天,真想睡。可是小姑娘却偎在我的怀里,睁着两只大眼在我耳边咕哝着:“大姐,你可一定再来呀!”“大姐,我跟你们一块儿去当八路军行么?”我紧捏着小姑娘的手,那纯真的火一样的热情,驱走了浓厚的睡意,我低声向她讲着抗战的道理,告诉她在村子里也一样可以和敌人斗争……我们终于愉快地睡着了。好梦才一忽儿,突然一阵急促的打门声把我们惊醒了。开始,我们以为是自己的队伍,小姑娘要跑去开门。我制止了她。再一听不对头——打门声粗暴,还隐隐夹杂着骂声。我迅即断定这是敌人,也可能是来捉我的。为了不连累这母女俩,我又迅即决定冲出村外去。我把一包文件交到女儿手里说:“要紧的东西,请你一定替我藏好!我看情况能出村就出村,不能,我也到别的院去。”“大姐,可不能……”小姑娘紧拉着我的手,她的手微微颤抖着。打门更急了,我不能再犹豫,甩开小姑娘的手,一下子跑到通向别家的篱笆旁。这时小姑娘才仿佛同意了我的意见,她把文件包很快塞到一堆柴草里,拉着我跳过了篱笆。我们在昏黑的夜里跑到拒马河边。淡淡的星光下,一条大河横在面前。河水虽然结了冰,但不知厚薄。看着黑糊糊的四周,不见敌人的动静,我们站下来喘着气。停停,我低声对小姑娘说,“你还是回去吧。”“不!我地理熟,咱们就伴儿走。”她拉着我的手快步走下河床。我们互相搀扶着走过不太坚硬的冰河,立刻又急急爬上了河旁的大堤,伏在堤坡上的一棵大树下,我屏息向四周谛听:在我们两旁不太远的大堤上,似乎都有敌人大皮靴的走动声……”“快走!”我拉了小姑娘一把,想一同滚下堤那面去。可是,这时,小姑娘忽然紧抱住我的肩膀,慌促地在我耳边小声说:“大姐,我要回去——你一个人走吧!”我的心动了一下。怎么,小姑娘害怕啦?那也好,离村不远,她回去也许比跟我在一起要好些。没等我说话,小姑娘用她那双在黑夜里闪闪发光的大眼睛依恋地看了我一下,一扭身顺着原路滚下堤去。我望着她的背影叹了一声:“小姑娘毕竟是小姑娘啊!”就滚下大堤的另一面,向茫茫黑夜里奔去。黯淡的苍穹下,荒漠的旷野里,我一个人在冰冷的土地上匍匐前进。寒风砭骨我不知冷,手被刺破我不知痛。我不能停下来,必须在天亮前赶到前面村庄找个人家隐蔽起来。突然,有两个男人,影子似的闪到了我的身旁,一人一只胳膊把我架到旁边一扇稍稍凹进去的墙壁旁,接着搬起戳在墙壁上的几捆高大的高粱秸,把我掩藏在里面,然后轻声对我说:“同志,敌人就在这村里。你先藏一会儿,我们不来,你可别动!”过了不知多久,忽然,高粱秸移动了。一个男人向我探头招手,小声说:“快!”我跳出高粱秸外,又是一只有力的手臂拉住我,我们三步两步蹿进了附近的一扇小门里。我们在阳光下走进后院一间僻静的小屋里,不相识的老太太二话没说,立刻端来一盆热水。我把沾满泥土的脸洗净,头发梳好,又把满是污泥的棉袄脱下,换上了老太太已经给我准备好的小花袄,然后端端正正坐在炕上的纺车后面。这一切都在几分钟内做完了。然后,老太太又去给我做饭。那位拉我进来的男人这才开口:“同志,会纺线吗?纺吧!”我顺从地纺起线来。那个男人坐在炕沿点起烟袋锅。真奇怪,他一边吸烟,一边抬头向后窗户外面瞭望,还不时扭过头来向我微微一笑。我停下抽线的手,好奇地顺着他的视线也向窗外望去——啊!原来在对面高房上,清清楚楚,一个伪军端着大枪正在放哨。原来如此!怪不得他和老太太谁也不和我多讲话呢。可是,我们终于还是小声谈起来了,他告诉我他是这村的支部书记。他听两个应酬敌人的村干部说,高粱秸后面藏着一位女八路,他想,时间长了,终是危险。于是,在二三百伪宪兵队还在村里折腾时,他设法把我引到老太太家里来。在这儿装成老太太的住家女儿会保险得多……这天晚上,我又回到夏辛庄来找大眼睛的小姑娘,准备找到文件和我们的人,再向别处转移。可是那间傍河小屋里只有一群老乡围着母亲,没有女儿。母亲正在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叙述女儿送走我不久后,又跑回来,从柴草里拿走我的文件包就不见了。直到如今敌人走了,人们都回家了,可是还不见她回来……听到这里,我的心狠狠地翻搅了一下,小姑娘被捕啦还是被害啦?那么文件也……我和一屋子老乡在黯淡的灯光下叹息着,那母亲更哭得泪人儿似的。正在这时,小姑娘两手高举着我那个文件包,燕子似的飞了进来。一进屋见了我,不管母亲怎样拉她搂她,她却一头撞到我的怀里,闪着两只机灵的大眼睛笑着说:“大姐,我抱着你的文件包睡着啦。”“你从哪儿来?”我抚摸着她沾满柴草的头发问。她看了看一屋子的人,摇摇头调皮地说:“保守秘密!反正你的文件一点也没损失——我是为了拿它才跑回村来的呀!”多少年过去了,小姑娘机灵的大眼睛和那双高举文件包的小手,总不时闪现在我眼前。伴着这美丽的形象,同时浮现在我脑际的还有另一双长满茧子的大手和那张憨厚而黧黑的脸。一九六二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点明时间为“一九四四年底——抗战胜利的前夜”,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也暗示了抗日战争的局势紧张。B.小姑娘一见我就“燕子般飞下炕来,一把把我拉上了热炕头”,还说“这长时间不见你们了”,表明我和这家人有过交往,彼此熟悉。C.当急促的打门声传来时,“我”制止小姑娘去开门,是因为“我”不相信可能是自己队伍的人,这种做法反映出“我”的谨慎。D.支部书记将“我”转移到老太太家并让“我”伪装成老太太的女儿,并让我纺线,这一情节体现了抗日群众对敌斗争经验丰富。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如“母亲四十多岁,憔悴、黄瘦”,抓住人物主要特点,简笔勾勒出勤劳、善良的母亲形象。B.小说以第一人称有限视角讲述故事,“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和亲历者,但又不全知,既增强了真实性,又设置悬念,引人入胜。C.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暗示了抗战时期的艰难困苦,环境的残酷与军民之间温暖的情谊形成鲜明对照,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D.作者描写小姑娘的外貌,只描写她的“眼睛”,而且多次描写,便于读者聚焦女孩的眼睛,透过眼睛,窥见女孩的内心世界。8.小说中的“突转”是指某些人物、事件的突然出现使故事情节的正常走向发生了转变,从而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请简要概括小说中发生了几次重要突转。(4分)9.学校文学社举办战争题材小说研讨会,就这篇小说与茹志鹃的《百合花》作比较,研讨两者在主题和写作风格上的异同,请简要列出自己的发言提纲。(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材料一:啮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尧。”曰:“奚谓邪?”曰:“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节选自《高士传》)材料二: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材料三:或以大才之臣,遇大才之主,乃有遇不遇,虞舜、许由、太公、伯夷是也。虞舜、许由俱圣人也,并生唐世,俱面于尧。虞舜绍帝统,许由入山林。太公、伯夷俱贤也,并出周国,皆见武王;太公受封,伯夷饿死。夫贤圣道同,志合趋齐。虞舜、太公行耦,许由、伯夷操违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时也。道虽同,同中有异,志虽合,合中有离。何则?道有精粗,志有清浊也。许由,皇者之辅也,生于帝者之时;伯夷,帝者之佐也,出于王者之世,并由道德,俱发仁义,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为仁义,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尧溷,舜浊;武王诛残,太公讨暴,同浊皆粗,举措均齐,此其所以为遇者也。(王充《论衡·逢遇篇》)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对曰A尧B欲召C我为D九州长E恶闻F其声G是故H洗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让……饮水,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用法相同。B.左右,身边的人,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的“左右”意思相同。C.于,同“吁”,指叹息,成语有“长吁短叹”,其中的“吁”字意思与此相同。D.所以,……的原因,与《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由对尧的禅让与征召有着很清醒的认知,他尽量远离君主事务,于是遁耕于箕山之下,对尧的征召始终不为所动。B.伯夷、叔齐遵循父亲遗命,相互推让国君之位,之后他们投奔西伯昌,在武王伐纣时极力劝阻,体现了他们对仁义的坚守。C.材料三认为,贤圣之道相同,但因所处时代不同,君主治理方式有别,臣子就会有被重用和不被重用的情况,如太公、许由等。D.许由、伯夷的“不遇”,除了生不逢时以外,还有他们秉持的道德仁义标准太高,认为君主配不上他们,所以选择归隐或抗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4分)(2)虞舜、太公行耦,许由、伯夷操违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时也。(4分)14.许由和伯夷在对待继承君位问题上,都选择了拒绝,但原因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5~16题。过采石有感陆游短衣射虎早霜天,叹息南山又七年。唾手每思双羽箭,快心初见万楼船。平波漫漫看浮马,高柳阴阴听乱蝉。明日重寻石头路,醉鞍谁与共联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诗人以“短衣射虎”的形象出现,暗示自己有报国之志和才能。B.“万楼船”与《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都展现出军事力量的强大。C.颈联描写了水面漂浮的战马与高大的柳树,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D.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回忆往昔”与“眼前之景”相得益彰。16.如何理解诗人的“醉鞍”?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暑假小明到农村的爷爷家,房前屋后绿化如此赏心悦目,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考结束后,你打算去江南游玩,第一个想到姜夔在《扬州慢》里提到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扬州。(3)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也是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都是写黄河的诗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19小题。我的家离小桥很近,走路五六分钟就到了。沿着溪岸向东行,还有一座长石桥,那是通到茶山去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父亲的书房就在前面,我可以天天去玩。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18.文段抒发了对破旧老屋的喜爱之情,作者想给老屋拟一副对联,已经拟好了上联,请你结合文段内容,补出下联。要求:切合情境,对仗工整,用典贴切。(5分)上联:生于斯长于斯宛若项脊情之所系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中“太舒服了!”特别有表现力,请从标点和句式使用角度说说你的理解。(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0~22小题。要理解信息时代特有的身心疾病,应先区分孤独和孤立。如果一个人能上网,有自己的线上社交网络,但是主动选择不与亲朋好友交往,几乎没有线下社交,这属于一种主观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称为孤独。如果一个人既缺乏线下交往,很少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或者与他人接触的次数极为有限,处于被动的、与社会隔离的状态中,这种状态可以称为孤立。孤独和孤立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可能是导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的底层原因。( 甲 ),人体中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会被激活,从而导致皮质醇的释放。大脑中的垂体只有豌豆大小,在人们遇到压力时,它会向肾上腺发出信号,促使其分泌皮质醇并将它输送到血液中。因此,皮质醇又名压力激素,这种化学物质有助于人体调节对压力的反应方式。在压力之下,( 乙 ),皮质醇则能通过提高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帮助人体调动对抗或逃离所需的能量。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下列句子中的“可能”与文中加点的“可能”,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B.大的已经懂事,留下来她是很可能会伤感。C.我认为,宇宙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D.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方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中的“深潜力”是“水下航行器的深潜能力”,看似简单,实则艰辛,都需要科研人员艰苦努力,默默付出,需要雄厚的技术积淀和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支撑。生活中也有人深谙“深潜”之道,沉潜蓄力,韬光养晦,静水流深。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省一区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解析】①准备阶段;②下水阶段;④完成下潜出水。③取出采集的海洋生物。2.C【解析】围绕海山进行,但不是为了研究海山,而是研究深海生态系统和环境。3.D【解析】可以说我国的深海科考研究领域已经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但不能说“领先世界”。4.①帮助读者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和海洋面临的危机。②介绍了探险的基本情况和价值。③呼吁保护海洋的意图。(三点都答出给4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5.①科学研究的意义。“蛟龙号”第300次下潜能观察及拍摄海山山坡到山顶的海底生物分布,采集生物、水体、地质样品和环境参数数据,能深入了解海洋生物分布等情况。②国家实力的意义。“蛟龙号”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它的多次下潜作业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探测技术方面的高水平发展,彰显中国在深海探索领域的强大实力。③国际合作的意义。“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不同国家擅长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在交流互鉴中推动彼此研究,有利于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等合作项目,为中外科学家携手合作提供平台。④海洋保护的意义。海洋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但人类对海洋的破坏行为严重,“蛟龙号”的科考成果有助于唤起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满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D【解析】A项,体现不出“抗战局势紧张”。B项,交代了母女的外貌,表明过去没见过,女孩称“你们”,是指八路军,母女热情接待我,是因为把八路军当亲人。C项,“不相信可能是自己队伍”是在制止小姑娘之后,听到敲门声很粗暴,才做出的判断。7.A(这几句白描,勾勒出了生活艰辛的母亲形象,但看不出母亲的勤劳、善良。)8.①我去农户家借宿,突然出现敌人进村搜捕。②我和小女孩跑到村外大堤,突然女孩说要回去。③我在匍匐前进,突然被村民抓住隐蔽起来。④大家为小女孩遭遇不测而难过,突然小女孩跑了回来。(每点1分)9.主题:两篇小说都讴歌了军民鱼水情深;但《百合花》的主题更丰富,还讴歌了纯洁的战友情,人性美。风格:本文文风朴实,语言不事雕琢,以紧张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百合花》被称为“诗化小说”,淡化情节,富有诗意美。(每点3分)10.AEG(译文:许由回答说:“尧想要征召我担任九州的长官,我厌恶听到这个消息,所以清洗耳朵。”)11.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是“用来……的”。)12.B【解析】“伯夷、叔齐遵循父亲遗命,相互推让国君之位”错。从原文看,是父亲命令叔齐继位,但叔齐未遵父命,想要让位给伯夷。13.(1)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忽焉”译为“很快”,得1分;“安适”,宾语前置句,到哪里,得1分;“归”译为“归宿”得1分。句意1分。)(2)虞舜、太公的行为(与自己的君主)相匹配,而许由、伯夷的操行却(与自己的君主)相违背,是因为许由和伯夷生活在不适合自己的世道,出仕在不适合自己的时机。(“行耦”译为“行为相匹配”、“操违”译为“操行相违背”、“非其世”译为“不适合自己的世道”各1分,句意1分)14.①许由认为尧对贤人的认识不全,见识浅陋,贤人未必适合当君主,甚至可能危害天下,所以选择拒绝;②伯夷认为父亲既然认命叔齐继承君位,自己作为儿子就不能违背父命,所以选择拒绝。(一点2分,两点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啮缺遇到许由,问他说:“您打算去哪里呢?”许由回答说:“打算逃避尧。”啮缺问:“这是什么意思呢?”许由说:“尧知道贤人对天下有利,却不知道贤人也会对天下有损害。只有超脱于贤人的人才能明白这个道理啊!”于是许由逃遁到中岳嵩山颍水的北面、箕山之下耕种,终身没有治理天下的想法。尧又征召他担任九州的长官,许由不想听到这个消息,便在颍水之滨清洗耳朵。当时他的朋友巢父牵着牛犊想要让它饮水,看到许由在洗耳朵,就询问其中的缘故。许由回答说:“尧想要征召我担任九州的长官,我厌恶听到这个消息,所以清洗耳朵。”材料二: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伯夷、叔齐搀扶起来后离开。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材料三:有人认为,有大才的臣子,遇到有大才的君主,却有被重用和不被重用的情况,虞舜、许由、太公、伯夷就是这样的例子。虞舜和许由都是圣人,一同生活在唐尧的时代,都面对着尧。虞舜继承了帝王的统绪,许由则进入山林(隐居)。太公和伯夷都是贤人,一同出现在周国,都被武王所见;太公接受了封邑,伯夷却饿死了。贤人和圣人所遵循的道是相同的,志向相合,趋向一致。虞舜、太公的行为(与君主的志向)相匹配,而许由、伯夷的操行却(与君主的志向)相违背,是因为许由和伯夷生活在不适合自己的世道,出仕在不适合自己的时机。道虽然相同,但相同之中有差异;志向虽然契合,但契合之中有背离。为什么呢?道有精深与粗浅之分,志向有高洁与低俗之别。许由,是可以辅佐圣皇的人,却生于帝王(尧)的时代;伯夷,是可以辅佐帝王的人,却出现在王者(武王)的时代。他们都遵循道德,一起倡导仁义,君主施行道德如果不够清明,他们就不会留下来辅佐;君主施行仁义如果不够高尚,他们就不会停下来辅佐,这就是他们不被重用的原因。尧政治污浊,舜也污浊,君臣的政治都是一样的污浊粗浅;武王讨伐残虐之人,太公也征讨暴虐之徒,君臣的举措都均衡一致。这就是舜和太公被重用的原因。15.C(“水面漂浮的战马”理解错误,“浮马”是一种比喻,不是真实的漂浮的马,而是马在平波上的倒影,看起来像马浮在水上,这一意象生动地描绘出水面的平静。)16.①“醉鞍”表面上是写诗人醉酒后骑在马上的状态。②深层含义上,“醉鞍谁与共联翩”表达出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往昔可能有战友或者志同道合之人一起骑马驰骋,而现在这种情景不再,有一种孤独感。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曾经有报国壮志,如今却只能在回忆和醉酒后的想象中寻找那种豪情。(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2)淮左名都,竹西佳处(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不给分。)18.答案:玩于此乐于此虽是陋室爱之所钟(切合情境2分,对仗工整2分,用典贴切1分。可不考虑上仄下平的要求)19.①使用用叹号,强化了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吹进来时,带给“我”的那种极致的舒服感。②独词成句,简洁爽利,冲口而出,突出了“我”的极度快乐。(每点2分)20.如果一个人既缺乏线下交往,也很少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或者与他人接触的次数极为有限,处于被动的、与社会隔离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称为孤立。(成分残缺,缺少与“既”对应的关联词“也”;成分赘余,删除“中”。每改对一处得2分,两处得4分。注:之所以没有在“如果”对应“那么”设错,是因为语境的限制,前个句子“如果”就没有出现对应的“那么”。)21(.甲)当人感到孤独或被孤立时(乙)人可能选择对抗或逃离【(甲)前句主要在说孤独和孤立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可能是导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的底层原因。据此可以判断所填写之句应该围绕“孤独或孤立”来谈,而且“孤独或孤立”属于对机体的刺激,由此得出答案;(乙)根据后句“帮助人体调动对抗或逃离所需的能量”可以得出答案。】22.A【解析】文中“可能”表示一种推测、不确定的判断。B句中的“可能”表示有较大的概率,是对“她留下来会伤感”这种情况发生概率的一种推测。C句中的“可能”也是表示一种推测,即推测宇宙到处充满生命这种情况有较大的概率存在。D句中“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方药”中,“可能”同样表示推测、不确定。A句中“可能”是一种强调语气。23.【写作提示】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考生只要以“深潜力”为核心来审题立意即可。可以从什么是深潜力的角度立意:深潜力是蕴含无尽能量与可能的力;深潜力是人生成长的助推力;深潜力是科学研究的创新力。等等。可以从为什么我们要拥有深潜力的角度立意:拥有深潜力,就拥有了人生魅力;成长离不开深潜力。等等。可以从作为青年人我们要如何激发深潜力的角度立意:以责任和担当,打造青春深潜力;以爱之名义,赋能家国情怀的深潜力。等等。【参考例文】深潜力,彰显人生魅力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惊叹于那些耀眼的瞬间,却容易忽视背后隐藏的力量——深潜力。它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在黑暗中默默积蓄能量,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刻,绽放出绚烂的光彩。深潜力,是在困境中坚守的执着。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这无疑是命运给他开的一个残酷玩笑。然而,他没有向困境低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挖掘出了自己深藏的潜力。他学会了用仅有的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打字、写字、画画,甚至还能游泳、骑马、冲浪。他用自己的经历向世界证明,即使身处绝境,只要内心坚定,深潜力就能引领我们找到希望的曙光。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让我们明白,困境并非终点,而是激发深潜力的起点。深潜力,是在平凡中追求卓越的决心。快递小哥雷海为,每日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从事着看似平凡的工作。但他心中对古诗词有着深深的热爱,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积累。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他凭借扎实的诗词功底和沉稳的表现,一路过关斩将,击败众多高手,最终夺得冠军。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平凡生活中梦想的执着追求,是他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的结果。他让我们看到,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有追求卓越的决心,深潜力就能让我们在平凡中绽放非凡。深潜力,是在挑战中超越自我的勇气。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尤塞恩·博尔特,被誉为“世界飞人”。他不断挑战人类速度的极限,一次又一次打破世界纪录。在训练中,他克服了无数困难和挫折,凭借着对短跑事业的热爱和超越自我的勇气,挖掘出了自己身体内潜藏的巨大能量。他的每一次奔跑,都是对深潜力的有力诠释,激励着全世界的运动员和人们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然而,要挖掘深潜力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内在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信念就是那盏照亮前方道路的明灯。它还需要我们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深潜力的挖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就像滴水穿石,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最终实现质的飞跃。让我们用心去感受深潜力的存在,用行动去挖掘它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让深潜力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引领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