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2我国的社会保障练习一、单选题1.(2023上·福建龙岩·高三校联考期中)2023年8月以来,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延续、优化了一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包括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延续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等多个方面。以下传导正确的是( )①发挥财政调节作用→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②扩大中高收入群体→提升社会的消费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③增强居民消费意愿→扩大社会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④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防范和化解居民的生存危机→稳定社会生活秩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有关部门加大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对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等,这有利于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功能,从而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①正确。②:有关部门加大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但不能扩大中高收入群体,②错误。③:有关部门加大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意愿,从而扩大社会消费需,最终满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③正确。④:“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防范和化解居民的生存危机,稳定社会生活秩序。”属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而材料主要强调加大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和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2023上·辽宁·高三校联考期中)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保险承保农产品品种超过270种,逐步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由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条扩展。2023年上半年,全国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4.79%;脱贫地区农业保险保额8969亿元,覆盖农户3541万户次。由此可见( )A.社会保险是分散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金融手段B.农业保险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宏观调控力量C.涉农保险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助力共同富裕D.社会保障制度的调节功能有利于保障农民收益【答案】C【详解】C:我国农业保险逐步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由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条扩展,表明涉农保险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助力乡村共同富裕,C 正确。AD:涉农保险是商业保险,不是社会保险,不属于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AD 排除。B:农业保险属于商业保险,是一种市场行为,不是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不涉及调控力量,B 排除。故本题选C。3.(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社会保障面临新挑战,必须进一步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需要( )①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更多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②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厚植社会保障的财富基础④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按要素分配”不能“更多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①说法错误。②:“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全覆盖是两个不同角度,②说法错误。③④: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厚植社会保障的财富基础,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4.(2023上·全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我国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困难群体参保帮扶政策,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和法定人群全覆盖。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上述举措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有效规避风险的发生→改善和提高相关人员生活质量②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有效维护社会稳定③完善困难群体参保帮扶政策→更多维护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④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更好满足被保险人的保险需求→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社保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①不选。②: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有效维护社会稳定,②说法正确。③:完善困难群体参保帮扶政策,可以更多维护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③说法正确。④: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5.(2022上·云南昆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之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要( )①完善保障体系,体现社会公平 ②坚持按需分配,减少居民收入③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④坚持平均主义,增加居民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实现共同富裕,要完善保障体系,体现社会公平,要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①③正确切题。②④: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既不是实行按需分配,也不是平均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既不是一味增加居民收入,也不是减少居民收入,②④排除。故本题选B。6.(2023上·江苏淮安·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2023年7月16日,第九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举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华建敏在讲话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提速的过程中也进入了关键期。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建设更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 )①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②坚持社会保障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的原则③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④由政府主导,通过国家财政解决社保资金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建设更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①③正确。②: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②排除。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社会保障资金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等,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而不是必须通过国家财政解决社保资金问题,④排除。故本题选B。7.(2023上·北京丰台·高三统考期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中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每一项解决起来都不容易,每一项涉及的人群都数量巨大,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决定了我国不仅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赋予了社会保障更加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要健全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②完善社会保障要以第三次分配为基础③社会保障要以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④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适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不仅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赋予了社会保障更加重大的责任与使命,表明我国社会保障要以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适应,③④正确。①:要健全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不是以社会救助为核心,①错误。②:第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完善社会保障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②错误。故本题选D。8.(2023上·黑龙江哈尔滨·高三校考期中)“今天存时间,明天换服务”,北京将推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志愿者在“时间银行”建立个人账户,为有需要的老人服务1个小时可获得1个时间币,时间币可以在本人60岁以后使用,可以赠与直系亲属、还可以向平台捐赠。“时间银行”( )①有助于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②将“时间”和“公益”挂钩,丰富社会优抚的内容③是一种新的互助养老模式,可助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④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富余的人力资源,增加可支配收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志愿者在“时间银行”建立个人账户,为有需要的老人服务1个小时可获得1个时间币,时间币可以在本人60岁以后使用,可以赠与直系亲属、还可以向平台捐赠。依据题意,“时间银行”有助于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是一种新的互助养老模式,可助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①③符合题意。②:社会优抚的对象是现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军烈属,“时间银行”与社会优抚无关,②不符合题意。④:“时间银行”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富余的人力资源,但不会增加可支配收入,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2023上·浙江温州·高二校联考期中)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7.9亿人、1.5亿人、1.9亿人,增加到2023年3月底的10.52亿人、2.37亿人、2.89亿人。由此可见,我国( )①正在努力满足居民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②社会保障坚持应保尽保,努力增进人民福祉③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权利④完善分配制度,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社会保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商业保险满足居民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①排除。②③: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增加,说明社会保障坚持应保尽保,努力增进人民福祉,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权利,②③正确。④: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材料没体现三次分配协调配套,④排除。故本题选C。10.(2023上·江苏南通·高三统考期中)国家卫生健康委为期三年的“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启动以来,各级医院和广大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链条、全覆盖、全程式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如,通过“削峰填谷”相关举措,一些医疗机构下午也能看到比较多的专家号,为患者节省了时间。此举有利于( )A.助力社会困难人群有效规避风险B.让普惠性医疗服务能够惠及更多的群体C.筑牢社会成员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D.扩大医疗覆盖面,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答案】B【详解】A:材料强调普惠性医疗服务,而不是社会保障,不涉及助力社会困难人群有效规避风险问题,A与题意不符。B:通过“削峰填谷”相关举措,一些医疗机构下午也能看到比较多的专家号,为患者节省了时间。此举有利于让普惠性医疗服务能够惠及更多的群体,B符合题意。C: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C与题意不符。D:材料强调的是医疗服务,不涉及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11.(2023上·安徽亳州·高三校联考期中)2023年3月27日,距“皖惠保”第三季参保通道关闭仅剩一天。政策指导,央企承保。“皖惠保”是中国人保2020年推出的安徽专属补充医疗保险,第三季皖惠保除了延续了低价格、高保障的普惠性特点,在66元400万保障的基础上,增加了99元的升级版,保障额度提升至500万。“皖惠保”的推出( )①意在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②有利于发挥社会互助功能,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③能满足被保险人较高层次的保障需求,增强安全感④是商业保险,其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经营性收入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从事经营活动而获得的收入。“皖惠保”的推出并不能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①不符合题意。②③:“皖惠保”延续了低价格、高保障的普惠性特点,有效提升了安徽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患者治病时面临的大额医疗费用问题,成为安徽家庭“兜底”的保障,有利于发挥社会互助功能,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能满足被保险人较高层次的保障需求,增强安全感,②③正确。④:“皖惠保”是商业保险,其保险费用由个人承担,④错误。故本题选C。12.(2023上·江苏连云港·高三统考期中)2023年7月至9月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9%,就业等指标均出现反弹。据此可以推测( )A.我国经济复苏与失业率降低将会良性互动B.我国政府持续上调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C.我国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D.我国失业率不断降低将持续推动GDP增长【答案】A【详解】A:我国GDP同比增长明显,失业率持续下降,从这些信息看,我国经济顶住了下行的压力,国家调控政策有利,未来经济复苏与失业率降低将会良性互动,A符合题意。B:2023年以来,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我国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B不符合现实。C:题干中未涉及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D:从题干中的信息来看,不能必然推测失业率不断降低将持续推动GDP增长,因为GDP要持续增长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3.(2023上·山西运城·高三统考期中)2023年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线上,会同有关部门打通数据壁垒,数据共享,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困难风险并且作出预警;线下,依靠基层工作人员经常性走访发现困难群众并且核实困难风险预警信息。由此可知( )①社会救助居于核心地位,织起保障人民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②社会救助实行兜底政策,为救助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③社会救助理念的转变,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能够为社会保障提供制度支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③: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及时掌握困难群众信息并提供救助,表明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转变社会救助的理念,同时也体现了社会救助为救助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实行兜底政策,②③正确。①: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①排除。④: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能够为社会保障提供数据支持,而不是制度支撑,④错误。故本题选C。14.(2023上·江苏连云港·高三统考期中)根据下图信息,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A.降价和医保报销→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B.更多药品通过审查→部分新药进入目录→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C.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为广大患者减负→保障社会成员最后防线D.提高财政补贴标准→降低居民医疗负担→织密社会保障体系【答案】B【详解】A:药品降价不属于转移支付,降价与提高转移支付水平无因果联系,A错误。B:更多药品通过审查,有利于让更多的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有利于扩大医保基金药品的报销范围,B正确。C:社会救济是保障社会成员最后一道防线,基本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C错误。D:从图中信息看,主要涉及的是药品降价和医保报销,没有涉及提高财政补贴标准,且降低居民医疗负担和织密社会保障体系不存在直接关系,D错误。故本题选B。15.(2023上·吉林白城·高三校考期中)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在参加人数快速增加的同时,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也快速推出。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显示,已累计准入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608个,从产品数量上看,养老储蓄、养老基金居多。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的推出( )①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养老金市场化运营的特点②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对个人养老金的投资需求④居民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理性投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属于商业保险,不属于社会保险,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对个人养老金的投资需求,但是居民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理性投资,③④符合题意。①:我国社会养老金不实行市场化运营,①表述错误。②: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多,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多,强调居民要理性投资,没体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②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16.(2023上·山东·高三校联考期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险经办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法律制度上对其加以细化和完善。社保经办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公布,12月1日施行,条例明确要求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减少证明材料、缩短办理时限,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对社保经办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明确法律责任,严惩违法犯罪行为。颁布《社会保险经办条例》( )①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较高层次保障需求②标志着我国社保经办工作向法治化、规范化迈出重要一步③有利于解决群众在社会保险经办事务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④完善了社会保险经办制度、筑牢保障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保险,满足群众较高层次保障需求是商业保险,①错误。②:《社会保险经办条例》明确要求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减少证明材料、缩短办理时限,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对社保经办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明确法律责任,严惩违法犯罪行为,②符合题意。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险经办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从法律制度上对社会保险经办加以细化和完善,颁布《社会保险经办条例》有利于解决群众在社会保险经办事务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③符合题意。④: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④错误。故本题选C。17.(2023上·山东泰安·高三统考期中)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社会保障发展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根基,以劳动法、就业促进法、退役军人保障法等为主干,以相关工作条例、部门规章为补充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青年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上述材料表明( )①青年高质量发展保障从“有没有”转向了“好不好”②我国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③社会救助是保障青年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答案】A【详解】①④:青年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上述材料表明青年高质量发展保障从“有没有”转向了“好不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①④符合题意。②: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根基,以劳动法、就业促进法、退役军人保障法等为主干的法律体系,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②说法错误。③: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二、材料分析题18.(2023上·天津北辰·高三统考期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跃升,2021年我国GDP达114.4万亿元,占世界比重达到18.5%,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总量能实现历史性跃升的经济原因。【答案】①我们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说明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说明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济体制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又发挥了政府的作用,我国的分配和保障制度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些制度都推动了我国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跃升。【分析】背景素材:我国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跃升考点考查: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说明我国经济总量能实现历史性跃升的经济原因,要运用教材中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可联系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信息②: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可联系说明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济体制、我国的分配和保障制度都推动了我国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跃升。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信息相结合。19.(2023上·湖北·高一校联考期中)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节能降碳;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推动进出口稳中提质,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提高军烈属等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等各项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1)结合材料一,说明《政府工作报告》是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2)结合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有哪些形式 其中哪个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答案】(1)①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②践行协调发展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④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贏的国际经贸合作。⑤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2)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核心:社会保险。【分析】背景素材:政府工作报告和二十大报告考点考查:新发展理念、社会保障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本题为体现类题目,需要根据课本知识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可联系创新发展;关键词②: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联系协调发展;关键词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节能降碳→可联系绿色发展;关键词④: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可联系开放发展;关键词⑤: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可联系共享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体现类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二回答我国的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并指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需要调用社会保障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可联系社会保险;关键词②:“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可联系社会救助;关键词③:“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可联系社会福利;关键词④:“提高军烈属等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可联系社会优抚;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最后依据教材,指出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2我国的社会保障练习一、单选题1.(2023上·福建龙岩·高三校联考期中)2023年8月以来,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延续、优化了一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包括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延续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等多个方面。以下传导正确的是( )①发挥财政调节作用→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②扩大中高收入群体→提升社会的消费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③增强居民消费意愿→扩大社会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④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防范和化解居民的生存危机→稳定社会生活秩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2023上·辽宁·高三校联考期中)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保险承保农产品品种超过270种,逐步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由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条扩展。2023年上半年,全国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4.79%;脱贫地区农业保险保额8969亿元,覆盖农户3541万户次。由此可见( )A.社会保险是分散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金融手段B.农业保险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宏观调控力量C.涉农保险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助力共同富裕D.社会保障制度的调节功能有利于保障农民收益3.(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社会保障面临新挑战,必须进一步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需要( )①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更多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②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厚植社会保障的财富基础④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2023上·全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我国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困难群体参保帮扶政策,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和法定人群全覆盖。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上述举措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有效规避风险的发生→改善和提高相关人员生活质量②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有效维护社会稳定③完善困难群体参保帮扶政策→更多维护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④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更好满足被保险人的保险需求→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2上·云南昆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之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要( )①完善保障体系,体现社会公平 ②坚持按需分配,减少居民收入③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④坚持平均主义,增加居民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3上·江苏淮安·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2023年7月16日,第九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举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华建敏在讲话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提速的过程中也进入了关键期。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建设更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 )①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②坚持社会保障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的原则③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④由政府主导,通过国家财政解决社保资金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3上·北京丰台·高三统考期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中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每一项解决起来都不容易,每一项涉及的人群都数量巨大,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决定了我国不仅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赋予了社会保障更加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要健全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②完善社会保障要以第三次分配为基础③社会保障要以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④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适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3上·黑龙江哈尔滨·高三校考期中)“今天存时间,明天换服务”,北京将推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志愿者在“时间银行”建立个人账户,为有需要的老人服务1个小时可获得1个时间币,时间币可以在本人60岁以后使用,可以赠与直系亲属、还可以向平台捐赠。“时间银行”( )①有助于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②将“时间”和“公益”挂钩,丰富社会优抚的内容③是一种新的互助养老模式,可助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④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富余的人力资源,增加可支配收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3上·浙江温州·高二校联考期中)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7.9亿人、1.5亿人、1.9亿人,增加到2023年3月底的10.52亿人、2.37亿人、2.89亿人。由此可见,我国( )①正在努力满足居民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②社会保障坚持应保尽保,努力增进人民福祉③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权利④完善分配制度,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2023上·江苏南通·高三统考期中)国家卫生健康委为期三年的“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启动以来,各级医院和广大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链条、全覆盖、全程式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如,通过“削峰填谷”相关举措,一些医疗机构下午也能看到比较多的专家号,为患者节省了时间。此举有利于( )A.助力社会困难人群有效规避风险B.让普惠性医疗服务能够惠及更多的群体C.筑牢社会成员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D.扩大医疗覆盖面,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1.(2023上·安徽亳州·高三校联考期中)2023年3月27日,距“皖惠保”第三季参保通道关闭仅剩一天。政策指导,央企承保。“皖惠保”是中国人保2020年推出的安徽专属补充医疗保险,第三季皖惠保除了延续了低价格、高保障的普惠性特点,在66元400万保障的基础上,增加了99元的升级版,保障额度提升至500万。“皖惠保”的推出( )①意在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②有利于发挥社会互助功能,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③能满足被保险人较高层次的保障需求,增强安全感④是商业保险,其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3上·江苏连云港·高三统考期中)2023年7月至9月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9%,就业等指标均出现反弹。据此可以推测( )A.我国经济复苏与失业率降低将会良性互动B.我国政府持续上调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C.我国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D.我国失业率不断降低将持续推动GDP增长13.(2023上·山西运城·高三统考期中)2023年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线上,会同有关部门打通数据壁垒,数据共享,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困难风险并且作出预警;线下,依靠基层工作人员经常性走访发现困难群众并且核实困难风险预警信息。由此可知( )①社会救助居于核心地位,织起保障人民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②社会救助实行兜底政策,为救助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③社会救助理念的转变,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能够为社会保障提供制度支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2023上·江苏连云港·高三统考期中)根据下图信息,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A.降价和医保报销→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B.更多药品通过审查→部分新药进入目录→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C.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为广大患者减负→保障社会成员最后防线D.提高财政补贴标准→降低居民医疗负担→织密社会保障体系15.(2023上·吉林白城·高三校考期中)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在参加人数快速增加的同时,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也快速推出。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显示,已累计准入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608个,从产品数量上看,养老储蓄、养老基金居多。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的推出( )①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养老金市场化运营的特点②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对个人养老金的投资需求④居民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理性投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3上·山东·高三校联考期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险经办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法律制度上对其加以细化和完善。社保经办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公布,12月1日施行,条例明确要求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减少证明材料、缩短办理时限,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对社保经办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明确法律责任,严惩违法犯罪行为。颁布《社会保险经办条例》( )①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较高层次保障需求②标志着我国社保经办工作向法治化、规范化迈出重要一步③有利于解决群众在社会保险经办事务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④完善了社会保险经办制度、筑牢保障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2023上·山东泰安·高三统考期中)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社会保障发展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根基,以劳动法、就业促进法、退役军人保障法等为主干,以相关工作条例、部门规章为补充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青年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上述材料表明( )①青年高质量发展保障从“有没有”转向了“好不好”②我国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③社会救助是保障青年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二、材料分析题18.(2023上·天津北辰·高三统考期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跃升,2021年我国GDP达114.4万亿元,占世界比重达到18.5%,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总量能实现历史性跃升的经济原因。19.(2023上·湖北·高一校联考期中)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节能降碳;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推动进出口稳中提质,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提高军烈属等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等各项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1)结合材料一,说明《政府工作报告》是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2)结合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有哪些形式 其中哪个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2我国的社会保障练习(原卷版).doc 4.2我国的社会保障练习(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