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流浪地球
新知导入:
交流:地球会流浪吗?我们怎么办?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6.2 共筑生命家园
0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危机
自然-滋养和必要条件
人类-补偿和修复
相互依存 共荣共生
新知导入
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环节一:共探人与自然——聚焦“地球独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当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时:
过度开采地下水
造成地面塌陷
过度开采煤矿
煤矿坍塌事故
一个牧场,牧民有两种做法,一是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是尽可能多的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该如何做?
探究与分享P83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该如何做?
探究与分享P83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该如何做?
探究与分享P83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课堂笔记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五大新发展理念



两个基本国策
一个基础、准则、目标
02
坚持绿色
发展之路
思考问题:
1、从哪个角度说了绿色发展道路?
2、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C1: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p83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思考: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探究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C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p84
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C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p87
C1: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p83
C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p84
02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茅洲河的黑历史
茅洲河生态河
茅洲河为深圳市第一大河,也是深圳的母亲河。发源于深圳光明区的羊台山北麓流经深圳宝安与东莞长安后注入珠江。早年的茅洲河河水澈见底,诸多居民都会在河边游玩。后来的几十年里茅洲河因为污染严重,污染负荷超环境承载力,曾经是珠江三角地区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因此茅洲河被称为“深圳脸上一道疤”
02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茅洲河的黑历史
茅洲河黑臭河
全长41公里的茅洲河是深莞两市界河,深莞两市作为经济特区和制造业重镇,在最高峰的时候,茅洲河流域一共是有4万多家工业企业,多为高污染的中小企业,水污染一度是非常明显的发展短板和民生痛点。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宝安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扩张伴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同时,电镀厂、五金厂、塑胶厂、养鸡场、养猪场等众多企业逐渐集聚。在缺乏管理的情况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排入河;垃圾收集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垃圾随意堆放,由此产生的面源污染加剧着水体恶化程度。污染来势汹汹,茅洲河的干流和支流无一幸免,河水渐渐变黑,水面油层逐渐变厚。
分析:导致茅洲河成为“黑臭河”的原因?
高污染工业废水,人口涌入产生大量生活污水,垃圾随意堆放……
没有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P86
熄灯一小时
多乘公交车
多种一棵树
就餐要光盘
少用塑料袋
及时关电脑
畅所欲言:
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
2023年8月15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这是我国首次以蓝皮书形式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成果。根据蓝皮书,全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合计约保护319万平方公里,涵盖我国全部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其中,陆书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
通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把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完整保护起来,实现了对重要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珍稀濒危物种和栖息地的大规模、整体性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资产和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
④严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P87
02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I love you more than I've ever loved any woman. And I've waited longer for you than I've waited for any woman.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I love you more than I've ever loved any woman. And I've waited longer for you than I've waited for any woman.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④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笔记三: 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02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第三部分 低碳行动
为什么走绿色发展道路?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怎样共筑人类生命的家园?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8网站原创
随堂演练
SUI TANG YAN LIAN
1.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坚持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B.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C. 我国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D. 要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A
8网站原创
随堂演练
SUI TANG YAN LIAN
2.2023年4月,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地球日主场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自然资源部会同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等部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编制,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这说明( )
A.人类要尊重、呵护自然,绝对服从自然
B.我国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C.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说明( )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②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④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D
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内,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实现了预期目标。这表明我国( )A.资源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C.企业承担责任越来越小 D.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