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资源简介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为葡萄糖和Na+进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小肠绒毛上皮吸收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某些载体蛋白只能转运一种物质
D.同一物质进出同一个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可能不相同
2.用含K+和Mg2+的培养液培养番茄幼苗,每天K+和Mg2+初始状态均为500mg/L,定时测定培养液中K+和Mg2+的剩余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离子种类和离子剩余量
B.番茄植株在营养生长的前期几乎不吸收K+
C.番茄根细胞膜上K+和Mg2+的载体数量不同
D.番茄植株在坐果期向培养液排出K+和Mg2+
3.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需要载体蛋白,易化扩散与扩散相比速率要小得多
B.易化扩散中载体蛋白形状的改变不需要消耗ATP,而主动转运的需要
C.胞吞和胞吐过程不通过细胞膜,也不需要细胞膜的参与
D.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细胞只有在缺水状态下才会发生渗透
4.人体肠道内寄生的痢疾内变形虫,能够将蛋白分解酶分泌到肠道,溶解人的肠壁组织,同时可以“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并引发阿米巴痢疾。上述现象体现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和胞吐
B.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C.主动运输和胞吞
D.胞吐和胞吞
5.氮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NRT1.1(硝酸盐转运蛋白)会根据外界环境的硝酸盐浓度,通过位点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在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之间切换,来完成氮素的吸收,保证了植物细胞对氮素的需求,如图表示硝态氮的转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细胞外的硝态氮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B.改变细胞质的pH不会影响高亲和力下的硝态氮转运
C.NRT1.1只能特异性运输硝态氮
D.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中转运蛋白的构象会发生变化
6.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示意图,已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胞吞、胞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已知 B 为大分子物质,②不消耗 ATP,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都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B.⑤或⑥可表示协助扩散
C.③④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①③④都需要消耗能量
7.科学家把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各种离子的初始浓度相同,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三种离子中,番茄细胞吸收SiO32-最少
B.番茄吸收Mg2+与细胞中的线粒体和核糖体有关
C.水稻细胞膜上Mg2+载体数量少于Ca2+载体数量
D.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情况不同,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8.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
A.质壁分离与复原 B.染色体变为染色质
C.胰腺分泌胰岛素 D.吞噬细胞胞吞细菌
9.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在细胞膜的两侧都有
B.不同物种细胞中①、②、③的种类均不同
C.a物质可能是胰岛素,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
D.③转运物质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10.图甲、图乙分别表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的两种运输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存在相关
B.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率较快是由于其消耗的能量多
C.通道蛋白在物质运输过程不需要和被运输物质结合
D.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11.人体成熟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而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这两种离子的运输需要借助红细胞膜上的钠-钾离子泵,其作用原理如右图所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K+和Na+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B.K+和Na+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C.人体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K+和Na+的转运速率
D.用蛋白酶处理成熟的红细胞会降低K+和Na+的转运速率
12.如图表示某种动物的神经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K+可通过主动运输进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出细胞
B.Na+进细胞时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而出细胞时不需要
C.Cl-出细胞可能发生载体蛋白的磷酸化,而进细胞不发生
D.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二、多选题
13.盐碱地中钠盐含量过高会对农作物的生存造成威胁。植物可通过质膜SOSI把Na+排出细胞,也可通过液泡膜NHX载体把Na+转入液泡内,以维持细胞质基质Na+稳态(见左下图)。右下图是NaC1处理模拟盐胁迫,甘氨酸甜菜碱(GB)影响玉米Na+的转运和相关载体活性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OSI和NHX均能运输Na+和H+,其结构和功能相同
B.抗菌蛋白通过胞吐出细胞的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C.盐胁迫下,液泡膜NHX载体和H+泵的活性增强,以维持Na+稳态
D.盐胁迫下,GB可通过增强液泡膜NHX载体和H+泵的活性,提高玉米的耐盐性
14.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糖类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直接进行信息交流
D.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只是因为影响了膜的流动性
15.为了提高苹果的品质和产量,果农经常在苹果园中施用大量钾肥,但这种处理会加剧钾肥对苹果造成的盐胁迫。研究发现,褪黑素(MT)处理可以促进K+外排以及液泡对K+的区隔化(储存),进一步保持细胞质中的K+稳态,从而增强苹果植株对KCl的耐受性。如图为褪黑素缓解苹果KCl胁迫的分子机制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K+进出该细胞的运输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B.MT可降低K+过量积累对胞内代谢的影响
C.抑制细胞呼吸强度将会影响K+外排的速率
D.K+以主动运输进入液泡可提高细胞的吸水能力
16.为探究生活在盐碱环境中的某种泌盐植物的泌盐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科研人员设计了甲(实验组)、乙(对照组)两组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定植物泌盐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组应选择生长状况相似的植物为实验材料
B.甲组植物给予正常呼吸条件,乙组植物使用细胞呼吸抑制剂
C.若测得甲、乙两组植物泌盐量相同,则该种泌盐植物的泌盐方式为被动运输
D.若该种泌盐植物的泌盐方式为主动运输,则甲组植物的泌盐量大于乙组植物的
三、非选择题
17.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根细胞对a、b两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外界溶液中这两种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a、b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植物根细胞对不同浓度a、b两种物质的吸收速率)。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根细胞对a物质的吸收方式是 。
(2)实验结果表明:当外界溶液中b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再增加b的浓度,根细胞对b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可能的原因是 。
(3)有些同学据图认为b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有些同学则认为b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为进一步确定b的跨膜运输方式,请完善如下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将 的某植物根细胞均分为两组,甲组 ,乙组放置在无氧条件下。将两组细胞放在 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 。
预期结果和结论: 。
18.ABC转运蛋白是一类大量存在于细胞中的跨膜转运蛋白,主要功能是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进行多种物质的跨膜运输。AQP1是人的红细胞膜上的一种主要蛋白,它可以使红细胞快速膨胀和收缩以适应细胞间渗透压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ABC转运蛋白完成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 ,该过程中ABC转运蛋白的空间结构 (会/不会)发生改变。
(2)当AQP1蛋白运输水时,水分子 (填“需要”或“不需要”)与AQP1结合,通道蛋白只允许 的物质通过。
(3)茶树根细胞吸收Cl-和NO3-都是由ABC转运蛋白完成的,已知若二者与ABC的结合位点相同,则会相互抑制,若结合位点不同,则不影响各自的运输。欲研究两种离子与ABC的结合位点是否相同。请利用以下材料与试剂进行探究:
①长势相同的同种茶树;②培养液甲:同时含Cl-和NO3-;③培养液乙:含等量Cl-而不含NO3-;④培养液丙含等量NO3-而不含Cl-;⑤离子浓度检测仪;
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长势相同的同种茶树随机均分为三组,并记为对照组1和对照组2和实验组;
②对照组1中加入丙,对照组2中加入 ,实验组中加入 。
③一段时间后用离子浓度检测仪检测三组培养液中特定离子浓度;
结果分析:若 ,则说明Cl-和NO3-与ABC的结合位点相同;其余略。
19.主动运输是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下图一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影响细胞的能量供给。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与自由扩散相比,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成熟胡萝卜片细胞中产生能量的主要部位是 。
(2)图一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胡萝卜片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
(3)分析图一和图二,并对乙组和甲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 。与甲组相比,丙组吸收磷酸盐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
20.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细胞膜能对进出细胞的物质进行选择。图中①~⑤表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甲~戊表示不同的物质或细胞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甲代表的物质最可能是 (填“氨基酸”、“氧气”或“NO3-”)。生物膜对K+和CI-的通透性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2)变形虫摄取水中的有机物颗粒的方式是 (填序号),该过程形成囊泡,在细胞内囊泡中的有机颗粒可以被 (填细胞器名称)降解。
(3)低温处理法、载体蛋白抑制法、细胞呼吸抑制法都能影响物质进出细胞,细胞呼吸抑制法可能会影响图中的 (填序号)过程;已知某时间段轮藻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若想抑制K+进入轮藻细胞,而不影响其他物质进出,可选用 法。主动运输的意义是 。
21.人体缺乏尿酸氧化酶,导致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存在形式为尿酸盐)。尿酸盐经肾小球滤过后,部分被肾小管细胞膜上具有尿酸盐转运功能的蛋白URAT1和GLUT9重吸收,最终回到血液。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目前,E是针对上述蛋白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常用临床药物。为研发新的药物,研究人员对天然化合物F的降尿酸作用进行了研究。给正常实验大鼠(有尿酸氧化酶)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获得了若干只高尿酸血症大鼠,并将其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一组设为模型组,另一组灌服F设为治疗组,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尿中还有许多物质也需借助转运蛋白通过肾小管的细胞膜,这类跨膜运输的具体方式有 。
(2)URAT1分布于肾小管细胞刷状缘(下图示意图),该结构有利于尿酸盐的重吸收,原因是 。
(3)与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的正常实验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自变量是 。与其它两组比较,设置模型组的目的是 。
(4)根据尿酸盐转运蛋白检测结果,推测F降低治疗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的原因可能是 ,减少尿酸盐重吸收。为进一步评价F的作用效果,本实验需要增设对照组,具体为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D A C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BC BD BCD BD
17.(1)自由扩散
(2)载体数量饱和
(3) 长势相同 放在有氧条件下 相同且适宜 根细胞对b物质的吸收速率 若甲组根细胞对b物质的吸收速率大于乙组,则说明b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若甲组和乙组根细胞对b物质的吸收速率大致相同,则说明b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18.(1) 主动运输(主动转运) 会
(2) 不需要 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
(3) 乙 甲 乙丙组浓度变低更快,甲组变低更慢
19.(1) 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可从低浓度侧运向高浓度侧 线粒体
(2)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
(3) 成熟胡萝卜片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能(或HgCl2能够抑制能量供给,从而影响主动运输) 幼嫩组织比成熟组织供能少或幼嫩组织细胞膜上运输磷酸盐的载体蛋白较少
20.(1) 氧气 生物膜上运输K+和Cl-的载体蛋白的数量不同
(2) ⑤ 溶酶体
(3) ④⑤ 载体蛋白抑制法 可以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1.(1)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2)肾小管细胞刷状缘形成很多突起,可分布URAT1的数量多从而增加吸收面积
(3) (有无)尿酸氧化酶抑制剂 和对照组相比,确定模型制备是否成功;和治疗组相比,说明F药物的治疗效果
(4) F抑制转运蛋白URAT1和GLUT9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这两种蛋白的数量 高尿酸血症(或模型组)大鼠灌服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