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资源简介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如图1甲是渗透装置示意图,图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水分子由A进入B的速率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
B.图乙中①②③组成的结构相当于图甲中的半透膜
C.图乙中③⑤具有流动性,但是没有选择透过性
D.图乙中④的渗透压一定大于②的渗透压
2.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的方式之一是胞吞。该过程通过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及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形成囊泡转运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部。以下对胞吞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只转运大分子进入细胞。
B.该过程需要大分子物质与膜上的蛋白质相互识别结合
C.该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D.该过程需要磷脂分子的参与
3.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构成的
B.在ATP、RNA、质粒和核糖体中均含有核糖
C.血红蛋白和胰岛素都含有C、H、O、N元素,且两者都含有肽键
D.大分子和小分子都能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
4.如图所示为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内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内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高度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
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内的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增大
B.若向漏斗中加入少量蔗糖,平衡时m将增大
C.若向漏斗中加入适量与漏斗内的初始蔗糖溶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
D.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5.下列关于细胞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B.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为双层结构
C.细胞膜上具有转运CO2的载体蛋白
D.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6.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的“质”和“壁”分别是指(  )
A.细胞质、细胞壁
B.细胞膜、细胞壁
C.细胞质基质、细胞壁
D.原生质层、细胞壁
7.如图渗透装置中,烧杯中盛有清水,半透膜不允许蔗糖透过,长颈漏斗中装有蔗糖溶液,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液面上升的速率先快后慢,最终液面保持不变
B.通过半透膜的水分子只能从清水向蔗糖溶液扩散
C.长颈漏斗内液面保持不变时,半透膜两侧浓度相等
D.当长颈漏斗内液面保持不变时,半透膜不再有水分子通过
8.下列关于“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及“观察叶绿体”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两个实验观察的均是死细胞
B.幼嫩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不能用于观察胞质环流现象
C.利用洋葱外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无需染色
D.黑藻的叶肉细胞无法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材料
9.将某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
①是死细胞 ②细胞吸收KNO3后细胞液浓度增大 ③失水后又吸水复原 ④大量失水 ⑤硝酸钾(KNO3)溶液浓度太低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 D.②④
10.食物进入口腔中会引起唾液分泌量的增加。唾液腺细胞内的淀粉酶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吐
11.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中K+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约高1065倍,丽藻细胞从细胞外吸收K+的方式是( )
A.被动运输 B.主动运输 C.胞吞 D.胞吐
12.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长颈漏斗内液面稳定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
B.初始阶段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只能从清水向蔗糖溶液扩散
C.动物细胞可以通过图示的渗透原理吸水和失水
D.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示的半透膜
二、多选题
13.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同种物质只能以同种方式进出细胞
B.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一定需要转运蛋白参与
C.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
D.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均需要膜蛋白参与
14.植物根毛细胞能从土壤中渗透吸水,主要原因是( )
A.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B.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C.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D.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15.如图1~4表示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率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1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有可能是甘油
B.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2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Na+
C.限制B、D两点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
D.若将图2与图4的曲线补充完整,则两曲线的起点均应为坐标系的原点
16.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 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度的 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
时间(min) 2 4 6 8 10
原生质体相对大 小 90 % 60 % 30 % 30 % 30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的实验进行到 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等于或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B.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 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C.甲同学实验进行到 8 min 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
三、非选择题
17.在一个U形管的左右两边分别放入体积,质量分数相等的葡萄糖溶液(左)和蔗糖溶液(右),U形管中间用半透膜隔开(水分子可透过半透膜,单糖和二糖分子均不能透过半透膜),进行物质跨膜运输的实验。
(1)实验开始时U形管两侧液面持平,实验开始后的现象为 。
(2)当两侧液面静止后,向两侧滴加少许等量蔗糖酶,实验最终结果是 ,原因是 。
(3)如果实验中出现液面静止时两侧液面不持平的现象,将处于此状态的装置转移至太空舱内,则液面高的那一侧的液面将 。
(4)已知蔗糖酶由一条肽链构成。现有一烧杯内装有415克蔗糖酶,将其彻底水解后得到氨基酸505克,假如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每个蔗糖酶分子是由多少个氨基酸构成? 。
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后,观察到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该细胞发生 现象,这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填“吸水”或“失水”)的结果。
(2)欲判断上图所示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后,根据是否发生 现象来判断。
(3)上图细胞中的结构 (填序号)组成原生质层,图⑥处的溶液为 。
(4)若将洋葱鳞片叶放在0.35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上图所示的现象;若放在0.25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若放在0.29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这表明细胞液浓度为 左右。
(5)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到上图所示的现象,然后用清水处理后再观察,实验结果下图所示。

据上图分析,T1组经蔗糖溶液处理后,有52%的细胞原生质层的收缩程度大于细胞壁,此时蔗糖溶液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或“约等于”)细胞液浓度。
19.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 ,生物膜系统的 作用是维系细胞生命活动高效、序性的基础。
(2)研究发现,人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 (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红细胞膜上,细胞膜流动性 ,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
(3)膜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能够被一定波长的光激发而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膜蛋白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设计实验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1。据图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
(4)某科研兴趣小组为研究细胞膜等生物膜的特性,比较了某种细胞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属于由扩散的是 。说明你的理由 。
20.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紫色洋葱为材料进行生物学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材料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其他同学普遍认为同学甲的选材不恰当,理由是 。
(2)同学乙在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容易撕取,但内表皮无色透明,实验效果不理想。已知伊红是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而中性红能被植物活细胞吸收并进入液泡,死细胞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但可使细胞核染色。下图1、图2和图3是该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①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是指 。
②该同学用添加少量伊红的蔗糖溶液进行洋葱内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最可能的是图 (填数字)。该图中红色区域的边缘紧挨着原生质层中的 (填结构名称)。
③若该同学用添加少量中性红的蔗糖溶液对内表皮进行染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其中Ⅰ所指空白处的物质是 ,Ⅱ所指的细胞核被着色,而其他结构没有着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
21.高盐环境下粮食作物会大量减产。为研究植物的耐盐机理,科研人员将耐盐植物滨藜和不耐盐植物柑橘分别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并计算生长率,结果如图1.请回答问题:
(1)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耐盐机理的实验中,自变量为 ,因变量为 。
(2)据图1分析可推知植物B是滨藜,理由是 。
(3)随着外界NaCl浓度的升高,植物A逐渐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外界NaCl浓度 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细胞中Na+和Cl-的浓度进一步升高,蛋白质逐渐变性,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 ,因此在高盐环境中植物A生长率低。
(4)据图2分析,植物B处于高盐环境中,细胞内Ca2+ 浓度升高,促使Na+ 进入 ;同时激活 ,将Na+ 排出细胞,从而使细胞质中Na+ 的浓度恢复正常水平,缓解蛋白质变性。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B C D A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AB BC AB ABD
17.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速度逐渐减慢,直至静止 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 蔗糖分子水解后生成的单糖(葡萄糖和果糖)总物质量多于左侧葡萄糖的物质量 继续升高(继续移向管口) 101个
18.(1) 质壁分离 失水
(2)质壁分离复原
(3) ②④⑤ 细胞液
(4)0.29 g/mL
(5)约等于
19.(1) 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分隔
(2) (光面)内质网 降低
(3)膜蛋白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位于肽段1中
(4) 甘油、CO2、O2 图中甘油、CO2、O2在细胞膜中的通透性与人工膜的通透性相同
20.(1)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中含有紫色色素,会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2)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1 细胞膜 蔗糖溶液 该植物细胞已死亡
21.(1) NaCl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种类 生长率
(2)与植物A相比,植物B耐盐范围更广
(3) 大于 减弱
(4) 液泡 (细胞膜上的)S蛋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