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乡土中国》第十二章 “血缘和地缘” 问题驱动、小组合作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乡土社会中血缘与地缘的概念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在乡土社会结构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表达交流以及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深入思考社会现象能力,使学生认识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关系网络的独特性与复杂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剖析血缘与地缘的核心特征,包括血缘关系的构成要素、地缘关系的形成基础以及二者在社会交往、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表现形式。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血缘与地缘关系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演变趋势、面临挑战与价值传承,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构建中合理处理二者关系。三、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与导入(5 ) 分钟)回顾上节课关于 “长老统治” 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长老在乡土社会中是如何借助家族血缘关系来行使权力和维护秩序的,引导学生思考血缘关系在乡土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引出本节课要探讨的第十二章 “血缘和地缘”,提出问题:“在乡土社会中,除了血缘关系,地缘关系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血缘和地缘之间有着怎样错综复杂的联系?它们又如何共同塑造了乡土社会的整体面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二)文本研读与问题提出(10 分钟)学生仔细阅读第十二章内容,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以下引导性问题:1.乡土社会中血缘关系是如何界定的?它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维系?在家族、村落等不同层面有哪些具体表现?2.与血缘关系相对,地缘关系是怎样产生的?是基于怎样的社会活动或需求?其在乡土社会的人际交往、经济活动等方面有哪些独特的体现?3.举例说明在乡土社会中,血缘和地缘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在土地分配、家族企业经营、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二者的关系是怎样呈现的?4.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影响,血缘和地缘关系在乡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乡土社会的传统结构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怎样的冲击?5.文中提到 “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如何理解这一表述?在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身份社会与契约社会的特征是如何此消彼长的?6.分析血缘和地缘关系对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在乡土社会中,个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是如何在血缘和地缘环境中形成与发展的?7.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存在血缘和地缘关系的某些残余或变形?如果有,它们在现代社会中有着怎样的新形式与新功能?例如在城市中的同乡会、家族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等。8.结合实例,探讨现代社会中一些类似于乡土社会血缘和地缘关系的现象或机制,如行业协会、社交网络群组等,分析它们与乡土社会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异同点。(三)小组讨论(2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5 - 6 人),各小组围绕上述引导性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小组成员积极发言,结合文本内容、生活实际以及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好讨论记录。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参与讨论,为学生提供思路引导,如提示学生从儒家文化对血缘关系的强化作用、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口流动对地缘关系的重塑等方面进行思考。(四)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给出参考答案(20 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小组对问题的讨论结果、分析过程以及存在的分歧点。其他小组认真倾听,汇报结束后可进行提问、补充或反驳。教师总结,给出参考答案:1.血缘关系依据家族血统界定,以生育为纽带连接家族成员,形成清晰的家族谱系。维系方式众多,家族祭祀是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祭祀共同祖先强化家族认同感与凝聚力;族谱修订详细记录家族成员世系、功绩等,明确家族血缘脉络与传承;家族伦理道德规范如孝悌观念深入人心,约束家族成员行为,要求晚辈尊敬长辈、家族成员间相互关爱;长辈权威在家族事务决策、纠纷调解中起关键作用,其依据家族传统与自身经验管理家族。在家族层面,表现为家族成员共同居住、经济上互助合作,如家族企业多由家族成员经营管理,财产继承严格遵循血缘亲疏顺序。在村落层面,常出现同宗姓氏聚居现象,形成村落核心,村落公共事务决策受家族长辈影响,如修建祠堂、组织大型祭祀活动等往往由家族长辈牵头协调,同宗家族成员共同参与,以家族荣誉与利益为出发点推动村落事务进展。2.地缘关系基于人们因土地相邻而居产生。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相邻而居便于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如灌溉、耕种协作等需求促使地缘关系形成。在人际交往上,邻里间日常互助频繁,如农忙时相互帮忙收割、照看孩子等,信息交流便捷,如分享天气变化对农作物影响的经验、传递周边村落的消息等。经济活动方面,相邻土地所有者会合作修建和维护灌溉设施、共用农具等以提高生产效率。例如,相邻农田的农户共同挖掘和维护一条灌溉水渠,保障各自农田的灌溉用水;在农产品交易中,地缘相近的农户也可能联合起来运输农产品到集市销售,降低运输成本,这种基于地缘的合作使生产生活更加便利高效,增强了邻里间的联系与依存度。3.在土地分配上,家族内部多依据血缘亲疏分配土地,优先保障家族核心成员或长辈的土地资源,同时地缘相近的家族分支因便于协作管理,在土地资源整合与合作利用上有更多机会。例如,同宗的几个家族分支居住相邻,他们可能会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规划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家族企业经营中,家族成员基于血缘关系拥有企业所有权和核心决策权,企业的经营管理架构往往围绕家族血缘脉络构建,如家族长辈担任董事长等重要职位。而在企业的市场拓展、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地缘关系能提供地方资源和人脉支持,企业可能优先与当地供应商合作,借助地缘优势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在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如村庄道路修建,既需要家族内部协调土地资源(血缘因素),家族成员需服从家族关于土地使用的安排,又需要邻里间共同出工出力(地缘因素),村民们基于地缘关系共同参与道路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家族长辈可能会组织家族成员积极配合,体现出血缘与地缘相互配合推动社区事务发展的关系。4.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乡土社会血缘关系因家族成员地理分散而弱化。传统家族聚居模式被打破,家族成员间面对面交流互动减少,家族祭祀等活动难以全员参与,家族凝聚力有所下降。市场经济发展促使人们经济活动范围扩大,利益获取方式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家族内部经济合作,家族在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动摇。地缘关系方面,农村邻里关系在城市化冲击下变得松散,传统基于土地相邻的紧密互助模式减少。城市中的地缘关系更多基于社区居住空间形成,与乡土社会地缘关系的深厚情感纽带和紧密生产协作内涵不同。这些变化对乡土社会传统结构和文化传承产生巨大冲击,如家族文化传承面临困境,传统家族观念在年轻一代中逐渐淡化,家族礼仪规范难以完整传承;村落文化因人口流失和社会变革,一些传统民俗活动难以持续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有失传风险,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从以家族、村落为核心的紧密型向松散多元型转变。5.在乡土社会中,血缘关系决定个人身份地位,家族身份赋予个人相应权利义务,如家族长辈拥有较高决策权和资源分配权,晚辈需服从长辈管理,个人命运与家族紧密相连,所以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关系在契约社会中重要,因为在商业等社会交往中,人们基于地域相近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最初这种关系依靠地缘形成的信任与默契,而后逐渐发展为契约关系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合作稳定,故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在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身份社会特征逐渐减弱,契约社会特征日益凸显。例如商业活动从传统家族信用交易、口头约定为主,转变为签订严谨合同契约,依据法律条文确定双方权益。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更多依靠自身能力与契约约定,职业选择、社会地位获取不再单纯依赖家族身份,但乡土社会身份社会特征仍在家族企业传承、家族文化影响等方面残留,与契约社会特征相互交织,转型过程呈现复杂的此消彼长态势。6.在乡土社会的血缘环境里,个人自幼接受家族文化熏陶,家族伦理道德如孝悌、忠诚、家族荣誉高于个人利益等价值观深深植入内心。长辈通过言传身教将家族规范、习俗传授给晚辈,个人行为模式遵循家族要求,如尊敬长辈、遵循家族祭祀礼仪等。在家族内部等级分明的环境中,个人学会服从与尊重权威。地缘环境则让个人学会与邻里相处,参与社区公共事务。邻里间的互助合作培养个人合作精神与社交能力,如在共同修建公共设施、应对自然灾害等活动中学会团结协作。在与邻里日常交往中,个人学会遵守地方习俗与社区规范,尊重他人权益,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如在处理邻里纠纷时学会包容与妥协。例如,孩子在家族长辈教导下养成尊敬长辈、维护家族声誉的习惯,在邻里互动中学会分享食物、互相帮忙,这些经历共同塑造了个人在乡土社会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促进个人社会化进程。7.现代社会存在血缘和地缘关系的残余或变形。城市中的同乡会是地缘关系变形,同乡会成员基于来自同一地域的身份认同,在异地城市相互帮助、共享资源,如提供就业信息、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等,同时也传承家乡文化,增强同乡群体的归属感与凝聚力。家族企业现代管理模式中仍有血缘关系影响,家族成员虽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但家族血缘关系在企业股权结构、高层决策等方面保留重要地位,家族成员间的信任与合作基于血缘纽带,有助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风险,传承家族商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保持企业独特的家族文化特色与品牌形象,使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兼具家族底蕴与现代管理优势。8.以行业协会为例,与乡土社会血缘和地缘关系有相似之处,都有群体内部的互助合作、资源共享和规范制定等功能。行业协会为会员企业提供行业信息、协调企业间竞争关系,促进会员企业共同发展,类似乡土社会家族或地缘群体内部的互助合作。不同点在于行业协会成员基于行业类别加入,不受血缘和地域限制,其运作遵循现代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注重公平竞争与市场秩序维护,而乡土社会的血缘和地缘关系更多基于自然的家族和地域联系,遵循传统习俗和家族伦理,更强调家族或邻里间的情感纽带与道德约束。社交网络群组在一定程度上类似地缘关系中的邻里交流空间,成员可在群组内分享信息、交流情感、组织活动等。但社交网络群组更加多元化、虚拟性强,成员加入和交流基于兴趣、职业等多种因素,不受地域空间限制,交流内容丰富多样,而乡土社会地缘关系基于实际居住相邻,交流内容更多围绕日常生活和地方事务,更具现实生活的烟火气与地域特色。(五)拓展延伸(10 分钟)1.展示一些关于现代社会中家族企业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处理血缘与地缘关系的案例,如某家族企业如何在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同时保持家族文化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利用地缘优势拓展市场;或者一些城市社区在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时借鉴乡土社会地缘文化的案例,如社区组织传统节日邻里活动、建立社区互助平台等。参考示例:家族企业传承与创新中血缘与地缘关系处理案例一、案例背景某东南沿海家族工艺品制造企业,创立于上世纪中叶。初期靠家族血缘纽带,成员分工协作,依家族工艺与经营理念,产品凭手工技艺与文化内涵立足本地并扩至周边。二、面临问题时代变迁与竞争加剧,企业遇困。家族决策受血缘情感与传统观念羁绊,如产品创新上长辈守旧,致产品对年轻群体吸引力降。地缘人脉局限,外拓业务受阻,展销会因资源匮乏与市场了解不足,推广难、订单少。三、处理方式(一)血缘关系调整设家族理事会,家族分支推代表组成,依现代理念与投票制定战略、审决策,如设备投资决策经多因素综合考量投票而定。建家族成员培训体系,送年轻一代外出学习,回企后提创新方案助产品入欧市。立绩效考核制,量化考核与薪酬晋升挂钩,促成员竞争,如依销售业绩调岗再培训。(二)地缘关系拓展参行业协会活动,连各地同行,借交流平台获市场信息创新产品,拓北方市场。与当地政府合作,借招商平台结外地资源,与中西部文旅企合作推产品。外地设办厂机构,聘当地才,尊地域文化与商习建合作,如西部办处依当地员推策获认可。四、取得成效企业管理趋科学,家族和谐,创新强。市场拓展国内外兼优,品牌升。效益显著,销售额三年年均增 30%,利润涨,资产扩,传承创新工艺,促当地文化产业兴,奠定可持续发展基2.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案例对理解血缘和地缘关系在现代社会演变与发展的启示,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和复杂社会结构背景下,汲取乡土社会血缘和地缘关系中的有益元素,构建更加和谐、富有活力的社会关系网络。(六)课堂小结(5 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乡土社会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内涵、特征、相互关系、在现代社会的演变与思考等。强调血缘和地缘关系作为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经验对当代社会关系构建和社会治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社会关系文化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五、作业布置1.写一篇 300 - 500 字的短文,分析自己家庭或家族在现代社会中血缘关系的维系方式与传统乡土社会有何不同,以及这种变化对家庭或家族发展的影响。2.阅读第十三章 “名实的分离”,思考 “名实的分离” 与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提出两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