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屈原列传》《苏武传》群文阅读 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语文选修中《屈原列传》《苏武传》群文阅读 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一起课件 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家国大义中的生死抉择
——《屈原列传》《苏武传》群文阅读
教材分析 通过《屈原列传》与《苏武传》联读,理解作者的人生选择和精神内涵,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本课主要抓住“选择”开展教学流程,从“观选择”到“明选择”,再到“悟选择”,最后是联系当下“谈选择”,这样层层递进,深入探究二者的生死抉择。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梳理屈原、苏武的人生经历。 2、分析人物形象,细读文本,体悟历史人物选择的艰辛,进而理解人物超越艰辛后绽放的人性光辉。 3、领略屈原、苏武的精神品质,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领略屈原、苏武的精神品质,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情境导入:
生与死一直是无数先哲思考的问题,选择生还是选择死,他们有自己的答案。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
任务情境:
学校国学社拟举办主题为“家国大义中的生死抉择”的专题研讨会。我们班级准备以《屈原列传》《苏武传》中的屈原、苏武作为研讨对象。
今天,让我们回溯历史,对话屈原、苏武,感受先贤的魅力,汲取前行的力量。
任务一:观选择,梳理人物经历
通读《屈原列传》和《苏武传》,从屈原、苏武中选择一位人物,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文章中涉及的史实,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梳理出人物的主要人生经历。
通读《屈原列传》,我们发现屈原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任——疏——绌——迁——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了历史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选择:
苏武择生: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屈原择死: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任务二:明选择,回到历史现场
小组讨论:历史的评说,见解不一。有人对屈原的怀石投江不赞同,有人对苏武的牧羊北海十九年不赞同,对于屈原和苏武的选择,你是否认同?你会如何评价?
1.如果屈原不选择死,你觉得他有哪些种生的选择?
屈原“生的选择”愿望大征集
归隐田园,不问世事
与世推移,同流合污
效力他国,自我成就
揭竿而起,取而代之
游历山水,放浪形骸
求仙问道,专注长生
2.结合下面的材料,探寻屈原为何弃生择死?
洪兴祖《楚辞补注》:
“屈原,楚同姓也。同姓无可去之义。”
“楚无人焉,屈原如去国,则楚必从而亡。”
“屈原虽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争强谏,死犹冀其感。”
楚国背景:
历史背景:时代洪流无法阻挡。
楚国内部:一切都是颠倒的。怀王疏远,小人离间。
屈原自己:
(1)身份;(2)对楚国的眷恋;(3)明志于世
屈原的个人命运浮沉始终与楚国的兴亡紧密相联。他既不肯同流合污,又不肯离开楚国,最终选择以死明志。
3.对于苏武的选择,同学们觉得最难的是什么?假如你是苏武,你可能会因为什么而选择背弃汉朝?请同桌对读苏武与李陵的对话和苏武牧羊相关章节,讨论交流。
(1)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家法令无常,找不到坚守的意义;
(2)十九载独在异国的艰难和啮齿难耐的孤独。
4.结合课文,探寻苏武为何弃死择生?
时代背景:汉王朝的中原大一统,接连讨伐匈奴。
苏武自身:
(1)自证清白
(2)不屑于投降:两次招降都不曾妥协
(3)彰显气节
任务三:悟选择,胸怀家国大义
生与死,从来就不是一件小事,对于生死的抉择,恰恰折射了人物品格的高下。请同学们分别补充屈原、苏武的人物名片。
屈原:才能卓越、光明磊落、矢志不渝、心忧祖国、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具有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爱国精神。
苏武: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不为匈奴的威吓所屈,奋力抗争,以国家利益为重。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守节不失,威武不屈的爱国志士。
深入探究:史传史论作品“微而显,志而晦”,字词细微指出常常意蕴丰富。你能看出两篇传记的作者对传主和其他人物分别寄寓着怎样的情感评价?
1.请阅读《屈原列传》最后一段,思考:司马迁对屈原是什么态度?说说你的理由。
态度:既仰慕赞颂又悲悯哀叹。
理由:(1)司马迁自述读屈原的文章,则“悲其志”。说明他赞颁屈原的远大志向,又对其志向难以现而感到悲伤。
(2)司马迁观其“所自沉渊”,则“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说明司马迁既痛心屈原自投汨罗江的命运,又仰慕屈原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人格精神。
2.《苏武传》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于序事中寓论断”,即在叙述中隐含着作者的褒贬。请结合下面的文字加以说明。
(1)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责如此!”
这段文字写卫律叙述自己投降后享受的荣华富贵,显得特别得意洋洋,实际上作者借其口写出了他骄奢无耻之状,表达了作者的鄙夷之情。
(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这段文字叙述了苏武北海牧羊与归汉的情景对比。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苏武历经磨难,守节不辱,坚执道义,“发白”而节不改,作者很是敬佩。
3.司马迁写《屈原列传》,在叙事中穿插议论,并在文末以“太史公曰”点题,直接发表对人物的看法和评价。借鉴这种写法,揣摩《苏武传》中班固对苏武的认识和评价,尝试以班固的视角,写一则人物短评。
参考示例:固曰:苏武,真乃大丈夫!羁留匈奴十九载,始终不泯爱国心。他不为富贵所动,当卫律马畜弥山,当季陵千金封侯,他无动于衷,默默坚守那颗对大汉矢志不渝的拳拳之心;他不受威逼所迫,当卫律举剑恐吓,当张胜屈服投降,他不屑一顾,紧握汉节选择对大汉执着而圣洁的守望;他不怕恶劣环境,当饥寒交迫成为生活的常态,当孤独寂寞时刻相伴,他选择窖卧啮雪,毡毛并咽,杖节牧羊,直至须发皆白,节旄尽落。苏武的骨头是最硬的。“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十九载不改初衷,不辱使命,青史将永远镌刻你的名字。
任务四:谈选择,看新时代的坚守
在当今时代,说说我们身边是否有像苏武和屈原这样的伟大人物呢?
坚守无人孤岛32年的王继才夫妇
戍边战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面对外来势力对中国边境的挑衅,陈祥榕等戍边战士以死相抗,把祖国的每寸土地都紧紧守护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逆行者”: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无数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驰援武汉就是对“舍生取义”最好的诠释。
课堂小结:
屈原和苏武这两位历史人物在家国情怀的指引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一死一生。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作业布置:
当国家灭亡之时,屈原、文天祥选择了“死”;当责任尚未完成之时,司马迁、苏武选择了“生”;当贫困山区需要之时,张桂梅选择了扎根山区执教;当疫情肆虐之时,钟南山选择了逆行而上。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许多选择,我们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
找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共34张PPT)
家国大义中的
生死抉择
《屈原列传》《苏武传》群文阅读
学习目标

把握课文内容,梳理屈原、苏武的人生经历。

分析人物形象,细读文本,体悟历史人物选择的艰辛,进而理解人物超越艰辛后绽放的人性光辉。

领略屈原、苏武的精神品质,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情境导入
生与死一直是无数先哲思考的问题,选择生还是选择死,他们有自己的答案。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任务情境
学校国学社拟举办主题为“家国大义中的生死抉择”的专题研讨会。我们班级准备以《屈原列传》《苏武传》中的屈原、苏武作为研讨对象。
今天,让我们回溯历史,对话屈原、苏武,感受先贤的魅力,汲取前行的力量。
任务壹
观选择,
梳理人物经历
通读《屈原列传》和《苏武传》,从屈原、苏武中选择一位人物,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文章中涉及的史实,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梳理出人物的主要人生经历。
时间(段落) 主要事件
人生经历表
通读《屈原列传》,我们发现屈原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王甚任之”
“王怒而疏”
“屈平既绌”





“顷襄王怒而迁之”
“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 人生经历表
时间 主要事件
“王甚任之”
“王怒而疏”
“屈平既绌”
任楚怀王左徒,之后忙于楚之内政外交。
因上官大夫的谗言而被疏远,因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被罢免官职。秦国张仪破楚齐联盟,楚怀王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
从齐国出使而回,劝谏怀王杀张仪,不成。
秦昭王约怀王到秦国相会,屈原力劝怀王不要赴秦王会,怀王的幼子子兰竭力怂恿怀王前去。怀王入武关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楚怀王死于秦国。
续表
时间 主要事件
“顷襄王怒而迁之”
“遂自投汨罗以死”
顷襄王立,屈原被令尹子兰、上官大夫诋毁,再次被放逐。
至江边,遇渔父,作《怀沙》,后投汨罗江而死。
苏武 人生经历表
段落 主要事件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四、五段
第六段
第七、八段
第九、十段
苏武奉命,出使匈奴
虞常谋反,因变被扣
卫律逼降,苏武不屈
李陵劝降,苏武不纳
流放北海,杖节牧羊
历经磨难,终得归汉
历史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选择
择死
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择生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任务贰
明选择,
回到历史现场
历史的评说,见解不一。有人对屈原的怀石投江不赞同,有人对苏武的牧羊北海十九年不赞同。
对于屈原和苏武的选择,你是否认同?你会如何评价?
小组讨论
1.如果屈原不选择死,你觉得他有哪些种生的选择?
屈原“生的选择”愿望大征集
归隐田园,不问世事
效力他国,自我成就
游历山水,放浪形骸
与世推移,同流合污
揭竿而起,取而代之
求仙问道,专注长生
2.结合下面的材料,探寻屈原为何弃生择死?
洪兴祖《楚辞补注》:
“屈原,楚同姓也。同姓无可去之义。”
“楚无人焉,屈原如去国,则楚必从而亡。”
“屈原虽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争强谏,死犹冀其感。”
楚国背景:
历史背景:时代洪流无法阻挡。
楚国内部:一切都是颠倒的。怀王疏远,小人离间。
屈原自己:
(1)身份;(2)对楚国的眷恋;(3)明志于世
屈原的个人命运浮沉始终与楚国的兴亡紧密相联。他既不肯同流合污,又不肯离开楚国,最终选择以死明志。
2.结合下面的材料,探寻屈原为何弃生择死?
(1)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家法令无常,找不到坚守的意义;
(2)十九载独在异国的艰难和啮齿难耐的孤独。
3.对于苏武的选择,同学们觉得最难的是什么?假如你是苏武,你可能会因为什么而选择背弃汉朝?请同桌对读苏武与李陵的对话和苏武牧羊相关章节,讨论交流。
时代背景:汉王朝的中原大一统,接连讨伐匈奴。
苏武自身:
(1)自证清白
(2)不屑于投降:两次招降都不曾妥协
(3)彰显气节
4.结合课文,探寻苏武为何弃死择生?
任务叁
悟选择,
胸怀国家大义
生与死,从来就不是一件小事,对于生死的抉择,恰恰折射了人物品格的高下。请同学们分别补充屈原、苏武的人物名片。
屈原
屈原
才能卓越、光明磊落、矢志不渝、心忧祖国、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具有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爱国精神。
苏武
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不为匈奴的威吓所屈,奋力抗争,以国家利益为重。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守节不失,威武不屈的爱国志士。
史传史论作品“微而显,志而晦”,字词细微指出常常意蕴丰富。你能看出两篇传记的作者对传主和其他人物分别寄寓着怎样的情感评价?
深入探究
1.请阅读《屈原列传》最后一段,思考:司马迁对屈原是什么态度?说说你的理由。
态度:既仰慕赞颂又悲悯哀叹。
理由:(1)司马迁自述读屈原的文章,则“悲其志”。说明他赞颁屈原的远大志向,又对其志向难以现而感到悲伤。
(2)司马迁观其“所自沉渊”,则“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说明司马迁既痛心屈原自投汨罗江的命运,又仰慕屈原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人格精神。
2.《苏武传》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于序事中寓论断”,即在叙述中隐含着作者的褒贬。请结合下面的文字加以说明。
(1)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责如此!”
这段文字写卫律叙述自己投降后享受的荣华富贵,显得特别得意洋洋,实际上作者借其口写出了他骄奢无耻之状,表达了作者的鄙夷之情。
2.《苏武传》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于序事中寓论断”,即在叙述中隐含着作者的褒贬。请结合下面的文字加以说明。
(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这段文字叙述了苏武北海牧羊与归汉的情景对比。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苏武历经磨难,守节不辱,坚执道义,“发白”而节不改,作者很是敬佩。
3.司马迁写《屈原列传》,在叙事中穿插议论,并在文末以“太史公曰”点题,直接发表对人物的看法和评价。借鉴这种写法,揣摩《苏武传》中班固对苏武的认识和评价,尝试以班固的视角,写一则人物短评。
参考示例:
固曰:苏武,真乃大丈夫!羁留匈奴十九载,始终不泯爱国心。他不为富贵所动,当卫律马畜弥山,当季陵千金封侯,他无动于衷,默默坚守那颗对大汉矢志不渝的拳拳之心;他不受威逼所迫,当卫律举剑恐吓,当张胜屈服投降,他不屑一顾,紧握汉节选择对大汉执着而圣洁的守望;他不怕恶劣环境,当饥寒交迫成为生活的常态,当孤独寂寞时刻相伴,他选择窖卧啮雪,毡毛并咽,杖节牧羊,直至须发皆白,节旄尽落。苏武的骨头是最硬的。“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十九载不改初衷,不辱使命,青史将永远镌刻你的名字。
任务肆
谈选择,
看新时代的坚守
坚守无人孤岛32年的王继才夫妇
在当今时代,说说我们身边是否有像苏武和屈原这样的伟大人物呢?
戍边战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面对外来势力对中国边境的挑衅,陈祥榕等戍边战士以死相抗,把祖国的每寸土地都紧紧守护好。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无数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驰援武汉就是对“舍生取义”最好的诠释。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逆行者”
屈原和苏武这两位历史人物在家国情怀的指引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一死一生。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当国家灭亡之时,屈原、文天祥选择了“死”;当责任尚未完成之时,司马迁、苏武选择了“生”;当贫困山区需要之时,张桂梅选择了扎根山区执教;当疫情肆虐之时,钟南山选择了逆行而上。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许多选择,我们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