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章 易错点与重难点易错点一、利用s-t图与v-t图判断状态,计算典例1:如图所示为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0-2秒内,物体做运动;第3秒时,物体处于 状态;0-4秒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米。(2)如图乙所示,物体在 秒内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4秒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米。【答案】(1)匀速直线;40 (2)2-4;80【解析】(1)根据甲图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甲物体通过的路程。(2)根据乙图确定乙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根据s=vt计算物体通过的路程。【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0~2s内,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斜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第3s时,甲到起点的距离不变,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0~4s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2)根据乙图可知,在2~4s内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40m/s×2s=80m。变式1:(2024七下·杭州期末)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m/s B.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3s时乙在甲的前方【答案】D【解析】AB.物体的s-t图象为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象为水平直线说明此时物体静止,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C.甲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甲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而2s以后乙一直静止,据此可知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是否相等;D.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且从图中可知,3s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解答】AB.乙的s-t图象前2s为一条倾斜直线说明乙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2s以后乙的s-t图象为水平直线说明此时乙静止,则第3s时乙的路程为8m,第4s时乙的速度为0,由图可知0-4s乙的平均速度为:,故A、B错误;C.甲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甲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而2s以后乙一直静止,故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D.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且从图中可知,3s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故乙在甲的前方,故D正确。故选D。变式2:(2023七下·新昌期末)如图所示是小丁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作出的几个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表示物体做 运动。(2)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科学量是 。(3)图丙中A、B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20秒末,vA v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1)匀速直线(2)路程(3)大于【解析】(1)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2)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分析解答;(3)根据图像确定20s时二者的速度,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物体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那么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图乙中,阴影部分为长方形,则面积S=ab=vt,根据速度公式s=vt可知,S=s,即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路程。(3)根据丙图可知,20s末时,vA=20m/s,vB=10m/s,则vA>vB变式3:(2024七下·拱墅期末)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1)求小车在0~5s运动的路程。(2)请在图乙中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像。(3)求出小车0~12s的平均速度。(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S=vt=2m/s×5s=10m(2)如图(3)所以通过的总路程为:s=10m+6m=16m;平均速度为v=S/t=16m/12s=1.33m/s;【解析】(1)根据甲图确定0-5s内小车的速度,根据s=vt计算0-5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2)根据图片确定各个时间段内的速度和时间,根据s=vt计算对应的路程,然后描点连接即可。(3)根据求出平均速度。【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0-5s内物体的速度为2m/s,时间为5s,则0-5s内通过的路程: s=vt=2m/s×5s=10m 。(2)根据图甲可知,0~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5-8s内速度为0,则通过的距离为0,即6-8s内仍然路程为10m。8-10s内速度为3m/s,则通过的路程为:s'=v't'=3m/s×2s=6m,即10s时对应的路程为:10m+6m=16m。10-12s内速度为零,即保持静止,那么路程仍然为16m,如下图所示:易错点二、区分公转与自转典例1:(2023七下·嘉兴期末)如图甲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尺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箭尺上正对壶口的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这是因为地球的 (选填“公转”或”自转”)导致每天的日出与日落时间不同。图乙中适合夏季使用的箭尺是 (选填“A”或”B”)。【答案】公转;A【知识点】地球公转【解析】 公转产生的4个地理现象: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的更替;4.五带的划分。【解答】 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这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导致每天的日出与日落时间不同。图乙中夏季使用的箭尺,白昼长黑夜短,所以选用A;故答案为:公转;A变式1:如果地球的自转忽快忽慢,结果会怎样 ( )。A.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昼夜更替一定更慢【答案】B【解析】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则从东向西进行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解答】如果其他星球的状态都没有改变,只有地球的自转变得忽快忽慢,那么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会失去现有规律,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昼夜交替将不再是24小时。故答案为:B。变式2:(2023七上·余姚期末)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一日之内某地竿影长短的变化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C.一年中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昼夜交替【答案】C【解析】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现象,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引起各种运动旋转现象,东西部地区的时间差现象,生物作息规律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根据太阳高度的差异,划分出五带,北寒、北温、热带、南温、南寒,根据获得热量多少的时间差异,划分出四季,春、夏、秋、冬,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天象位置的变化,生物生长规律现象。【解答】A. 一日之内某地竿影长短的变化,属于地球自转,正确;B.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属于地球自转,正确;C.一年中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属于地球公转,错误;D. 昼夜交替,属于地球自转,正确;故答案为:C.变式3:(2024七下·越城期末)在“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中,同学们兴趣浓厚,用乒乓球、铁丝、量角器等制作了小地球仪,并运用它和手电筒配合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昼夜交替等现象。(1)下面是四位同学交上来的地球仪作品,综合评估分数最高的是 。(2)演示地球自转时:面对赤道,应该 (选填“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拨动地球仪转动。(3)下列现象中,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____。A.地球出现昼夜交替现象B.小孙凌晨1点观看美国中午NBA球赛的现场直播C.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D.杭州四季分明,夏季白天比冬季长(4)假如只有地球自转方向变成与现在相反,绍兴可能出现下列哪些现象A.太阳西升东落 B.没有昼夜现象C.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D.没有四季变化【答案】(1)丙同学 (2)从左往右 (3)A;B (4)A【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解答】(1)地球在围绕地轴自转的过程中,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加上黄赤交角的影响,导致地轴与黄道面存在66.5°的夹角,所以丙同学正确。(2)演示地球自转时,总是自西向东自转,所以面对赤道,应该从左往右拨动地球仪转动。(3)凌晨1点观看美国中午NBA球赛的现场直播,属时间差异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而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是纬度因素造成;杭州四季分明,夏季白天比冬季长,是地球公转运动造成的。故AB正确。(4)假如地球自转方向变成与现在相反,可能在绍兴出现的是太阳西升东落;地球自转方向变成自东向西旋转,还会有昼夜交替现象、有昼夜现象、地球公转还会产生四季变化,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易错点三、太阳高度角,四季与昼夜长短变化典例1:(2024七下·拱墅期末)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1)地球从春分(北半球)运行至夏至(北半球)的这段时间,在图中用字母 表示。(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 。(填字母)(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 。(填字母)【答案】(1)A(2)A;D(3)C;D【解析】 二分二至,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合称,它是反映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的节气。每年3月21后,当太阳直射在赤道并向北回归线移动时为春分;每年9月23后,当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时为秋分;每年6月22后,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每年12月22后,当太阳到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解答】(1)太阳的左边直射地球的北回归线,此时为夏至日,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运动,所以太阳的上面是春分,因此地球从春分(北半球)运行至夏至(北半球)这段时间,在图中用字母A表示。(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从冬至到春分,春分到夏至,所以为D、。(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指太阳折射点在南半球,即从秋分到冬至,再从冬至到春分的过程,所以为时间段为C;D;故答案为:(1)A (2)A;D(3)C;D变式1:(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3年12月7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这一天宁波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昼渐长 B.昼短夜长,昼渐短C.昼长夜短,昼渐短 D.昼短夜长,昼渐长【答案】B【解析】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解答】2023年12月7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秋分(9月23日前后)至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间,阳光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由昼夜等长向昼最短夜最长过渡,故2023年12月7日这一天北半球的宁波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变式2:(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一天中竖立在水平地面上竹裘的影子长度变化与天空中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家住北纬40度的小科在某一天测量竹竿影子的变化,并在地面做好记录(如图所示)。(1)这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竹竿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是 。(2)图中指向正北方向的箭头是 。(填“甲”、“乙”、“丙”或“丁”)【答案】(1)先变短再变长;太阳高度角越大,竹竿影子越短,反之亦然(2)丙【解析】学校操场上旗杆的杆影长短是在变化的。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 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解答】(1)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由太阳高度角定义可知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所以中午影子最短,即这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再变长。(2)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一年四季正午时候的影子都朝向北方,甲丙指向南北方向,所以图中指向正北方向的箭头是丙。变式3:(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 。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2)图2是南京的小科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填①、②或③)【答案】(1)冬至;昼夜平分;公转 (2)①【解析】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形成了66.5°的倾角,致使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解答】(1)读图1,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以内有极昼现象,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可判断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故此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2)由于地球的公转,一年中,夏至太阳高度大,影子最短;冬至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图2是南京的小科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冬至)光照情况的是①,阳光照进教室内的面积最大。易错点四、区分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学说典例1:下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示意图。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图中显示的信息是 ( )①两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的化石 ②相邻的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 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遥相呼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大陆漂移的证据①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可以拼合在一起②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③生物分布的相似性④古老地层分布的相似性。⑤两块大陆上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在巴西和南非均找到了恐龙类动物化石,这表明恐龙生活的时代,南美洲和非洲是连在一起的。⑥根据测量,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收缩。红海在扩张,地中海在收缩。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陆之间以平均每年5.1cm的速度在靠近。变式1:(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各项中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无关的是(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B.大洋分隔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C.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生物都有亲缘关系D.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古生物化石许多是同类,岩层也是连续的【答案】B【解析】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解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于是坚持不懈的研究下去,之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但是大洋分割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与大陆漂移假说是无关的,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变式2:下列关于海底扩张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建立海底扩张学说的依据之一是越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老B.海底扩张学说认为上升的熔岩物质在洋中脊处冷凝形成新地壳层,并不断向两侧推移C.海底扩张学说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中动力来源的问题D.依据海底扩张学说可以预测全球所有大洋的面积都将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由于魏格纳没有对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当时科学界并不接受他的假说。海底扩张学说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中动力来源的问题。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中形成了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熔岩物质不断上涌,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就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美国地质学家赫斯等人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越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老,变式3:请你和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仔细阅读下列内容后进行讨论。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吻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地层和岩石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如今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环境一定是温暖湿润、植物茂盛。⑥大陆牢牢地紧连在海床上,而不是像浮冰般“漂浮”在海上。你认为可以作为支持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填序号),可以作为反对大陆漂移学说理由的是 (填序号)。【答案】①②⑤;③④⑥重难点五、日食与月食的原理典例1:(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小科在模拟日食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如图所示,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小科在地球上的观察点。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 。(2)下列因素中与形成的日食的类型有关的是 (填序号)。①观测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 ②月球的大小 ③月地距离的不同【答案】(1)日环食 (2)①③【解析】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解答】(1)当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就会产生日食现象。根据产生日食时,月亮、地球、太阳三者位置的不同,人们所能看到的日食也不相同,当月亮的影子将太阳完全挡住时,就叫日全食;当月亮的影子仅仅挡住太阳一边的部分时,就叫日偏食;当月亮的影子挡住了太阳的中间一部分时,就叫日环食。分析图片可知,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日环食。(2)月亮位于中间,遮挡住太阳的光线,形成日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三种;日全食是指月亮遮住全部的太阳光线所形成的日食现象;日环食是月球位于太阳的中间遮住了中间的光线,使太阳看起来像一个圆环;据此可知,日食的成因与观察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和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有关。变式1:月全食形成的条件包括 ( )①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成一条直线②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③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④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中⑤地球被月球本影扫过⑥地球和月球皆不发光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答案】D【解析】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答】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由于地球和月球皆不发光,当日、地、月三者位置成一直线,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月球全部从地球本影中通过,此时,会形成月全食。故答案为:D。变式2:读月食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可能发生月食的区域加阴影。(2)月食有 和 两种类型。(3)A、B两地发生月偏食的是 地。【答案】(1)(2)月全食;月偏食(3)B【解析】月食是指日地月发生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当月球进入到太阳的阴影区,此时就出现了月食,时间是农历的十五;【解答】(1)月食是指日地月发生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当月球进入到太阳的阴影区,此时就出现了月食现象;所以图中的阴影区是(2)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类型;(3)A、B两地发生月偏食的是B地;故答案为:(1);(2)月全食、月偏食;(3) B变式3: 请比较日食和月食全过程,按下列要求说明两者的差异。(1)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日食发生在 ,而月食发生在 。(2)两者发生时日、地、月的位置不同:发生日食时,日、地、月排成一条直线, 在中间;发生月食时,日、地、月排成一条直线, 在中间。(3)两者发生时先亏损的位置不同:发生日食时日轮先亏损于 ,而发生月食时月面先亏损于 。【答案】(1)农历初一;满月时(农历十五或十六)(2)月球;地球(3)西缘;东缘【解析】日食是当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月球的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看不到月球而形成的。【解答】(1) 日食和月食的发生都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有关。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也就是新月的时候,此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月球的阴影投射到地球上,就会形成日食。而月食则发生在满月时,即农历十五或十六,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的阴影投射到月球上,形成月食。(2) 在日食发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一条直线,且月球在中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形成了日食。而在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也排成一条直线,但此时地球在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球上的光线,形成了月食。(3) 在日食发生时,由于月球是自西向东绕地球旋转的,所以月球的阴影会先从太阳的西缘开始遮挡,然后逐渐向东移动。因此,日轮会先在西缘亏损。而在月食发生时,地球的阴影会先从月球的东缘开始遮挡(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然后逐渐向西移动。所以,月面会先在东缘亏损。易错点六、板块构造学说典例1:(2022七上·余杭月考)国家测量队2020年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定了珠峰的新高度为8848.86 ;比2005年测得高度增加了一些,珠峰真的“长高了”。(1)根据科学家测量珠峰提供的数据后面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单位: 。(2)珠峰“长高了”是因为: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在相互: (选填:“张裂”或“碰撞”),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3)珠峰山脚下科学家捡到了海螺化石,这个证据有力地证明了地壳是不断 的。【答案】(1)米(m) (2)亚欧;碰撞 (3)变动【解析】长度单位的正确选用;板块与板块之间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碰撞形成山脉,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海陆变迁是地壳变动的证明;【解答】 (1)根据科学家测量珠峰提供的数据后面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单位:米;(2)珠峰“长高了”是因为: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在相互碰撞,使得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3)珠峰山脚下科学家捡到了海螺化石,这个证据有力地证明了地壳是不断变动的;变式1:(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海洋【答案】D【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若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解答】A、全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不符合题意。B、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而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C、各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符合题意。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面积越来越大,未来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海洋,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变式2: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全球由 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发生碰撞和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板块之间相互 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板块之间相互 形成的。(2)2024年6 月 3 日发生的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地震,主要是因为该地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位于世界上火山、地震集中分布的 。【答案】(1)六大;软流层;张裂;碰撞;张裂(2)亚欧;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解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解答】(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板块之间相互张裂形成的。(2)2024年6 月 3 日发生的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地震,主要是因为该地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这里属于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中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变式3: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① ,⑥ 。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 (填数字)。(3)板块漂浮在 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11月16日四川凉山州会理市发生地震,四川地区地震频发是由于处在 地震火山带上。【答案】(1)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2)⑤ (3)软流圈;稳定;地中海-喜马拉雅【解析】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③美洲板块;④南极洲板块,⑤太平洋板块,⑥印度洋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容易产生火山和地震现象;火山和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解答】 (1)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①亚欧板块,⑥印度洋板块;(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⑤太平洋板块;(3)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稳定。11月16日四川凉山州会理市发生地震,四川地区地震频发是由于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上。1.(2024七下·嘉兴期末)地球上总是一半地方处于白昼,一半地方处于黑夜,并且昼夜不断更替。与出现该现象无关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C.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不停的绕着地轴自转【答案】B【解析】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解答】解:地球不停的绕着地轴进行自转运动,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下列现象:①昼夜现象;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昼夜交替;④杭州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其中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答案】C【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解答】①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不发光、不透明而反射太阳光形成的;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③昼夜交替,是地球不发光、不透明且地球自转形成的;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高度角最大,是因为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形成的;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也是因为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形成的;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是因为地球自转形成的。故答案为:C。3.下列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答案】A【解析】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根据v=s/t可知,该物体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A.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则二者成正比,故A符合题意;B.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即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B不合题意;C.时间变化,而路程不变,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故C不合题意;D.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故D不合题意。4.(2024七上·杭州月考)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答案】D【解析】 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比较认可的地壳运动学说,他提出了地球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为六大板块,这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和海沟,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解答】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板块的张裂;故答案为:D.5.秋分日,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光照与影长情况如图,以下说法在秋分日当天成立的是( )A.太阳直射40°N B.纬度越高,影子越长C.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D.纬度越高,气温越高【答案】B【解析】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解答】9月23日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故A、C叙述错误。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地表事物影子越长,故B叙述正确;纬度越高,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地表吸收热量越少,气温越低,故D叙述错误。故答案为:B。6.当地球上看到月食的时候,站在月球上就( )A.一定能看到地食 B.一定能看到日食C.也许能看到地食 D.也许能看到日食【答案】B【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月相的成因规律,月食、日食对应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解答】 太阳、地球、月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当不透明的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同样在月球上看不到太阳,及太阳被地球遮住,形成日食,由于地 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发生“日食”部分太阳并非全黑,故正确答案是B。7.(2023七下·东阳期末)2023年4月20日,罕见的日全环食在天幕上演,这是一次全食、环食、偏食三合一的混合日食现象。日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日食是地球月球太阳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发生的现象。【解答】A.日地月不在同一直线,不会发生日食现象,故A错误;B.日地月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会发生日食现象,故B正确;C.日地月在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会发生月食现象,故C错误;D.日地月不在同一直线,不会发生日食现象,故D错误;8.下列关于甲、乙两图所表示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图都表示日食的成因B.两图都表示月食的成因C.甲图表示月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日食的成因D.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答案】D【解析】日食是当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月球的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看不到月球而形成的。【解答】甲图中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这是日食;乙图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到月亮上的光,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这是月食。故答案为:D。9.(2024七下·吴兴期末)小科和小金同时骑车从学校出发向东行驶,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0-10秒,小金通过的路程比小科的路程长B.第10秒时,两人速度相同C.10-20秒,小金做匀速直线运动D.通过前15米时,小金的速度比小科的速度大【答案】D【解析】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利用速度公式s=vt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0-10秒,两个图像相交,则小金通过的路程等于小科的路程,故A错误;B.第10秒时,小柯的速度保持不变,而小金为静止状态,那么二者速度不同,故B错误;C.10-20秒,小金的路程保持不变,即保持静止状态,故C错误;D.通过前15米时,小金的时间为5s,小科的时间为7.5s,根据可知,小金的速度大于小科的速度,故D正确。故选D。10.(2023七下·平湖期末)如图是小科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所作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物体做加速运动B.乙中 B 物体静止C.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相遇D.乙中, B 车在 10秒内路程是100米【答案】D【解析】甲为st图像,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为vt图像,其中A为加速运动,B为匀速运动;【解答】A.甲中物体做匀速运动,A错误;B.乙中B物体做匀速运动,B错误;C.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速度相等,没有相遇,B在前面,C错误;D.乙中,B车在10秒内路程是10x10m=100m,D正确;故答案为:D。11.(2023七下·平湖期末)在平湖,冬至俗称”冬至大如年”,有祭祀祖先、迁坟、祈祷平安过年之习俗。冬至前一日,称为”冬至夜”,一般人家吃赤豆糯米饭。(1)请在图中用光线表示冬至这天正午时分的太阳照射情况,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该天的夜半球。(2)冬至过后到夏至这段时间内,平湖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 。【答案】(1)(2)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解析】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解答】(1)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夜半球指太阳照不到的半球,所以图如下:(2) 北半球冬至日昼短夜长。夏至日昼长夜短。冬至过后到夏至这段时间内,平湖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 。12.(2024七下·临海期末)周朝时期,周王在河南登封“垒土为圭,立木为表,测量日影”。某校(105°E,40°N)兴趣小组利用相同方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数据如表。日期 9月5日 9月7日 9月10日 9月19日影长 178cm 184cm 192cm 216cm太阳高度角 56.8° 56° 54.8° 51.6°(1)夏至日正午,该校所立“表”的影子朝向 。(2)请据表描述影长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 。【答案】(1)正北(2)影长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小,影长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大。【解析】(1) 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2)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解答】 (1)夏至日正午,河南登封某校所立“表”的影子朝向正北,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河南登封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2)读表可得,描述影长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是:影长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小,影长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大。13. 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月球由 A 处出发,经过 B、C、D 处再回到A 处时,何处可能看到月食 何处可能看到日食 (2)小明说中秋节看到了月食,小强说中秋节看到了日食,他们中谁的话不可信,理由是什么 (3)小明说发生月食的时候肯定是望(满月),而望(满月)不一定会发生月食,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正确吗 【答案】(1)A处可能看到月食;C处可能看到日食(2)小强的话不可信。理由:中秋节为农历十五,月球位于A位置,不可能发生日食。中秋节如果日、地、月三者正好位于同一直线上,可能会看到月食。(3)正确【解析】日食是当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月球的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看不到月球而形成的。【解答】(1)由图可知,当月球位于A处时,月球转到地球背对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因而形成了月食;当月球位于C处时,月亮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地球的人观察太阳时,月亮遮挡太阳光线,因而形成了日食。(2)小强的话不可信。理由:中秋节为农历十五,月球位于A位置,不可能发生日食。中秋节如果日、地、月三者正好位于同一直线上,可能会看到月食。(3)月食发生时,月球必须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即处于满月的位置。如果月球不是满月,那么它就不会进入地球的阴影中,也就无法形成月食。但由于月食的发生需要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月球必须进入地球的阴影中,因此满月时并不一定会发生月食。14.如图所示是某日太阳的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人影的长度与 有关。(2)B点反映的是该日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向,影子朝向 方向。(3)请据图推测: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向,影子朝向 方向。(4)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5)一天之中,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答案】(1)太阳高度 (2)正南;正北 (3)西南;东北(4)先变大后变小 (5)先变短后变长【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解析】(1)一天中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人的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2)由图中方位,可确定正午时太阳的方向和影子的朝向;(3)太阳东升西落,日落时太阳在西面,影子朝向与太阳方向有关;(4)太阳高度变化:日晨日出时太阳高度较小,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傍晚日落时太阳高度又变小;(5)影子的长短变化与太阳高度的变化有关,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据此可得出变化规律。【解答】(1)该图反映的是人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2)B点反映的是该日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方向;(3)从图中可知,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西南方向,影子朝向东北方向;(4)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变大后变小;(5)根据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可知,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后变长。故答案为:(1)太阳高度;(2)正南、正北;(3)西南、东北;(4)先变大后变小;(5)先变短后变长15.(2024七上·临平期末)地球构造理论经历了以下著名的“三级跳”:(1)结合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____A.“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和已知事实确立的B.“海底扩张说”对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做出解释C.“板块构造学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D.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之间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3)地质研究表明: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大陆相连,由于地壳的变动,现今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如右图。台湾一带是地震的高发区,主要原因是台湾处于板块的 地带(选填“中心”或“交界”)。【答案】(1)C(2)碰撞和张裂(3)交界【解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解答】(1)“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和已知事实确立的,A正确;“海底扩张说”对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做出解释,B正确;“板块构造学说”没有推翻“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C错误;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3)地质研究表明: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大陆相连,由于地壳的变动,现今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台湾一带是地震的高发区,主要原因是台湾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16.(2023七上·德清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大陆漂移说;②海底扩张说;③板块构造学说。(1)20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大胆的提出假说——“大陆漂移说”,以下证据支持他假说的是 。①许多国家的动物园中都有大熊猫②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③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2)在如图所示的洋中脊处,板块在不断的 (选填“张裂”或“碰撞”)。(3)“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分析我国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答案】(1)②③ (2)张裂 (3)四川位于板块交界处【解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解答】(1)① 许多国家的动物园中都有大熊猫。大熊猫的故乡是中国,如今世界各国的大熊猫是中国迁移出去的,故不是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③人们在印度、南极洲、澳大利亚、南美和非洲的岩层中,都发现了距今2亿年前的舌羊齿植物化石,将上述几块陆地拼合起来,古老地层也完美对接,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答案为:②③。(2)板块的张裂形成海洋和裂谷,板块的碰撞形成高山。(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活跃,多发生火山地震。17.(2024七上·海曙期末)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息息相关,耕地、播种、除草的时间都要遵循节气之规,如谚语曰:“小满前后,种瓜种豆”。读图1“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和图2“某日夜长的纬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2中的节气位于图1中的 (填节气名称),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2)农民按照节气“小满前后,种瓜种豆”时,地球运行至图1中的 附近(填图中字母)。(3)“凉风习习,碧空万里,昼夜均分,此日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描绘的是 (填节气名称)。【答案】(1)冬至;南回归线(2)a(3)秋分【解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图中信息解答。【解答】(1)读图2可知,90°S至66.5°S没有夜长,说明夜长时间是0,即出现极昼现象,90°N至66.5°N夜长时间是24小时,此时有极夜现象,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读图可知,有谚语曰:“小满前后,种瓜种豆”,小满位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即地球运行至图1公转轨道中的a。(3)“凉风习习,碧空万里,昼夜均分,此日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描绘的是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18.(2024七下·上城会考)如图甲为北半球某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A、B、C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中的某一天正午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乙),太阳能热水器(图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甲分析该地位于 (选填“北回归线以北”或“北回归线以南”)地区。(2)当正午太阳位于图甲中C位置时,地球公转到图乙中的 (选填“①”“②”“③”或“④”)位置。(3)该地居民打算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使热水器有最好的集热效果,换季需调节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如图丙),则从夏季到冬季集热排管与地面的夹角a(见图丙)应调 (选填“大”或“小”)【答案】(1)北回归线以北 (2)④ (3)大【解析】 北回归线又名夏至线,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垂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是一条重要纬线,大约在北纬23°26'(一般可估算为23.5°)的地方。【解答】(1)根据图甲分析、夏至、冬至时太阳光都能从南照射到屋内(北), 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2)当正午太阳位于图甲中C位置时,太阳高度角最小,此时地球公转到图乙中的④位置。(3)该地居民打算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使热水器有最好的集热效果,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如图丙),集热排管与地面的夹角a (见图丙)应调大。19.(2022七下·金东期末)“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餐度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 再根据两点间的距高算出该车在这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 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1)某驾驶员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这是以 为参照物得出的结果:(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监测点B是否超速。【答案】(1)轿车(或车内物体)(2)由图可知,轿车的行驶时间:t=10:43-10:31=12min=0.2h,则轿车的平均速度:v=30 km/h÷0.2h=150km/h>120km/h ,该轿车超速【解析】(1)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2)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相减得到轿车的行驶时间,然后根据计算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最后与限速标注比较即可。【解答】(1)某驾驶员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即监控装置在运动,因为监控装置相对这辆轿车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以轿车(或车内物体)为参照物。20.(2024七下·滨江期末)2024年2月开始中国铁建提速建设常泰长江大桥如图甲。这将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的“三位一体”过江通道,桥全长约10km,其中主桥约1200m。上层为设计时速100km/h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1)一辆货车总重10吨,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力的0.15倍,且以设计时速匀速通过该桥主桥,共需要多少秒?(2)若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15km后,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答案】(1)主桥长度即车通过的路程s=1200m=1.2km,通过时速度为:v=100km/h,则通过主桥的时间为:;(2)由图乙可知,后15s的速度为15m/s,则得出,后15s行驶的路程为:s后=v后t后=15/s×15s=225m,则行驶的总路程为:s总=s前+s后=315m+225m=330m,则30s的平均速度为:。【解析】(1)根据得出,以设计的时速通过该主桥,所需时间为:;(2)前15s通过的路程为s前=0.315m=315m,后15s运行的速度为15m/s,运行时间为15s,计算出后15s运行的路程,从而得出30s行驶的总路程,从而计算出30s的平均速度。21.(2024七下·椒江期末)汽车的自动紧急刹车系统是一种安全技术,可帮助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避免碰撞事故发生。某驾驶员驾驶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前行,突然发现前方25米处有汽车抛锚,汽车的自动紧急刹车系统立即采取紧急刹车。从行车记录仪看到制动后车辆继续前行了1.6秒,测得地面上的刹车痕迹长达16米。(1)计算汽车从自动紧急刹车开始到刹停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2)若该汽车没有自动紧急刹车系统,该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做出反应需要0.6秒,请通过计算说明该驾驶员能否成功避开此次险情?【答案】(1)汽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2)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做出反应前所走的路程;s总=s1+s制=12m+16m=28m>25m;所以该驾驶员不能成功避开此次险情。【解析】(1)已知汽车从自动紧急刹车开始到刹停过程中的路程和时间,根据计算汽车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先计算出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做出反应前所走的路程,再加上制动后的路程,和25m比较大小,据此判断该驾驶员能否成功避开此次险情。22.为什么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部分区域的人可以看到,而发生月食时,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各处的人们可以同时看到 (图中a代表太阳,b代表月球、c代表地球)【答案】由图中甲可知,月球的本影只落在地球上极小的一个区域内,所以,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部分区域内的人可以看到。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本影里时发生月食,如图乙所示,发生月食时凡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的人均可同时看到【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析】 从甲图可知,此时是日食现象,月球的本影只落在地球上极小的一个区域内,所以,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部分区域内的人可以看到。图乙是月食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本影里时发生月食,如图乙所示,发生月食时凡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的人均可同时看到;故答案为: 由图中甲可知,月球的本影只落在地球上极小的一个区域内,所以,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部分区域内的人可以看到。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本影里时发生月食,如图乙所示,发生月食时凡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的人均可同时看到。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课后巩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章 易错点与重难点易错点一、利用s-t图与v-t图判断状态,计算典例1:如图所示为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0-2秒内,物体做运动;第3秒时,物体处于 状态;0-4秒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米。(2)如图乙所示,物体在 秒内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4秒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米。变式1:(2024七下·杭州期末)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m/s B.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3s时乙在甲的前方变式2:(2023七下·新昌期末)如图所示是小丁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作出的几个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表示物体做 运动。(2)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科学量是 。(3)图丙中A、B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20秒末,vA v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变式3:(2024七下·拱墅期末)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1)求小车在0~5s运动的路程。(2)请在图乙中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像。(3)求出小车0~12s的平均速度。(保留两位小数)易错点二、区分公转与自转典例1:(2023七下·嘉兴期末)如图甲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尺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箭尺上正对壶口的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这是因为地球的 (选填“公转”或”自转”)导致每天的日出与日落时间不同。图乙中适合夏季使用的箭尺是 (选填“A”或”B”)。变式1:如果地球的自转忽快忽慢,结果会怎样 ( )。A.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昼夜更替一定更慢变式2:(2023七上·余姚期末)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一日之内某地竿影长短的变化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C.一年中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昼夜交替变式3:(2024七下·越城期末)在“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中,同学们兴趣浓厚,用乒乓球、铁丝、量角器等制作了小地球仪,并运用它和手电筒配合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昼夜交替等现象。(1)下面是四位同学交上来的地球仪作品,综合评估分数最高的是 。(2)演示地球自转时:面对赤道,应该 (选填“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拨动地球仪转动。(3)下列现象中,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____。A.地球出现昼夜交替现象B.小孙凌晨1点观看美国中午NBA球赛的现场直播C.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D.杭州四季分明,夏季白天比冬季长(4)假如只有地球自转方向变成与现在相反,绍兴可能出现下列哪些现象A.太阳西升东落 B.没有昼夜现象C.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D.没有四季变化易错点三、太阳高度角,四季与昼夜长短变化典例1:(2024七下·拱墅期末)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1)地球从春分(北半球)运行至夏至(北半球)的这段时间,在图中用字母 表示。(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 。(填字母)(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 。(填字母)变式1:(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3年12月7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这一天宁波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昼渐长 B.昼短夜长,昼渐短C.昼长夜短,昼渐短 D.昼短夜长,昼渐长变式2:(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一天中竖立在水平地面上竹裘的影子长度变化与天空中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家住北纬40度的小科在某一天测量竹竿影子的变化,并在地面做好记录(如图所示)。(1)这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竹竿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是 。(2)图中指向正北方向的箭头是 。(填“甲”、“乙”、“丙”或“丁”)变式3:(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 。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2)图2是南京的小科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填①、②或③)易错点四、区分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学说典例1:下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示意图。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图中显示的信息是 ( )①两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的化石 ②相邻的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 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遥相呼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变式1:(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各项中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无关的是(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B.大洋分隔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C.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生物都有亲缘关系D.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古生物化石许多是同类,岩层也是连续的变式2:下列关于海底扩张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建立海底扩张学说的依据之一是越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老B.海底扩张学说认为上升的熔岩物质在洋中脊处冷凝形成新地壳层,并不断向两侧推移C.海底扩张学说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中动力来源的问题D.依据海底扩张学说可以预测全球所有大洋的面积都将不断扩大变式3:请你和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仔细阅读下列内容后进行讨论。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吻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地层和岩石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如今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环境一定是温暖湿润、植物茂盛。⑥大陆牢牢地紧连在海床上,而不是像浮冰般“漂浮”在海上。你认为可以作为支持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填序号),可以作为反对大陆漂移学说理由的是 (填序号)。重难点五、日食与月食的原理典例1:(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小科在模拟日食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如图所示,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小科在地球上的观察点。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 。(2)下列因素中与形成的日食的类型有关的是 (填序号)。①观测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 ②月球的大小 ③月地距离的不同变式1:月全食形成的条件包括 ( )①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成一条直线②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③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④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中⑤地球被月球本影扫过⑥地球和月球皆不发光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变式2:读月食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可能发生月食的区域加阴影。(2)月食有 和 两种类型。(3)A、B两地发生月偏食的是 地。变式3: 请比较日食和月食全过程,按下列要求说明两者的差异。(1)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日食发生在 ,而月食发生在 。(2)两者发生时日、地、月的位置不同:发生日食时,日、地、月排成一条直线, 在中间;发生月食时,日、地、月排成一条直线, 在中间。(3)两者发生时先亏损的位置不同:发生日食时日轮先亏损于 ,而发生月食时月面先亏损于 。易错点六、板块构造学说典例1:(2022七上·余杭月考)国家测量队2020年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定了珠峰的新高度为8848.86 ;比2005年测得高度增加了一些,珠峰真的“长高了”。(1)根据科学家测量珠峰提供的数据后面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单位: 。(2)珠峰“长高了”是因为: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在相互: (选填:“张裂”或“碰撞”),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3)珠峰山脚下科学家捡到了海螺化石,这个证据有力地证明了地壳是不断 的。变式1:(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海洋变式2: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全球由 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发生碰撞和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板块之间相互 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板块之间相互 形成的。(2)2024年6 月 3 日发生的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地震,主要是因为该地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位于世界上火山、地震集中分布的 。变式3: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① ,⑥ 。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 (填数字)。(3)板块漂浮在 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11月16日四川凉山州会理市发生地震,四川地区地震频发是由于处在 地震火山带上。1.(2024七下·嘉兴期末)地球上总是一半地方处于白昼,一半地方处于黑夜,并且昼夜不断更替。与出现该现象无关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C.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不停的绕着地轴自转2.下列现象:①昼夜现象;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昼夜交替;④杭州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其中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3.下列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4.(2024七上·杭州月考)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5.秋分日,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光照与影长情况如图,以下说法在秋分日当天成立的是( )A.太阳直射40°N B.纬度越高,影子越长C.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D.纬度越高,气温越高6.当地球上看到月食的时候,站在月球上就( )A.一定能看到地食 B.一定能看到日食C.也许能看到地食 D.也许能看到日食7.(2023七下·东阳期末)2023年4月20日,罕见的日全环食在天幕上演,这是一次全食、环食、偏食三合一的混合日食现象。日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 )A. B.C. D.8.下列关于甲、乙两图所表示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图都表示日食的成因B.两图都表示月食的成因C.甲图表示月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日食的成因D.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9.(2024七下·吴兴期末)小科和小金同时骑车从学校出发向东行驶,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0-10秒,小金通过的路程比小科的路程长B.第10秒时,两人速度相同C.10-20秒,小金做匀速直线运动D.通过前15米时,小金的速度比小科的速度大10.(2023七下·平湖期末)如图是小科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所作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物体做加速运动B.乙中 B 物体静止C.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相遇D.乙中, B 车在 10秒内路程是100米11.(2023七下·平湖期末)在平湖,冬至俗称”冬至大如年”,有祭祀祖先、迁坟、祈祷平安过年之习俗。冬至前一日,称为”冬至夜”,一般人家吃赤豆糯米饭。(1)请在图中用光线表示冬至这天正午时分的太阳照射情况,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该天的夜半球。(2)冬至过后到夏至这段时间内,平湖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 。12.(2024七下·临海期末)周朝时期,周王在河南登封“垒土为圭,立木为表,测量日影”。某校(105°E,40°N)兴趣小组利用相同方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数据如表。日期 9月5日 9月7日 9月10日 9月19日影长 178cm 184cm 192cm 216cm太阳高度角 56.8° 56° 54.8° 51.6°(1)夏至日正午,该校所立“表”的影子朝向 。(2)请据表描述影长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 。13. 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月球由 A 处出发,经过 B、C、D 处再回到A 处时,何处可能看到月食 何处可能看到日食 (2)小明说中秋节看到了月食,小强说中秋节看到了日食,他们中谁的话不可信,理由是什么 (3)小明说发生月食的时候肯定是望(满月),而望(满月)不一定会发生月食,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正确吗 14.如图所示是某日太阳的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人影的长度与 有关。(2)B点反映的是该日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向,影子朝向 方向。(3)请据图推测: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向,影子朝向 方向。(4)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5)一天之中,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15.(2024七上·临平期末)地球构造理论经历了以下著名的“三级跳”:(1)结合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____A.“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和已知事实确立的B.“海底扩张说”对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做出解释C.“板块构造学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D.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之间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3)地质研究表明: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大陆相连,由于地壳的变动,现今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如右图。台湾一带是地震的高发区,主要原因是台湾处于板块的 地带(选填“中心”或“交界”)。16.(2023七上·德清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大陆漂移说;②海底扩张说;③板块构造学说。(1)20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大胆的提出假说——“大陆漂移说”,以下证据支持他假说的是 。①许多国家的动物园中都有大熊猫②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③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2)在如图所示的洋中脊处,板块在不断的 (选填“张裂”或“碰撞”)。(3)“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分析我国四川省多地震的原因是 。17.(2024七上·海曙期末)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息息相关,耕地、播种、除草的时间都要遵循节气之规,如谚语曰:“小满前后,种瓜种豆”。读图1“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和图2“某日夜长的纬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2中的节气位于图1中的 (填节气名称),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2)农民按照节气“小满前后,种瓜种豆”时,地球运行至图1中的 附近(填图中字母)。(3)“凉风习习,碧空万里,昼夜均分,此日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描绘的是 (填节气名称)。18.(2024七下·上城会考)如图甲为北半球某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A、B、C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中的某一天正午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乙),太阳能热水器(图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甲分析该地位于 (选填“北回归线以北”或“北回归线以南”)地区。(2)当正午太阳位于图甲中C位置时,地球公转到图乙中的 (选填“①”“②”“③”或“④”)位置。(3)该地居民打算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使热水器有最好的集热效果,换季需调节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如图丙),则从夏季到冬季集热排管与地面的夹角a(见图丙)应调 (选填“大”或“小”)19.(2022七下·金东期末)“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餐度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 再根据两点间的距高算出该车在这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 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1)某驾驶员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这是以 为参照物得出的结果:(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监测点B是否超速。20.(2024七下·滨江期末)2024年2月开始中国铁建提速建设常泰长江大桥如图甲。这将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的“三位一体”过江通道,桥全长约10km,其中主桥约1200m。上层为设计时速100km/h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1)一辆货车总重10吨,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力的0.15倍,且以设计时速匀速通过该桥主桥,共需要多少秒?(2)若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15km后,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1.(2024七下·椒江期末)汽车的自动紧急刹车系统是一种安全技术,可帮助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避免碰撞事故发生。某驾驶员驾驶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前行,突然发现前方25米处有汽车抛锚,汽车的自动紧急刹车系统立即采取紧急刹车。从行车记录仪看到制动后车辆继续前行了1.6秒,测得地面上的刹车痕迹长达16米。(1)计算汽车从自动紧急刹车开始到刹停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2)若该汽车没有自动紧急刹车系统,该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做出反应需要0.6秒,请通过计算说明该驾驶员能否成功避开此次险情?22.为什么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部分区域的人可以看到,而发生月食时,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各处的人们可以同时看到 (图中a代表太阳,b代表月球、c代表地球)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课后巩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上第四章 易错点与重难点 举一反三(原卷版).doc 七上第四章 易错点与重难点 举一反三(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