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兰州一中2024-2025年高二11月月考模拟检测预测卷生 物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呼吸酶、载体蛋白、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泪液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2、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①~⑤代表的依次是(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3、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毛细血管壁、②红细胞、③血浆、④细胞内液、⑤组织液,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和⑤的成分完全相同,都是一种盐溶液B.葡萄糖由③到达②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4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③与④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④中不含蛋白质4、为了探究血浆pH维持稳定的机制,设计实验比较:①蒸馏水、②人工配制的缓冲液、③血浆,分别滴加0.1 mol/LNaOH和0.1 mol/L HCl后pH变化的情况。下列关于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B.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是相同的C.本实验缺乏对照D.血浆和②在加入酸或碱后pH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5、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组织细胞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人的血浆pH<7,主要是由于血浆中有HCO和HPOC.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要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共同完成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蛋白质6、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7、根据如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8、下列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是( )A.脑干 B.脊髓C.脑神经 D.小脑9、某人爬楼梯时脚下一滑,突然后仰导致头部着地,致使呼吸和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结合所学生物知识,你认为受伤部位可能是( )A.脑干 B.大脑 C.小脑 D.脊髓10、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是指受人体意识支配、可以“自主”控制的B.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C.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D.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是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1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活动B.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效应器的反应也属于反射C.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至少有两个D.反射发生需要一定的刺激及完整的反射弧12、“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13、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14、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15、用下图中的哪套装置可以测量静息电位的大小 ( )A.甲B.乙C.甲和乙都能D.甲和乙都不能16、一位运动员不幸摔伤,腰部脊髓受损严重,导致下肢丧失运动功能,由此可知脊髓的功能之一是( )A.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反应B.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C.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D.是人体的低级反射中枢17、关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级中枢可以调控低级中枢B.上课憋尿是高级中枢的调控行为C.打针时大脑对脊髓产生抑制D.婴儿尿床是由于膀胱发育不完善18、躯体运动的大脑皮层代表区主要分布于(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C.枕叶 D.皮层边缘叶19、脊髓从胸段折断的病人,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是( )A.大小便活动不受脊髓控制B.大脑不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C.脊髓灰质失去反射功能D.排尿、排便的信息不能传导到脊髓20.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二、非选择题:共52分。21、(10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0分)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 。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 ,以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 (答出两点即可)。 (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 23.研究发现,当用水流喷射海兔的虹吸管时会引起收缩,称为缩鳃反射。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下图,请回答:(1)图1中 个神经元。当兴奋传至①处时,引起神经元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为 。在②处,突触前膜会释放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 ,从而引起缩反射。在该反射中,谷氨酸是一种(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2)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向海兔的尾部施加一个强电击,再轻触它的虹吸管,将诱发一个更强烈的缩鳃反射,且在刺激后几分钟之内,只要轻触它的虹吸管,都会引发更强的缩鳃反射,即产生了“短时记忆”;如果向海兔的尾部多次重复施加强电击,引发强缩鳃反射的反应可以持续一周,即产生了“长时记忆”。下图为两种记忆的形成机制,请分析回答:两种记忆的形成都是由于电击海免尾部会激活中间神经元释放5-TH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环腺苷酸,继而激活了 ,从而促进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大量释放,使缩反射增强。与短时记忆形成不同的是,在重复刺激下,蛋白激酶促进CREB-1基因的表达,导致从而形成了长时记忆。(3)如果将已形成长时记忆的海兔相关细胞中的RNA提取出来,注入到从未经过相似训练的海兔神经细胞内,接受RNA的海兔是否会产生类似于RNA供体海兔的长时记忆反射?(即长时记忆是否可以移植),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连续给海兔40个刺激会诱发习惯化,但只能持续一天。如果每天10个刺激,连续4天,习惯化效应就能持续一周。训练中间穿插一些休息能促进长时记忆的建立。人类的记忆形成与上述机理相似,若要产生长时记忆,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5)请根据本题信息,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性课题兰州一中2024-2025年高二11月月考模拟检测预测卷生 物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呼吸酶、载体蛋白、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泪液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答案】D2、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①~⑤代表的依次是(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答案】B3、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毛细血管壁、②红细胞、③血浆、④细胞内液、⑤组织液,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和⑤的成分完全相同,都是一种盐溶液B.葡萄糖由③到达②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4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③与④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④中不含蛋白质【答案】C4、为了探究血浆pH维持稳定的机制,设计实验比较:①蒸馏水、②人工配制的缓冲液、③血浆,分别滴加0.1 mol/LNaOH和0.1 mol/L HCl后pH变化的情况。下列关于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B.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是相同的C.本实验缺乏对照D.血浆和②在加入酸或碱后pH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答案】C5、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组织细胞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人的血浆pH<7,主要是由于血浆中有HCO和HPOC.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要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共同完成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蛋白质【答案】A6、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答案】A7、根据如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答案】D8、下列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是( )A.脑干 B.脊髓C.脑神经 D.小脑【答案】C9、某人爬楼梯时脚下一滑,突然后仰导致头部着地,致使呼吸和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结合所学生物知识,你认为受伤部位可能是( )A.脑干 B.大脑 C.小脑 D.脊髓【答案】A10、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是指受人体意识支配、可以“自主”控制的B.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C.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D.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是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答案】A1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活动B.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效应器的反应也属于反射C.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至少有两个D.反射发生需要一定的刺激及完整的反射弧【答案】B12、“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答案】B13、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A14、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答案】A15、用下图中的哪套装置可以测量静息电位的大小 ( )A.甲B.乙C.甲和乙都能D.甲和乙都不能【答案】A16、一位运动员不幸摔伤,腰部脊髓受损严重,导致下肢丧失运动功能,由此可知脊髓的功能之一是( )A.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反应B.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C.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D.是人体的低级反射中枢【答案】B17、关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级中枢可以调控低级中枢B.上课憋尿是高级中枢的调控行为C.打针时大脑对脊髓产生抑制D.婴儿尿床是由于膀胱发育不完善【答案】D18、躯体运动的大脑皮层代表区主要分布于(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C.枕叶 D.皮层边缘叶【答案】A19、脊髓从胸段折断的病人,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是( )A.大小便活动不受脊髓控制B.大脑不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C.脊髓灰质失去反射功能D.排尿、排便的信息不能传导到脊髓【答案】B20.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2分。21、(10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血浆 (2)增加 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2.(10分)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 。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 ,以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 (答出两点即可)。 (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2)降低(3)根冠、萎蔫叶片(4)水是根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参与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23.研究发现,当用水流喷射海兔的虹吸管时会引起收缩,称为缩鳃反射。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下图,请回答:(1)图1中 个神经元。当兴奋传至①处时,引起神经元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为 。在②处,突触前膜会释放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 ,从而引起缩反射。在该反射中,谷氨酸是一种(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2)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向海兔的尾部施加一个强电击,再轻触它的虹吸管,将诱发一个更强烈的缩鳃反射,且在刺激后几分钟之内,只要轻触它的虹吸管,都会引发更强的缩鳃反射,即产生了“短时记忆”;如果向海兔的尾部多次重复施加强电击,引发强缩鳃反射的反应可以持续一周,即产生了“长时记忆”。下图为两种记忆的形成机制,请分析回答:两种记忆的形成都是由于电击海免尾部会激活中间神经元释放5-TH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环腺苷酸,继而激活了 ,从而促进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大量释放,使缩反射增强。与短时记忆形成不同的是,在重复刺激下,蛋白激酶促进CREB-1基因的表达,导致从而形成了长时记忆。(3)如果将已形成长时记忆的海兔相关细胞中的RNA提取出来,注入到从未经过相似训练的海兔神经细胞内,接受RNA的海兔是否会产生类似于RNA供体海兔的长时记忆反射?(即长时记忆是否可以移植),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连续给海兔40个刺激会诱发习惯化,但只能持续一天。如果每天10个刺激,连续4天,习惯化效应就能持续一周。训练中间穿插一些休息能促进长时记忆的建立。人类的记忆形成与上述机理相似,若要产生长时记忆,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5)请根据本题信息,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性课题【答案】2 由负变正 受体 兴奋性 蛋白激酶A 新突触的形成可以,移植的RNA翻译出相关蛋白导致新突触的形成,形成长时记忆。(或不可以,将特定的RNA转移到数目众多的神经细胞中的相应细胞几乎无法实现)多次重复,中间穿插休息高等动物长时记忆的形成机制是否与海兔完全相同;(增强人类长时记忆的方法;能否用记忆移植的方法治疗记忆力丧失的疾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兰州高二生物.docx (原卷)兰州高二生物.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