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确凿(záo) 菜畦(qí) 倜傥(tì tǎng) 栅栏(zhà)B. 脑髓(suí) 桑葚(shèn) 油蛉(líng) 斑蝥(máo)C. 珊瑚(shān hú)地壳(ké) 收敛(liǎn) 蝉蜕(tuì)D. 盔甲(kuī) 锡箔(bó) 和蔼(ǎi) 秕谷(bǐ)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来势汹汹 荒草凄凄B. 九曲连环 亦复如是 锋芒必露 家喻户晓C. 当之无愧 杂乱无章 惹人注目 一拍既合D.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 锲而不舍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B. 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C. 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与别人争吵时锋芒毕露。D. 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六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B.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明代文学家。C. 《皇帝的新装》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他的代表作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D.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5. 古诗词默写。(8 分)(1)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6)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7)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8)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 综合性学习。(5 分)在“文学部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七年级某班拟开展“我心中的文学名著”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 分)(2)班级准备举办一场“文学名著知识竞赛”,请你为竞赛活动设计几个环节。(至少三个)(3 分)二、阅读理解(45 分)(一)阅读《观沧海》,完成 7 - 8 题。(6 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3 分)诗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 分)(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 9 - 10 题。(6 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简要赏析。(3 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三)阅读《狼》,完成 11 - 14 题。(14 分)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缀行甚远( )(2)恐前后受其敌( )(3)其一犬坐于前( )(4)一狼洞其中( )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3 分)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 分)(四)阅读《父亲的背影》,完成 19 - 22 题。(9 分)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④前些日子,看到朱德写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文中这样写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想,父亲也是如此。⑤父亲开电瓶车的速度很快,我想让他开慢些,便在后面喊道:“爸,开慢些!”他没有回应,仍是全神贯注地开着车。望着他的背影,我的泪水模糊了双眼。车到镇上,父亲把电瓶车停在街边,对我说:“你等一下,我去买点肉。”他穿过马路,向菜市场走去。看着他的背影,我发现他的步履有些蹒跚,不再像从前那样矫健有力。⑥肉买回来了,父亲把肉递给我,说:“上车吧!”我接过肉,放在电瓶车的后座上,然后跨上车。父亲发动了车,我们又开始了回家的行程。⑦回到家,父亲忙着做饭。我在一旁看着他,他的背影在厨房中忙碌着,显得有些佝偻。他把菜放进锅里,翻炒着,动作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敏捷。⑧吃过饭,我和父亲聊了一会儿天。他说他的身体大不如前了,腿经常疼,腰也直不起来了。我听着他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父亲为了这个家,辛苦了一辈子,现在他老了,身体也垮了。⑨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我想起了父亲年轻时的背影,那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活力的背影;我也想起了父亲现在的背影,那是一个衰老、疲惫的背影。父亲的背影,见证了他的一生,也见证了我们家庭的变迁。⑩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那是我心中永远的痛,也是我心中永远的爱。请以“背影”为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2 分)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 分)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三、作文(50 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许多让你难忘的人或事。请以“难忘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记叙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 A 2. D 3. C 4. B(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5. (1)峨眉山月半轮秋 (2)落花时节又逢君 (3)应傍战场开 (4)一夜征人尽望乡 (5)夜发清溪向三峡 (6)便引诗情到碧霄 (7)尚思为国戍轮台 (8)何当共剪西窗烛6. (1)示例:走进文学名著,品味多彩人生。 (2)示例:名著知识问答、名著片段朗诵、名著人物猜猜看、名著故事我来讲等。二、阅读理解(一)7. 示例: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碣石山上,极目远眺,只见大海波涛汹涌,巨浪翻滚,一个接一个地涌向岸边,拍打着沙滩,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8. 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修辞手法。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日月星辰都纳入大海的怀抱,创造出一种极其宏大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二)9.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10.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也流露出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三)11. (1)连接、紧跟 (2)攻击 (3)像狗似的 (4)挖洞12.(1)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13.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14. 示例: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四)15. 国庆放假回家,父亲开电瓶车接“我”,“我”看到他衰老的背影,回忆起他年轻时的背影,回家后看到父亲在厨房忙碌的背影,晚上“我”想起父亲不同时期的背影,表达对父亲的爱与痛。对比。将父亲现在衰老的背影与年轻时充满力量的背影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的衰老和岁月的无情,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心疼。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犁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背影的消瘦和衰老,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敬爱与感激之情以及父亲为家庭辛苦操劳一生后身体的疲惫不堪,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心疼与怜惜之情。18.文章通过对父亲不同时期背影的描写,如年轻时充满力量的背影和如今衰老、疲惫的背影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敬爱与感激之情。同时,看到父亲因年老而身体衰弱,作者心中满是对父亲的心疼与不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父亲老去的无奈与感伤,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与喟叹,体现了血浓于水的父子深情以及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与眷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