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阳光测评初二地理 2024.11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为保卫祖国的蓝色海疆,中国海军“佛山号”护卫舰在图示海区(阴影部分)进行了战备巡航.下图为中国部分海域图,据此回答1~2题.1.“佛山号”护卫舰巡航的海域位于我国A.渤海 B.黄海 C.南海 D.东海2.图中邻国甲是A.菲律宾 B.越南 C.老挝 D.马来西亚北京时间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探月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下图为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时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3~4题.3.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时,当地A.草木一片枯黄 B.天空乌云密布 C.艳阳照气温高 D.日出晚日落早4.下列四幅图反映着陆点所在地区风土人情的是2024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末中国人口减少85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呈现人口负增长现象,2023年人口继续减少.下表为我国近10年人口资料统计表,据此回答5~7题.5.表中数据表明,2014~2023年,我国总人口变化趋势为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6.按照目前我国总人口变化的趋势,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是A.资源需求紧张 B.就业机会减少 C.养老负担加重 D.交通压力增大7.针对我国的人口现状,积极应对的策略有① 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 ② 健全养老保障体系③ 大量接纳海外移民 ④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② ③ ④ D.① ③ ④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24年11月22日至30日在海南三亚举办.本届运动会共设置民族式术、龙舟、珍珠球、独竹漂、木球、秋千、跳球、高脚竞速、毽球、射弩等19个竞赛项目.根据材料,回答8~10题。8.下列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比赛团队来三亚参赛,路程较短的是A.蒙古族团队 B.回族团队C.维吾尔族团队 D.壮族团队9.下图为某参赛代表队的队服LOGO,他们可能来自A.新 B.内蒙古 C.宁 D.藏10.以下参赛项目起源于草原民族的是A.独竹漂 B.龙舟 C.秋千 D.马术下图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据此回答11~14小题。11.祁连山位于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12.四大高原中,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的高原位于A.第I级阶梯 B.第Ⅱ级阶梯 C.第Ⅲ级阶梯 D.I、Ⅱ级阶梯交界处13.在地势阶梯交界处比较容易形成的自然资源是A.煤炭资源 B.石油资源 C.水能资源 D.风能资源14.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的影响是A.不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B.许多大河东流,便利东西交通C.便于构建南北陆路交通运输线 D.面向海洋,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徐霞客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是研学旅行的鼻祖。他为后人留下的《徐霞客游记》是不可多得的地理学巨著.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现在的21个省份.下图为徐霞客足迹图,据此回答15~16题.15.徐霞客游历的主要地区位于我国的A.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C.亚热带、半湿润区 D.东部沿海地区16.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的地貌做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这说明当地的地形特点是A.雪山连绵,冰川地貌广布 B.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C.沟壑纵横,黄土地貌广布 D.地表坦荡,风沙地貌广布下图为我国地形类型构成比例图,据此回答17~19题.17.该图反映我国地形的主要在特征是A.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地形结构单一,平原面积广大C.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D.地势南高北低,山河相间分布18.山区包括的地形类型有A.① +② +崎岖的③ B.③ +④ +崎岖的⑤C.② +③ +崎的④ D.① +⑥ +崎岖的②19.山区不利于发展的产业是A.林业和牧业 B.交通运输业 C.旅游业 D.采矿业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下图为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据此回答20~22题。20.受夏季风影响,我国A.降水时空分布均匀 B.年降水量分布从西南向东北递减C.夏季南北温差较大 D.季风区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少21.若夏季风强,雨带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容易导致A.南涝北旱 B.全国皆涝 C.北涝南旱 D.西涝东旱22.下列山脉中,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是A.长白山 B.大兴安岭 C.天山 D.秦岭下图为中国南北四个城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回答23~25题.23.图中四个城市从南向北的顺序是A.① ② ③ ④ B.② ④ ③ ①C.④ ② ① ③ D.④ ③ ② ①24.表示武汉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是A.① B.② C.③ D.④25.据图推测,我国降水分布规律是A.空间上:东南向西北递减 B.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C.空间上:南方少、北方多 D.时间上:季节、年际变化小二、综合题(共三大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美丽中国,民俗共赏旅游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活动,观赏民族风情则是旅途中一项美的享受,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并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图为一位网名叫“驴行天下”的“驴友”提供的旅行路线图,以及路途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6~35题.路线4经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中,最早迎来日出的是_____,此时路线1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却是满天繁星。造成两地时间差异是由于我国_____。路线1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的传统民居是_____。26. A. 内蒙古自治区 B.黑龙江省C.安徽省 D.山东省27. A.地势高低起伏 B.东西跨经度广C.南北跨纬度广 D.海陆位置不同28.在路线2中,驴友拍摄了当地典型的野生动物照片,该动物生活在_____,该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沿着该路线向东,可以到达我国四大海域中的_____。29. A.塔里木盆地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30. A. 苗族 B.满族 C.藏族 D.壮族31. A. 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高原山地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32. A.东海 B.黄海 C.南海 D.渤海在路线3中,驴友们赶上了一个重大的节日,广阔的牧场上,分布着洁白的蒙古包,蓝天白云下,人们欢聚一堂,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赛,这个节日的名称是_____。驴友们搜集了四项有关我国民族的知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_____。33. A.那达慕节 B.雪顿节 C.泼水节 D.“三月三”歌节34.A.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B.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C.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众多“驴友”游遍大江南北,感受美丽中国。以下“驴友”微博分享的沿途见闻,内容正确的是_____。A.沿路线① 领略了我国藏族同胞的热情好客B.沿路线② 东西部地形没有太大差异C.沿路线③ 从南往北从地势第一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D.沿路线④ 自北向南从麦浪滚滚到稻花飘香山河纵横,美丽画卷我国山河壮美,地形复杂多样。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格”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绘成地理中国的美丽画卷.图为“中国地形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6~43题.山脉是我国地形区的天然分界线,山脉甲_____将黄土高原与_____划分开来。山脉乙是我国一条十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深刻影响了我国的气候,它是_____。图中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级阶梯分界线的是_____,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级阶梯分界线的是_____,这两座山脉的走向分别是_____。36.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长白山 D.小兴安岭37.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38.A.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 B.1月10℃等温线,400mm等降水量线C.7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 D.7月10℃等温线,400mm等降水量线39. A. 甲 B.乙 C.丙 D.丁40. A. 甲 B.乙 C.丙 D.丁41.A.南北走向、南北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 D.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和人口最稠密的两个盆地是_____。沿地形区⑤-④-⑥ 方向,我国地势逐渐_____。42. A.① 和② B.③ 和④ C.① 和③ D.② 和④43. A. 升高 B.降低 C.不变 D.先升高,后降低大地回春,春满神州一树繁华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我国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各地的植被景观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以草原为主,有的地方以森林为主;有的树木一年四季常绿,有的树木随着季节的变化,树叶的颜色也会有所变化.秋天来临时,许多树叶从绿色变成了黄色或红色,到了春天又会再次变绿;不同的地方,树叶变绿的时间也可能不同。图为“中国树叶变绿进程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44~50题。据图可知,常绿林木主要分布在_____,草原主要分布在_____,针叶林树种耐寒,多分布在_____。44. A.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青藏地区45.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干旱区 D.半干旱区46.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寒温带据图可知,树叶变绿的时空变化规律是_____,形成这种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_。47.A.越往南越晚变绿 B.越往北越晚变绿C.越往东越晚变绿 D.越往西越早变绿48. A. 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夏季风 D.地形据图可知,长春的气候特征为_____,受该气候影响,当地_____。49.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D.全年温和湿润,无四季变化50. A.传统民居墙高、窗大 B.夏季也要穿皮毛衣服C.冬季烧土炕、腌酸菜 D.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内容(亿人) 2014年 2016年 2018年 2020年 2022年 2023年总人口 13.76 13.92 14.05 14.12 14.11 14.090~14岁人口 2.27 2.32 2.37 2.52 2.39 /15~64岁人口 10.10 10.09 10.00 9.68 9.62 /65岁及以上 1.39 1.50 1.67 1.90 2.09 2.16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