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熟悉的朋友 教学设计(表格式)岭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熟悉的朋友 教学设计(表格式)岭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艺术 造型·美术》(岭南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1课 熟悉的朋友
单元课题分析表
单元 课题 第二单元 团结友爱 学习对象 一年级 课业 类型 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综合、探索
总课时 4~8课时
大概念 艺术是我们有爱的小桥。艺术表达与情感交流:通过艺术创作活动,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材料表达对“团结”与“友爱”的价值观的理解,同时培养观察、想象、创造及情感交流的能力。
单元 分析 一、单元主题概述 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以《团结友爱》为主题,旨在通过美术创作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实践“团结”与“友爱”的价值观。这一主题紧密围绕2022年版艺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四大艺术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社会情感的正面认知。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如绘画、拼贴、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并表达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二、单元目标设定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识别并欣赏作品中蕴含的团结友爱主题元素,提升对色彩、形状、构图等艺术语言的敏感度。 艺术表现:掌握至少两种以上的美术创作技法,如线条描绘、色彩搭配、图形组合、拼贴创作等,能够创作出体现团结友爱主题的艺术作品。 创意实践: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个人对团结友爱的理解融入作品中,展现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意表达。 文化理解:通过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讨论,理解团结友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单元内容设计 导入阶段: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团结友爱的图片、故事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情境,激发创作兴趣。 知识讲解:介绍与团结友爱相关的艺术元素和创作技法,如如何通过色彩表达情感、如何利用图形组合讲述故事等。 分组创作:学生按小组形式进行创作,每组围绕“团结友爱”的主题,选择一种或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作品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作品中体现的团结友爱精神、艺术表现力和创意性。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次单元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团结友爱的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其他艺术形式,深化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情境教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团结友爱的意义。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项目式学习:以创作一幅体现团结友爱主题的艺术作品为项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评价多元化: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和创造力。 五、预期成果与展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团结友爱的内涵,提升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同时,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未来公民。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符合艺术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单课计划表
第11课 熟悉的朋友
课时安排 1~3课时 课程类型 造型·表现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熟悉的朋友的外貌特征、表情变化和服饰风格,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感知力。 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朋友的特点,通过交流分享,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艺术表现:教授回顾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画“火柴人”、色彩搭配和构图原则,使学生熟练运用画笔或彩纸等材料,以绘画等形式表现熟悉的朋友。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现朋友的不同场景和情境,如朋友间的互动、玩耍或共同经历的事情。 创意实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不仅画出熟悉的朋友外貌,还尝试画一画人物关系图,介绍自己的朋友和家人。 组织学生分工合作,采访身边熟悉的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文化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友情和亲情的重要性,增进他们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尊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和家人之间的故事和感受,促进他们对社会文化的初步理解,培养热爱生活和热爱集体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 感知与理解:学生需要能够准确感知并理解自己熟悉的朋友(包括家人、同学等)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这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熟悉掌握绘画方式,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基本元素,表现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的形象。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和表现力,能够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难点: 创意表现:在表现熟悉的人时,如何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使作品更具个性和表现力,是学生在本节课中需要面对的挑战。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绘画基础,还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人物关系图的绘制:学生需要绘制人物关系图来介绍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需要理解并表达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构图和布局能力。 分工合作与采访:在活动“组一组”中,学生需要进行分工合作,进行采访和素材收集。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和规划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这可能会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身边都有哪些你熟悉的人?他们都是谁呢?与大家分享一下吧!”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熟悉的人,如家人、朋友或同学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人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以及为什么觉得他们熟悉和重要。 我的身边都有谁 情境导入:展示温馨的家庭和校园生活图片,包括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老师、街坊邻居等人物,营造出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学习氛围。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在这些图片中看到了谁?他们是谁?他们有哪些特征让你印象深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引出下一个环节。 采访我的身边人 驱动型问题,引导分组:“现在,请每位同学找到自己的小伙伴,组成4-5人的小组,并推选出一名组长。” 示范讲解:讲解分组分工的示例,包括组长职责、采访任务分配等。思考:如何做到公平? 提问引导:“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采访谁?为什么选择他/她?采访时间和地点定在哪里?” 描绘我的身边人 布置任务:“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采访任务,收集了很多关于我们身边人的素材。今天,我们要用这些素材来描绘我们身边的人,画一画人物关系图,介绍我们的朋友和家人。” 示范讲解:用图片示范如何绘制人物关系图,强调要清晰地表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每个人,比如用圆形表示头,长方形表示身体,然后用线条连接他们,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如,爸爸妈妈和我可以用线条连接起来,表示我们是一家人。” 画出我熟悉的人 知识回顾: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描绘人物外貌特征的四个方面:容貌(眼睛、鼻子、嘴巴等)、衣着(颜色、款式)、体型(高矮胖瘦)、姿态(站立、坐着、行走等)。 示范讲解:通过视频与图片详细讲解绘画过程和技巧。特别是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并可以画“火柴人”的方式,逐步丰富画面。 布置任务:画一画,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位人物作为绘画对象,可以是父母、祖父母、老师、同学或街坊邻居。鼓励学生结合所学技法,大胆创作,注重人物特征的准确表达。 更多表现形式-课后延伸 展示图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系列关于剪纸、拼贴画、纸浮雕、粘土和数字媒体艺术(海报设计)的图片。 引导讨论:提问:“这些作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播放视频:精选一段包含第二单元学习亮点、学生作品展示及校园生活片段的视频,配以轻快的背景音乐。 引导讨论:“视频中的哪些场景让你印象深刻?你想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你对这些美好时刻的感受呢?” 视频导入:播放绘本故事视频,该视频与小学生活、团结友爱以及学校环境相关,旨在唤起学生的共鸣和回忆。视频结束后,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们能想起我们在美术课上学习的哪些内容吗?” 情境导入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聆听他人的分享,并尝试从中找到共同点或不同之处。 我的身边都有谁 认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寻找自己熟悉的面孔。 积极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采访我的身边人 快速分组,推选组长。 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并确定采访对象、问题、时间及地点。 记录讨论结果,形成初步的采访计划。 描绘我的身边人 认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和场景,感受图片中的温馨氛围。 思考:思考自己想要介绍的人是谁,他们有哪些特征。 根据自己的采访素材,绘制出人物关系图,表示出自己与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 完成后,与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看看他们是否理解了自己所表示的人物关系。 画出我熟悉的人 认真倾听,跟随教师的引导,回顾并巩固已学知识。 仔细观看视频和作品,注意线条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 跟随教师的步骤,在草稿纸上尝试勾勒“火柴人”,并尝试添加简单的面部特征和衣物。 选择自己熟悉的人作为绘画对象,按照老师的示范和指导,开始绘画。在绘画过程中,学生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并尝试用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现它们。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绘画心得和技巧,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 更多表现形式-课后延伸 欣赏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作品,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小组讨论: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喜好和理由,相互学习。 观看视频:认真观看视频,注意画面中的细节和情节。 回答问题: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看感受和所学知识。 情境导入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我的身边都有谁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通过提问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后续的采访活动打下基础。 采访我的身边人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明确采访计划,确保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 描绘我的身边人 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后续的绘画活动做铺垫。 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掌握绘制人物关系图的基本方法。 通过绘制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整理采访素材,加深对人物关系的理解。 画出我熟悉的人 通过回顾,加深学生对人物特征的理解,为绘画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通过视频的图片演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步骤和技巧,提高绘画能力。 通过示范作品展示,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同时,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更多表现形式-课后延伸 通过图片欣赏与讨论,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回顾之前所学内容,总结本单元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具学具与画材 教具:多媒体课件(含教学视频和图片),绘画工具(铅笔、橡皮、彩色笔、水彩笔、彩色纸张和白纸等) 学具:绘画工具(铅笔、橡皮、彩色笔、水彩笔、彩色纸张和白纸等)
评价要点 1.感知与理解能力的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感知并描述自己熟悉的朋友(包括家人、同学等)的外貌特征,如发型、五官、衣着风格、姿态等。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表达朋友或家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2.艺术表现能力的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基本元素,手绘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的形象,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是否展示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力,如线条的流畅性、色彩的搭配等。 3.创意与想象力的评价:学生在绘制人物关系图时,是否能够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使作品更具个性和表现力。 学生是否能够在绘画中体现出自己与熟悉的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或情感联系,如通过表情、动作或背景来展现。 4.分工合作与采访能力的评价:在“组一组”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分工合作,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并展示自己的采访成果。 学生是否能够在采访过程中有效沟通,收集到丰富而准确的素材,为绘画创作提供有力支持。 5.展示与交流能力的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清晰地阐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意图。 学生是否能够在交流中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回应并作出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