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每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持续接受着家庭的熏陶和长辈的教导。家里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家,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能为建设幸福、和睦的家庭做什么 第一框题 家的意味教材分析家庭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单位,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是学生发展其他人际关系的基础,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重要作用。本框题作为第二单元的起始章节,既是对上一个单元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延续,也是对后面多样化的人际交往和自我成长的铺垫。本框题共表达了四层意思:一是通过“生活观察”板块对家庭功能的分析和对亲情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理解作为生活单位的家庭的含义,并通过“相关链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确立家庭关系的多种情形,构建关于“家”的基本认知;二是通过“探究与分享”中提到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故事理解“家”的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和感激之情,引导学生形成正向的情感表达;三是通过探究历史人物梁启超及其子女的传承故事,引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风文化,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家庭的延续不仅是生命的接续,也是家庭美德的传承,进而引导学生勇担家庭责任,传承优良家风;四是通过知、精练的一段话阐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点明和谐安定的社会离不开和睦幸福的家庭,并通过“阅读感悟”展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引导学生将家庭建设自觉融入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政治认同(1)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拥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2)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政治方向,明确价值取向,培养家国情怀。道德修养(1)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涵养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健全人格(1)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2)自尊自信,正确认识自己。(3)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4)积极向上,有效学习,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5)友爱互助,真诚友善,具有互助精神。责任意识(1)具备承担责任的意识、态度和情感,并能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2)具备主人翁意识和担当精神,做到有序参与各项活动。教学目标政治认同(1)通过学习“探究与分享”中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典故和梁启超家风 家训的案例理解和认同我国独特的“家文化”及尊老爱幼、孝亲敬长等价值观念,能在家庭中自觉宜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通过阅读和理解“阅读感悟”中的内容,理解中国梦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里培养家国情怀。道德修养(1)通过回忆家人相聚的点滴,梳理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付出,感念他们的养育之恩和关爱之情,用实际行动回报家庭。(2)将家庭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的好成员。健全人格(1)通过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和倾听他人的家庭故事,认识到家的多样性和不同特征,完成家庭中的自我定位,健全自我认知。(2)通过情境创设学会在庭建设中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强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相互理角,相互宽容,确立共同的家庭目标。责任意识(1)通过情境创设体验家庭的温暖,树立正确的家庭责任观,提高家庭责任意识.明确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2)通过学习理解家庭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良好的社会氛围离不开和谐的家庭,将家庭责任升华为社会责任,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教学重难点重点全面理解家的内涵;感悟家的意义。初中生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和责任相对而言比较单一,对家的认识往往比较片面。全面解家的内涵,不仅需要知道“家”的定义,还要了解家这一概念的外延,学生要调动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基础认知,结合自身实际,配合教师的讲解和点拨,才能理解家的多层意义。通过课前任务,搜集自己对家的温暖记忆,在互相分享交流家庭中难忘的记忆,体会家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唤醒、激发对家庭的正向情感,进而认识到建设温馨家庭是我们生命中极其重的内容。难点传承优良家风;理清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家庭作为一种界限明确的基层单元,初中生很难理解到微观家庭与宏观社会的联系。通过回顾历史、分享家风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良好的家风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还能为社会和谐带来积极影响,从而让学生重视家风的建设和传承,将家庭建设主动融入社会建设。教学设想以中国独特的春运场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观察、理解中国人对“家”的重视和牵挂。本课教学将依据教材内容层次分为四个环节,一是“掀开家的面纱”,通过“生活观察”板块及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总结家的定义,了解确立家庭关系的多种情形。二是“触摸家的温暖”,通过在课堂上分享、交流前置任务中搜集到的家庭温暖问忆,提醒学生不要忽视生活中家人对我们的照顾和关爱,辅以具有启发意义的三个典故,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家庭对我们成长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三是“传承·优良家风”,以梁启超的家风传承故事为引,把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分享、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中华好家风故事,体会中华民族的家文化由来已久、影响深远。环节二、环节三以环节一为基础,进一步对“家”的内涵进行延展和补充。四是“共振·家国情怀”,为升华环节,通过调动学生已有认知和知识储备,分享能够体现家国情怀的榜样人物.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和思考主动领会家与社会、家与国家的相互关系,自然生成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做好学情分析。本课内容事关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中学生而言属于较为敏感的话题,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前了解学情,尤其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异常情况,开展具有情感关怀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2)做好知识储备。梳理本课知识点和重难点,厘清教学思路。适当学习和补充家庭设、关系、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相关知识。(3)准备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搜集相关阁片、文字资料,让教学内容可观可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准备(1)做好课前预习。提前浏览教材,预习本课内容,主动思考与本课导语部分相关的问题,适当了解、补充与所学主题相关的内容。(2)完成前置任务:一是在课前搜集、整理家庭带给自己的温暖记忆,可以通过搜集相勿件等方式准备课堂分享;二是提前搜集我国历史上的家风传承故事,选取一个令自己象深刻的故事进行分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中国春运相关视频。师:我国一年一度的春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你从这些人的脸上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学生分享。过渡:春运景观的背后,流淌的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回家,是镌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的呼喊。家里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守候,可能还有摩擦和碰撞……家,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能为建设幸福和睦的家庭做些什么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二、讲授新课(一)掀开·家的面纱教师呈现“生活观察”板块中关于“家”的不同说法。图1: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图2:这是我和家人的住所,是我的家。图3: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还有……我们是一家人。图4:哪里有家人的关爱,哪里就是家。提问;结合上述说法和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小结:每个人对“家”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但如果我们去寻找不同定义的共同点就可以发现: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教师呈现“相关链接”内容。过渡: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家庭,都能为我们带来温暖、关爱和保护,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那些隐藏在生活中的温暖线索。(二)触摸·家的温暖活动:课堂分享之我的家庭温暖回忆(前置任务)(1)活动任务:在你和家人一起经历的回忆中,有哪些让你感动或印象深刻的温暖瞬间 请你和同学进行分享,可以适当借助一些工具,如影像资料、相关物件等。(2)活动要求:同学们要提前进行演练,每个同学需要将分享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以下为学生分享预设。生1: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我初中开学的时候,那天爸爸妈妈陪我一起参观了新校园,我们在校门口合影留念,庆祝我迈入人生的新阶段。生2: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遇到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很久都不会做,妈妈耐心 地给我讲题,还安慰我不要因此而气馁,鼓励我有问题要主动请教别人。生3:爸爸工作很忙,为了让我们一家人生活得更好,他总是在各个地方出差。但是他每一次答应了我的事都一定会做到,他跟我说做人一定要信守诺言。……师:听完同学们的分享,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呵护,也感受到了我们对家的依恋和牵挂。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过渡:刚刚听到有同学提到父母对自己的教导,父母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人,潜移默 化地影响着我们,而中国古代有很多典故也印证着这些道理.用课件出示教材“探究与分享”板块内容。【拓展阅读】孟母三迁孟予小时候,居住在靠近墓地的地方,经常看到丧葬之事,于是就玩起了办理丧事的游戏,“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孟母将家搬到了集市旁。在这里,孟子又模仿起了买卖和屠杀。孟母想:“这个地方也不适合孩子居住。”后来,孟母将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在此学到了礼节和知识。孟母说:“这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孟母与孟子便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成为一代圣贤。岳母刺字宋元帅宗泽病重,将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尽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画荻教子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钱购买纸笔。他的母亲就用荻秆当笔在地上画来教他写字。渐渐长大后,欧阳修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可是家中无书可读,欧阳修便到邻近的读书人家里去借书读,有时见到好的诗文,便抄录下来,边抄边背。他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将其视为最重要的事,欧阳修少年时写的诗赋文章,已经达到了一些成年人的水平。师:阅读以上典故,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生1:家人给我们提供物质支持,让我们吃饱穿暖,还让我们上学,发展兴趣爱好。生2:伤心的时候,可以在家庭中得到安慰;生病的时候,会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生3:家人不仅养育我们,还教导我们。他们不仅要操心我们的生活,还要操心我们的学习。生4:我们还可以从家人身上学到他们的优点,如果他们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也可以自我反省,提醒自己变得更好。……教师小结: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三)传承·优良家风过渡:良好的家庭环境及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家庭在代际更替中得以延续, 家庭中的那些美好品质也在这种延续中得到传承。用课件出示教材“探究与分享”板块内容。师:你还知道哪些优良家风 与同学们分享。活动:中华好家风之故事分享会(前置任务)(1)活动任务:借助书籍、互联网等工具,检索浏览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家风故事,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家风故事进行分享。(2)活动要求:①制作课件,要求图文并茂;②故事分享完毕后简要谈谈自己的感悟。学生分享、交流。巷代代代:家小师小结师颅教师小结;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延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优良家风引 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师:梁启超的家风不仅感染和影响着他的子女后代,还为我们带来了精神的滋养,也 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提供了精神指引。可见,即使是看似微小的家庭,也能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添砖加瓦。(四)共振·家国情怀过渡:中华民族得以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原因在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凝心聚力、接续奋斗。翻开厚重的历史,我们总能找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个决绝的身影,背上行囊,挥别家中的父母、爱人和子女,毅然奔赴战场、奔赴边疆、奔赴祖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师:这样的场景让你想到了谁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生1:抗日英雄赵一曼。生2: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生3:去山区支教的老师,守卫边疆的军人。生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那些隐姓埋名、深入戈壁研发原子弹的科学家。生5:疫情防控期间,“逆行”援驰疫区的医护人员。……师:如果你是他们的家人,你会支持他们的选择吗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生1:他们不仅是我的家人,也是祖国的一分子。当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我会理解他们、支持他们,为他们打消后顾之忧。生2:国家发展好了,我们的家才会好,他们的暂时离开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如果他们是珀家人,我会理解他们,并照顾好家人,等他们回家。生3:妈妈是一名医生。疫情防控期间,她一直在前线奋战,很久都不能回家。爸爸虽然也像我一样担心她,但他还是告诉我妈妈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让我不要责怪妈妈。所以我经常给妈妈留言,给她加油打气。我爱我的妈妈,我为我的妈妈骄傲……教师小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小家”在建设“大家”的过程中凝聚得更为紧密,“大家”也因为“小家”的奉献而更加强大。教师呈现“阅读感悟”内容。过渡:祖国为我,我为祖国。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思考这个问题写下自己的回答。活动·我的家 我的国(1)活动任务:结合自己和家庭成员的职业、未来计划、个人意愿,思考自己的家庭能够为社会和国家贡献哪些力量。(2)活动要求:将自己的思考用文字或图画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在课后和家人进行交流,倾听家人的想法和建议,完善自己的想法。学生交流、思考、落实。三、本课总结师:我们是自己小家庭中的一员,同时也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我们从现在开始,与家庭双向奔赴,与祖国同频共振,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用爱和担当来滋润这两棵大树,让它们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四、课后作业(1)在家里布置一个家庭回忆角,记录家庭成员心中的温暖回忆,可以展示照片、寄语、有特殊意义的物件等。(2)将自己课堂上关于“我的家我的国”活动成果与家人分享,并继续完善。板书设计家的意味全面理解“家”的内涵:1、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3、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4、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1、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2、家庭幸福则社会样和。3、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教学探讨与反思(1)把握本课话题的敏感性.尊重学生意愿,保护学生隐私。初中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及学业上生活上的压力,他们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关注爱,又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家庭矛盾和亲子关系紧张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从现实来看,不少初中生正在面临这些难题,因此可能羞于提起此类话题,或者拒绝分享自己的家庭状况和内心想法、本课作为聚焦家庭关系、直面家庭关系的一课,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有充分的调查和研判,精心确定教学设计,避免违背学生意愿或过分谈论学生的隐私,呵护学生心理健康。(2)教学活动设计要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教材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很多活动案例,教师可以结合班情和学情有选择地使用教材资源。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秉持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的教学理念,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体验活动为主。教师要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还要对重点内容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扫除盲点。开展课后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实践当中,从而提高亲子交往的质量。- 1 -- 4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