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 免疫调节 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在长期进化历程中,动物体演化出了复杂的免疫系统来应对机体内外的各种病原体威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清除侵入机体内的病原体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和自稳功能B.胃液的杀菌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一类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淋巴细胞,此类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裂、分化形成的2.据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还吸烟,那么他们死于肺癌的可能性比死于艾滋病的可能性会高出10倍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病毒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B.艾滋病病毒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C.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不需戒烟D.戒烟预防肺癌应成为护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重中之重3.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入侵机体的病原体B.效应T细胞可攻击靶细胞,使病原体裂解死亡C.浆细胞具有记忆能力,使得二次免疫反应更迅速D.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因而具有消炎的作用4.2020年初,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经检测发现这场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突破的为特异性免疫。B.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浆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新型冠状病毒从裂解的宿主细胞释放出来,而后会利用细胞免疫将其消灭D.当同种抗原第二次入侵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进而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效应。5.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下表中关于膜蛋白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膜蛋白的位置、功能 膜蛋白的类型A 细胞膜外表面,识别信息分子 酶B 细胞膜,运输各种无机盐离子 载体C 线粒体内膜,催化ATP合成 抗原D 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受体A.A B.B C.C D.D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编码动物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的统称。人体的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等细胞内的MHC基因表达的MHC分子与免疫有关。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及MHC分子发挥效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病毒发挥免疫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B.当病原体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记忆细胞、浆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C.图中MHC分子与抗原结合形成MHC-抗原复合体,将抗原呈递给辅助T细胞D.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一般需要两个信号,这种活化机制可能有利于机体防止免疫系统破坏自身正常细胞7.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B.巨噬细胞能识别“非己”的分子标志,不能识别自身的分子标志C.HIV主要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使人患免疫缺陷病D.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8.无胸腺裸鼠(先天无胸腺)常作为免疫学研究的实验动物,用大剂量X射线作用于无胸腺裸鼠,杀死小鼠所有的血细胞并使骨髓丧失制造血细胞的能力,培养一段时间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无胸腺裸鼠能产生B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成熟的T淋巴细胞B.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增殖,分化,也能处理,呈递抗原C.体液免疫需要B细胞和T细胞的共同作用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细胞的增殖、分化都需要细胞因子促进9.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下列有关免疫学在临床实践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患者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属于免疫治疗B.免疫诊断主要利用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可用于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等C.减毒活疫苗接种后,病原体在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所以免疫效果强、持久D.环孢素A是霉菌的代谢产物,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增殖,其可用于降低器官移植后发生的排斥反应10.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C.人体的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11.研究表明: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SARS病毒体内仅有A、T、C、G四种碱基B.SARS病毒属于原核生物C.SARS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特异性抗体D.SARS病毒能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12.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B细胞能发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的变化B.利用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病毒C.正常人体内,某些B淋巴细胞表面有识别HIV的受体D.巨噬细胞的MHC分子与进入细胞内的蛋白质类抗原直接结合成抗原-MHC复合体二、多选题13.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Honjo),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恶性肿瘤患者体内T细胞功能往往是被抑制的,这两位科学家发现,T细胞表面的CTLA-4蛋白和PD-1分子会对肿瘤细胞“手下留情”。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恶性肿瘤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缺失密切相关B.对癌变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C.人体所有细胞都有CTLA-4基因和PD-1基因D.注射对抗CTLA-4蛋白和PD-1分子的抗体,激活T细胞,可有效治疗恶性肿瘤14.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分泌抗体,具备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B.与普通抗体相比,IgA二聚体有更多的抗原结合位点,与相应病原体有更高的亲和力C.sIgA 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sIgA 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15.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T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a引发的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16.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B.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减少机体肿瘤发生风险C.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可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冲动D.作用于下丘脑的神经递质增多,会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三、非选择题17.登革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有起病急,骤发热等症状。如图为登革热病毒的致病机理。回答以下问题。(1)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 ,当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物质甲分泌量少,影响了 。(2)给患者注射 (填“抗体I”“抗体II”或“抗体I和抗体II”)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请结合图示简要分析原因 。(3)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员用血清与病毒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①请阐述b组和c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b组: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组:作为 的参照。②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 ,可得出登革热康复者的血清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的结论。(4)科研人员假设:人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后,体内存留的登革热病毒抗体与寨卡病毒结合,结合了病毒的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从而帮助寨卡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即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简称 ADE)。为验证该假设,有人利用下列备选材料设计了实验方案。备选材料:正常人血清,登革热康复者血清,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细胞系 U(不发生ADE 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低),细胞系 W(不发生 ADE 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高)。实验方案:组别 实验处理 预期结果实验组 将a: 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b: 的培养体系中 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系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对照组1 将c: 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对照组2 将d: 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e: 的培养体系中写出表格中的填空a: b: c: d: e: 。18.近日中国科学家对新冠疫苗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由陈薇院士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已于2020年3月16日开始进行人体临床试验。回答下列问题:(1)疫苗作为 进入人体,诱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疫苗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两种分工不同的细胞,其中对机体具有长期保护效应的细胞是 。(2)在疫苗临床试验期间,研究人员会定期对临床试验志愿者进行抗体水平测定;如果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志愿者体内抗体水平不高,则需要进行疫苗补种,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产生抗体是 细胞的作用。但一些学者认为,机体内已存在的抗体会抑制同种抗体的产生,如果两次接种疫苗的时间间隔较短,补种疫苗也不一定能提升抗体水平。为了验证这种说法的合理性,研究人员利用家兔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图:①用于实验的家兔应满足 等条件,然后被 均等分成A、B两组,其中A组为 。②实验开始时A组与B组家兔均被注射等量同种抗原,实验进行50天后,对B组家兔抽出部分血液同时补种 ,实验进行80天后,对A组进行补种,随后每天测定两组家兔体内相应的抗体浓度并记录结果。③实验结果证明这些学者的说法是 的。19.肺炎克雷伯氏菌是获得性肺炎主要的致病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株增多、耐药性增强。噬菌体是一类细菌性病毒,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抗生素替代品。为研究探索应用裂解性噬菌体防治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小鼠肺炎,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1)噬菌体体外抑菌实验材料与用具:LB培养基,肺炎克雷伯氏菌悬液,感染复数(MOI)分别为10、1、0.1的噬菌体phage1513,PBS(磷酸盐平衡生理盐水),恒温振荡培养箱,比色计。(要求与说明:感染复数指侵染时噬菌体与细菌个数之比,感染复数越高,裂解越快。肺炎克雷伯氏菌数量每小时测一次,可通过测定波长650 nm的光密度值并计算,具体方法不作要求)完善实验思路:①取4个反应器皿,加入等量LB (液体/固体)培养基。②分组如下:A组:3 mL肺炎克雷伯氏菌悬液+3 mL PBSB组:3 mL菌液+3 mL感染复数为10的噬菌体phage1513C组:3 mL菌液+3 mL感染复数为1的噬菌体phage1513D组:3 mL菌液+3 mL感染复数为0.1的噬菌体phage1513③置于恒温振荡培养箱37 ℃、150 rpm培养, 。④统计分析数据,并在坐标图上画出预测结果:(2)噬菌体体内治疗实验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对小鼠进行麻醉,滴鼻20 μL肺炎克雷伯氏菌悬液,建立肺炎小鼠模型。滴鼻菌液后2 h,3个实验组以滴鼻给药方式分别给予小鼠20 μL感染复数为10、1、0.1的噬菌体,对照组滴鼻给予小鼠20 μL的PBS缓冲液。自滴鼻菌液开始,每12 h记录死亡小鼠数量。实验结果如下:据图可得到的结论有:① ;② 。(3)分析与讨论①从变异的角度分析,肺炎克雷伯氏菌出现耐药性的原因是 。②噬菌体能够在血液及其他组织中循环,但也会被抗体中和,影响其裂解效果。在急性感染治疗早期,抗体中和作用并不能成为治疗的障碍,原因是 。如果噬菌体中和抗体能够在整个噬菌体治疗过程中一直出现,可通过 达到治疗效果。20.应激反应是人体对紧张性事件的适应性反应,其主要特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被激活,机体通过HPA途径促使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GC)。一定强度的应激反应有助于机体发挥潜力、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但应激时间过长或者过于强烈,则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下图1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对免疫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 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 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也是神经调节的中枢。(2)图1中,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之间存在的HPA调控途径称为 。GC可以通过升高血糖保证重要器官能量供应,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具有 作用。 (3)GC的过度升高会影响机体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并大大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在应激状态下,可能是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敏感性降低,使GC 调节功能下降,从而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4)在HPA轴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免疫调节机制-“脑-脾神经轴”,如下图2所示。①图2中所示的免疫活动所属的免疫方式为 (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②科研人员为了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的脾神经对抗体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用手术法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如下表),请根据题意完成以下表格(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a. ;b. 。实验目的 简单操作过程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处理 将生理状态相同健康小鼠均分两组,各10只,测初始抗体水平并计算平均值实验组处理 实验组手术切除脾神经。对照组处理 a.对照组小鼠______。控制无关变量 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适量的相同疫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结果检测 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体内相应的抗体水平并进行比较。预期实验结果 b.实验组小鼠的相对抗体水平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对照组小鼠。21.免疫系统能清除异物,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 SARS 病毒(一种 RNA 病毒)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系统的组成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免疫系统的功能有 。(2)图中细胞甲、乙、丙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 ;能识别 SARS 病毒的细胞有 。(3)在特异性免疫中,T 细胞受抗原刺激会 (答出 2 点)。(4)细胞甲、乙、丙所含基因相同,只有细胞乙能分泌抗体的根本原因是 。不健康的作息——熬夜不仅会破坏人体肾上腺素等分泌的昼夜节律,还会抑制效应 T 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从而影响正常的免疫功能。(5)肾上腺素在体液调节过程中由 分泌,在神经调节过程中还可以作为 进行信息传递;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由此体现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 。(6)效应 T 细胞可由 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其不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原因是 。(7)已知机体内 Gas 偶联受体是抗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因子,其活性的高低能反映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请你以相应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验证熬夜会抑制效应 T 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实验设计思路: 。 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D D B B B B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ACD BC AB BCD17.(1) 抗原 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2) 抗体II 抗体I促进病毒在抗原呈递细胞内繁殖,从而加重病情;抗体II可以中和并清除病毒,有助于患者的康复(3) 无关抗体 抗原-抗体阳性反应结果 明显高于b组,与c组接近(4) 登革热康复者血清 细胞系U 正常人血清 正常人血清 W18. 抗原 记忆细胞 浆 性别、月龄、生理状态健康且一致 随机 对照 等剂量的同种疫苗 正确19.(1) 液体 用比色计每隔1h测定650nm处光密度值(2) 噬菌体在体内可以有效地治疗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小鼠肺炎 感染复数越高,噬菌体对小鼠肺炎感染的保护作用越强(3) 基因突变 噬菌体活动要远远快于抗体的产生(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 重复给药噬菌体(加大噬菌体给药剂量)20.(1) 神经-体液-免疫 下丘脑(2) 分级调节 协同(3)负反馈(4) 体液免疫 做手术但不切除脾神经 低于21. 免疫活性物质 防卫、监控和清除 细胞甲 细胞甲和细胞丙 分泌淋巴因子、增殖分化为效应T 细胞和记忆细胞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肾上腺(髓质) 神经递质 许多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T 细胞与记忆 效应 T 细胞只能裂解靶细胞,使其释放抗原,抗原与抗体结合,最终通过吞噬细胞将抗原消灭 实验设计思路:将身体状况相似的健康志愿者均分为两组,一组正常睡眠(对照组),一组熬夜(实验组),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志愿者体内 Gas 偶联受体的活性 验预期结果与结论:若对照组志愿者的 Gas 联受体的活性低于实验组志愿者,则说明熬夜会抑制效应 T 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