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共27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共27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汉武帝
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
他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开创了西汉鼎盛时期,开拓疆域,做到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汉国威,传遍四海。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大一统: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是指地域上的统一,更是中央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领导,形成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
统一:多指地域的统一。
名词解释
汉朝巩固
秦朝建立
秦始皇
汉武帝
文景之治
汉景帝像
汉文帝像
汉高祖像
建立汉朝(西汉),休养生息政策
汉武帝像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史记》
国家真的无事吗?
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
“钱穆 制度陷阱”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
——钱穆
(西周)
分封制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
(秦朝)
郡县制
短暂而亡
(汉朝)
分封制+郡县制
“郡国制”
汉初,汉高祖刘邦吸收前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共分封了七个异性王(后铲除)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税收,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有钱、有权、有人才、有军队
一、削弱地方势力
政治问题:诸侯国势力强大,危及国家统一。
材料一:汉初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
单位:个
材料二: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一、削弱地方势力
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政治上巩固大一统
【汉景帝】
【晁错】
直接削夺王国的部分封地
七国之乱
汉景帝是如何处理王国问题的?引发了什么问题?最终结果如何?
结果:景帝借机收回诸侯王的部分权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1、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
诸侯势大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1 背景:诸侯王独霸一方;地方豪强横行乡里。
2 提出者:
3 具体措施:
主父偃(yǎn)
汉武帝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管理。

诸侯国土



推恩一次


推恩两次






假如一位诸侯王有四个儿子,嫡长子又有四个儿子
依据图示,该诸侯国的国土面积在“推恩”后有什么变化?
1
1/4
1/16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诸侯国
名存实亡
汉武帝还颁布法令,禁止读书人与诸侯王交往,防止他们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此后,还以种种罪名废去一些诸侯。
夺爵除国
与汉景帝相比较,同样是削藩,汉武帝的“推恩令”妙在何处?
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
材料一:
强宗豪右(豪强),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千石(官员)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汉仪》
汉武帝面临的第二个政治难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1、将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豪强横行
2、迁徙、打击地方豪强,建立刺史制度
政治问题:地方豪强势力强大、官员徇私枉法,危及国家统一
2、建立刺史制度
刺史制度示意图
皇帝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全国划分为 “十三”州部
措施: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作用:
二、加强经济管控
1、汉武帝时经济的发展
经济 表现 影响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1、重视兴修水利
2、播种工具耧车
农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汉代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这一时期,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材料一:讨匈奴,通西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天灾不断,百姓四处流亡,国库空虚。
材料二:富商大贾[gǔ],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依门市··
2.商人控制冶铁铸币卖盐(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3.商人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1.国家财政困难
汉武帝面临的经济难题是什么?
二、加强经济管控
2、汉武帝时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
4.威胁农业
——经济上巩固大一统
中央加强对经济的掌控,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政策
私人铸币
富人控制盐铁经营权
富豪唯利是图
威胁农业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盐铁、酒官营、专卖
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铢钱
3、汉武帝为解决经济问题采取的措施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作用:
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皇上,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 ,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儒家思想治国,既能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
法家
道家
儒家
汉武帝面临的第三个难题是什么?他又将如何选择?
思想难题:
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三、尊崇儒术
思想混乱
尊崇儒术
限制儒家以外的学说自由发展,并将新儒家学说作为官方正统学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列传》
依据材料,说说看你如何理解“尊崇儒术”?
汉武帝为何会接受他的建议?
——思想上巩固大一统
统一人们的思想,巩固大一统王朝(目的)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在新儒学中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他还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董仲舒
三、尊崇儒术
2 提出者:
3 具体措施:
1、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3、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4 影响:
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汉代讲经图
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秦始皇:焚书坑儒(抵制)
汉武帝:独尊儒术(推崇)
汉代讲经图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文化专制)
思考
态度:
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一千多年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汉初和匈奴是以什么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因和结果如何?
被迫和亲→限于国力→匈奴仍然年年挥师南下
四、北击匈奴
匈奴是秦汉时期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秦末汉初,冒顿(modu)单于统一了漠北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材料一:
强大的匈奴与虚弱的西汉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娄敬鉴于美人计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匈奴经常小规模入侵,但无大规模的南下行动。
——新华网 《 历史上的“汉匈和亲”》
四、北击匈奴
和亲政策
北击匈奴
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底气是什么?
国力的变化(由疲弱到强盛),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军事上巩固大一统
北击匈奴,开疆扩土
汉武帝组建骑兵,反击匈奴
公元前127年卫青
第一次北击匈奴(河套战役)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
第二次北击匈奴(河西战役)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
第三次北击匈奴(漠北战役)
经此战役,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开始西迁
结果: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漠北大战
河 套
河西走廊
卫青
霍去病
作用:
巩固了边疆稳定,促进了民族交融。


西周
春秋
战国
战国
秦朝
战国
西 汉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措施 影响
政治
思想
经济
军事
1.颁布“推恩令”;
2.设立刺史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
“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巩固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收税。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巩固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北击匈奴
巩固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秦朝疆域图
秦始皇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扩展了“西域”。奠定了中国的疆域。
开疆拓土的英雄将永载史册!
毛泽东赞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开始于(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A
D
随堂12测试
2.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间,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除异己
C.放权于诸侯国 D.平定叛乱
巩固统治
3.为了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在地方设置的机构是(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丞相 D.刺史
D
4.汉武帝巧妙削弱封国势力的举措是( )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盐铁专营 D.统一铸造五铢钱
A
5.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人们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指导思想主要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C
6.“惜秦王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文景之治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