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项训练:“跨越与拾级而上”作文导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项训练:“跨越与拾级而上”作文导写

资源简介

“跨越与拾级而上”作文导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前进的道路上,多数人追求跨越,而有人认为拾级而上更为重要。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一、对材料的理解“在前进的道路上”限定了讨论的情境。
材料的核心概念是“追求跨越”与“拾级而上”。界定概念的内涵是文章逻辑展开的起点。“跨越”既可以指向“大步越过”的过程,也可以指向“超越某个界限”的目标,从两个分句的关联看来,材料中的“跨越”应该倾向于前者,指一种做法,不是目标;“追求”这个动作强调了对“跨越”的执着与迫切。“拾级而上”意为“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指向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实现目标的从容之姿。两个概念同属做法。
两个核心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是由“而”和“更为重要”决定的。主张“追求跨越”的人不赞同“拾级而上”的过程;而主张“拾级而上”的人,并没有否认实现跨越的做法,但觉得“更重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实现跨越。“多数人”与“有人”相对,意味着持两种观点态度的人有多数和少数之分。“而”字表明二者是并列关系,意味着持两种观点的人只是有多少之分,并没有立意的倾向性,但后者确实有更大的议论空间,能辩证分析则将使立意更深远。
“在前进路上,对‘追求跨越’或‘拾级而上’的选择”是本题需要议论的重心。考生应针对“对此,你怎么看?”作明确的回答,而后展开议论。
二、参考立意
1.一味跨越欠平稳,拾级而上更重要(B)
2.在跨越中不忘拾级而上(AB)
3.拾级而上实现人生跨越(B)
4.大踏步成就梦想(A)
评分细则
一、评分标准
54—60:在“前进”的写作情境中,结合材料深入理解核心概念“追求跨越”和“拾级而上”的内涵;回答问题意识清晰,文体特征明确;结构严谨,论据充实,富有文采。
48—53:在“前进”的写作情境中,结合材料较深入理解核心概念“追求跨越”和“拾级而上”的内涵;有回答问题意识,文体特征明确;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45—47:在“前进”的写作情境中,结合材料正确理解核心概念“追求跨越”和“拾级而上”的内涵,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有一定见解,或简单地认为两种做法都重要;有回答问题意识,文体特征较明确;结构较完整,选材较恰当,语言较流畅。
42—44:在“前进”的写作情境中,结合材料能简单理解两个核心概念“追求跨越”和“拾级而上”的内涵,提出较明确的主张;回答问题意识不够清晰,或者没能明确文体特征;结构基本完整,选材较恰当,语言基本通顺。
36—41:在“前进”的写作情境中,提及“追求跨越”或“拾级而上”两个核心概念,但没有提出明确主张;结构不完整,选材不恰当,语言不通顺。
36分以下:完全抛开主题与材料,另起炉灶。二、其他(一)错别字扣分: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扣分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5.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6.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 0 分。
优秀片段:仅以理想情况而言,跨越的初速度的确远大于拾级而上,但现实并非“真空中的球形鸡”,跨越也许跌倒半天爬不起来,拾级而上反而得以行稳致远。李政道年轻时从小学课本自学,俞鸿儒从原理开始学习、分析,正因拾级而上,方有“宇称不守恒”的诺奖,方有独创的激波风洞。反观大跃进在群体自发的极端化中,跨越的尝试反而诱发了“三年困难时期”。后因“八字方针”的引导,才得以拾级而上,稳步推进生产。我们应学习苏炳添,从拆分起跑动作开始,拾级而上,在一步一个脚印中致远。拾级而上,其独特优势正在于其“稳”。正因其“稳”,我们方可避开暗流,远离深渊,不致一朝船毁人亡。(《拾级而上,行稳观潮》)
优秀范文:
以“拾级”为基石,“跨越”奔向未来 54.5
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走法,有的人追求跨越,有的人拾级而上,而我认为两者都至关重要。拾级而上,步步扎实,稳重行远,做到此基础,才去追求跨越,才可不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以“拾级”为基石,“跨越”奔向未来。
以“拾级”为基,夯实稳步而行。庄子言,“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我们要重视拾级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打实基础,才能走好后面的路。君可闻“十年洗砚池边树,墨染成缸竟难数”的王羲之,十年如一日地练习,笔法遒劲,终成一代书圣。君可见,冬奥滑雪亚军克拉雷,进行了无数次练习滑前起跳才获得梦寐以求的奖项。君可感,是单霁翔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孜孜不倦深入研究,才设计出令大家爱不释手的故宫文创。正是因为他们重视基础的积累,拾级而上,厚积薄发,步步为营,才能使自己大绽光芒。因此,以“拾级”为基,夯实稳步而行。
以“跨越”之姿,大步走向光明,在拾级的基础之上,我们方能进行跨越。跨越具有超越性,步子迈大,超越前行,不断的进步,方能大步走向光明未来。中国在疫情危难时,有着强大的基建能力,众志成城,在短短时间里建好举世瞩目的方舱医院。“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探索宇宙”,“港珠澳大桥”,都是中国工程师在基础知识夯实的基础上,以跨越的姿态,与科技强国抗衡,圆了中国人上天入地探探宇宙之梦。进行跨越之时,必须关注基础的积累才能施行,否则停滞不前,不进反退。因此,以“跨越”之姿, 大步走向光明。
以“拾级”为基石,“跨越”奔向未来。拾级而上是打好基础,稳步向前的体现。我们必须做到如此,才可以跨越的姿态大步向前。否则何异于鸟儿未满羽翼便展翅高飞?何异于孩子未学会走路便跑?因此于新时代的青年,在学习方面,我们要重视基础的积累,打好了基础,我们才去挑战难题。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透基础技能,精益求精,才可另寻创新,实行跨越。国家发展历程中,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消除贫困,打击疫情,再以新兴技术与高质量发展来实现跨越。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新时代的青年,有理想,有担当,要以“拾级”为基石,“跨越”奔向未来。我辈青年今朝砥砺前行。明日必一盏光芒!
拾级而上,蓄跨越之才 53.5
我赞,蝉蓄七年终破土,嘶哑盛夏;我叹,拔苗助长,终不得其果。“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在前进道路时,与其妄想一路跨越、一步登天,不如沉下心来,拾级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沉淀出跨越之基,踏出新征程。
征途漫漫,以积累为杖,方见攀登至山巅。前进路上,不妨拾级而上,踏出跨越的地基。
回望历史,左思潜心研学,广汲新知,积蓄胸中才气,积累十余年以仅七千字的《三都赋》造就“洛阳纸贵”的盛况;祖冲之坚持计算,踩着算盘一步一台阶,以精确的圆周率后九位领先欧洲千年;再看今朝,《红高粱》问世后,莫言未曾停下步伐,而是持续笔耕不辍,不断加强自身,终手捧诺奖实现跨越。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若此三子者未曾蓄己之才,一步一台阶,又何以得此成就?唯积累以成自身,吾侪青年当效三者,顺着正确的道路拾级而上,不骄不躁,踏出一片天。
若只积累,不突破,可乎?一身才华付诸东流。在走稳台阶的同时,我们也要抓住实际,主动促成质变,实现到成功的跨越。帕斯卡尔有言:“人是一根苇草”。苇草何其脆弱,但人正是拥有吸收养分后突破的能力,才能打开一片天。你看,曹刿在积累一身才华后,于国家用人之时主动毛遂自荐,成其美名;你瞧,卓别林在掌握表演技能后,在剧院缺人时自告奋勇跳上舞台,成就“世界喜剧大师”之名;你听,家喻户晓的主持人撒贝宁,未名之时抓住机会自荐,以专业的播音知识打动听众,我们才得以在电视上见其身影。微名之时,他们默默积蓄才能,沿专业技能的台阶而上,机会来临时,他们抓住机会,实现跨越。青年可得闻乎!追风赶月的路上,若“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若不抓住时机,实现阶段的跨越,何以见平芜尽处青春?吾侪青年手捧时代火炬,更应在新征程上走稳每一级台阶,积累起跨越的才能,又要打破狭窄的生长空间,实现华丽的转身,以达“玉汝于成”的跨越。
愿你我执手,以己之阶,铸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跨越!
当拾级而上圆民族复兴梦 53.5
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走来,从前进的道路上走去。有人提倡追求跨越,有人推崇拾级而上。我们不免发问:中华民族的未来应以何种姿态不断前进?我认为当以拾级而上为本,以实现民族复兴之梦。
两种前进姿态的不同源于其性质不同,“跨越”是在自身所处的历史起点上追求未来多个发展阶段一次性到达,以追求时间效益的最大化。“拾级而上”并非意味着与跨越相对的浪费时间、因循守旧,而是基于对现实的考量,对未来发展道路循序渐进,一步接一步的规划,以保证每一步都是力所能及,每一阶段都是循序渐进的。
诚然,多数人追求跨越有其合理性,跨越的本质是多个目标的一次性完成,是事物的质的飞跃,追求跨越的本质是对于高效率抵达终点,完成目标的无限渴望。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高度集中资本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居产值第二的世界工业大国,这是跨越;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实现从受人制约到一鸣惊人,这也是跨越。由此推知,跨越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在某个时候可以帮助我们以更快的速度实现目标。
然而,跨越是否在任何时候都能发挥阶段跨越、目标速成的作用呢?其实不然,新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盲目追求跨越,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了“超英赶美”的阶段跨越目标,最终却经济停滞,生产落后,还形成了浮夸不实的风气,由此可见,跨越并不时时发挥节省时间成本的作用,相反,如果对未来局势把握稍有差错,不仅不会节省时间,反而会耗费更多时间去弥补过失,调整方向。
鉴于此,我们应该以拾级而上为本义,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拾级而上”相较于“跨越”而言,更具有稳步、扎实的目标。无需以试错的时间成本为代价,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从脱贫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实现现代化。拾级而上以求每一个目标都力所能及,而非一步实现现代化的跨越。中国载人航天从月亮的亮面着陆,再到月背着陆,是拾级而上;中国的信息技术从4g到5g,从借助他国生产链再到自主研发,是拾级而上。正是这种拾级而上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稳步转为高质量增长;重视拾级而上,才能使民族复兴梦得以逐步实现;重视拾级而上才能让新时代的我们保持脚踏实地,勤耕不辍的奋斗姿态。
推及自身,我们应该以拾级而上的态度制定学业目标,以久久之功坚持求索漫漫学海,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民族千秋伟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以一言蔽之,中国的未来当拾级而上,从而实现复兴之梦。
拾级而上九霄,踏实可揽星辰 53.5
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跨越,从两极探索到登顶珠峰,从卫星升空到空间站建成,从第一步计算机问世到人工智能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跨越”,追求跨越,梦想成功——然而,靠追求和梦想就一定能实现“跨越”吗?以笔者之见,拾级而上更为重要。唯拾级而上能触九霄,也唯踏实奋进才可揽星辰。
拾级而上,是脚踏实地、不懈进取的体现,是虽心怀梦想仍做好每一步,认真完成当下。诚然,“跨越”很诱人,它意味着一蹴而就的成功和唾手可得的幸福;但“拾级而上”重在沿途风景而非到达目标,只要踏实进取,慢慢积累,总有实现“跨越”的一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代青年也应明了,在人生道路上须拾级而上,踏实前进,方能咏歌而归。
拾级而上,使我们终将厚积薄发,聚光闪耀。世人皆知“跨越”之便而追求“跨越”。然而,一朝跨越又何尝不是千百个日夜的拾级而上得来?全红禅拾刻苦训练之极而上奥运赛场,水花一溅惊艳四海,一跳成名摘桂冠;李时珍拾访山寻药之级而上中医殿堂,尝遍百草著得《纲目》,仁心良药济苍生;钟扬拾高原种植之极而上种界巅峰,终生奉献高原种业,科学助农暖藏民……反观当下,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思潮阵阵袭来,“网红经济”蔚然成风,在人人追求“跨越”的社会背景下,“跨越”反成了利益的代名词,使其追求者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空谈梦想而不付诸行动,可谓悲矣。当代青年也应明了,“跨越”并非一朝一夕, 而是由千万拾级而上才能等到跨越的机会。惟拾级而上,方能让我们积少成多,拨云见日,迎来闪光的一瞬。
拾级而上,需要持之以恒的坚韧和永不忘记的目标。坚韧以拾级,上而求目标;用坚韧不拔的脚步慢慢拾级,以永不黯淡的目标做引导的明星,我们终将到达成功的彼岸。前进的道路上往往困难重重,孤身一人,我们当有如苏格拉底般持之以恒的坚韧,如西西弗斯般永不言弃的决心,如尼采般向往光明的勇敢,才能在人生的冲波逆折中始终不倒,拾级而上。
“锲而舍之,朽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功就好似一块“金石”,使人们无限遐想与追求;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明白“拾级而上”的重要性,以踏实的脚步直上九霄,以梦想的双手勇揽星辰。拾级而上斗志昂,步步平稳再跨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