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一、单选题1.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 )A.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B.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C.DNA和基因共同组成染色体D.一个基因中有多个DNA分子2.下列图解中正确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层次关系的是( )A. B.C. D.3.下列关于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叙述中错误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DNA的结构就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C.DNA上只有一个基因D.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4.以下表现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层次关系的图表正确的是( )A. B.C. D.5.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一段时间后,细菌内出现一些新的噬菌体,这是因为DNA是( )A.提供能量的物质 B.控制性状的单位C.遗传物质的载体 D.噬菌体的遗传物质6.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A.体细胞 B.生殖细胞 C.染色体 D.受精卵7.水稻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下列关于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基因数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24条、24个、许多 B.12条、24个、许多C.12条、24个、24个 D.4条、24个、24个8.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DNA上的任何一个片段都可成为基因②若一对基因为Dd,则D和d分别位于一对染色体上③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分子都含有一个基因④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⑤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A.②⑤ B.①② C.③④ D.④⑤二、综合题9.根据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1)②的名称是 。(2)③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 。(3)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 存在的。10.如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1)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它们位于细胞的 结构内。(2)代表染色体的是图中的[ ],它由DNA和 组成。(3)分裂后,新细胞与原细胞比较,它们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假设原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为“2n”,以下能正确表示细胞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 。A.2n→2n→2nB.2n→4n→2nC.2n→6n→2nD.2n→8n→2n11.原产我国的野生猕猴桃有59种之多,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多种技术培育出多种猕猴桃新品种。(1)猕猴桃的花是形态上的两性花,生理上的单性花,图1中 (填“甲”或“乙”)所示的花能结出猕猴桃。人工种植过程中,为提高产量,可通过 的方法提高授粉率。(2)将成熟的猕猴桃剖开,发现里面有多粒种子,这是由于雌蕊子房中含有多个 。(3)猕猴桃的倒卵形与近球形是一对 。将倒卵形植株与近球形植株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判断 是隐性性状。若用A、a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子二代近球形的基因组成是 。12.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由于其主食为酵母菌,且腐烂的水果易滋生酵母菌,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它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1)果蝇的发育方式与蝗虫不同,属于 发育。(2)腐烂的水果易滋生酵母菌,这是因为酵母菌能够分解水果中的 。因此酵母菌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3)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称为一对 ,根据右边遗传图解可判断隐性性状为 。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用D、d表示,则子二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基因型)为 。13.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甲代表图中有机物共有的元素,Ⅱ、Ⅲ、Ⅳ、Ⅴ是生物大分子,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图2为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代表的元素是 。(2)纤维素是组成 的主要成分。脂质中除Ⅰ外,还包括 。若Ⅴ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且与淀粉功能相似,则相同质量的Ⅴ和Ⅰ彻底氧化分解, (填“Ⅴ”或“Ⅰ”)释放的能量更多。(3)图1中Y和Z在组成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图2中 (填序号)上。若图2为Ⅱ的部分结构,则④的中文名称是 。(4)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图1中的 (填Ⅰ~Ⅴ)。三、资料分析题14.宠物是人们为了消除孤寂或出于娱乐目的而豢养的动物。宠物猫可算是一种完美的动物,大自然把它安排得十全十美,暹罗猫就是其中之一。暹罗猫热情,长相奇特,因黑乎乎的脸蛋,也被叫挖煤猫,性格机智聪明,能学会多项技能,喜欢到处玩,有“猫中之狗”称号,暹罗猫来自热带,所以特别怕冷,一冷久了就会变黑,随着夏天温度升高还会白回来,神奇吧,在南方没暖气的时候也可以养,适应能力比较强,饲养难度比较低。请分析回答:(1)暹罗猫的染色体主要由 和 组成。(2)暹罗猫的体细胞中含有38条染色体,其精子中含有 条染色体数。(3)暹罗猫黑乎乎的脸蛋随着夏天温度升高还会白回来。由此可见,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四、读图理解题15. 家蚕起源于中国,是一种专以桑叶为食的寡食性昆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图1 图2(1)家蚕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发育类型属于 。(2)家蚕取食湿桑叶后,出现发育延缓、体重下降等现象,检测发现家蚕肠道内蛋白酶活性发生了如图1所示变化。据检测结果分析产生这现象的原因是 。(3)研究发现控制家蚕食性的基因位于3号 上,该基因可通过 由亲代传递给子代。(4)为获得广食性(可食用多种植物)的家蚕,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学方法改变家蚕控制寡食性的基因,并在其后代中选育出广食性家蚕.①寡食性和广食性是一对 。②将寡食性家蚕与广食性家蚕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2所示。若用B、b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则子一代的基因组成为 。③为判断选育出的广食性家蚕能否开展规模化养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取食多种食物后家蚕 。(多选)A.生命周期变化 B.产丝量的多少 C.产生受精卵数量 D.防御病毒能力五、实验分析题16.拟南芥是一种草本植物,两性花,高20~35厘米,体细胞中有5对染色体,无性染色体,是遗传领域中重要的模式生物,被誉为“植物界中的果蝇”,先后多次搭载神舟飞船送至空间站用于遗传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拟南芥被选为遗传学典型研究材料,推测其在生长周期长短、结种子数量多少两个方面的特点: 。(2)已知拟南芥的早花(植株提前开花)和晚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两株早花拟南芥作为亲本(P)进行杂交,子一代(F1)早花∶晚花=3∶1,可推断晚花为 性状,F1早花中杂合个体所占比例为 (用分数表示)。取F1中的早花个体和晚花个体各1株,将二者进行杂交,子二代(F2)的性状表现为 。(3)科研人员测定出拟南芥基因组中有2.5万多个基因,这些基因位于 条染色体上。(4)科研人员将拟南芥的抗旱基因G成功转入到野生豌豆(不抗旱)的染色体上,使其获得抗旱性状。在转基因实验成功后,又做了有关转基因豌豆杂交实验:将成功转入1个抗旱基因G的转基因豌豆与野生豌豆杂交,子代抗旱∶不抗旱=1∶1;又将成功转入2个抗旱基因G的转基因豌豆与野生豌豆杂交,发现子代仍有抗旱∶不抗旱=1∶1的现象出现,仍出现抗旱∶不抗旱=1∶1的原因是由于 ,转基因豌豆产生了数量相等的两种生殖细胞。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2.【答案】D【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3.【答案】C【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4.【答案】D【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5.【答案】D【知识点】DNA是主要的遗产物质;病毒增殖方式6.【答案】B【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7.【答案】A【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8.【答案】A【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9.【答案】(1)蛋白质(2)基因(3)成对【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10.【答案】细胞核;②;蛋白质;一致;B【知识点】细胞分裂;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11.【答案】(1)甲;人工授粉(2)胚珠(3)相对性状;倒卵形;AA、Aa【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传粉及其类型;性状和相对性状12.【答案】(1)完全变态(2)葡萄糖;分解者(3)相对性状;残翅;DD或Dd【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性状和相对性状13.【答案】(1)C、H、O(2)细胞壁;磷脂和固醇;Ⅰ(3)②和③;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4)Ⅱ和Ⅳ【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14.【答案】(1)DNA;蛋白质(2)19(3)环境【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15.【答案】(1)完全变态发育(2)蛋白酶活性降低,影响家蚕对桑叶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3)染色体;生殖细胞(4)相对性状;Bb;ABCD【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16.【答案】(1)生长周期短、种子数量多(2)隐性;2/3;既有早花也有晚花(3)10(4)基因突变【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