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私立伟林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一月语文自测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随处自然罗铮①夜气稍退,天色依旧混沌。茶花树的叶子又被打落了不少,顶着的花苞终究没有开成,几株盆景似乎抬不起头,隔壁出墙来的红杏也收敛了几分,整个院落零乱、凝重。下意识拾起扫帚,清理一地的红绿黄。竹枝滑过,瓷砖的苋红顿时鲜亮。查遗补漏之际,咦?这一点绿怎么也带不出来。再用力试两次,仍然纹丝不动。被卡住了?还是侥幸进入了扫帚的盲区?随意拽了两下,竟巍然坚挺。定睛一看,这两株绿青翠青翠的,像茶树的毛尖,像襁褓中的婴儿。它们并非随风雨飘落,乃钻瓷砖缝而出。可是,瓷砖高度密合,不见破损,何未如此强劲之力道?半年前,工人们才热火朝天重铺了瓷砖,水泥层垫得厚实。扭过头,后面也有隐隐的嫩绿。左边两步,右边三步,亦然。这一方狭小的院落,瞬间,嫩绿遍布。②惊诧之际,扫帚从手中滑落。它仿佛也在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漏网之鱼。日日进出,竟毫无觉察。不仅是扫帚,一只只鞋底的踩踏,一次次冲地的水流,都没能奈何一二。更换瓷砖前,它们是否存在?它们的根系,是否已经连通了茶花树们的土壤?瓷砖下面的土壤,应该已经被搅得天翻地覆了吧?思考不出头绪。但无论如何,整个院落的审美意境,由于这些盎然的生机,悄然完成了升华。③转身奔向后院,三下五除二扫去大小不一的落叶,深青色的瓷砖上同样嫩绿点点。中央的桂花树和墙边的几棵竹子突然间孤独不再。④我来回端详四处冒出的嫩绿,放任思绪游走。我有多久没仔细观察植物了。人们的步履愈发匆忙,连早餐都三口并作两口,谁会停下脚步,安安静静欣赏三五株草呢?路边的野花野草再龇牙咧嘴,也难吸引眼球。可与此同时,为了消解苦闷,找寻所谓的大美,人们总是千方百计上高山,下深海,入沙漠,穿森林,仿佛离日常生活越远,才越能感悟美的真谛。但高山深海的美,一定比日常触手可及的美更华丽吗?真正的美,必须费尽周折才堪享受?⑤两只斑鸠扑棱落地,中断了我的思绪。它们视我如无物,在桂花树下闲庭信步,不时啄一口虫子。斑鸠和喜鹊、鸽子、麻雀一样,是前后院坪的常客。墙檐上,那只肥肥的大黄猫又不知何时冒了出来,蜷着身子发呆。它和几个伙伴,黑猫、白猫、咖啡猫、条纹猫,商量好了似的轮流出没,或趴着晒太阳,或坐着打盹,有时从毛竹间露个头,倏地消失。⑥我忽然想起了院墙上方——也是一个清晨,天光熹微。下楼梯的一刹那,院墙上方的一排绿撞进眼帘,好像未曾谋面。甩掉拖鞋,冲到窗边,尽力卸去惺忪,以确保没有驻留于某段梦境。它们个头很小,每株几片分叉,像是花鸟市场售卖的最小号植物。仅仅延展二十来公分,没有别的伙伴。拦腰以下,均已灰暗,分明不是新芽。日日上下楼梯,居然从未遇见。是墙头草?可是它们娇小的身段,迅速否决了我一闪而过的念头。嵌在墙体里的玻璃片冷峻挺立,这些边缘锋利的防盗武器,竟成了最近的伴侣。仿佛一个孱羸之人,被强行摁进一间满是壮汉的小屋,随时有被吞没的危险。可它们镇定自若,倔强绽放着。它们的养料源于何处?跨上两节台阶,只见一层薄青苔——铺在狭窄的墙壁顶端,有点儿自身难保的薄青苔,似乎是唯一的养分。⑦不知不觉,半个钟头过去了。前后两个院落的美学空气蒸腾弥漫。我像一个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寻宝者得偿夙愿,欣赏着这一抹抹嫩绿。它们与苋红色、深青色的两片瓷砖,与发黄的白墙壁,与处于显性地位、营养丰富、丰满婀娜的茶花树、桂花树、桔子树、含笑等,萌生了强烈的美学互动。大美隐于市,大美就在身边——我有种顿悟的感觉。难怪梅特林克会感慨万千:“如果人类用上花园里任何一株小草显示的力量的一半,来消除痛苦、衰老、死亡之种种阴影,那么我们的际遇,将与现状大不相同。”⑧曾经,这儿是城市的中心地带。小轿车、出租车、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塞满各条马路。老师、白领、公务员、医生、匠人、学生、打工者们竭尽全力,试图跟上城市的履带。在这个匆匆的地段,两个院落理所当然被归入同频共震的拼图。只是这一伙嫩绿的涌现,却让它们与周边区域格格不入起来。这一株株小草,与树、花、竹、鸟、猫等生命体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碰撞出难以言说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更为充足的环境容量和空间美学。⑨川端康成说过,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有的美,只会被某些人发现。有的人,身边尽是美的因子,却大眼漏神。从表面上看,院落本身普通得紧,不就是随处可见的动植物吗?但这两方在城市化进程中孑孓独行的院落,云集了多种生物的院落,充满了生命的伟岸张力,使得不同质的生命之间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真正构筑了一个清静自在的美学状态。⑩前不久遇见一片梨花,躺在大路中间,鲜气尚淋漓。一群中学生蹦跶而来,眼看即将踏满黑印,但所有人立刻收拢脚步,踮脚绕道而行,留下雪白依旧。他们知道,那是一朵朵花,美丽、清净。望着他们的背影,我的心微微一颤。与成绩、学分无关,他们感受到了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在某些人眼中,残花败蕊不就是一堆垃圾?可是,在这群学生眼中,它们就是生态,就是自然。这是一种竞争力吗?或许大部分人不以为然。的确,这部分东西的生发,哪儿有这么快?可能等到某个时刻,觉得生命不可以肮脏,不可以堕落,不可以靡烂,不可以低级趣味,而把生命升华为一个比较崇高的状态,才会幡然领悟它的核心要义。1.下列文中词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混(hùn)沌 强劲(jìng) 巍(wēi)然坚挺 襁褓(qiǎng)B.悄然(qiǎo) 步履(lǚ) 龇(zī)牙咧嘴 真谛(tì)C.扑棱(līng) 孱羸(chán) 惺忪(sōng) 倔(juè)强D.共震(zhèn) 孑孓(jué) 靡(mí)烂 幡(fān)然领悟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第二段连用三个问句,构成排比,句式整齐,有力地表达出作者对它们生长出来的震惊,流露出对茶苗惊人生命力的钦佩之情。B.文章开篇选取院落中随处可见的点点嫩绿之美,令已然衰败的残春孤独不再,升华了整个院落的审美意境,作者感受到了这突破人为障碍的自然生机。C.作者认为小草和树、花、竹等生命体“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是因为二者展现的美是截然不同的。D.全文叙议结合,层层递进,在细致描绘中融入作者的强烈感情,同时体现出作者对美的深层思索,富有哲理。E.文章最后用中学生绕走残梨花的事例告诉我们,中学生已经把生命升华为崇高的状态,以此证明学习知识的重要性。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1)它仿佛也在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漏网之鱼。(2)仿佛一个孱羸之人,被强行摁进一间满是壮汉的小屋,随时有被吞没的危险。4.文章第⑦段最后引用梅特林克的感慨有何作用。5.文章标题中的“自然”二字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雪山灵马阿来我的那匹马动了,它晃动脑袋,摇落了鬃毛上的积雪,缓步向我走来。依然是用温热的鼻子碰我,我用手拂去它额头上凝结成冰的雪。冰和雪,洁白晶莹,闪耀在四姑娘山金字塔状铁青色的岩石尖峰上。三十多年前,也是十月,看了一个画家写生的油画,第一次到访画中的雪山。骑了一天马从镇上出发往山上去。一天行程结束,在蓊郁的冷杉林旁扎营,钻进睡袋时故意把帐篷门敞开,为的是能看见满天星斗,和崖顶上冰川的幽冽冷光。起风了,林涛澎湃,幽深的峡谷如大洋鼓荡。半夜被冻醒,原来是一场大雪不期而至,雪飘进帐篷,一些雪花落在了我的颈部和脸上。起身关帐篷门时,忽见面前立着一个黑影。不是林妖,不是山神,是一匹马。它伸长颈项,用鼻子来碰我。我晓得它是故意站在敞开的帐篷门前,替我挡风遮雪。它在这大雪飘飞的深夜,用湿乎乎的鼻子碰我冰凉的手,呼出粗重温热的鼻息。刚过去的那个白天,我在早晨才与它相会。作为初次相见的礼节,我抚摸了它的额头。它就用鼻子嗅我,熟悉我的气息。如此这般以后,我才跨上它的背,穿过大片收割后的青稞地,进入长坪沟峡口,进入沙棘、红桦和方枝柏构成的密林,听着忽远忽近的溪声,向四姑娘山深处进发。路上休息时,我在手心里摊上一点盐,任它用舌头轻轻舔舐。路上好多扁刺蔷薇结了红果,我摘来,去籽,去刺毛,把果肉给它品尝。我还找到了一只硕大的红色浆果,皮厚肉多,里面包裹浓稠的汁液,味道和颜色都如番茄汁一般,里面是石榴籽一般大小的十数粒种子。这种浆果如番茄中的圣女果一般大小,草本植物,学名叫桃儿七。十月深秋,它的伞形叶经霜浸渍已经枯黄,于是,红色硕果便暴露出来,像只口袋一样悬垂在枝腋上。我把柔软的浆果塞进了马嘴里,它错动牙槽咀嚼,浆果的汁液在齿间溢出,触动味蕾时,这匹马就摇晃着脑袋,同时掀动厚厚的嘴唇,露出了粉红的牙床。我明白,这是它对果子奇异的味道表示惊诧。马把这只浆果全部咽了下去,眼睛里闪出欣喜的神情,惹得半躺在草地上吃干粮打尖,用身体吸收阳光热量的一行人放声大笑。再上路时,这匹马就更知道我的心意了。每当穿过被秋天的风与霜染成一片艳红的槭树与花楸树丛时,它都会放慢脚步,是为了选择更加平整的道路,是为了给我多一点观赏的时间。马的主人对我说,这牲口灵性得很。我说它不是牲口,是马。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抵达了目的地。四姑娘山主峰脚下的峡谷深处,郁闭的冷杉林颜色沉郁。风在树冠层上拂过,林下却很安静,我们靠着森林扎营。用烤土豆和午餐肉罐头当晚餐时,马从溪边饮水回来,我又分了半张饼给它。人和马,就这样迅速建立起友谊。我拉上帐篷门重新钻进睡袋,感觉到它还站在帐篷前,没有离开。雪片降落,落在树上和地上时簌簌有声,其间还听到马粗重的鼻息。都是令人心安的声音,催人入眠。早上,雪停了,空气清新冷冽,让人瞬间清醒。一切都被雪深深掩埋。杉树成了高耸的雪塔,低矮的枝叶繁密的杜鹃树丛、鲜卑花树丛和绣线菊树丛披覆着厚雪,像史前兽群。被雪覆盖的还有形状各异的砾石、枯木和溪流。四野无声,云如被冻住,在蓝色的天空中一动不动。我的马不在了。其他的马也不在了。只有几行被雪掩去大半的足迹显示它们往峡谷更深处去了。同伴们扫雪生火,我去寻马,雪深过踝。半小时后,我看见了,几匹马立在一面湖边,一动不动。鬃毛上纷披着雪,睫毛上凝结着雪。它们每呼吸一次,鼻孔中就喷出一团白色的雾气。虽然常在山中行走,我还是被眼前这美景震住了,不由得停下脚步,和那几匹马一样,变成了一尊只用口鼻呼出团团白雾的雕塑。我们站在峡谷的底部,积雪连绵不尽,山势就从脚下升起。依次是谷底的乔木林带,灌木渐次稀疏的高山草甸带,然后才是晴朗蓝空下峭拔的悬崖,起伏的山脊线和错落耸峙的雄伟山峰。瀑布也冻住了,在崖上悬垂着,轰然的声音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光芒。这一切,同时倒映在那面凝玉一般的清冷小湖中。雄伟大野的长空,雪峰,冰瀑,连绵群山,还有湖边的几匹马和我,都倒映在湖中。湖如一面镜子,把雄浑宽广的世界重构成一个缩微的镜像。湖中倒映的那个世界水晶般纯净,湖泊四周的浩莽山野阒寂无声。我的生命中曾有过不少这样的时刻,任自然大美把内心充满。我的内心,也像那面湖一样,无声无息,想把荒野之美全数摄入。这个世界动了。一只鸟飞起,从野樱桃树上摇落了一枝积雪。我的那匹马动了,为我找到美景的它晃动脑袋,摇落了鬃毛上的积雪,缓步向我走来。依然是用温热的鼻子碰我,我用手拂去它额头上凝结成冰的雪。太阳升起来了,四野银光闪烁,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气温升高,不时听见哗然一声,那是高树上的积雪受热坠落。积雪坠地有声,抖落重负的树枝回弹有声。满山的高树都在抖落枝上的积雪,满耳都是积雪坠落的声音。深秋雪在阳光下迅速融化,我就一直站在那里,直到融雪水在四周流动,打湿了我的鞋子,才和几匹马一起离开了那个小湖……(节选自《四姑娘山行记》)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第一次雪山之行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它源于三十多年前的十月,“我”看了一个画家写生的雪山油画。B.骑行一天后钻进睡袋时,“我”故意把帐篷门敞开,因为“我”想看见夜晚的自然风光和一直陪着“我”的那匹马。C.作者用较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在路上休息时见到的植物桃儿七,旨在表现它在雪山严寒环境中顽强的生命力。D.在寻到马时,“我”被眼前连绵的积雪、峭拔的悬崖、起伏的山脊线、耸峙的山峰和灵动的瀑布等景物震撼住了。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通过“晃动”“摇落”“走来”“碰我”等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我的那匹马”不断走近“我”的过程。B.“这牲口灵性得很”一句通过马主人之口正面直接表现这匹马很有灵性的特点,也起到了照应文章标题的作用。C.作者对植物颇为熟悉,在描写雪山植物时运用了一些植物学名词,同时又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得生动形象。D.文章描绘了一个冰雪世界,虽然天寒地冻,但雪山中植物蕴含生机,人与马的友谊温暖人心,所以并无荒凉肃杀之感。8.本文倒数第二段,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本文以“雪山灵马”为题,马的“灵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材料一: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计之。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夫外挟强秦之威,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楚王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材料二: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为A人臣B而割C其主之地D以外交E强F虎狼之秦G以侵H天下I卒J有秦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方,在文中是土地方圆的意思,与“地方志”的“地方”意思不相同。B.乘,古代称四马一车的兵车为一乘,与《陈涉世家》中“比至陈,车六七百乘”的“乘”意思相同。C.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与《醉翁亭记》中“山间之四时也”的“四时”意思不相同。D.善,此处是好处的意思,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善”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认为楚国有建立霸王之业的资本,楚秦两国势不两立,最好的打算就是六国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B.苏秦希望楚王及早谋划,听从他的意见,如合纵联盟成功,楚国就可称王,而连横联盟成功,秦国就会称帝。C.苏秦认为主张连横的人想割让诸侯的土地来侍奉秦国是奉养仇敌的做法,合纵和连横应该如何取舍不言自明。D.楚王认为楚不可能和秦友好,而韩、魏又不能深入谋划,单凭楚对抗秦也毫无胜算,最终同意参加合纵联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2)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14.请结合曾巩对战国游士的评价,简要评述苏秦游说楚威王这件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晨兴魏野夜长乞待得晨兴,耽睡僮犹唤不应。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临阶短发梳和月,傍岸衰容洗带冰。料得巢禽翻怪讶,寻常日午起慵能。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摄取了幽居生活的一个侧面来写,名为“晨兴”,却从夜中写起。B.诗人唤僮不应,也未勉强,而僮未起,使得后面内容的展开更顺理成章。C.“无宿火”与“有残灯”形成对比,可让人联想到诗人冬夜读书的画面。D.尾联用虚笔,借写“巢禽”难以理解自己的早起,表达知音难寻的愁苦。16.此诗颈联对仗工整,诗意自然,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并序》一文中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和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两句是“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裕的“ ”与刘义隆的“ ”相比,告诫南宋统治者不能草率行事。(3)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 , ”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国庆假期结束,迎来了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寒露。古文字中的“寒”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小篆的字形上面是“宀”,( 甲 );下面有4个“屮”,表示几根小草;最下的“仌”,表示冰;中间还有一个“人”。整个字形描绘的是屋顶之下,( 乙 ),只能以一层薄薄的杂草取暖。透过文字,仿佛能感到彻骨的寒冷。在寒露节气时,大江南北,有饮秋茶、赏枫叶等不同习俗。①人们认为,②不但菊花茶可以明目醒脑,③还能够祈福消灾,④是秋日最佳饮品活动。在寒暖转化的季节,寒露牵动着人们内心最细腻的情愫。秋风、落叶、夕阳、虫鸣与寒露一起组成了秋天的协奏曲。如果说秋风、虫鸣带来听觉上的萧瑟与悲凉,( 丙 ),寒露带来的则是触觉上的寒冷与凝重。寒露奏响了深秋的序曲,寒凉的空气总会唤起万千思绪。愿我们在这枫红菊黄的斑斓季节里,体味自然的变化,轻抚内心的记忆,让心如露水般澄澈,迎接饱满而沉静的岁月。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19.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句子与文中加点的“让心如露水般澄澈”,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B.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他想,要想战胜灾害,必须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详尽地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焦裕禄从困难中看到希望。在他的倡议和领导下,一个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被制订出来。他带领干部调查研究,生产救灾,与兰考人民同甘共苦,开展“三害”斗争。兰考面貌在不断改变,然而他的肝癌病情却加重了。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不幸逝世。他倡导制订的改造兰考的蓝图,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已经变成了现实。1965年,兰考县粮食初步自给。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修辞手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否定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毛坯人生VS精装朋友圈”的话题刷屏网络,人们纷纷在各大平台晒出自己“现实一地鸡毛,朋友圈岁月静好”的差异对比。“毛坯人生”是指现实生活如毛坯房一般粗陋简单,“精装朋友圈”则指将现实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进行包装、打扮,精装后展示自己想给别人看的一面。这一现象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套作,不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1.A 2.CE3.(1)运用比喻,将小草比作“漏网之鱼”,写扫帚发现小草之后进行“反思”,通过拟人强调对小草从缝隙处生长出来的毫无察觉的不可思议。(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长在玻璃片边的柔弱的“绿”比作羸弱的人,再写被摁进满是“壮汉”的小屋,在弱与强的对比中,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绿色生命的恶劣生存环境。 4.①将小草和人类作对比,以此显示出小草强大的生命力,突出作者的顿悟感觉。②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引出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升华主旨)。5.①自然就是自然界盎然的生机,突破障碍,自不可思议的缝隙中生长出来,特别是那些极易被忽视的美。②自然就是不怀任何目的地感受美、发现美,不仅是美,更强调了生命张力的意义,能提醒和支撑人走过失意和苦难。6.A 7.B8.①视觉描写,作者描写了太阳升起后四野银光闪烁、晃人眼睛的雪山美妙景象。②触觉描写,“气温升高”体现了太阳升起来后作者接触到的外界温度的变化。③听觉描写(以有声衬无声),以“树枝回弹有声”“积雪坠落的声音”等听觉(声音)来衬托山中的静谧。9.①它会主动亲近,初次相见时用鼻子嗅“我”来熟悉气息,后又常用鼻子“碰”我。②它讲义气、重友谊,晚上会在帐篷外守护“我”甚至为“我”挡风遮雪。③它会表达情绪,“我”喂它浆果时,它先对果子的奇异味道表示惊诧,然后眼睛里闪出欣喜的神情。④它懂人心意,路过美景时,它会放慢脚步,选择平整的道路,给“我”多一点观赏的时间,甚至为“我”寻找美景。10.DGI 11.C 12.D13.(1)我听说在国家还未混乱时就要着手治理,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去做它;祸患临头然后才去担忧它,那就来不及了。(2)现在您放弃称霸称王的大业,反而落个侍奉别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大王不应采取这种做法啊。14.①苏秦不知道信奉道义,只知道逞口舌之才来迎合楚威王,他的策略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已。②最终苏秦因欺诈而失去性命,而任用他的楚国也最终灭亡。15.D16.①“临阶”与“傍岸”,地点相对,点明诗人所处位置,描绘出场景。②“短发”与“衰容”,人物外貌特征相对,展现出诗人自身形象,突出其衰老之态。③“梳和月”与“洗带冰”,动作及伴随状态相对,细致刻画了诗人在清冷的清晨梳理头发、洗漱的行为,表现出生活的清苦与孤寂,整体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17.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气吞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18.甲:表示屋顶乙:人躺在冰面上丙:落叶、夕阳带来视觉上的凄凉与衰败19.②“菊花茶不但可以明目醒脑”④“是秋日最佳饮品”或“是秋日的最佳饮品选择”20.C21.运用了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困难繁重,凸显人物承受的压力巨大。22.要想战胜灾害,如果不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不能详尽地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23.例文:朋友圈外的真实人生“朋友圈岁月静好,现实中一地鸡毛。” 当这句调侃在网络上悄然流行,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人在社交展示与真实生活之间的割裂。在虚拟的朋友圈里,人们似乎都活成了精致的样板,而在其背后,却是未经粉饰的 “毛坯人生”,充满了琐碎、疲惫与无奈。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如今,朋友圈已成为人们展示自我的重要窗口。在这个窗口里,有人晒出旅行中的美景美食,仿佛生活总是充满诗意与远方;有人分享工作中的成就荣耀,似乎职场之路一帆风顺;还有人展示温馨和睦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溢于言表。这些精心挑选、滤镜美化后的瞬间,构建起一个个看似完美无缺的人生画卷。然而,当我们放下手机,面对的却是柴米油盐的琐碎、工作压力的重负、人际关系的复杂。为了交房租而发愁,为了孩子的教育而焦虑,为了身体的病痛而烦恼,这些才是生活的常态,却被我们有意无意地隐藏在朋友圈之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热衷于打造 “精装朋友圈”,是源于对他人认可和尊重的渴望。在社会比较的大环境下,我们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获得他人的羡慕、赞赏,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这是一种本能的心理需求,但过度追求这种虚拟的认可,却容易让我们陷入一种虚假的自我认知中。我们开始过于关注他人的眼光,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不断包装自己,甚至不惜夸大或虚构生活中的美好。长此以往,我们不仅会迷失真实的自我,还会在面对现实与虚拟的巨大落差时,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精装朋友圈” 现象也反映出当代社会的一种浮躁风气。在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往往急于向外界证明自己的成功与幸福,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感受。我们热衷于追求物质的富足和表面的光鲜,却忘记了生活的本质是真实与充实。朋友圈里的点赞和评论,如同短暂的烟花,虽然绚烂却无法给我们带来持久的满足。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建立在对自我的接纳、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之上。然而,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完全否定朋友圈的存在价值。它毕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亲朋好友分享生活、交流情感的平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关键在于,我们要如何正确对待它。我们应该把朋友圈当作生活的调味剂,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在分享美好的同时,也不妨偶尔展示一下生活的真实面,让朋友看到我们的喜怒哀乐、挫折与成长。这样的朋友圈,才更加真实、立体、有温度。对于个人而言,我们要学会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在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不要被朋友圈里的虚假繁荣所迷惑,要回归内心,关注自己的情感需求和精神成长。培养积极的心态,用乐观和坚韧去应对生活的挑战,努力将 “毛坯人生” 一点点打磨成属于自己的 “精装房”。在这个过程中,真实地记录生活的点滴,无论是汗水还是泪水,无论是欢笑还是叹息,因为这些才是构成我们丰富人生的最宝贵元素。“毛坯人生” 并不可怕,它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底色。而 “精装朋友圈” 也不应成为我们逃避现实的伪装。让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交时代,保持一份清醒与真诚,用心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真实而精彩的人生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