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登勃朗峰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 登勃朗峰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登勃朗峰
教学目标1.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与多样的风格。 2.通过品味揣摩文中议论性、抒情性的语句,说出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对人、景、事的思考感悟。
重难点1.通过比较阅读、归纳整理,让学生获得对游记的更全面的了解,打开写作思路。2.通过人物分析,了解马克吐温游记的独特之处,体会其幽默的语言风格。
学习活动设计【课堂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两则视频。……视频看完了,我们的任务也来了。现在春光正好,紫荆、海棠、樱花、桃花,各种花都开好了,就等我们去游玩儿了。周末,我们将布置大家写一篇游记,写一写自己踏青赏花的所见所感。那么,怎么来写游记呢?从今天起,我们将走近《登勃朗峰》与《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来学习怎么写游记吧。【比较阅读】1.什么是游记?游记的三要素是什么?2.比较三篇文章的所致、所见、所感有什么异同。[预设]1.游记: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一般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享受。游记包括三个要素——所至(游踪)、所见(风貌)、所感(感想)。课题所至所见所感壶口瀑布下到沟底→走到河心(之后无位置变化)雨季的水枯水季的水(向上游看、沟底、特写镜头)脚下的石总结段,黄河伟大的性格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山脚冰塔林→草坝子上→砾石堆上→接近冰山→置身冰窟→进入冰塔林远观冰塔林近看冰塔林冰窟、风、冰体等身体状况雪山神奇虚实结合主客相融登勃朗峰马蒂尼→取道黑首,抵达高地→经隧道→V字形山口→勃朗峰→沙蒙尼阿然提村山景奇人奇事联想到肥皂泡如果……结果就[预设]《壶口瀑布》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主要以写景为主;本文既写景,也写人。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描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马车之旅。【品读奇人奇事】1.“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作者遇到了哪位奇人,什么奇事呢?[预设]车夫之王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展现“车王”特点的?请找出描写“车王”的句子。[预设]“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直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架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的特点。出发前,“把握十足”;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心理的特点。 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表现车夫技术娴熟。3.“我”经历了一场怎么样的马车之旅? [预设]幽默的言语,完美的结局,皆大欢喜。勃朗峰一游虽有颠簸之苦、不测之险,也有意外之喜——真正的悟得了“不上高山焉知平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作业设计1.完成《课时练》104页小练笔;2.阅读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感受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是新课标强调的“任务群”和“情景化”理论的初步尝试,试图通过游览河洛湿地公园、石河道公园等巩义景点,让学生带着游览与写作任务去学习这个单元,强调了语文学习的情景化。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尤其是身边的旅游景点,更能吸引学生。但是,单元整体任务很明确,情境也很真实,落实到具体的某一篇课文,还是有点空洞。真正的单篇教学又回到了常规,只有这一课的比较阅读有点新意。但对于习惯了单篇阅读的同学们来说,多文本阅读难度还是有点大。尤其是在我没有进行本单元其它课文教学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三篇文章的比较阅读,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导致整堂课头重脚轻,最后的“奇人奇事”环节只能潦草收场。虽然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学生不陌生,这一课的人物形象也不复杂,但是这个环节仅仅是少数优秀学生配合老师完成进度,大多数学生也只是听一听,课堂效果应该并不怎么好。改进措施:1.多文本阅读设置问题不能太多、太复杂,要指导学生充分的预习。因此,教学设计可以抓住核心问题,每次“群文”只探究一个“核心问题”,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切忌面面俱到。同时,可以提前把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组织学生做好前置作业,为课堂顺利进行做好充足准备。可以围绕不同的主题对多篇文章多次探究。2.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解决预习中的困惑,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不要急于让学生展示。展示时要提醒学生运用“请大家看《XXX》这篇文章第几段这句话”或是“请大家看课本第几段第几行”这样的句子作为发言的开场白,便于其他同学跟上他的思路。3.可以尝试单篇课文的任务群设计,将一个情境贯穿整堂课始终,同时兼顾单元任务,与前后课文关联,这样的课堂会更好操作,学生也更好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