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州市白云区华新学校语文七上期中考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广州市白云区华新学校语文七上期中考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中段学业调查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黄晕/头晕 目眩嘹亮/眼花缭乱
B.粗犷/广阔 无垠应和/随声附和
C.悔恨/诲人不倦 桑葚/不求甚解
D.粗拙/咄咄逼人 捶打/千锤百炼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绽放 朗润 徜徉 水波粼粼
B.骄媚 信服 轻捷 人声顶沸
C.澄清 憔瘁 分岐 茫然无措
D.决别 屋檐 待弄 气象万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眼瓢泼大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B.一到夏天,广州的正午便高温难耐,花城广场都没几个人,真是人迹罕至。
C.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D.他把今天所发生的事情细细地想了一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近日发射的“智慧天网一号”宽带通信卫星,将承担为多个应用领域提供精准数据的任务。
B.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全球各地不同风情的园林景观,吸引广大市民前往参观的热情。
C.成都市旨在以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目的,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多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D.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成都市教育局大力建设全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5.学校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8分)
【我来参与】
(1)小华收集到的有关交友的资料。有一项与交友无关,请你找出:()。(2分)
A.儒家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B.成语故事——管鲍之交刎颈之交伯牙绝弦
C.经典诗词——“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名言警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我来设计】
(2)学校将围绕“交友之道”的主题举行系列主题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二”。(2分)
活动一:举办“交友之道”的黑板报评选: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讨论】
(3)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请就此问题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②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文名句。(4分)
我们从《论语》十二章中学习到许多关于学习和为人修养的道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获取财富要使用正当的方式。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2分)
【甲】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①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盖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以揣摩当世之故。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②以古义合之。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竞日继以夜。
(节选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序》)
【注】①赀:价格。②傅:凭借。
7.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公大笑乐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少好读书
C.不舍昼夜 尊君在不
D.虽饥冻不顾也 元方入门不顾
8.下列对【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竞/日继以夜
B.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
C.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竞日继以夜
D.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竞日继以夜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4分)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
10.【甲】【乙】两文所讲的读书态度有何相似之处 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分析。(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2分)
四、(8小题,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3分)
【材料一】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根据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关联,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如喜欢音乐的同学,在听音乐时非常享受,体验到愉快,因此在学习音乐时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动机。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学生内化了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的结果,例如学生为了获得教师或家长的表扬、物质奖励而努力学习。一般来说,直接动机更能持久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动机越强烈,他的工作学习效率就越高。其实不然,动机强度与工作学习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倒U型”的曲线关系,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见图1)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除了学习动机,我们还要讲究一定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1整体学习和部分学习。整体学习又称全部学习,是把所学材料看作一个单元,一遍一遍地学习,直到学会为止;部分学习又称分段学习,是把所学材料分成若干段落,逐段学习。学会第1段后,再学第2段,以此类推,最后把已学会的各段综合起来。
2详尽发问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这样就把新旧知识相连接。
3及时复习。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遗忘曲线(见图2)。他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根据这一规律,复习最好要及时。
4超强化学习。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记忆,例如一篇课文读10遍后刚好能背下来,在此基础上再多读几遍。一般说来,强化程度以150%为佳,其效果也最好。
5利用元认知,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比如读完一篇文章后,问一下自己:“我已经读懂这篇文章了吗?”如果自认为读懂了,便开始做题;做题时有意关注正确率,如果发现自己做得不顺畅或正确率不高,就停止练习待再次复习掌握后,再继续完成相应检测。
6思维导图学习。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思维导图的魔力在我们亲手绘制的过程中出现,因为寻找和整理关键词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知识的过程。
(节选自《教育与脑神经科学》,有删改)
【材料三】
初二(2)班“今日学习小结”精选
甲同学:上午最后一节课,吴老师讲了“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的知识,我觉得这一节很有意思,特感兴趣,就听得很认真。放学后,我迫切地留在教室完成数学作业,但只做了几道题,感觉不是很顺手,我觉得可能是自己还没有熟练掌握,就没有继续做了,随即翻开笔记复习。晚自习时再做练习就轻松多了。Yeah,快表扬我吧!
乙同学:昨天,我们学完了《桃花源记》,老师竟然要求我们两天内背诵全文,太“残酷”了吧?晚上,我拿出书来开始背。啊,太……长了吧,又是一个“酸爽”的晚自习,又是一个“愉快”的夜晚!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华同学为了中考体育能拿满分,虽然体育训练辛苦,仍然努力训练,这属于直接动机。
B.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它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
C.根据艾宾浩斯观点,假如用10分钟背会《观沧海》,为加深记忆,最好再多背10分钟。
D.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因为遗忘先慢后快,所以复习最好要及时。
13.根据【材料一】图1,面对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学习动机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困难或复杂的任务,动机水平偏低时,学习效率最好。
B.面对容易或简单的任务,动机水平较高时,学习效率最好。
C.面对难易适中的任务,动机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D.面对容易或复杂的任务,动机水平越高时,学习效率越好。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习直接动机是学生内化了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的结果。
B.把所学材料看作一个单元,一遍一遍学习,直到学会这部分学习策略。
C.上课发现精力不集中,及时调整自己,这是利用元认知监控调节学习。
D.理解、背诵柳宗元《江雪》时,记成“千万孤独”,这是谐音联想法。
15.假如你是初一(1)班的语文科代表。请结合【材料三】中乙同学的学习小结,从【材料二】中选取合适的学习策略帮助他把课文《<论语>十二章》背熟。(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16~19小题。(17分)
小巷深处
林莉
①很早就知道,我是在村那头的坡顶上捡来的。当时的我被一件破蓝布袄草草地包裹着,英姨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到我身边,随即央求热心人把幼小的我放进了她瘦瘪却温暖的怀里。
②我渐渐长大,小巷里的人们不再听见那日日重复的青石板上有节奏的叩击声了,人们常见到的就是我——一个丑女孩,每天搀着一个盲姨娘从小巷深处缓缓地走到巷口。
七年级语文第5页,共8页
③巷口摆的小摊就是维持我们这个家庭的唯一希望。夏天,母亲总会如尊凝固的雕像般执着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她的生意总比别人的好,我问她做生意的秘诀,她总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
④母亲总以我为骄傲。小学二年级那会儿,老师布置了篇作文,大概我写得比较通顺,老师大大表扬了一番。回去,我便把作文交给看不见的母亲,还得意地向她转述了老师的话。母亲竟高兴得落了泪。她一直把那篇作文珍藏着,逢入便拿出来给人看。开始那些识字的也还应和几句,后来有人掷揄她:“都说阿莉是你的冰棍调养出来的呢!”母亲是看不见人家表情的,听了这话便高兴起来,而我却很难堪。从此,即使得了表扬,我也不敢说给母亲听了。
⑤开始的时候,我很满足于自己那由肮脏的板壁、黝黑的炭炉、简单的饭菜构成的生活,我总是自豪地倚在极为疼爱我的母亲身边,总是极自由地吃那令小朋友眼馋的永远吃不完的冰棍……
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⑦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呆几分钟。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眼中深深的落寞。
⑧时间飞逝,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盲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⑨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
⑩“为什么 ”母亲眼光黯淡了。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母亲果然遵守诺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活费。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润光洁的石板,那门_斑斑驳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殷的招呼声。
一直到我临近毕业,当老婆婆再一次将一包鸡蛋和50元钱塞给我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了。”
“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
“怎么回事 ”我突然有点紧张。
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如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七年级语文第6页,共8页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这么有空个个月回乡 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彷佛在等候。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有删改)
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回忆性散文,既有“过去”的视角,也有“现在”的视角。
B.本文中的母亲不太通人情世故,没有察觉到别人不怀好意的回应。
C.本文中的老婆婆十分善良,她揭示了真相,也衬托了母亲的善良。
D.本文语言虽然质朴,但饱含着作者的深情,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17.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事情 “我”的情感变化
在我小时候,母亲收养我并养育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年龄增长,同学、老师对我分外关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淡忘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悔悟
18.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夏天,母亲总会如尊凝固的雕像般执着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赏析修辞手法)
(2)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赏析加点词语)
19.如果把标题《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爱赞》,你认为效果好不好,为什么?(6分)
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20.请以《今天,我输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50分)
要求:①以记事为主;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附加题(8分)
【名著阅读】
21.班级开展《朝花夕拾》读书分享会,请你完成以下阅读任务。(8分)
(1)任务一:了解鲁迅生活的“那些年”。(4分)
成长阶段 重要经历 相关篇目
童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猖会》
少年 庸医为父亲看病,父亲最终去世 《父亲的病》
前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后在雷电学堂、矿路学堂求学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年 先在日本仙台学医,后弃医从文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4分)
人物 相关事件 形象特点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严而不厉
阿长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朴善良_
衍太太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术不正
范爱农 他告诉鲁迅,在东京开同乡会时他反对鲁迅,是因为讨厌鲁迅。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 (2分)C
解析:A项,“黄晕”的“晕”读“yùn”,“头晕目眩”的“晕”读“yūn”;“嘹亮”的“嘹”读“liáo”,“眼花缭乱”的“缭”读“liáo”。B项,“粗犷”的“犷”读“guǎng”,“广阔无垠”的“广”读“guǎng”;“应和”的“和”读“hè”,“随声附和”的“和”读“hè”。C项,“悔恨”的“悔”读“huǐ”,“诲人不倦”的“诲”读“huì”;“桑葚”的“葚”读“shèn”,“不求甚解”的“甚”读“shèn”。D项,“粗拙”的“拙”读“zhuō”,“咄咄逼人”的“咄”读“duō”;“捶打”的“捶”读“chuí”,“千锤百炼”的“锤”读“chuí”。
2. (2分)A
解析:B项,“骄媚”应为“娇媚”,“人声顶沸”应为“人声鼎沸”。C项,“憔瘁”应为“憔悴”,“分岐”应为“分歧”。D项,“决别”应为“诀别”,“待弄”应为“侍弄”。
3. (2分)D
解析:A项,“淅淅沥沥”形容小雨落下的声音,不能形容瓢泼大雨。B项,“人迹罕至”指很少有人到的地方,花城广场人少是因为天气炎热,不是很少有人到,使用不当。C项,“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此处形容两本词典不恰当。D项,“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使用正确。
4. (2分)A
解析:B项,“吸引”与“热情”搭配不当,可改为“吸引了广大市民前往参观”。C项,“旨在以……为目的”句式杂糅,可删去“旨在”或“以……为目的”。D项,“建设”与“平台”搭配不当,可改为“打造全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5. (1)(2分)C
解析:A项强调交友要讲诚信,与交友有关。B项是关于友谊的成语故事,与交友有关。C项“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达的是重逢的感慨,与交友之道无关。D项强调朋友在学习和增长见识方面的重要性,与交友有关。
(2)(2分)示例:举办“交友故事”演讲比赛;开展“网络交友利弊”辩论赛;组织“名人交友之道”座谈会等。
(3)(4分)示例:网络交友有利有弊。利在于它打破了地域限制,能让我们结识更多的人,拓宽社交圈;方便快捷,能随时与朋友交流沟通。弊在于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可能会遇到不良之人,给自己带来伤害;过度依赖网络交友,可能会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影响现实中的社交能力。我们应理性对待网络交友,充分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弊端。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7. (2分)B
解析:A项,“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是“以……为乐”,“公大笑乐”的“乐”是“高兴”。B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和“少好读书”的“好”都是“喜欢”的意思。C项,“不舍昼夜”的“不”是“没有”,“尊君在不”的“不”通“否”。D项,“虽饥冻不顾也”的“顾”是“顾及”,“元方入门不顾”的“顾”是“回头看”。
8. (2分)B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有不合的地方,就深入思考一整天,接着又思考一整夜”。“则”表示承接关系,应在“则”前断开;“之”是代词,指代思考的内容,应在“之”后断开。所以正确的断句是“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
9. (1)(2分)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2分)每次在田间小路上行走,必定带着书。
10. (4分)相似之处:都热爱读书,勤奋好学。甲文中孔子强调学习要勤奋,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广泛学习并坚定志向,恳切提问并思考当前之事;乙文中何子喜爱读书,遇到异书不惜重金购买,即使饥冻也不顾,每次出行都带着书,所藏书涉猎广泛,遇到难题会深入思考。
(二)古诗鉴赏(4分)
11. (1)(2分)颔联描绘了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悬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开阔、恢弘、大气的意境。
(2)(2分)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想通过归雁传递家书,但大雁飞得再远也不能到达洛阳,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惆怅。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2. (3分)B
解析:A项,小华同学为了中考体育拿满分而努力训练,属于间接动机,因为是为了获得中考体育的好成绩(外在奖励)而努力,不是对体育训练本身直接感兴趣。B项,根据材料二“超强化学习”的定义,过度识记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该项正确。C项,根据材料二“超强化学习”中强化程度以150%为佳,背《观沧海》用10分钟,最好再多背5分钟,而不是10分钟。D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先快后慢,所以复习最好要及时。
13. (3分)D
解析:由图1可知,面对容易或复杂的任务,动机水平适中时学习效率最好,而不是越高越好。A、B、C三项说法均正确。
14. (3分)C
解析:A项,学习间接动机是学生内化了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的结果,直接动机是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爱好。B项,把所学材料看作一个单元,一遍一遍学习,直到学会这是整体学习策略,不是部分学习策略。C项,上课发现精力不集中及时调整自己,利用元认知监控调节学习,该项正确。D项,理解、背诵柳宗元《江雪》时,记成“千万孤独”,这是缩减法,不是谐音联想法。
15. (4分)可采用以下学习策略:
①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相结合。先整体通读《<论语>十二章》,了解大概内容,再逐章学习,最后综合起来背诵。
②详尽发问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每一章内容进行“为什么”的发问,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以问为什么学习后要按时复习会让人愉快等,将新旧知识连接起来,加深理解,便于背诵。
③利用元认知监控、调节学习。在背诵过程中,比如背完一章后,问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并记住了,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或重新复习。
④思维导图学习。绘制《<论语>十二章》的思维导图,将各章的主题、重点内容以层级图表现出来,在整理关键词的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知识,有助于背诵。
(四)文学作品阅读(17分)
16. (3分)B
解析:母亲并非不通人情世故,她听了别人揶揄的话高兴,是因为她以“我”为骄傲,只要听到关于“我”好的方面就开心,且她是盲人,无法看到别人不怀好意的表情。
17. (4分)①感恩、满足 ②自卑、沉默、厌恶 ③“我”到县城读书后 ④“我”得知母亲三年来一直默默关心“我”的真相后
18. (1)(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凝固的雕像”,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在炎热夏天执着守候冰棍箱的样子,表现了母亲为了家庭生计的坚韧和吃苦耐劳。
(2)(2分)“长长的”反复出现,强调了“路”“小巷”“竹棒”的漫长,突出了母亲寻找老婆婆、给“我”送东西的路途遥远和艰辛,也表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19. (6分)不好。
理由:“小巷深处”是“我”和母亲生活的环境,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象征着母亲深沉的爱。以“小巷深处”为题,富有诗意,给人留下想象空间,能引发读者对文中母女情感故事的探究欲望。而“我的母亲”或“母爱赞”直白普通,缺乏“小巷深处”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意境,无法突出母亲在小巷深处为“我”默默付出的艰辛和深沉的爱,也不能很好地表现“我”对母亲情感的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一)作文(50分)
20. 略。
附加题(8分)
21. (1)(4分)①盼看迎神赛会(或渴望观看五猖会) ②去南京 ③琐记 ④藤野先生
(2)(4分)A.寿镜吾先生 B.给“我”买《山海经》 C.鼓励孩子吃冰、看不健康的书、偷母亲的首饰等 D.正直、倔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