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秘密★考试结束前2024年秋季学期学生综合素养阶段性练习八年级生物学试题卷【命题范围:第五单元的第一、二、三章】(全卷两个大题,共36个小题,共6页;满分9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海中之花”——海葵属于腔肠动物,它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口排出 B.由肛门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膜排出2.下图是涡虫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①能感知猎物 B.身体呈辐射对称 C.②可捕食猎物 D.乙是背面3.若在清澈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仔细寻找,你可能会发现水螅和涡虫,二者的共同特征是A.两侧对称 B.有口无肛门 C.有刺细胞 D.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4.下列关于动物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辐射对称的动物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B.两侧对称的动物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和有效C.两侧对称的动物可以使身体定向运动D.辐射对称的动物只能从一个方向捕获猎物和进行防御5.我们生活中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感染蛔虫病,蛔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为什么没有被小肠的多种消化酶消化呢?主要原因是A.蛔虫的消化系统结构完善,消化功能强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有保护作用C.蛔虫运动快,很快逃离消化 D.蛔虫有口有肛门,消化酶很容易排出6.下列关于蚯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环带靠近身体的后端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C.依靠湿润体壁进行呼吸 D.依靠肌肉和刚毛配合运动7.鱿鱼又名枪乌贼。一项研究显示,鱿鱼吸盘上的齿环由丝状蛋白质构成。这些蛋白质可通过生物分解,并能用来制造可持续利用的塑料替代物。下列动物和鱿鱼属于同一类的是A.水螅 B.蜜蜂 C.蜗牛 D.蜘蛛8.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的原因是A.蜕掉原来的外骨骼使运动更灵活 B.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C.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D.减轻体重,有利于运动9.下列关于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虾、蟹等为人类提供动物蛋白B.蚊、蜱爱叮咬人,并传播疾病,所以昆虫都是害虫C.蝎、蜈蚣等可入药,治疗疾病D.蜜蜂等昆虫为植物传播花粉10.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相似之处是A.体表有外骨骼 B.用疣足运动C.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D.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11.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是①有鱼鳔能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 ②能在水中呼吸 ③有侧线能感知水温、水流④身体呈流线型 ⑤能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②⑤12.下列有关鲫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身体可以停留在不同的水层主要是鱼鳔的作用B.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C.在黑暗的环境中也可以感知方向、避开障碍物,主要是通过鱼的眼睛D.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13.滇池金线鲃(如图)是仅生活于滇池流域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滇池金线鲃游泳时的动力主要来自A.胸鳍和尾鳍的摆动 B.尾鳍和臀鳍的摆动C.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D.所有鳍的共同摆动14.东方蝾螈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在分类上它属于A.鱼类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软体动物15.蜥蜴是常见的陆生爬行动物,与青蛙和鱼相比,它的头可以灵活的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原因是从这类动物开始有了A.颈 B.眼 C.大脑 D.神经16.“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大雁在空中扇动翅膀的动力主要来自A.背部肌肉 B.两翼肌肉 C.腹肌 D.胸肌17.小惠通过观察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校园里的麻雀似乎总是在不停地找吃的,他们吃进去这么多东西,却没有因体重增加而影响飞行。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麻雀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B.麻雀的消化系统结构完善,消化功能强C.麻雀吃的都是一些很轻的食物 D.麻雀很短的直肠可使粪便迅速排出18.野兔要维持生存,既要善于发现和获取食物,又要避免被其他动物捕食。下列关于野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 B.有发达的感觉器官C.运动能力强 D.有牙齿和角质喙19.体温能保持恒定的动物称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下列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A.企鹅、丹顶鹤 B.青蛙、蝗虫 C.娃娃鱼、蜥蜴 D.蛇、龟20.“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水的阻力 B.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利于飞行C.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D.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21.生命在于运动,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A.关节、肌肉、神经 B.骨、关节、肌肉 C.骨、关节头、肌肉 D.骨、关节窝、肌肉22.运动员佩戴护腕或护膝的主要作用是增大关节稳定性和牢固性,对关节和肌肉起到保护作用。护腕和护膝的作用类似关节结构中的A.关节囊 B.关节头 C.关节腔 D.关节软骨23.如图,用哑铃锻炼是一种增强上臂肌肉力量的方法。下列关于运动系统各结构特点及运动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①肱二头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B.屈肘时,①处于舒张状态,②处于收缩状态C.关节囊里面和外面的韧带使③具有牢固性D.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牵拉骨绕着关节运动24.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公鸡绕道取食”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白鼠走迷宫 B.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C.小狗作算术题 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25.有人观察到,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术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对蜘蛛结网这种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①是学习行为 ②是先天性行为③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④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6.下列关于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蚯蚓走迷宫”说明较低等的动物也有学习行为,但低等动物的学习能力较差B.刚出生的小袋鼠会爬向母亲的育儿袋,说明先天性行为能满足动物生存的基本需求C.“小鸟喂鱼”的现象说明这只红雀学会了喂养其他动物的幼体D.“大山雀偷喝牛奶”,说明动物的学习行为能让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7.“小蚂蚁,真有趣,你碰我,我碰你,排排队,一二一,大家去抬一粒米。”当一只工蚁发现食物时,会通过与其它工蚁“碰碰小须须”的形式来进行交流,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种行为属于A.社会行为 B.取食行为 C.生殖行为 D.防御行为2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A.苍蝇飞行时发出“嗡嗡”声 B.蜜蜂跳“8”字舞C.雌蛾分泌性外激素 D.长尾猴的不同叫声29.生态平衡指的是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是不变的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是相等的C.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D.新生和死亡的动植物数量相等30.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蜜蜂吸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B.人为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C.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简答题(共30分)31.(7分)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动物呼吸的结构和器官差异很大,但其功能都是最大限度的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回顾你的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A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A靠_________进行呼吸。(2)观察B时,发现它具有二片贝壳,它的贝壳是由_________分泌的物质形成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3)观察C时,发现其体表具有与体内气管相连的_________,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4)鱼是如何在水中完成呼吸的?某实验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的特性进行了如图D的实验。实验说明:由鳃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是_________。(5)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鸟的身体呈_________型,在飞行时可减小空气阻力。E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_________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有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32.(4分)如图为青蛙和蜥蜴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_________,而蜥蜴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2)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_呼吸,成体用肺呼吸;蜥蜴一生都生活在陆地上,用_________呼吸。(3)蜥蜴属于_________(选填“无脊椎动物”或“脊椎动物”)中的爬行动物。33.(5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猫是全世界家庭中饲养最广泛的宠物之一,已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如今的家猫从功能性很强的捕鼠防患,逐步转变为家庭陪伴,如图为猫的外形图和哺乳动物的牙齿类型图。(1)猫重要的生殖发育特征是_________。这种生殖发育特点的意义在于提高了_________。(2)猫喜欢吃鱼,也是鼠的天敌,其牙齿结构模式是上图中的_________(填“A”或“B”),这样的牙齿结构不仅提高了猫的摄食能力也增强了其对食物的_________能力。(3)上述特点充分体现了_________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34.(5分)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一随着昭通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省耕山水湿地公园又见野鸭归来。预计今年入冬后将有数千只红嘴鸥从西伯利亚的贝尔加湖穿越数万公里而来,春季来临之前离开。公园内的鸟巢密布,鸟鸣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材料二 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种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的“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材料三 材料三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的丢失,如野鹿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鹿在野外条件下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鹿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鹿的野外生存能力。(1)材料一中列举了几种生物的不同行为,即野鸭和红嘴鸥的_________行为和鸟类的繁殖行为。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看,它们属于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之间能够进行_________。(3)材料三中的人类对野鹿进行野外饮水训练,野鹿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_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35.(4分)如图一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二中蜜蜂正在采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一 图二(1)如图一所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填字母),它们能把二氧化碳和水通过[a]_________作用转化为有机物。(2)图二中的蜜蜂能帮助植物_________。(3)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如果被羊吃了,会在羊体内被更快分解,这说明动物能_______。36.(5分)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上,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探究,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组号 ①号 ②号实验处理 蚂蚁+金合欢幼苗 金合欢幼苗结果 幼苗的存活率(%) 75% 44%幼苗高度(厘米) 0→69(厘米) 0→8.7(厘米)(1)该实验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__。(2)该兴趣小组的假设是_________。(3)②号在实验中主要起_________作用。(4)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除实验变量外,实验中其他条件:培养时间、光照、温度等都应该_________。(5)通过分析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2024年秋季学期学生综合素养阶段性练习八年级生物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B D B A C C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C B A D C D A D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A B D D C A A C 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简答题(共30分)31.(7分)(1)湿润的体壁 (2)外套膜 鳃(3)气门 (4)二氧化碳增多(合理即可)(5)流线 两(二)32.(4分)(1)受精 (2)鳃 肺 (3)脊椎动物33.(5分)(1)胎生、哺乳 后代的成活率 (2)B 消化 (3)结构与功能34.(5分)(1)迁徙 先天性 (2)信息交流(通讯) (3)学习 环境35.(4分)(1)A 光合 (2)传粉 (3)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6.(5分)(1)蚂蚁 (2)蚂蚁对金合欢幼苗的生长有(没有)影响(3)对照 (4)相同且适宜(5)有蚂蚁比没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或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