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柳城县中学2024级高一上学期段考试题政治学科命题人:审题人:考试时间:2024年11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共60分)1.人类社会从愚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①城市的出现②文字的发明和应用③奴隶制国家的产生④最早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下列能够佐证这一结论的是()①奴隶社会首次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②金属工具在奴隶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③奴隶主建立了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奴隶社会出现分工A.①②B.①③.4C.②④D.③④3奴隶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下列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②原始社会逐渐走向解体③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④阶级出现,奴隶社会最终形成⑤土地变为私人财产,私有制确立⑥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A.①-②-③-⑤-⑥-④B.①-③-⑤-⑥-②-④C.①-②-③-⑥-⑤-④-D.①-②-③-⑤-④-⑥4.“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与这首古代民歌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相符合的是()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②地主通过收取地租占有农民的全部劳动成果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④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描述安史之乱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象。从生产关系角度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B.封建社会的分配制度C.铁制生产工具的推广D.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6圣西门的理想是建立“实业制度”,傅立叶的理想是建立“和谐制度”,欧文的理想是建立“新和谐公社”,但他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他们()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②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③设计的未来社会过于美好④没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杜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③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2024年是《共产党宜言》发表176周年,回首《共产党宜言》诞生以来的176年,人类社会见证了种种思潮的激荡,经历无尽的风云变幻,但始终不变的是人民对和平幸福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下列属于《共产党宜言》意义的是()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②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③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④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迅速让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蔓延。许多国家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推翻封建统治阶级,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①专制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②等级思想被平等思想所取代③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逐渐增多④阶级剥削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①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①→④→②+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