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上 4.4 地球板块的缓慢移动(课件 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上 4.4 地球板块的缓慢移动(课件 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4.4地球板块的缓慢移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多种多样的运动
把照相机对着北极星附近的星空进行延时摄影,就会得到一张星星绕北极星运动的轨迹照片。通过这张照片,我们能否推断地球到底是怎样运动的
地球上的大陆好像一块块七巧板。你能把它们拼合在一起吗
新课导入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1)科学假说一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①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就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②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在18世纪及以前,地质学家普遍认为,大陆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到了20世纪初,有科学家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各个大陆原先是连在一起的。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对大陆之间的位置关系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一大陆是移动的。魏格纳认为,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之后经过分裂、漂移才形成现在的样子。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2)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
魏格纳把各个大陆连在一起形成的超级大陆,叫作泛大陆。泛大陆形成于3亿年前,经过漫长岁月,泛大陆分裂成几个大陆,这些大陆缓慢地移动,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3)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①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可以拼合在一起。
②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和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例如,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适合在温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是舌羊齿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地的岩层中均有发现(如右栏“舌羊齿化石的分布”图),而这些地区现在却不具有适合舌羊齿生长的气候条件。这说明这些地区在很久之前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且处在温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3)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③生物分布的相似性(如右图)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说它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却分布在两块大陆上。这说明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可能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来,又有一些证据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4)大陆漂移的其他证据
①古老地层分布的相似性。
②两块大陆上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在巴西和南非均找到了恐龙类动物化石,这表明恐龙生活的时代,南美洲和非洲是连在一起的。
③根据测量,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收缩。
④红海在扩张,地中海在收缩。
⑤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陆之间以平均每年5.1 cm 的速度在靠近。
例题1. 下列现象中,能够证明大陆漂移的有(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吻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⑤
【答案】D
【解析】解析:①②⑤都是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是人们对大陆漂移学说产生怀疑的主要原因;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说明大西洋两岸原先没有连在一起,不能证明大陆漂移学说。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2.海底扩张学说
(1)海底扩张学说提出的背景由于魏格纳没有对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当时科学界并不接受他的假说。直到近半个世纪后,新证据被发现,科学家们才开始重视魏格纳的这一假说。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2.海底扩张学说
(2)海底扩张学说的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磁学的研究成果支持了陆地断裂分离的观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大地构造学说。1960一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等人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越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老,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2.海底扩张学说
(3)海底扩张学说的内容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中形成了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熔岩物质不断上涌,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就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例题1.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其所属的甘东南活动构造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重要组成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漂浮在海洋上
B.在室外遇到地震时,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C.“海底扩张说”解决了“大陆漂移说”动力来源问题
D.此次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长期张裂引起的
【答案】C
【解析】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而不是直接漂浮在海洋上,A错误;B、在室外遇到地震时,应远离高大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以防止被倒塌物砸伤。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地震时建筑物可能受损,导致内部人员被困或受伤,B错误;C、“海底扩张说”认为地幔物质从大洋中脊的裂缝中涌出,冷却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然后向两侧扩张,推动相邻的大陆板块运动。这一理论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动力来源的解释,即大陆漂移是由海底扩张推动的,C正确;D、此次地震发生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长期碰撞挤压形成的,而不是张裂引起的,故D错误。故选:C。
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基础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一一板块构造学说。
二、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1)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2)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会挤压地壳,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二、板块构造学说
3.板块的移动速度
我们生活在地球的某一个板块上,由于地球板块运动非常缓慢,有一些大的板块每年仅移动几毫米,因此我们无法感觉到它的运动。若测出某一板块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路程,我们就能计算出它的移动速度,也能对地表未来的变化做出预测。
二、板块构造学说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的现象
例题2.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一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了大陆漂移学说。1960一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一一板块构造学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双选)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答案】(1)碰撞和张裂(2)BC(3)不对。原因: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解析】(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且在慢慢移动着,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运动,从而引起了地壳运动。(2)火山和地震是板块运动形成的。宇宙的起源与板块运动没有关系。长江三角洲平原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运动导致海洋变为陆地的结果。(3)板块运动的规律是非常复杂的,板块构造学说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三、火山活动
1.喷发原因
由于地球板块不断地相互碰撞和张裂,产生了火山活动。
2.火山喷发的情景
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无论是直冲云霄的滚滚火山灰,还是奔腾而出的熔岩流,火山喷发的情景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火山活动
4.火山组成
典型的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3.火山喷发的后果
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有时会把城市掩埋,炽热的熔岩流会使大地变成一片焦土。
三、火山活动
5.火山喷发物
三、火山活动
6.火山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
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类。
7.火山的数量与分布
目前,全世界已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2 500 余座。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例题4. 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出的物质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
B.我国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火山是活火山,少部分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可引起地震,污染环境
D.火山活动也可给人类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及硫黄等有用矿物
答案:B
解析:我国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火山是死火山,少部分是活火山。
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
1.产生原因
当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或错位时,就会导致地壳变形,从而引起地震。
2.发生频率
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这些地震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只有借助灵敏的地震仪才能探测到。其中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
四、地震
3.组成要素
(1)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 km 处。
(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3)震中距:地表某地到震中的距离。
(4)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
(5)等震线: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四、地震
四、地震
4.分布
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例题5. 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的突然震动
B.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影响也越大
C.大部分地震我们都能感知
D.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答案:C
四、地震
5.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不同强度的地震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地球上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几次大的地震,并常常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等灾难。因此,掌握必要的地震防范措施非常重要。
四、地震
(1)地震的防范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迅速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①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允许,要有序地快速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如果时间不允许,要就地躲避。
②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10秒钟)。
③高楼: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来不及逃离时,可根据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等缓冲物放在头顶等。
④室外: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
四、地震
(2)地震的预报和预防
①地震的预兆: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
②借助仪器观测和观察自然界的异常现象。
(3)目前,通过地震观测仪,能准确地监测世界上任何地区正在发生的地震,并进一步探索地震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
(4)建筑师通过设计一些抗震建筑物来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
例6.下列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正确的有( )
①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②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③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乱,尽可能关闭电、火、煤气④地震躲藏时要牢记“蹲下、藏身、抓牢”三要素⑤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等,可迅速躲在广告牌、树等下面⑥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可乘坐电梯迅速逃离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在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在室内要迅速钻到桌下;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在操场或室外时,注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地震发生时,可能导致电路故障,故不能乘坐电梯逃生。
地球板块之间在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
B.板块的碰撞形成裂谷和海洋
C.火山多发生于板块内部
D.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过程
课堂小练习
【答案】D
【解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A错误。
板块的碰撞形成高大山脉、岛弧等,B错误。
火山多发生于板块边界处,C错误。
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过程,D正确。
故选:D。
今年4月3日,在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为台湾地区近25年来最强地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进建筑物里
B.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台湾地震是地球内力释放所造成的
D.台湾地震频发是因其位于板块交界处
【答案】A
【解析】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进建筑物里是错误的,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厚实的床、桌下;在平房里,应该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故A错误,符合题意。地壳变动主要表现为岩石变形、海陆变迁、地震等,地震是地壳变动较为剧烈的表现形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地震是地球内力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台湾地震频发是因其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课堂小练习
科学假说需要一定证据的支持,下列能作为对应假说证据的是(  )
A.黄土高坡水土流失——板块构造学说
B.南极冰川消融——海底扩张学说
C.气球膨胀时,球面各点彼此远离——大爆炸宇宙论
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学说
课堂小练习
【答案】D
【解析】科学假说需要一定证据的支持,如:黄土高坡水土流失——风成说;南极冰川消融——全球气候变暖;气球胀大时,球面各点彼此远,用来模拟宇宙膨胀;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学说。
故选:D。
课堂小练习
【答案】C
【解析】A、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所以该实验可模拟板块张裂拉伸的相关内容,属于内力作用,而风蚀蘑菇的形成是外力作用,故错误。
B、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故错误。
C、大西洋是由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形成的,故正确。
D、青藏高原的隆起是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故错误。
故选:C。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地球板块运动,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该实验可模拟(  )
A.风蚀蘑菇的形成 B.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C.大西洋的形成 D.青藏高原的隆起
课堂小练习
【答案】D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地震和火山带在板块的交界处,各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板块与板块碰撞处属于消亡边界,将形成山脉或海沟。
故选:D。
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地震和火山带在板块的内部
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D.板块与板块碰撞处属于消亡边界,将形成山脉或海沟
课堂小练习
【答案】A
【解析】“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发现舌羊齿植物化石”、“在北极发现了热带植物化石,在南非发现冰川遗留的痕迹”都是大陆漂移说的有利证据;自大洋中脊两侧,沉积物逐渐变薄与大陆漂移说无关。
故选:A。
下列发现中不能成为大陆漂移说这一理论的证据的是(  )
A.自大洋中脊两侧,沉积物逐渐变薄
B.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C.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发现舌羊齿植物化石
D.在北极发现了热带植物化石,在南非发现冰川遗留的痕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