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上 4.4地球板块的缓慢移动(分层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上 4.4地球板块的缓慢移动(分层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地球板块的缓慢移动
分层练习
1. 下列关于海底扩张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海底扩张学说的依据之一是越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老
B.海底扩张学说认为上升的熔岩物质在洋中脊处冷凝形成新地壳层,并不断向两侧推移
C.海底扩张学说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中动力来源的问题
D.依据海底扩张学说可以预测全球所有大洋的面积都将不断扩大
【答案】D
【解析】【分析】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慢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解答】A、大洋中脊是新的海底地壳不断生成的地方,随着地壳向两侧推移,距离中脊越远的地方,地壳的年龄也就越老,A说法正确;
B、海底扩张学说认为上升的熔岩物质在洋中脊处冷凝形成新地壳层,并不断向两侧推移,B说法正确;
C、海底扩张学说为大陆漂移提供了动力来源的解释,即地壳板块的运动是由海底扩张所驱动的,C说法正确;
D、虽然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新的海底地壳在大洋中脊处不断生成并向两侧推移,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大洋的面积都会不断扩大,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2. 下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示意图。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图中显示的信息是 (  )
①两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的化石 ②相邻的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 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遥相呼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魏格纳天文学博士,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解答】读图可知,图中显示的信息有:②相邻的大陆(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这些都是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力证据。
故答案为:D。
3. 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边界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B.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高大的山系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往往形成裂谷和断层
D.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答案】D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A、在板块构造理论中,生长边界通常指的是板块张裂或分离的区域,A错误;
B、在板块张裂的地区,由于地壳的拉伸和变薄,往往形成的是裂谷、海洋或新的地壳,高大的山系通常是在板块碰撞挤压区形成的,B错误;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时,由于大洋板块密度较大,通常会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岛弧或山脉,如安第斯山脉,C错误;
D、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这里是一个消亡边界,即两个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区域。这种碰撞导致了日本列岛的形成,并且使得日本成为地震和火山活动频发的地区,D正确。
故答案为:D。
4. 请根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把下列各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
【答案】D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认为,很早以前,地球表面的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断裂、漂移,到现在成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解答】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亿年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6500万年前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示四幅图表示海陆分布的变化情况,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是③④②①。
故答案为:D。
5. 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
②板块构造学说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证据证明,是最正确的地球构造理论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答案】C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大陆漂移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①错误;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认为最正确的地球构造理论,②错误;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③正确;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④正确;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⑤正确。
故答案为:C。
6. 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
B.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原始大陆和周围的原始大洋
C.大陆漂移学说认为,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基本稳定,以后不会发生变化
D.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可嵌合在一起
【答案】C
【解析】【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一一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解答】A、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A叙述正确;
B、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泛大陆”和包围它的“泛大洋”,B叙述正确;
C、原始大陆后来分裂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以后会再发生变化,C叙述错误;
D、大西洋两岸的轮廓轮廓非常相似,可嵌合在一起,D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C。
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地震会造成破坏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空间的房屋里或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地震发生时躲到较小的房间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不会造成破坏;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大都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综上分析,①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8. 2024 年 6 月 29 日,位于印度尼西亚东部的勒沃托比火山一日连续喷发两次;2024 年7 月 8 日,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发生6.2级地震 下列关于火山和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
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
D.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
【答案】D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A正确;
B、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发生断裂、挤压等现象,从而引发火山和地震,B正确;
C、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会通过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形式释放出来,C正确;
D、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是错误的做法。高楼在地震中容易倒塌,造成人员伤亡;而高压线在地震中可能断裂,产生电火花或短路,引发火灾或电击危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迅速躲到坚固的桌子下或墙角处,保护头部,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9. 地球板块分布如图所示,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与地震是板块碰撞与张裂的原因
C.杭州位于亚欧板块
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答案】C
【解析】【分析】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解答】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于各大板块的边缘地带;杭州位于亚欧板块的东部;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故答案为:C。
10. 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  )
①乘电梯下楼
②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
③在平房里,立即冲到空旷地
④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找到安全的避难所,护住头部和颈部,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地震结束后前往开阔的场地等待救援,注意周围的环境和安全情况等。
【解答】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厚实的床、桌下;在平房里,立即冲到空旷地,并且远离高压线;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故②③④正确。地震发生时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或断电,因此不要乘电梯下楼,故①错误。
故答案为:C。
11.阅读下面板块局部图,回答问题:
(1)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
(2)除了如图所示的板块,还有   、   和   板块。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关于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马里亚纳海沟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B.板块之间的张裂形成了生长边界
C.用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D.大西洋是由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形成的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会不断地   (选填“扩张”或“缩小”)。
【答案】(1)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南极洲
(3)B
(4)扩张
【解析】【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读图可知,图示的火山地震带为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图示板块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除了图示板块,还有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3)海沟一般处于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上,而马里亚纳海沟是全球大洋最深的地方,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碰撞,A错误;板块之间的张裂形成了生长边界,B正确;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C错误;大西洋是由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D错误。故选B。
(4)读图分析,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因此预测红海会不断扩张。
12.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圈层的名称:A   ;C   。
(2)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   。
(3)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   层中(填字母)。
(4)将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
(5)岩石圈包括字母   所示的圈层和字母   所示圈层顶部。
【答案】(1)地壳;地核
(2)地幔
(3)B
(4)A<B<C
(5)A;B
【解析】【分析】(1)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4)其中地壳为最薄的一层,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又称中间层,自地壳以下至2900公里深处;地幔以下大约5100公里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5100—6371公里是内核;则地核的厚度超过3400公里,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厚的一层。
(5)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解答】(1)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所以图中A是最外层的地壳,B是中间层的地幔,C是最内层的地核。
(2)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3)根据(1)题可知,A是地壳,B是地幔,C是地核,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属于地幔B层。
(4)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地壳是地球内部最薄的一层,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的平均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的半径平均约为3470千米,所以地核最厚,地壳最薄,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小到大的排列是A<B<C。
(5)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图中A为地壳、B为地慢、C为外核,所以岩石圈包括A的全部和B的顶部。
13.模型法和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根据以下图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是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模型的过程示意图。
①由图所示可知,黏合线代表赤道,倾斜的铁丝代表   ;
②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代表经线,它们   (填“等长”或“不等长”);
(2)研究地球板块运动时,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如图乙所示,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将书向中间移动,该实验是为了模拟了   。
【答案】(1)地轴;等长
(2)板块的碰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仪的特点及板块的运动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1)由图所示可知,黏合线代表赤道,倾斜的铁丝代表地轴。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代表经线,它们等长,其形状是半圆形。
(2)研究如图乙所示,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 起,然后将书向中间移动,该实验是为了模拟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该运动会形成山脉。
14.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地球仪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地球仪、制作地球仪模型、评价模型三个环节。
(1)【观察】在观察地球仪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中国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中国处于   板块。
(2)【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尝试将家乡诸暨标注在地球仪模型上,诸暨的大致位置如图乙所示,诸暨的经纬度为   。
(3)【评价】评价量表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自制地球仪模型的评价量表。
地球仪模型评价量表
科学性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经纬线 经纬线均正确 经纬线有一处错误 经纬线均错误
地轴倾斜度 倾斜度大致为 倾斜度偏差较大 没有倾斜
地球自转 能自由旋转 能旋转但并不灵活 不能旋转
如图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地球仪模型,请结合评价量表,对其中一项待改进的指标对地球仪展开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
科学性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改进建议
    待改进    
【答案】(1)亚欧
(2)(120°E,30°N)
(3)地轴倾斜度;倾斜度改成
【解析】【分析】
①在地球仪上,地轴倾斜66.5度,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西经度数往西越来越大,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东经度数往东越来越大。
③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以南为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为0°纬线,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
④地球上的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解答】
(1)中国位于亚欧板块。
(2)据图可知,诸暨的经纬度是 (120°E,30°N) 。
(3)根据评价量表和图片可知,地轴未倾斜66.5度。
1.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 年 6 月 26日 16时19分,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羊坪乡落雪坪村附近,发生 4.5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震中距离县城约15千米。此后又分别发生3.3级和4.4级两次地震,该县境内均有明显震感。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B.震中是地震的发源地
C.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D.发生地震时,应该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或躲进卫生间等狭小空间
【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解答】A、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都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方式,A正确;
B、震中并非地震的发源地,而是地震发生时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地震的发源地实际上是震源,即地球内部产生地震波动的地方,B错误;
C、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这是一个地质活动频繁的区域,容易发生地震,C正确;
D、当发生地震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应该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避难;如果身处楼房高层,则应躲进卫生间等狭小且有承重墙的空间,以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D正确。
故答案为:B。
2. 2024年5月10日15时45分,在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应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人类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答案】B
【解析】【分析】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加强防震教育势在必行。每个中学生都要掌握必要的防震知识,遇到地震时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解答】A、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地震分布不均匀,故A错误。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故B正确。
C、发生地震时应迅速逃到空旷的野外去,不能入室内抢运物品,故C错误。
D、现在地震还无法准确预报,若能及时准确的做出预报,提前采取措施,会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 某日凌晨,位于日本的新燃岳火山再次喷发,威力也显著增强,烟尘高度达4 500米,还被观察到罕见的“火山雷”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B.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C.火山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
D.日本位于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上
【答案】D
【解析】【分析】火山是堆积山的一种类型,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而成的山体。
【解答】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火山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D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 下列关于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火山喷发的熔岩流会破坏建筑物,甚至毁坏城市
②火山喷发时,大量火山灰和气体到达空中,会影响气候
③火山灰土是肥沃的土壤
④火山活动可使地下矿物富集到地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火山是堆积山的一种类型,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而成的山体。
【解答】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具有极高的温度和流动性,能够直接熔化并破坏建筑物,甚至在严重情况下毁坏整个城市,①正确;火山喷发时,会释放大量的火山灰和气体到空中,遮挡阳光,影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对气候产生显著影响,②正确;火山灰土是由火山灰、火山碎屑物等经过风化、淋溶、淀积等过程形成的土壤。这种土壤通常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是肥沃的土壤之一,③正确;火山活动过程中,岩浆和火山气体等会将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这些矿物在火山喷发后可能会在地表富集,形成有价值的矿藏。例如,一些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常常与火山活动有关,④正确。
故答案为:C。
5. 火山和地震的相同之处是 (  )
①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②多发生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是地球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这些属于地球的内部力量。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这些属于地球的外部力量。
【解答】地球上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表现为火山、地震。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B。
6. 2024年6月23日20时42分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发生4.2级地震。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西藏处于板块交界区域,易发生地震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唯一表现形式
C.在较低楼层遇地震应迅速跑到开阔的室外
D.在较高楼层遇地震无法撤离时可选择墙角或桌下躲避
【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解答】A、西藏处于板块交界区域,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A正确;
B、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B错误;
C、遇地震无法撤离时,在较低楼层遇地震应迅速跑到开阔的室外,C正确;
D、遇地震无法撤离时,在较高楼层遇地震无法撤离时可选择墙角或桌下躲避,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7. 下图描述了大西洋的形成过程。它支持下列观点中的 (  )
A.大地是个球体 B.地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C.大陆漂移学说 D.海水是大西洋扩张的原因
【答案】C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魂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解答】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约在两亿年前,各个大陆还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周围是一片海洋。其后,原始大陆逐步分裂并极其缓慢地向不同的方向漂移分离,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状态。读图可知,图示大西洋形成过程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
故答案为:C。
8. 2024 年 6 月 18 日在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4.0级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B.我国台湾省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C.地震发生时震中受到的影响最大
D.地震发生时,教室里的同学应该快速跑到操场或躲到课桌下面
【答案】B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发生时震中受到的影响最大;地震发生时,教室里的同学应该快速跑到操场或躲到课桌下面。
故答案为:B。
9.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寒潮 B.台风 C.洪水 D.地震
【答案】D
【解析】【分析】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解答】寒潮、台风、洪水都属于气象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主题日的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分布多、分布地域广,灾害来临时,下列处置方法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发生时顺着泥石流运动方向撤离
B.雷雨天气在野外躲在大树下
C.台风来临时,海上航行的船舶要进港避风
D.地震来临时从操场上跑到教室内
【答案】C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且对人类社会造成了的危害的现象和事件。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龙卷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
【解答】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雷雨天气在野外不能躲在大树下;台风来临时,海上航行的船舶要进港避风;地震来临时,如果不能及时撤离,要躲在教室小开间的墙角;如果能及时撤离,应迅速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
故答案为:C。
11.如图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
(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   。
(3)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措施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
B.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
C.身处城市街道,应选择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
D.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
【答案】(1)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
(2)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活动剧烈,容易发生碰撞和张裂运动
(3)C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全球由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该地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发生地震时,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身处城市街道,不要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故选C。
12. 2024年4月3日7时58分,在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
(1)当天地球公转至右图的   位置。
(2)当地震来临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
A.若在一楼教室内,应尽快离开室内,到空旷地带避险
B.若住在高层楼房,应立即乘电梯下楼
【答案】(1)乙
(2)A
【解析】【分析】(1)根据阳历与地球公转的关系进行解答;
(2)根据地震时逃生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1)2024年4月3日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因此在图中的乙位置;
(2)当地震来临时,
A.若在一楼教室内,应尽快离开室内,到空旷地带避险,故A正确;
B.若在高层楼房,应寻找最佳避震位置,躲避在较矮的坚固的家具的旁边等,故B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1)乙;(2)A。
13.如图甲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滨的三根大理石柱,它建于公元79年,科学家通过大理石柱上海洋生物的遗迹,推测出15世纪到1955年海平面与大理石柱的相对位置情况如图乙。
(1)帆船回那不勒斯港口时,船上的人会看到港口山上的房子,靠近后才能看到山下的石柱,这是因为   。
(2)图乙可作为当地地壳变动沉降的证据。但有人提出猜想,图乙的位置变化也可能是因为海平面的升降所导致的。为了验证这个猜想,需要查询的相关证据是   。
(3)火山是导致当地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请结合图丙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说明那不勒斯地区火山活动频发的原因   。
【答案】(1)地球是球形的
(2)调查15世纪到1955年海平面的升降情况
(3)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儿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儿与板块儿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解答】(1)地球的表面是弧形的,因此帆船回那不勒斯港口时,船上的人会看到港口山上的房子,靠近后才能看到山下的石柱,这个现象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例如,日食、月食、星座的移动、船只在海上消失和重新出现的顺序(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现象都是地球是球形证据。
(2)查询当地及周边地区长期以来的海平面变化数据,包括历史记录、卫星观测和潮汐测量等。这些数据可以揭示海平面是否有显著的升降趋势,以及这种趋势是否与图乙位置变化的时间尺度相吻合。可以验证图乙的位置变化是否因为海平面的升降所导致的。
(3)据图可知,那不勒斯地区火山活动频发的原因主要是其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之间的挤压作用导致地壳变形和岩浆活动频繁。
14.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答案】(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比较认可的地壳运动学说,他提出了地球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和海沟,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解答】(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B宇宙起源无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C长江三角洲平原是地球外力流水的作用导致的,无法用板块构造构造学说解释;所以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AD;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不能说是完美的理论;
故答案为:(1) 碰撞和张裂 (2)BC(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1.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依次对应的圈层名称为(  )
A.地核、地壳、地幔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核、地幔、地壳 D.地壳、地幔、地核
【答案】D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其中地壳为最薄的一层,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又称中间层,自地壳以下至2900公里深处;地幔以下大约5100公里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5100—6371公里是内核;则地核的厚度超过3400公里,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厚的一层。其中地壳和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解答】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地球内部圈层最外层的地壳;②是地球内部圈层中间层的地幔,③是地球内部圈层最内层的地核,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的断裂和弯曲是地壳变动留下的痕迹
B.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C.喜马拉雅山是陆地变成海洋的证据
D.地壳变动的主要能量来自于地球人类
【答案】A
【解析】【分析】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解答】A.岩石的断裂和弯曲是地壳变动留下的痕迹,故A正确。
B.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表现,故B错误。
C.喜马拉雅山海洋的化石是海洋变长陆地的证据,C错误;
D.地壳变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D错误。
故答案为:A。
3.下列关于地震和泥石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操场或室外,就在开阔地带避险
B.地震发生时,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的撤离教学楼
C.泥石流发生时,要从房间跑向开阔地带,并且要顺沟往上游逃跑
D.植树造林,建设工程设施可以阻挡泥石流
【答案】C
【解析】【分析】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目前尚难以准确预报。一旦发生地震,人们应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惊慌出意外,就地躲避好”。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解答】A.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操场或室外,就在开阔地带避险,不要回到教室,A说法正确。
B.地震发生时,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的撤离教学楼,千万不要跳楼或冲下楼梯,B说法正确。
C.泥石流发生时,要往跟泥石流的流向垂直方向高处跑,C说法错误。
D.植树造林,建设工程设施可以阻挡泥石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4.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它。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B.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壳、地幔
C.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的可拼合性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D.“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都属于科学假说
【答案】D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解答】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应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A错误;
B.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B错误;
C.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轮廓十分吻合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而不是“板块构造说”,C错误;
D.“大陆漂移假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都属于科学假设,D正确。
故答案为:D。
25.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麦哲伦环球航线、登高望远和铅笔在篮球表面前移时笔尖先消失的实验都可以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②通过观察日食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
③地球仪上每一条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④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⑤经线的形状都是半圆形,指向南北方向,与纬线垂直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④⑤ D.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
麦哲伦环球航线、登高望远和铅笔在篮球表面前移时笔尖先消失的实验都可以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①正确;
通过观察月食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②错误;
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纬线不同,③错误;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④正确
经线的形状都是半圆形,指向南北方向,与纬线垂直,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④⑤正确。
故答案为:B。
6.北京时间2024年1月1日,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发生7.4级地震,此次震源深度30千米。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引起的
B.发生地震后,应尽可能转移至空旷安全地带避险
C.如果在高楼,来不及撤离,应就近躲到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D.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核
【答案】D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球内部快速释放能量导致地壳剧烈震动的现象,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找到安全的避难所,护住头部和颈部,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地震结束后前往开阔的场地等待救援,注意周围的环境和安全情况。
【解答】A、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而引起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发生地震后,为了避免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伤害,应尽可能转移至空旷安全地带避险,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果在高楼,来不及撤离,应就近躲到牢固的桌下或床下,以保护自己,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30千米,而地核核的深度约为2900千米以下,因此震源不可能位于地核,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下列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①全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 ②地震和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③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而软流层处于地幔中
⑤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若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解答】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①错误;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为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地带,②正确;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海洋,③正确;板块都“漂浮”在软流层上,而软流层处于地幔中,④正确;地球的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⑤错误。
故答案为:B。
8.如图所示为小科模拟火山喷发的课外实验。他将实验药品倒入火山模型内,再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 “红色气泡”开始从火山模型中喷涌而出,如同火山喷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原因之一
B.全球火山带与地震带的分布相对独立
C.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
D.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C
【解析】【分析】火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由熔岩和火山碎屑组成的地貌景观,通常火山形状为锥形,主要由火山锥、火山口和喷出口组成。火山根据火山喷发物质和火山地形特点,可分为盾火山、火山渣锥、复合火山、熔岩穹窿、熔岩高原和大洋中脊6类;依据喷发时间则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3类 。火山在全球呈带状分布,形成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东非裂谷带3大火山带 ;火山在中国则以台湾一带最为活跃,东北地区、内蒙古高原东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腾冲、羌塘高原、昆仑山、太行山东麓及华北平原等地亦有分布;
【解答】A. 火山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形式之一,A错误;
B. 全球火山带与地震带的分布相似,都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以及环太平洋地区的陆地和周围海区,B错误;
C.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 ,C正确;
D. 地球的内部运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答案为:C
9.地球板块之间在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
B.板块的碰撞形成裂谷和海洋
C.火山多发生于板块内部
D.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过程
【答案】D
【解析】【分析】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解答】A.全球共被分为六大板块,故A错误;
B.板块碰撞形成山脉,故B错误;
C.火山多发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故C错误;
D.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表现为地壳运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4年4月 22日17时08分在中国台湾附近(北纬23.80度, 东经121.58度) 发生4.9级左右地震,浙江省沿海部分城市有明显震感。关于此次地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室内避震时,可以躲到坚固桌子旁蹲下
B.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
C.在学校避震时应立即夺门而逃
D.发生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答案】A
【解析】A 在室内避震时,可以躲到坚固桌子旁蹲下 ,能够保护自己不被硬物砸伤,A正确;
B地震是由于地球内力的作用,B错误;
C 在学校避震时不应立即夺门而逃,应该组织快速有序撤离,防止意外事故发生,C错误;
D 北纬23.80度, 东经121.58度,属于北半球的低纬度,D错误;
故答案为:A
11.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正式施行。其中“推进三江源、祁连山、羌塘、珠穆朗玛峰、高黎贡山、贡嘎山等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持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是第十六条中的部分内容。
(1)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区在不断上升,这与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缘的   密切相关。
(2)藏羚羊是青藏高原动物的典型代表,具有难以估量的科学价值。从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看,青藏高原藏羚羊的集合体称为   。
(3)与平原生态系统相比,高原生态系统的结构较为简单,   能力较弱,生态平衡更易被破坏。因此,类似于上述第十六条的方法建立   ,是保护藏羚羊及其生存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答案】(1)冲撞挤压
(2)种群
(3)自动调节;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 全球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解答】(1) 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每年不断增高,其原因是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板块挤压运动,迫使山峰升高。
(2) 种群是同一时期内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青藏高原藏羚羊的集合体称为种群;
(3)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简单,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生态平衡更易被破坏。 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是指以野在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12. 2023年9月 18 日 21时 21 分,在东海海域(图中 M位置)发生6.4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6.45度,东经125.35度。浙江多地有明显震感。
(1)因M位置处在   地震火山带,故易发生地震。
(2)若在一楼教室上课时感觉到明显震感,最好的自救方法是   。(写出一条)
(3)地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导致,下列地貌的改变不是来自地球内部力量的是____。
A.火山 B.大西洋的海底山岭
C.长高的珠穆朗玛峰 D.东海某海岸边的礁石
【答案】(1)环太平洋
(2)在老师或班长组织下有序地跑向空旷的地方
(3)D
【解析】【分析】(1)根据地震易发生地带进行解答;
(2)根据地震中自救的方法进行解答;
(3)根据哪些地貌的改变来自地球内部力量哪些不是来自地球内部力量进行解答。
【解答】(1)从图中可知,M位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因此容易发生地震;
(2)若在一楼教室发生地震时,应在老师或班长组织下有序地跑向空旷的地方;
(3)A.火山是来自地球内部力量导致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大西洋海底山岭是来自地球内部力量导致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长高的珠穆朗玛峰是来自地球内部力量导致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东海某海岸边的礁石不是来自地球内部力量导致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2)在老师或班长组织下有序地跑向空旷的地方;(3)D。
13.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说明,水平岩层在    的作用下,或发生    ,或引发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2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    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    、    、    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答案】(1)内力;弯曲;断裂
(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主要知识点为: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 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只 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如:
①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 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 的最重要原因。
②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 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 变化情况:石柱上横 线代表曾经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保留 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地壳的这种升
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 的重要原因。
③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解答】1.水平岩层在 内力 的作用下, 或 发生弯曲 ,或 引发断裂 ,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 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地壳的升降运动 导致海陆变迁 的重要原因。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故答案为:1.内力;弯曲 ;断裂。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14.进行下面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取两本书做碰撞实验,碰撞使书本   ,而板块的碰撞常形成   。
(2)取两块板,用牛皮纸胶合,然后在上面放一空瓶子,朝不同的方向慢慢用力拉,直至断裂。木板上的牛皮纸断裂时,产生   ,使瓶子翻倒,而板块的张裂常形成   和   。
【答案】(1)隆起;山脉
(2)振动;裂谷;海洋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比较认可的地壳运动学说,他提出了地球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和海沟,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解答】(1) 取两本书做碰撞实验,碰撞使书本隆起,而板块的碰撞常形成山脉;
(2) 取两块板,用牛皮纸胶合,然后在上面放一空瓶子,朝不同的方向慢慢用力拉,直至断裂。木板上的牛皮纸断裂时,产生振动,使瓶子翻倒,而板块的张裂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故答案为:(1)隆起;山脉(2)振动;裂谷;海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地球板块的缓慢移动
分层练习
1. 下列关于海底扩张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海底扩张学说的依据之一是越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老
B.海底扩张学说认为上升的熔岩物质在洋中脊处冷凝形成新地壳层,并不断向两侧推移
C.海底扩张学说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中动力来源的问题
D.依据海底扩张学说可以预测全球所有大洋的面积都将不断扩大
2. 下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示意图。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图中显示的信息是 (  )
①两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的化石 ②相邻的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
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遥相呼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边界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B.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高大的山系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往往形成裂谷和断层
D.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4. 请根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把下列各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
5. 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
②板块构造学说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证据证明,是最正确的地球构造理论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6. 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
B.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原始大陆和周围的原始大洋
C.大陆漂移学说认为,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基本稳定,以后不会发生变化
D.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可嵌合在一起
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地震会造成破坏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空间的房屋里或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8. 2024 年 6 月 29 日,位于印度尼西亚东部的勒沃托比火山一日连续喷发两次;2024 年7 月 8 日,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发生6.2级地震 下列关于火山和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
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
D.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
9. 地球板块分布如图所示,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与地震是板块碰撞与张裂的原因
C.杭州位于亚欧板块
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10. 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  )
①乘电梯下楼
②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
③在平房里,立即冲到空旷地
④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阅读下面板块局部图,回答问题:
(1)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
(2)除了如图所示的板块,还有   、   和   板块。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关于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马里亚纳海沟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B.板块之间的张裂形成了生长边界
C.用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D.大西洋是由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形成的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会不断地   (选填“扩张”或“缩小”)。
12.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圈层的名称:A   ;C   。
(2)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   。
(3)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   层中(填字母)。
(4)将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
(5)岩石圈包括字母   所示的圈层和字母   所示圈层顶部。
13.模型法和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根据以下图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是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模型的过程示意图。
①由图所示可知,黏合线代表赤道,倾斜的铁丝代表   ;
②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代表经线,它们   (填“等长”或“不等长”);
(2)研究地球板块运动时,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如图乙所示,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将书向中间移动,该实验是为了模拟了   。
14.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地球仪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地球仪、制作地球仪模型、评价模型三个环节。
(1)【观察】在观察地球仪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中国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中国处于   板块。
(2)【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尝试将家乡诸暨标注在地球仪模型上,诸暨的大致位置如图乙所示,诸暨的经纬度为   。
(3)【评价】评价量表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自制地球仪模型的评价量表。
地球仪模型评价量表
科学性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经纬线 经纬线均正确 经纬线有一处错误 经纬线均错误
地轴倾斜度 倾斜度大致为 倾斜度偏差较大 没有倾斜
地球自转 能自由旋转 能旋转但并不灵活 不能旋转
如图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地球仪模型,请结合评价量表,对其中一项待改进的指标对地球仪展开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
科学性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改进建议
    待改进    
1.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 年 6 月 26日 16时19分,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羊坪乡落雪坪村附近,发生 4.5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震中距离县城约15千米。此后又分别发生3.3级和4.4级两次地震,该县境内均有明显震感。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B.震中是地震的发源地
C.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D.发生地震时,应该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或躲进卫生间等狭小空间
2. 2024年5月10日15时45分,在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应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人类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3. 某日凌晨,位于日本的新燃岳火山再次喷发,威力也显著增强,烟尘高度达4 500米,还被观察到罕见的“火山雷”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B.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C.火山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
D.日本位于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上
4. 下列关于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火山喷发的熔岩流会破坏建筑物,甚至毁坏城市
②火山喷发时,大量火山灰和气体到达空中,会影响气候
③火山灰土是肥沃的土壤
④火山活动可使地下矿物富集到地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 火山和地震的相同之处是 (  )
①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②多发生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是地球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6. 2024年6月23日20时42分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发生4.2级地震。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西藏处于板块交界区域,易发生地震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唯一表现形式
C.在较低楼层遇地震应迅速跑到开阔的室外
D.在较高楼层遇地震无法撤离时可选择墙角或桌下躲避
7. 下图描述了大西洋的形成过程。它支持下列观点中的 (  )
A.大地是个球体 B.地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C.大陆漂移学说 D.海水是大西洋扩张的原因
8. 2024 年 6 月 18 日在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4.0级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B.我国台湾省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C.地震发生时震中受到的影响最大
D.地震发生时,教室里的同学应该快速跑到操场或躲到课桌下面
9.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寒潮 B.台风 C.洪水 D.地震
10.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主题日的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分布多、分布地域广,灾害来临时,下列处置方法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发生时顺着泥石流运动方向撤离
B.雷雨天气在野外躲在大树下
C.台风来临时,海上航行的船舶要进港避风
D.地震来临时从操场上跑到教室内
11.如图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
(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   。
(3)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措施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
B.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
C.身处城市街道,应选择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
D.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
12. 2024年4月3日7时58分,在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
(1)当天地球公转至右图的   位置。
(2)当地震来临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
A.若在一楼教室内,应尽快离开室内,到空旷地带避险
B.若住在高层楼房,应立即乘电梯下楼
13.如图甲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滨的三根大理石柱,它建于公元79年,科学家通过大理石柱上海洋生物的遗迹,推测出15世纪到1955年海平面与大理石柱的相对位置情况如图乙。
(1)帆船回那不勒斯港口时,船上的人会看到港口山上的房子,靠近后才能看到山下的石柱,这是因为   。
(2)图乙可作为当地地壳变动沉降的证据。但有人提出猜想,图乙的位置变化也可能是因为海平面的升降所导致的。为了验证这个猜想,需要查询的相关证据是   。
(3)火山是导致当地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请结合图丙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说明那不勒斯地区火山活动频发的原因   。
14.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1.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依次对应的圈层名称为(  )
A.地核、地壳、地幔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核、地幔、地壳 D.地壳、地幔、地核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的断裂和弯曲是地壳变动留下的痕迹
B.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C.喜马拉雅山是陆地变成海洋的证据
D.地壳变动的主要能量来自于地球人类
3.下列关于地震和泥石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操场或室外,就在开阔地带避险
B.地震发生时,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的撤离教学楼
C.泥石流发生时,要从房间跑向开阔地带,并且要顺沟往上游逃跑
D.植树造林,建设工程设施可以阻挡泥石流
4.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它。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B.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壳、地幔
C.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的可拼合性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D.“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都属于科学假说
5.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麦哲伦环球航线、登高望远和铅笔在篮球表面前移时笔尖先消失的实验都可以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②通过观察日食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
③地球仪上每一条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④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⑤经线的形状都是半圆形,指向南北方向,与纬线垂直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④⑤ D.②④
6.北京时间2024年1月1日,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发生7.4级地震,此次震源深度30千米。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引起的
B.发生地震后,应尽可能转移至空旷安全地带避险
C.如果在高楼,来不及撤离,应就近躲到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D.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核
7.下列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①全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 ②地震和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③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而软流层处于地幔中
⑤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8.如图所示为小科模拟火山喷发的课外实验。他将实验药品倒入火山模型内,再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 “红色气泡”开始从火山模型中喷涌而出,如同火山喷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原因之一
B.全球火山带与地震带的分布相对独立
C.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
D.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9.地球板块之间在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
B.板块的碰撞形成裂谷和海洋
C.火山多发生于板块内部
D.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过程
10.2024年4月 22日17时08分在中国台湾附近(北纬23.80度, 东经121.58度) 发生4.9级左右地震,浙江省沿海部分城市有明显震感。关于此次地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室内避震时,可以躲到坚固桌子旁蹲下
B.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
C.在学校避震时应立即夺门而逃
D.发生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11.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正式施行。其中“推进三江源、祁连山、羌塘、珠穆朗玛峰、高黎贡山、贡嘎山等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持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是第十六条中的部分内容。
(1)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区在不断上升,这与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缘的   密切相关。
(2)藏羚羊是青藏高原动物的典型代表,具有难以估量的科学价值。从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看,青藏高原藏羚羊的集合体称为   。
(3)与平原生态系统相比,高原生态系统的结构较为简单,   能力较弱,生态平衡更易被破坏。因此,类似于上述第十六条的方法建立   ,是保护藏羚羊及其生存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12. 2023年9月 18 日 21时 21 分,在东海海域(图中 M位置)发生6.4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6.45度,东经125.35度。浙江多地有明显震感。
(1)因M位置处在   地震火山带,故易发生地震。
(2)若在一楼教室上课时感觉到明显震感,最好的自救方法是   。(写出一条)
(3)地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导致,下列地貌的改变不是来自地球内部力量的是____。
A.火山 B.大西洋的海底山岭
C.长高的珠穆朗玛峰 D.东海某海岸边的礁石
13.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说明,水平岩层在    的作用下,或发生    ,或引发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2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    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    、    、    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14.进行下面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取两本书做碰撞实验,碰撞使书本   ,而板块的碰撞常形成   。
(2)取两块板,用牛皮纸胶合,然后在上面放一空瓶子,朝不同的方向慢慢用力拉,直至断裂。木板上的牛皮纸断裂时,产生   ,使瓶子翻倒,而板块的张裂常形成   和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