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新乡市一中 2024-2025学年上期初二年级期中考试
道德与法治试卷
分值: 70分 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或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这次学习回溯之旅。我们相信,在这紧张而又愉快的时间里,你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
一、单选题 (1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34 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体现了个人与社会关系是( )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社会发展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
③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④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康有为在其著作《大同书》中指出:“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完成下面小题。
2. 康有为的这句名言意在说明( )
A.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B.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 要帮助他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D.人的身份不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3. 以下行为与材料中的观点相一致的有 ( )
①小刚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②小强把捡到的50元钱捐出去
③小宇利用周末去养老院打扫卫生④丽丽周末在家自觉帮助妈妈做家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观察下面亲属关系网络图。对该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在各类社会关系里我们拥有不一样身份角色
B. 父亲和母亲在社会关系中属于地缘关系范畴
C. 人的各种身份并非只能通过地缘关系来确定
D.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一个“节点”
5.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下列各项,依次体现了上述亲社会行为是( )
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关心”
②“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A. ②④③①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④①
6 退役军人许亮回家途中发现居民楼着火。他徒手攀爬到12米高,救出被困女孩。面对采访,他笑着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退役军人,也是一名父亲,这种时候我不上谁上,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他的言行告诉我们 ( )
①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每一种角色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2024年2月9日,网民卢某在短视频平台发布“除夕夜,某县某居民楼引发火灾”的不实信息。经查,卢某未经核实编造虚假信息引发网民关注讨论,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河池警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卢某处以行政处罚。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A. 主动和公安机关一起处罚造谣行为
B. 广泛浏览各种网站,接受所有信息
C. 拒绝网络交流,自觉抵制一切谣言
D. 提高辨析信息能力,不信谣不传谣
8. 2024年 7月 13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针对社交平台方面,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的问题包括:在未成年人照片分享、交友信息等页面,发布诱导不良交友、引流非法网站等信息; 恶意编造网络黑话、低俗流行语,向未成年人传播不良价值观; 等等。这( )
①有利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②限制了未成年人网络交友空间
③保障了未成年人免受不法侵害 ④能营造出更加健康的网络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对下表中的人物行为点评合理的有( )
序号 行为 点评
① 小道从不以身体原因歧视他人 平等对待他人
② 小德看到妈妈要闯红灯, 急忙把她拉住 坚定维护规则
⑧ 小法公开宣扬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 学会欣赏他人
④ 小治在手机朋友圈晒出身份证 充分利用网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骑电动车出来忘了戴头盔,刚才被执勤的交警教育了,今后我一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经民警劝诫后,男子取出头盔戴上离开现场。 为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睢宁县城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道路交通秩序太整治行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遵守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③遵守社会规则既要他律又要自律 ④违反交通规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某地商贸街一张告示贴在一辆卖烧饼的三轮车醒目的位置。摊主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
①拒绝冷漠、关切他人
②立身处世、诚信为本
③尊重他人、融洽交往
④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这一规定表明( )
A.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B. 维护社会秩序能够避免混乱
C. 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则 D. 规则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13. 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状告他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经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小峰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 )
A. 协商 B. 诉讼 C. 法律服务机构D. 法律救济
14. 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这是因为 ( )
①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社会秩序直接提供了物质和精神财富
③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④社会秩序让我们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5 在课后服务课上,“智慧之光”小组的同学们用图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 )
16. 关于违法与犯罪,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①轻微的社会危害行为就是一般违法行为
②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社会危害性程度不同
③都应受法律制裁,承担同等法律责任
④前者触犯行政法律及民事法律,后者触犯刑法
⑤都是不履行法律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⑥犯罪的特征体现了犯罪与违法的区别
A. ①⑤⑥ B. ⑤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17.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下图是15岁中学生陈某的变化轨迹。对于陈某的以下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 )
A. 旷课属于严重不良行为B. 辱骂同学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C. 偷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D. 持刀抢劫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18.为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我市某中学八年级(1)班同学纷纷走上街头捡拾垃圾,在十字路口交通执勤,巡视街道,参加公益活动。对此,有同学认为:“个人与社会没关系,热心公益会影响学习。”
请你运用道德与法治课所学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8分)
19. 材料一 “文博游”日渐成为旅游新风尚。 国庆节期间,小深一家就去了深圳市博物馆金田路馆参观《千乘之国——战国时代的中山国》展览。在去往目的地的高铁上,一男子脱掉鞋子,毫无顾忌地把光脚放在前方座位上,仿佛车厢就是他的私人空间。他的行为迅速引起了其他乘客的反感和困惑,许多鄙视的目光纷纷投向他,谴责他这种不文明行为。列车工作人员也尽职尽贵地走过来,尝试劝导这位男子收起脚。然而该男子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并表示:“这是我个人的事,别人管不着。”
(1) 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生活讲道德”的角度对该男子的言行进行评价。(6分)
材料二 到了目的地后,一进专题展厅,小深就看到有位游客打开手机闪光灯对着战国时期的铜升鼎进行全方位拍摄。小深立刻提醒他,闪光灯对文物有潜在的伤害。原来很多古代文物都是由易受光线影响的材料制成的,长时间暴露于强光下会发生化学变化,导致褪色、脆化等物理损伤。可是这位游客却说:“参观拍摄是我的自由,我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2)请运用“自由和规则”的相关知识,对该游客的言行进行劝阻。(4分)
20. 某校八 (1) 班学生学完了道法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后,在道法课上举行了“网络时代文明参与”的主题班会,请你蒙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2024年5月29日,《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在交通运输部公市,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登录史通运输部网站、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反馈意见,征求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4年6月6日。
材料二 2024年4月2日,张某在家门口发现一个自己的快递包裹,包裹内有一张淘宝购物节宣传单,宣传淘宝正在做活动抽奖。张某刮开抽奖区后发现中奖,遂按宣传单上提示扫码添加企业微信,根据对方指引加入微信群里领取奖品。在微信群内,张某看到有网友发布兼职信息,称可以刷单返利。张某遂按时为要求下载某APP 进行操作,先后转账7笔,共计115万人民币。直至民警上门,张某才发现被骗。
(1)你从上述两则材料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两则材料加以分析评论。(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自己制定一个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行动方案。(4分)
21. 八年级的张强和李伟本是同学,张强个子大,身强体壮,经常欺负瘦弱的李伟,向李伟索要钱物,李伟不给就会遭到张强的打骂。终于,李伟忍无可忍,于某日晚餐后,以请张强吃东西为由将他约到校外。两人见面后,李伟趁张强不备,用事先准备好的水果刀向张强连刺数刀后逃走。结果,张强倒在血泊中,后被路人发现送到医院,却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公安机关迅速将李伟抓获归案。
(1)李伟刺死张强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请写出你的判断理由。(4分)
(2)案例启示我们,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预防这种行为 (4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B 2. B 3. A 4. B 5. C 6. B 7. D 8. B 9. A 10. D 11. A 12. C 13. B 14. B 15. A 16. D 17. D
二、非选择题答案
18.
(1) 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密切,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贡献。(2分) ②参与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是个人成长的机会,能够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人素质。(2分) ③因此,热心公益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2分)
(2) ①该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 ②个人与社会密切相关,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2分) ③参与公益活动不仅能帮助他人,还能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人全面发展。(1分)
19.
(1) ①该男子的行为是不文明的,违反了公共场合的基本礼仪规范。(2分) ②他的言行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破坏了公共秩序,损害了公共利益。(2分) ③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的权益,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2分)
(2) ①拍照是个人的权利,但使用闪光灯拍摄文物可能对文物造成潜在的损害。(2分) ②在公共场所,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应在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行使。(1分) ③建议游客在参观文物时,遵守相关规定,尊重文物,保护文化遗产。(1分)
20.
(1) ①网络既是信息的宝库,也是信息的垃圾场,需要我们学会辨别信息,理性参与网络生活。(2分) ②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上网。(2分) ③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严重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需要提高警惕,防范风险。(2分)
(2) ①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不轻信网络信息,避免点击不明链接。(1分) ②谨慎对待网络交友,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1分) ③遇到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及时报警,寻求帮助。(1分) ④积极参与网络正能量传播,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1分)
21.
(1) ①李伟刺死张强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行为。(2分) ②理由:李伟在预谋的情况下,用事先准备好的水果刀向张强连刺数刀,导致张强死亡,其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2分)
(2) ①增强法制观念,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避免采取极端手段。(1分) ②遇到欺凌时,应及时向家长、老师或公安机关求助,寻求合法途径解决。(1分) ③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冲动行事。(1分) ④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与不良分子发生冲突,减少不必要的危险。(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