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宇宙的另一边》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宇宙的另一边》教案

资源简介

宇宙的另一边
【教学目标】
1.认识“淌、秘”等6个生字,会写“秘密”等10个生字,会写“星空、流淌”等9个词语。
2.能借助表格梳理文本内容,在对比中发现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并在朗读和交流中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3.能借助“相同内容”“不同状态”的想象支架,联系课文内容,从“我的生活”“自然现象”“事物”等不同角度展开想象,体验大胆想象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表格梳理文本内容,在对比中发现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并在朗读和交流中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2.能借助“相同内容”“不同状态”的想象支架,联系课文内容,从“我的生活”“自然现象”“事物”等不同角度展开想象,体验大胆想象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梳理语文要素,围绕主题谈话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完成习作“奇妙的想象”。为了更好地完成习作,我们要先学习几篇课文,走进想象的世界。
(出示宇宙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浩瀚无垠的宇宙,这就是充满未知的宇宙。宇宙的另一边,你觉得会是什么样呢?(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回应)
二、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梳理字词
1.创设情境,通读全文
(播放动画)瞧,有个爱想象的小男孩正趴在窗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展开了奇思妙想。
出示任务一: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梳理字词
请一位同学领读,他把那个词读对了,大家就把那个词跟读一遍;如果他出错了,大家就来纠正,好吗?
流淌 秘密 思绪
一栋房子 一篇习作 气喘吁吁
你是怎样理解“秘密”这个词的呢?(生答)
三、聚焦段落,示范圈画
1.出示任务二:宇宙的另一边,藏着哪些秘密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找宇宙的这一边是怎样的,另一边又是怎样的。
2.出示课文,示范圈画
读完第三自然段,你发现了哪些秘密?
教师出示课文图片,学生交流,相机在PPT中圈画关键词,随后呈现表格。
宇宙的这一边 宇宙的另一边
拿出作业 放回作业
上楼 下楼
看着另一边的星空 看着这一边的星空
小结:运用以前我们学过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圈画关键字词,就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梳理信息。
3.师生合作,回味串读
小男孩把这段话变成了一首小诗,一起读一读。
宇宙的这一边,当我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的时候,小作者这样想——(生读)
宇宙的这一边,当我气喘吁吁爬楼梯的时候,小作者这样想——(生读)
宇宙的这一边,当我趴在窗台看星空的时候,小作者这样想——(生读)
四、运用方法,梳理全文
1.出示任务三:接下来,请大家运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继续阅读,看一看文中还藏着哪些秘密。
2.共填表格,感悟神奇
大家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秘密?
学生完整陈述梳理的信息,教师相机引导进一步感受想象的神奇。
3.纵向对比,归纳角度出示学生填好的表格。
宇宙的这一边 宇宙的另一边
拿出作业 上楼 看着另一边的星空 向左走 上语文课 放回作业 下楼 看着这一边的星空 向右走 上数学课
冬天下雪 太阳从东边升起 夏天下雪 太阳从西边升起
石头没有生命 石头会开花,会行走
小结:原来,小作者是从“我的生活”“自然现象”和“事物”三个方面,想象出了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4.横向对比,发现秘密
左右对比,观察梳理的表格,你又有什么发现?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这句话在哪儿呢?(“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5.关联生活,聚焦倒影
你们见过倒影吗?(出示荷花倒影图片)
(1)搭建想象支架一
①直观感受倒影。
你看,倒影就是倒立的影子。实物有荷花,倒影也有荷花;实物有荷叶,倒影也有荷叶。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倒影和实物有着相同的内容。
②文本发散想象。
师串联课文内容:所以,宇宙的另一边,也有座一样的(生:城市);也有条一样的(生:街道);也有栋一样的(生:房子);还有个一样的(生:孩子)。
师发散学生想象:还可以有一样的……一样的……
(2)搭建想象支架二
①直观感受倒影。
再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倒影的状态和实物的状态是完全一样的吗?(引导学生从正反角度、虚实角度来发现倒影和实物的不同状态)
小结:原来,倒影和实物虽然有着相同的内容,却又有着不同的状态。
②文本发散想象。
师串联课文内容:所以,这一边的我拿出作业,另一边的我就……;这一边是冬天下雪,另一边是……;这一边的石头没有生命,另一边的石头……
师发散学生想象:这一边的星星只在黑夜出现,另一边的……
小结:作者正是运用这种相同内容、不同状态的倒影联想法,从“我的生活”“自然现象”“事物”等角度,
展开想象,创造了神奇的想象世界!
6.小组讨论,口头创作
(1)小组讨论:在你的想象中,宇宙的另一边,还藏着哪些秘密?
(2)展示交流。
五、再读课文:聚焦写法,练习表达
1.出示任务四:男女合作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男生读“这一边”的句子,女生读“另一边”的句子。读的时候注意其中的标点符号。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2.展示发现:作者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表示疑问和幻想。
3.聚焦句式:出示暗藏三个角度的问句,引导学生再次从不同角度的想象中,读好语气,深入感悟文本。
当我气喘吁吁爬楼梯的时候,他是不是正下楼去?(角度:我的生活)
在宇宙的这一边,太阳从东边升起;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太阳是从西边升起的吗?(角度:自然现象)
在宇宙的这一边,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在宇宙的另一边,它会不会像花朵一样开放,或者像人一样行走?(角度:事物)
小结:我们在写自己想象内容的时候,可以像作者一样,借助合适的句式来写。
4.表达练笔
(1)出示任务五:请大家展开想象,完成小诗,写好后,请互相读一读同桌的小诗,看看谁的想象更奇妙。
宇宙的另一边 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我拿起笔,写下好多好多秘密。 告诉你第一个秘密—— 宇宙的这一边,大树总是一动也不动站在泥土里。 宇宙的另一边, 告诉你第二个秘密—— 宇宙的这一边, 宇宙的另一边, 再告诉你第三个秘密—— 宇宙的这一边, 宇宙的另一边, 好玩的秘密真是不少,想象的世界充满奇妙!
(2)班级交流:教师串读小诗,读到填空处的时候,引导学生举手,展示奇妙的想象。教师相机紧扣教学重点,从想象的内容和思维的角度进行点评回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