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一政治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1 2 3 4 5T F T F T二、选择题 I(本大题共 1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 C A C D B C B A D16 17 18 19 20 21 22B D B A D C A三、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23 24 25 26 27 28 29C D B C D B A四、综合题(本大题共 3 题,共 40 分)30.(1)两个发现:唯物史观(1 分)和剩余价值学说。(1 分)时代价值:这两个伟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 分)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1 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1 分)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 分)(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 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1 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1 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1 分)我们既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1 分)又要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1 分)31.(1)①毛泽东思想(1 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 分)③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 分)④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1分)(2)①改革开放 46 年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1 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3 分)②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1 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 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写出一个就给 1 分)因此,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日和未来。32.(1)最基本的“常”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2 分)高一政治学科参考答案 共 2页{#{QQABCYqEggAoAAJAAAgCUQVQCkEQkgACCQgOwBAAsAAASBFABCA=}#}(2)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 分)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2 分)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生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制度保障。(2 分)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 分)(3)例: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1 分)中国一心一意地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1 分)同时,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各国也是重要机遇。(1 分)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1 分)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还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 分)中国将继续秉承胸怀天下的理念,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 分)高一政治学科参考答案 共 2页{#{QQABCYqEggAoAAJAAAgCUQVQCkEQkgACCQgOwBAAsAAASBFABCA=}#}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 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北斗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政治学科 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1分,共 5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 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 F涂黑)1.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3.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5.“两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是:到 2035 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选择题 I(本大题共 1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6.2024 年 7月 12日,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号角吹响,启动全面建设。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在动物遗骨中,猪骨的数量最多,还有狗、水牛骨骸。据此可推测,河姆渡时期( )①处于人类社会发展最初阶段 ②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③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④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7.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漫长的原始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解体,被奴隶社会所取代。以下符合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历史情景的是( )A.一个原始人用小篆把氏族长的话记录下来B.一名氏族长正挨家挨户收取地租以宣示自己对土地的所有权C.一位奴隶主手捧青铜器举行祭天仪式D.一个奴隶说:“家里的老婆孩子等着我回家收庄稼”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的古诗《蜂》描写了世道不公,有人辛苦劳作却不得温饱,有人却坐享其成、不劳而获。这是因为,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封建土地所有制 B.地主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C.等级森严的封建君主专制 D.农民处于社会生活最底层9.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这里“看不见的线”是指( )A.工人拥有人身自由 B.剩余价值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工业革命的完成10.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 19世纪 50年代创作的《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高一政治学科 试题 第1页(共 6页){#{QQABCYqEggAoAAJAAAgCUQVQCkEQkgACCQgOwBAAsAAASBFABCA=}#}最坏的时代。”下列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描述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田园诗般过程 ②资本主义社会让产业工人的境遇日益恶化③资本主义社会有着可以调和的社会阶级矛盾 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社会生力的巨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这是在 1929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煤炭工人的儿子与妈妈的一段对话:“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呢?”“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父亲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段对话告诉我们( )A.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资低导致购买力降低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剩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2.据路透社 10月 1日报道,在新的劳资合同谈判破裂后,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的码头工人从当天开始罢工,这是这些地方的码头工人近 50年来首次举行大规模罢工,导致美国约一半的远洋运输中断。上述罢工( )①表明无产阶级通过罢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决心②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存在阶级对立③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④证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缓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A.空想社会主义 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私有经济的萌芽 D.对立阶级的出现14.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都带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转折。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 )A.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B.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欧洲到世界C.从一国到多国、从理论到实践、从世界到中国D.从理论到实践、从梦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15.“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国庆假期,重温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下列红色旅游线路最适合的是( )A.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圆明园遗迹——北京故宫——孙中山先生纪念馆B.孙中山故居——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重庆解放碑——深圳渔民村C.邓小平故居——深圳经济特区——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上海浦东新区D.浙江嘉兴南湖——红岩革命纪念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北京天安门16.中国共产党走过一百多年的峥嵘岁月,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准确的有(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③中国共产党成立让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战 28年,就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1992 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2023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时俱进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的科学论断,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这两高一政治学科 试题 第2页(共 6页){#{QQABCYqEggAoAAJAAAgCUQVQCkEQkgACCQgOwBAAsAAASBFABCA=}#}个“硬道理”的提出( )①是基于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新的变化 ②是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③说明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④说明党的创新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下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认识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③科学发展观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国家主席习近平讲到,我们走得很坚实,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雄安新区拔节生长,长江经济带活力脉动,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我们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 )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党切实保证所有人的利益 ④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下图是我国主要矛盾的三次主要变化,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表明供给不足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②说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③标志着我国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变化,进入了新时代④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巴黎奥运会,我国奥运健儿们通过顽强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九十多年前刘长春的“单刀赴会”到今天奥运健儿们的“群英赴会”,征战奥运赛场的历程是中国人民百年逐梦体育强国的历程,这一历程进一步证明了(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体育强国才能实现②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梦,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梦③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④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2.下列用典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内容相一致的是( )①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高一政治学科 试题 第3页(共 6页){#{QQABCYqEggAoAAJAAAgCUQVQCkEQkgACCQgOwBAAsAAASBFABCA=}#}②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④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A.②③ B.①④ C. ①② D.③④三、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3.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课题,永葆其美妙之青春。这体现马克思主义是( )A.科学的理论 B.人民的理论 C.开放的理论 D.实践的理论24.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重大时刻意义非凡。75 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国家发展的新起点,是民族奋进的新开端,更是每一位中国人心中最为璀璨的瞬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物质基础③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5.2024 年是五四运动 105 周年,中国的青年们也从“觉醒年代”舍生忘死的呐喊步入到满怀自信平视这个世界的“新时代”。这启示新时代的青年需要( )①着眼于个人的前途,锐意进取,引领时代发展方向②锤炼品德修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承担历史责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接续努力④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砥砺奋斗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③④26.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下列对四者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②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③推进伟大斗争,党要领导人民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④推进伟大工程,离不开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2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的招待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完全不同 ②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有本质区别③具有普世的价值,为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 ④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8. 2024 年,浙江省委部署对市县、省直部门单位等 5 个领域 429 家考核对象全面实施综合考核,即对各单位综合发展绩效情况、领导班子运行与履职情况、领导干部实绩与表现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这一全新工程( )①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②推动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事业发展高一政治学科 试题 第4页(共 6页){#{QQABCYqEggAoAAJAAAgCUQVQCkEQkgACCQgOwBAAsAAASBFABCA=}#}③激励着党以社会革命引领自我革命 ④引导着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9. 2024 年初夏,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论述( )①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指导意义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④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具体方案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非选择题部分四、综合题(本大题共 3 题,共 40 分)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恩格斯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还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很幸福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经 170 多年,资本主义并没有出现被取代的迹象,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却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出现严重挫折。少数人因此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1)材料一中提到马克思一生中有哪两个发现并简述这两个发现时代的价值。(6 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趋势”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少数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的看法。(6 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赶考之路的 75周年。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到新时代吹响“新的赶考之路”的号角,75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赶考之路上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优异的答卷。材料二 2024 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 46周年。8月 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强调,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没有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奋力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1)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一系列大事。结合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4分)历史事件 意义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② 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③④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一政治学科 试题 第5页(共 6页){#{QQABCYqEggAoAAJAAAgCUQVQCkEQkgACCQgOwBAAsAAASBFABCA=}#}(2))结合材料二,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7 分)32.阅读材料,完成问题。理响中国·探寻发展“密码”材料一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守常”与“达变”的辩证统一。唯有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唯有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守正创新,未来定能创造出更多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材料二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自信自立积淀于过去,运筹于未来。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材料三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们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打破“小院高墙”,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团结互信、和平安宁、繁荣发展、睦邻友好、公平正义的共同家园,推动历史车轮奋勇向前。(1)结合材料一,写出我们“守正创新”过程中最基本的“常”是指什么?(2 分)(2)结合材料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角度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的底气来源。(8 分)(3)结合材料三,以“中国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紧扣主题、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学科术语运用准确,200字左右)(7分)高一政治学科 试题 第6页(共 6页){#{QQABCYqEggAoAAJAAAgCUQVQCkEQkgACCQgOwBAAsAAASBFAB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政治答案.pdf 高一政治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