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汉若威一片废墟
柏林街头的瓦砾残墙
波兰首都华沙
废墟上的儿童
战后初期,有人望墟兴叹,清除城市垃圾至少20年的时间,要想复兴比登天还难。可是,西欧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城市废墟,而且不到10年的时间就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新课导入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欧洲联合的趋势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二战被盟军轰炸后的废墟
废墟上的儿童
材料:到1952年,西欧地区工业产量比二战前上升35%,农业产量比战前提高10%,经济完全得到恢复。——《欧洲经济史》
一、欧洲的联合
1、联合的背景:
①经济: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材料二、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呈现出—派繁荣景象°
材料四、西方国家战后普遍奉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学说,主张国家应干预和调节经济,政府制定了促进济发展的诸多有效政策,如:英国实行国有化政策,联邦德国整顿货币体系以及法国的国有化政策。
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不断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西欧各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损失惨重,但是他们尽管硬件破坏严重,但是软件环境一直具备,这包括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和成熟完善的教育制度,所以经济发展迅速。
废墟上的儿童
柏林街头的瓦砾残墙
①欧洲原有的工业基础
②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③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④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第三次科技革命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一、欧洲的联合
1、联合的背景:
根据材料分析西欧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领域:
标志:意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链接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1946)
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① 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②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一、欧洲的联合
1、联合的背景:
材料一: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西德: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
美苏争霸威胁下的欧洲
西欧国家联合目的: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抗衡苏联、摆脱美国控制)
材料三:
一、欧洲的联合
1、联合的背景:
马歇尔计划漫画
②政治:美苏争霸严重威胁欧洲安全
材料1:15世纪哲学家卢梭说:“欧洲国家必须建立联盟,维护欧洲的和平。”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欧洲的联合是历史的要求。”
法国作家雨果说:“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材料2: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
——法国外交部长舒曼
“在重建欧洲大家庭方面,第一步必须是法德两国之间的携手并进…….没有一个精神上强大的法国和一个精神上强大的德国,欧洲是不会复活的。”——丘吉尔
④西欧联合的关键——法德和解
③历史原因:西欧各国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一、欧洲的联合
1、联合的背景: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2)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
欧洲共同体(1967)
欧洲联盟(1993)
欧共体旗帜
欧盟旗帜
性质:
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性质:
区域性经济、政治合作组织
欧元
(2002)
欧元
一、欧洲的联合
2、联合的过程:
经济一体化
政治经济一体化
法 国
卢森堡
荷兰
意 大 利



1967
1967
1967
1967
1967
爱尔兰
英 国
丹麦
1973
1973
1973
希 腊
1981
葡萄牙
西 班 牙
1986
1986
联邦德国
1967
民主德国
苏 联
南 斯 拉 夫
捷克斯洛伐克
俄罗斯
德 国
芬兰
波 兰
匈牙利
拉脱维亚
立陶宛
奥地利
捷克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乌克兰
白俄罗斯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土耳其
挪 威
欧洲的联合
马耳他
塞浦路斯












西

瑞 典
1995
1995
1995
爱沙尼亚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7
2007
摩 洛 哥
阿尔及利亚
突尼斯
加入(欧共体)欧盟的国家
1967
加入(欧共体)欧盟的时间
1967年成立欧共体
1993年成立欧盟
到2013年欧盟已拥有28个成员国
克罗地亚
2013
1991年,欧共体12国首脑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诞生,简称欧盟。
欧元标志
欧盟旗帜
统一欧盟护照
3、特点:成员国不断增加;
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
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
旗帜:盟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
围成一个圆圈,表示欧盟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
制作盟旗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成员国: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2020年英国正式脱欧)
货币:欧元(1999.1.1正式问世,2002.1.1进入流通领域)
地位: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一、欧洲的联合
新欧盟总部大厦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法律大街200号一座十字形大厦内。
材料:欧洲联盟的成员国有太多的“民族主义”,它们更多地着眼于本民族的利益,而不肯把欧洲的“共同利益”放在“民族利益”之上。 ——陈乐民:《二十世纪的欧洲》
分析欧洲联合对成员国、欧洲、世界格局分别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联盟确立下列目标:通过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持续的进步;特别通过实行一项......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同一性。
——《欧洲联盟条约》
对成员国: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对欧洲:大大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对世界格局:冲击了两级格局,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4、联合的影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速度放缓(衰退调整)
90年代后,进入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
年份
增长率(%)
1950
1955
1965
1975
1985
1994
1999
1
2
3
4
5
6
7
8
9
-1
-2
1982
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战后繁荣)
原因:
发展高新技术
原因:西欧日本崛起
石油危机
美苏争霸
原因:
拓展世界市场
应用最新科技
革新生产技术
阅读课本结合下列提示指出美国战后到90年代经济情况,并分析原因。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
信息化时代
“硅谷”
影响:
①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刺激了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
起伏性、周期性、科技含量高
新经济:是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二战后的日本
崛起后的日本
二战结束时,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仅为1934—1936年平均水平的30.7%,农业生产降至战前的6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及战前一半。就连美国国占领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都说:“由于这次战争,日本已降为四等国。”
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体。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2、日本的崛起:
二战后
冷战后
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独占日本
美国积极扶持日本
经济迅速发展
1968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谋求政治大国
阅读课本P80-81,梳理日本崛起历程,找出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1.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和平宪法;
2.美国扶持日本,朝鲜战争大量军需订单
3.日本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材料1: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不仅给了它36亿美元的“特需”订货,而且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
材料2:日本长期坚持智力投资,非常重视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1950年, 日本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就已达99%。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2004年日本对教育的投入是GDP的17%,达到了国际规定平均值的四倍多,日本拨付给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稳定支持经费占全部经费的70%以上。
崛起历程
崛起原因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2、日本的崛起: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简表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表现: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经济)
表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政治)
启示:
①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日本国际地位提高
③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威胁世界的和平
①重视发展教育科技
②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三足
鼎立
1.美国做梦都没有想过的挑战是什么?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3、从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中,世界的发展具有哪些特征?
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给美国带来强大的挑战
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
2、日本的崛起: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崛起影响:
世界第二
经济大国
政治经济同盟
随着欧洲联合趋势的加强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西欧和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都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或扶持
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都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目的: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任务: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的目的何在?梳理建立与完善过程
1948年
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
美国几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20世纪50年代
1933年
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社会保障法》
雏形
建立(逐步完善)
进一步发展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有人说战后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体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如何正确评价该制度?
高福利下政府财政重负
福利制度下的安逸生活
材料二:英国最懒家族。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一: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积极影响: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消极影响:容易滋生了懒情,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使生产增长率降低,国家财政负担加重;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课后小结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欧洲的联合
美国的发展
日本的崛起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2.加强国家干预;
3.走向联合或合作; 4.重视福利保障制度
特点
欧共体


持续发展
速度放缓
新经济
第二经济大国
谋求政治大国
缓和阶级矛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经济联盟
经济政治联盟
特征:全球化
信息化
日本的崛起
战后资本主义
欧洲的联合
国家干预经济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美国的“新经济”
思考: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在哪里?
知识升华
课后练习
1.对下面国际组织演变示意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B.欧洲国际地位不断下降
C.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D.欧洲联合趋势逐渐减弱
2.阅读下图漫画,指出变化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时代特征( )
A.美国援助遏制苏联 B.欧日崛起三足鼎立
C.美苏争霸抱团取暖 D.欧日同盟对抗美国
3.1991年,日本驻联合国大使宣称,要“争取五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企图未能实现:2004年,日本又改变了“入常”策略,最后也归于失败。这些“入常”行为说明日本( )
A.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B.反省历史融入世界
C.致力维护世界和平 D.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
B
D
4.1961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结果年收入100万美元的巨富,收入增加134%,年收入4000美元的工人,收入增加5.6%,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有所下降。这些措施( )
A.利于缩小社会中的贫富差距 B.突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满足了美国全球争霸的需求 D.旨在应对经济滞胀的问题
5.二战后,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见,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 )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形成经济的多极化
C.兴起不结盟运动 D.美国经济不断衰落
6.如图,说明社会保障制度( )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完全消除了贫富差距
C.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B
A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